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新)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的调焦和植物细胞的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生物细胞的基本知识,那么如何观察细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2.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调焦装置、载物台、光源等部分组成。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安装目镜和物镜:将目镜插入镜筒,物镜旋入物镜转换器。
②对准光源:打开显微镜光源,调整光源亮度,使光线均匀照射到载物台。
③调整调焦装置: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调整粗调焦装置使物像清晰,然后用高倍物镜观察,调整细调焦装置使物像清晰。
④观察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观察细胞。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擦净载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确保无灰尘和污渍。
②滴加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③制作玻片: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
④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载玻片上。
师:请大家观察到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看到的细胞结构。
学生回答: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实验操作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并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请大家谈谈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学生回答: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遇到了调焦困难,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会了调整调焦装置;有些同学在制作玻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裂,通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制作出完整的玻片。
生物实验教案:观察植物的发芽和生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2.观察植物发芽和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资源:
种子(如:豌豆、葵花等)、盆栽土、透明盖、水、放大镜、毛笔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1.导入(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过程,并询问学生他们对此的了解和观察经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
2.实验准备(15分钟)
将种子准备好,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种子和盆栽土。
鼓励学生观察并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种子进行实验。
3.实验设计(15分钟)
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步骤可以包括:将种子种在盆栽土中,加适量的水,覆盖上透明盖,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条件来观察植物的发芽和生长。
4.实施实验(30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的结果。
指导学生使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每天的变化。
5.结果记录和分析(20分钟)
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哪种种子首先发芽?发芽后的植物生长的速度如何?光线、温度和水分是
否影响植物的发芽和生长?
6.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7.拓展活动(15分钟)。
初中八上生物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水稻苗、瓶装蛋白质溶液、试管、酒精灯、密闭容器、水、蓝色溴苯酚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水稻苗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入少量蓝色溴苯酚溶液。
2. 同时在容器中放入少量瓶装蛋白质溶液。
3. 使容器保持在阳光下照射10分钟。
4. 观察水稻苗叶片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5. 使用试管进行CO2实验:在试管中装入少量水稻叶片,倒入酒精灯燃烧所释放出的氧气,观察水稻叶片颜色的变化。
6. 结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
1. 光合作用是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合成
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2.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使用CO2和水,同时放出氧气。
3.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水稻叶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
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
认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八上
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3. 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重点难点:
1.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玉米根尖等;
3. 复印好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细胞和其重要性,引出细胞分裂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15分钟)
1. 细胞分裂的意义;
2. 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三、展示有丝分裂显微镜实验(10分钟)
学生观察有丝分裂的显微镜实验,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四、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10分钟)
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五、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分享意见并相互学习。
六、练习与讲解(10分钟)
老师讲解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作业,并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某位学生父母的登记照)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张照片,大家看看,猜猜他们是哪位同学的父母?生:我觉得这是李意杰同学的家长。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生:我觉得这2张照片中,他的爸爸妈妈的某个部位长得很像李意杰,所以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 (放课件)师:我明白了,刚才同学们说照片上的人和李意杰同学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所以他们是一家人。
那是不是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对父子。
【评: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家人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关于遗传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认识人类遗传现象1.研究陈强、马季父子的照片。
师:这是我国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的照片,大家仔细找找,他们有哪些地方相似,把你们小组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中。
商量一下,拿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生分组找陈强父子的遗传特征,教师巡回辅导。
)师:下面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的眼睛像、眉毛像、耳朵像、脸型像,嘴巴不像、头发不像。
生: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眼睛像,但我们认为眉毛不太像,鼻子也同样像,耳朵也同样的不像,嘴巴是像的。
不过头发我们认为也是像,脸型觉得也像。
师:关于头发,认为像的小组举手。
我巡视的时候,同学在下面对这个问题有讨论和争论,陈强我们看得出来他患有脱发,这里要补充的,陈佩斯原来头发也是一样的,也是脱发,头上头发不是很多,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它的头发也剃了,所以你们再看看他们的头发是否是相似的。
生:是的。
师:陈强父子在这个特点上也有一个相似之处,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八上初中生物实验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八上初中生物实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显微镜载物夹等。
2. 实验材料:洋葱片、盐水、甘蓝叶片等。
3. 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实验(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给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胞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结构和功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实验前的准备(10分钟)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告诉他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a. 将洋葱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盐水,用盖玻片盖好。
b.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倍率,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
c. 让学生用显微镜载物夹夹取洋葱细胞,放大观察。
2. 实验二:观察甘蓝叶片细胞的结构a. 将甘蓝叶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盐水,用盖玻片盖好。
b.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倍率,观察甘蓝叶片细胞的结构。
c. 让学生用显微镜载物夹夹取甘蓝叶片细胞,放大观察。
Step 4: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意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Step 5:实验扩展(15分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其他与细胞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或者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等。
Step 6:实验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篇一: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实验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提示: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升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身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明确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明确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关于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
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身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身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2.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明确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关于?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转变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转变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转变,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