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6-1-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生:不是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本节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六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前五节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前五节的知识,更是将这些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使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这节内容还对于下一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的方式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过程与方法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4、学会将所学的生态调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态问题。
5学会分析坐标图、曲线图或直方图中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6、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难点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的理解教学过程1、引入视频敕勒歌朗诵师: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的美丽大草原,曾让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人们幸福地吟诵和歌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请同学认真学习今天这节课的知识,提出你宝贵的建议。
2、自主合作学习1、看课本58页某岛上生态系统中驯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图,试回答:①在1965年—1980年该生态系统中驯鹿的数量是一成不变还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狼呢?(鹿的数量在不停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着,狼也是在不停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地发生变化。
)②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岛上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驯鹿的数量急剧增加,驯鹿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不会,当驯鹿的数量增加时,狼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驯鹿的数量减少,草木因老鼠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驯鹿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检测题一、选择题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汴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靠这棵朽木生活。
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农田B.小河中所有的鱼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的金鱼、水草和鱼虫3.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晶晶”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大熊猫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5.下列有关生物能量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B.物质在金字塔中循环流动C.能量在金字塔中循环递减流动D.构成能量金字塔基层的是生产者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B.鱼、水蚤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7.消费者是指()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B.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和生产者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0.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2.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单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13.在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1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蓝藻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D.蘑菇1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菜青虫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16.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7.人类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生物圈中的动物B.生物圈中的植物C.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EC.A→C→B→DD.A→E→C→B→DE20.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两个相隔较远的A田和B田中水稻上稻螟虫和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变化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组成部分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课题:6-1-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生:不是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参考资料(活动二:生态系统家庭辩论会):1、植物我们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光能。
我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动物呢!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生态系统。
没有我恐怕就没有各位了……你瞧,我是光荣而伟大的生产者。
我最重要。
2、虫我们是动物,不能像植物一样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我要吃草(指着植物)。
也就是说我们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我吃草也不是光为了自己,我有时也是会自我牺牲,来养活小鸟们的,没有我,鸟大哥恐怕你们要饿肚子了…….所以我最重要。
3、鸟我喔,吃你(指着虫子),这样,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我们的体内,所以,我才如此强壮!(对小草的影响)如果没有我,你怕没有好日子过吧,害虫会把比吃光的。
所以我才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4、细菌真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看见的细菌……”“我,和我的兄弟真菌,虽然我们大都很小,有时也搞点破坏——苹果呀、梨呀若腐烂了,是我们兴风作浪的结果,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了我们,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神秘地)遗体遍地都是,垃圾堆积成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正是有了我们的分解,有机物变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给植物重新利用。
可千万不能小瞧我们这些分解者呀!所以我才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5、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尽管你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你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吗?植物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吗?如果有一天我太阳消失了,你没想象过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吗?世界一片漆黑,生物一个一个慢慢地死去,多可怕呀?所以,只有在我们的怀抱中,动物、植物和细菌才能共同生活。
由此,我们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6、评判我们是一家人,缺了谁都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互相团结,彼此爱护。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济南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重点)2、说明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领悟不同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3、说明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分析、总结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2、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教学方法与指导本节内容简单,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对教材教学资料的阅读和自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进行分组的讨论,通过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发现问题和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利用表格对各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比较,区别明显,学生容易记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生态系统的类型》的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图片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欣赏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看这些画面,它们都属于生态系统吗?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哪些类型呢?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一、生态系统的类型1、请同学们快速自学课本知道生态系统的类型。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和。
(1)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和。
其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2)水域生态系统包括和。
2.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和。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尝试独立说出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3、对照画面,你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生态系统吗?学生自学,在课本上画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并尝试记住生态系统各个类型的名称。
城市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小组内讨论交流。
温度和降雨量是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因素,还有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从而去掌握知识。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导学提纲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在一定的地域内,与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态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2.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
它们为生物提供、和。
3.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可以分为、和。
其中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例题解析【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洞庭湖中所有的鱼B.天空中飞的鸟C.北京市D.长白山上所有的植物【例2】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木耳B.菟丝子C.葫芦藓D.水绵课堂自测1.下列各项中,不能看做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B.一条河流C.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D.一片草原2.在一块麦田里,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生物成分?( )A.土壤B.阳光C.温度D.杂草3.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4.我国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根据食性划分,草鱼、鲨鱼和鲤鱼分别属于( )。
A.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B.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C.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D.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5.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落叶等腐败物,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6.生产者主要是指,它是生态系统中最、最的生物组成成分。
7.分解者主要是指、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促进物质循环。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组成的。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检测题一、选择题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汴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靠这棵朽木生活。
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农田B.小河中所有的鱼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的金鱼、水草和鱼虫3.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晶晶”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大熊猫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5.下列有关生物能量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B.物质在金字塔中循环流动C.能量在金字塔中循环递减流动D.构成能量金字塔基层的是生产者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B.鱼、水蚤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7.消费者是指()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B.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和生产者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0.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2.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单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13.在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1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蓝藻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D.蘑菇1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菜青虫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16.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7.人类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生物圈中的动物B.生物圈中的植物C.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9.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浓度0.05 7 0.51 68 0.39A.A→B→C→E→DB.D→B→C→AEC.A→C→B→DD.A→E→C→B→DE20.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两个相隔较远的A田和B田中水稻上稻螟虫和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变化情日期A田B田螟虫青蛙螟虫青蛙5月10日106 8 98 95月15日喷杀虫剂未喷杀虫剂5月18日 2 0 86 86月10日226 1 58 9)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组成部分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2)5月18日A田中螟虫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此时B田则。
(3)从5月10日到6月10日的调查情况来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2.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后则因植被的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能力。
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3.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小华同学成了“生态迷”,他对校园内的两个池塘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池塘内有下列生物:水螅、河虾、鲫鱼、鲤鱼、青蛙、黑藻、睡莲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水草。
(1)他发现两个池塘内河虾的数量不同,由此对影响河虾生长的因素作出假设:鲫鱼数量越多,河虾数量越少。
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
(2)他采集了较多的黑藻、水螅、河虾和鲫鱼,养在家里的大鱼缸中,鱼底部放有从池塘中取来的淤泥,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来进行实验探究。
①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②为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华在鱼缸中设计并安装了一盏日光灯和一台氧气泵。
你认为日光灯的作用是。
24.如下图是一个农业人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2)在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中的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通过所固定的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5)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重复利用,提高了率。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的原理建立的。
2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有许多鸟儿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子,有的鸟是杂食性鸟(即吃草子又吃昆虫)。
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
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上图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完整,请你补画完整。
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条。
(2)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菌和菌。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的鼠类大增,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和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之,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大量系列,毁坏森林。
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6.阅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完成问题。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矿泉水瓶上的科尔泌沙漠,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
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便急速退化成沙漠。
有人把科尔泌沙地称作“人造沙漠”。
近年来,我国北方每年都会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天气。
其出现的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和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有关研究和统计表明,近50年来,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见下表:年代(20世纪)50至60年代70至80年代90年代以后每年土地沙化面积1560 2100 2460(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沙尘暴次数7 14 23(次))把科尔泌沙漠称作“人造沙漠”的原因是。
(2)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根据是。
(3)近年来,我国首都北京也频遭沙尘暴的袭击。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和国外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如何防治沙尘暴,你有什么建议?(4)请你分析并说明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因为科尔沁沙漠是由于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人为破坏而形成的。
(2)从文中附表看出,随着土地沙漠化面积的扩展,每年沙尘暴越来越频繁。
(3)营造防护林,人工种草,减少放牧量,改放牧为圈养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