《水质工程学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27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任务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城市用水量资料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①河流水位特征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②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2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6年12 月09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远期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2011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9/1~2014/9/5建筑工程系二O一四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20+M)×104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6000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200)各1张(均为三号图)。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2不及格:学习与设计态度很不认真,设计方案有原则错误,不能完成课程设计,或抄袭行为严重。
六.参考文献(1)严熙世,范谨初.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北京(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4(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2附2:《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1.设计任务及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
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
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
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2.1设计规模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2.2.1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某城位于湖北省某地长江沿岸,现拟建造近期4.5万吨/天,远期9万吨/天,厂址处于长江北岸沿江大道旁,地面平均高程39.00米的一座净水处理厂。
该地区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所取长江水,夏季高峰期浊度为3000~5000NTU,冬季浊度为400~500 NTU,平均为800~1000 NTU。
平均水位为38.00米。
已知清水池水面高程采用40.50米,清水池最低水位36.00米。
二级泵房出水管中心线高程为37.40米。
净水厂距市区8公里,根据计算二泵房水压要求54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市区用户水压。
1.2设计任务(1)方案比较并确定水处理、预处理、沉泥处理等工艺流程;(2)选定各类构筑物形式和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3)厂内各类管线的定线和水力计算;(4)选定辅助构筑物和建筑物;(5)给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
(6)提交设计说明计算书、水厂平面布置图(1:500),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一张。
(计算机绘图或者手绘均可)第二章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2.1工艺流程的比较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水质工程学(上) 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131姓名:潘弘远学号:28指导老师:娄金生日期: 二0一五年十二月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5)二、课程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5)三、设计水量 (8)四、建设场地与水源水质 (8)五、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8)六、主要处理构造物的计算 (9)1.配水井 (9)2.混合设备 (9)3.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 (9)(1)设计要点 (10)(2)设计条件 (10)(3)水力提升器计算 (11)1)喷嘴 (11)2)喉管 (11)3)喉管喇叭口 (11)4)第一絮凝室 (12)5)第二絮凝室 (12)6)澄清池各部尺寸计算 (13)7)各部分容积及停留时间计算 (14)8)排泥设施 (16)4.普通快滤池设计 (17)(1)设计参数 (17)(2)平面尺寸计算 (18)1)滤池总面积 (18)2)单池面积 (18)3)滤池高度 (19)2(3)配水系统 (19)1)反冲洗强度 (19)2)反冲洗水量 (19)3)干管始端流速 (20)4)配水支管根数 (20)5)单根支管入口流量 (20)6)支管入口流速 (20)7)单根支管长度 (20)8)配水支管上孔口总面积 (21)9)配水直管上孔口流速 (21)10)单个孔口面积 (21)11)孔口总数 (21)12)每根支管上的孔口数 (21)13)孔口中心距 (22)14)孔口平均水头损失 (22)15)配水系统校核 (22)(4)洗砂排水槽 (23)1)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23)2)每条洗砂排水槽长度 (23)3)每条洗砂排水槽的排水量 (23)4)洗砂排水槽断面模数 (23)5)洗砂排水槽距砂面高度 (24)6)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4)7)中间排水槽 (24)(5)滤池反冲洗 (25)1)单个滤池的反冲洗用水总量 (25)2)高位冲洗水箱的容积 (25)3)承托层的水头损失 (25)4)冲洗时滤层的水头损失 (25)5)冲洗水箱高度 (26)3(6)进出水系统 (26)1)进水总渠 (26)2)反冲洗进水管 (26)3)清水管 (26)4)排水渠 (27)5.消毒 (27)(1)设计参数的确定 (27)(2)加氯量的计算 (27)1)储氯量及氯瓶数量 (28)2)加氯机选择 (28)3)加氯控制 (28)4)加氯间和氯库设计 (28)6.清水池设计计算 (28)(1)清水池容积 (28)(2)管道系统 (29)(3)清水池布置 (30)七、水厂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30)1.水厂组成 (30)2.工艺流程布置 (31)3.平面布置 (31)4.工艺流程高程布置 (32)5.工艺流程的标高计算 (32)八、设计体会 (32)参考文献 (32)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专业:学号:姓名:2014年 12 月日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1 设计题目净水厂工艺设计2 设计时间自至,共 2 周3 设计任务根据指定的水源、厂址、处理流程和有关设计资料,设计主要处理设备及构筑物,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满足最高日供水量m3/d。
