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2018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形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课时)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59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对称性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轴对称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形的对称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达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对称图形卡片。
2.学具:学生手册、剪刀、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界中的对称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2.呈现(10分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判断它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如果是的,找出对称轴,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生活中的轴对称,5.3.2节主要介绍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可能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和识别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剪纸、图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5.1 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二、动手自学:阅读教材P115~P11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叫做.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 .2.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三、展示分享:1、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说出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并且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3、誉为全国第三大露天碑林的“浯溪碑林”,摩崖上铭刻着500多方古今名家碑文,其中悬针篆文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下面四个悬针篆文文字明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四、课堂检测:1、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2、观察下面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对称轴五、拓展链接:1、下列汉子中,哪些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2、试画出下列正多边形的所有对称轴,并完成表格.正多边形的边数34567…对称轴的条数34567…根据上表,猜想正n边形有条对称轴.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轴对称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图及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出示目标:动手操作(1):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