(本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乡城市、县城的情况进行设计,请同学们尽可能全面搜集资料,认真分析)4 课程设计内容4.1画处理流程示意图。
4.2计算各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4.3选用混凝剂、助凝剂,决定其投量;设计药库面积;设计药剂配制设备,药剂的剂量与投配方式,并设计加药间的平面布置。
4.4设计混合、絮凝池及沉淀池。
4.5设计滤池4.6氯化消毒、氯库及加氯间的设计。
4.7清水池的容积、尺寸。
4.8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
4.9各辅助建筑面积、主要尺寸(查手册)。
4.10全厂总平面布置及工艺高程设计,包括道路及主要工艺管线。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指导书1.目的和要求1.1 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给水设计工作的一般步骤、内容、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1.2 通过本设计对给水净化所学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系统总结和复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并举一反三,由此旁通给水处理的其它内容。
1.3 通过本设计熟悉一些资料的引用,如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工程图和参考资料等,并学习如何参考,运用这些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新设计手册有些数据与新规范不符,以规范为标准)。
1.4 通过设计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的作风,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
2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动手作设计之前,首先应明确设计任务,基础资料,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和本指导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及学校规定安排好的设计时间及进度,准备好书籍、规范、手册、参考文献、计算及绘图工具等。
目录1 总论 (3)1.1 (3)1.2 基本资料 (3)1.2.1 设计规模 (3)1.2.2 原水水质分析 (3)1.2.3 地质条件 (4)1.2.4 气象条件 (4)1.2.5 处理要求 (4)1.2.6 厂区地形 (4)2 总体设计 (4)2.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2.2 构筑物形式选择 (4)3 混凝沉淀 (4)3.1 混凝剂投配设计 (4)3.1.1 混凝剂投量计算 (4)3.1.2 水的ph和碱度影响 (5)3.1.3 石灰投量 (5)3.1.4 混凝剂投加方法和调制方法 (5)3.1.5 溶液池容积 (5)3.1.6 溶解池容积 (6)3.1.7 计量设备 (6)3.1.8 加药间和加药库 (7)3.2 机械混合池的设计 (7)3.2.1 有效容积 (7)3.2.2 搅拌器转速 (8)3.2.3 搅拌器角速度 (8)3.2.4 轴功率 (8)3.2.5 所需轴功率 (8)3.2.6 电动机功率 (8)3.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9)3.3.1 设计水量 (9)3.3.2 平面尺寸计算 (9)3.3.3 各段停留时间 (10)3.3.4 隔墙空洞面积与布置 (10)3.3.5 折板布置 (11)3.3.6 水头损失计算 (11)3.3.7 G值和GT值 (12)3.3.8 折板絮凝池布置 (13)3.4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 (14)3.4.1 设计水量 (15)3.4.2 平面尺寸计算 (15)3.4.3 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6)4 过滤 (17)4.1 滤池的选择 (17)4.2 V型滤池的布置 (17)4.3 V型滤池的设计计算 (17)4.3.1 平面尺寸计算 (17)4.3.2 进水系统 (19)4.3.3 反冲洗系统 (19)4.3.4 过滤系统 (22)4.3.5 排水系统 (22)4.3.6 滤池总高度 (23)5 消毒 (24)5.1 消毒方法的选择 (24)5.2 加氯量计算 (24)5.3 加氯设备的选择 (24)5.3.1 自动加氯机选择 (24)5.3.2 氯瓶 (24)5.3.3 加氯控制 (24)5.3.4 加氯间和氯库 (24)6 其他设计 (25)6.1 清水池的设计 (25)6.1.1 平面尺寸计算 (25)6.1.2 管道系统 (26)6.1.3 清水池布置 (27)7 水厂总体布置 (27)7.1 水厂的平面布置 (27)7.2 水厂的高程布置 (28)8 设计体会 (30)9 参考文献 (30)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工程观念。
西安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设计题目:佛山市三水区北江水厂工程设计院系:建筑工程学院班级: 110714设计者:李江学号: 110714107 指导教师:逯延军设计时间: 2014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 (1)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1)1.2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1 (1)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3)2.1、供水水质要求 (3)2.2、水厂厂址选择 (4)2.3、设计规模 (4)2.4、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第三章设计计算与水厂设备的选择 (6)3.1、混凝 (6)3.1.1混凝剂的选择 (6)3.1.2、投加方式 (7)3.1.3、加药量的计算和加药间的布置 (7)3.2、絮凝池选用 (11)3.2.1 絮凝池形式的选择 (11)3.2.2、折板絮凝池设计参数 (12)3.3、平流沉淀池 (17)3.3.1、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8)3.4、普通快滤池 (21)3.4.1、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3)3.5、清水池 (27)1、清水池总容积的计算 (27)3.6、消毒工艺 (28)3.7、吸水井 (30)3.8、二级泵房 (30)第四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31)4.1、平面布置 (31)4.2、高程布置 (33)参考文献 (35)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巩固与运用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掌握设计所需资料及其应用方法,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设计内容,学会计算方法,能准确运用工程语言表达工程思想,能正确运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基本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工艺扩初设计图纸两张(3#),其中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一张,水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一张。
四川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指示书《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I》四川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2009年6月《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I》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四川某县城自来水厂的初步设计二、设计目的通过水厂的初步设计,使学生熟悉掌握水厂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三、基本资料1、现用水量:50000m3/d2、给水水源:桃河3、水质资料:原不为穿城河流,取水口在城镇上游,水质较好,含砂量较低(平均含砂量0.4kg/ m3),上游无工业污染和集中生活污水污染。
原水水质资料如下:4、地质资料(1)拟建水厂区域工程地质钻探资料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地层构造为:表层为0.5~0.7m厚的耕土,以下均为密实压粘土,地下12m处才有基岩露头。
地下水位在地表8m以下,地下水无浸蚀性。
地基耐压力为15T/㎡。
(2)该城镇地震资料据记载,该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地震监测总的记录,该地区最大震级为6 级,地震裂度为6度。
由四川地震局推荐,该地区建筑设计按地震裂度7度设防。
5、水文资料桃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拐向镇东南流出城。
河上设有两座通行汽车的大桥。
河流常年流量较大,上游设有一大型水库调节,因此河流枯水位及流量变化不大。
该河流为通航河流,船舶最大吨位700吨,并有木排放下,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放排和通航的影响。
最高洪水位:188.00m最大流量: 150m3/s常水位:185.40m年平均流量:75m3/s枯水位:183.00m最小流量:50m3/s取水口水深最小达:4.0m6、气象资料(1)风向:见右方风玫瑰图(2)气温最冷月平均:4.0℃最热月平均:34.1℃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3)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1185.4mm一日最大降雨:197.1mm(4)土壤冰冻深度: 0m7、其它资料该城镇为县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运均与省城及埠外相连接,该县地方材料丰富。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原水(水库水)→混合→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Ⅱ泵站→管网。
↑混凝剂 ↑氯 供水量d m Q /5300030002500203=+⨯=设计水量s m h m d m Q Q /644.0/75.2318/556505300005.105.1'333===⨯==二、投药系统已知条件:设计水量Q =55650 m 3/d =2318.75 m 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采用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20mg/L 。
投加浓度b=15%(按商品质量计)。
每日配制次数为n =2次。
设计计算⑴ 溶液池和溶解池①溶液池容积3271.321541775.231820417m bn aQ W =⨯⨯⨯==,取3.8m ³,分为两格(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有效的投加)每格有效容积为 1.9m 3,有效高度为1.2m,超高0.3m,每格实际尺寸为m m m 5.126.126.1⨯⨯,置于室内地面上。
②溶解池容积3129275.071.325.025.0m W W =⨯==,取0.93m ³,分为两格,每格0.47m 3,有效高度为0.8m ,超高0.3m ,设计尺寸为m m m 1.177.077.0⨯⨯,池底坡度采用2.5%,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浆直径为470mm ,桨板深度为670mm ,质量为150kg ,溶解池位于地下,池顶高出地面0.5m ,采用钢筋混凝土,内衬环氧玻璃钢。
③计量设备:设3台活塞式隔膜计量泵,两台使用一台备用。
⑵混合设备①采用热浸镀锌管式静态混合器,近期采用2个,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0.322m 3/s , 水流速取1.0m/s ,则m V Q D 640.00.1322.044=⨯⨯==ππ,采用DN700钢管,实际流速为s m v /84.0=。
②混合单元数计算 87.27.084.036.236.23.05.03.05.0=⨯⨯=≥----D V N ,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m ND L 31.27.031.11.1=⨯⨯==。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1.加深学生对《水质工程学1》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资料,如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4.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二、设计步骤1.分析研究水质资料,确定净水厂处理流程。
2.确定净水厂设计水量。
3.进行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确定水厂的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
6.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
7.进行水头损失计算,确定水厂的高程布置。
8.绘制图纸,编写计算说明书。
三、设计内容与要点1.净水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并以方框图表示。
2.净水厂的设计处理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
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
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能力按一天24小时平均计算。
3.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对处理流程及构筑物选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工艺特点。
另外,应注意在确定处理流程以及进行处理构筑物选型时,要兼顾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药剂配置及加药间的设计(1)混凝剂的选择、混凝剂投加量确定。
根据原水水质、处理要求、货源及经济条件选用合适的混凝剂,用实验的方法确定相应的最大投加量。
我国各水厂的平均投药量为5~30mg/L,最高不超过100mg/L(以三氧化二铝计),否则就应当通过药剂的混合使用及改进处理途径等方法使水澄清。
推荐采用PAC,最大投加量20mg/L。
一、设计任务及相关资料1.设计题目长春市某净水厂设计2.设计时间第六学期,第15~16周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4.具体要求4.1说明书一份,具体内容包括如下:①设计任务及要求②工艺流程选择及论证③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依据④各参数选定原则,要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⑤各构筑物计算过程⑥计算草图4.2绘制图纸3张①水厂平面图1张:绘制工艺管线;排水管线(检查井);超越管线(一次只能超越一个构筑物);标出消毒剂投加点;要有和厂区分开的生活区、综合楼等辅助建筑;要有预留地、堆场、围墙、大门;考虑厂区绿化和厂区道路。
②高程图(流程图)1张:要求标出水面标高、池底标高(可不按比例)。
③自选1个构筑物平、立剖面图:要求规范(图上尺寸、剖面线要清楚)。
4.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5.原始资料5.1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供水量Q=62000m³/d5.2水厂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水厂所在地:长春市长春市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5.3以河水为水源,判断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分析报告如下:水质分析报告二、工艺流程确定、选择及论证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水厂所在地区的气候情况、设计水量规模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参考相似水厂的设计运行经验,同时还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预处理)。
下面提供两种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从中进行比较:两种方案想法:方案一:↓(凝聚剂) ↓(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出水其中凝聚剂采用聚合铝(PAC);混合设施采用机械混合;絮凝设施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沉淀设施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过滤设备采用移动罩滤池;消毒剂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第一章总论一、设计任务某城镇生活用水自来水厂二、基本资料1、水厂净产水量: 93000 m3/d2、水质资料:水质条件如下:三、提供设计的自然资料(城市概况)某市一乡镇,供水包括集镇和下属的主要行政村。
1、地质条件:该地区地质上处于沉积平原,中部起伏平缓,地震烈度为7度,地基承载力为100KN/m2。
水厂厂址平面为一荒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 7.5m。
2、气象资料(1)年平均气温14.2℃,最高温度39o C,最低温度一15℃(2)年平均降雨量106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35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42.31毫米(3)主导风向:东南风3、最大冻土深度:100mm4、地下水平均水位:0.51m5、水源状况河流:河流从该镇西边缘穿过,为通航内河,河水位变化较小,水质较好,可作为供水水源。
河面宽约100米,河床稳定,流量大,自净能力强。
常水位0.9m,最高水位2.56m,最低水位-0.40m河水外堤地面标高6.0m四、水处理所用材料1、混凝剂:自选2、消毒剂:自选3、滤料:种类自选,需进行筛分,筛分结果资料:五、日用水量变化规律B 出厂水压力0.42MPa六、主要参考资料1、《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建出版社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20063、《净水厂设计知识》中建出版社4、《给排水设计手册》1.3.10.11 中建出版社5、《净水厂设计》水利电力出版社6、《给排水快速设计手册1》中建出版社7、《给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8、《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章总体设计1确定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根据以上原水水质分析,确定该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第三章净水厂设计1 设计水量的计算该水厂的日供水量为93000 m3,水厂的自用水量为8%,因此水厂的设计供水量为Q=100440 m3/d=4185 m3 /h=1.16m3/s。
2 混凝剂的配制投加原水浊度为10—50,参考国内水厂成功经验,混凝剂选用PAC(碱式氯化铝)作絮凝剂,投加量13.5~64mg/L,最大投加量a=15mg/L,溶液浓度取10%,每天调制两次,采用计量泵(两台,一用一备,轮流使用)湿投,应用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