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曹禺《雷雨》(戏剧冲突、潜台词)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雷雨》教案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话剧相关文学常识。
2、明确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
3、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4、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度的黑暗和罪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雷雨是最剧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阵容,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一切郁闷的刁悍力,遮天蔽日、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狂风雨来得更强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讨那个款项主宰、虚伪修饰、罪行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一、自主研究:(学案和课本)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跳舞、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糊口。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不同迥异。
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孕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类地方戏。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走近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研究。
中学语文课文《雷雨》解读--------戏剧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矛盾冲突的戏剧是失败的。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外部冲突);(2)某一人物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3)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冲突(内部冲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物不仅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中心,而且是表现冲突的主要途径。
没有人物性格的冲突或差异,就无法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他们的性格,构成情节的纠葛,揭示社会的本质。
关于戏剧方面的教学,老师不好讲,学生不爱听。
我认为,戏剧离不开表演,当然,表演的前提是熟悉课文。
这样,才更有利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既方便教学、减轻教师负担,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课文内容和全面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
这才称得上两全之策。
在戏剧教学的课堂里,如果说要讲,无非就是给学生介绍戏剧的有关常识和剧作家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还有剧情介绍。
不过,剧情介绍这一环节就比较重要了。
学生是否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就取决于老师在介绍时能不能让学生尽快了解剧情。
比如《雷雨》》介绍如下:30年前,周朴园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
他以为她投河自尽。
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
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
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
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
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
从《雷雨》看潜台词的语言魅力作者:余美瑞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5期摘要:话剧以会话为主,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思想感情。
在话剧台词背后往往还有丰富微妙的潜在含义,即“潜台词”。
话剧潜台词一般都和剧情、人物紧密相关,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
本文通过话剧《雷雨》(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来分析潜台词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潜台词;内心世界;人物个性;戏剧冲突;语言魅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93-01一、潜台词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往往是人们不想说或者是不便说从而故意隐藏的部分,所以剧中人物往往通过潜台词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看下面一段对话: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到的刺激。
站在周萍面前,母子相见,她自然想相认,便说出“你是萍”,但她也答应不与周萍相认,“只是想看看他”,所以内心强忍悲痛,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地把话头转过来,结结巴巴地说“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其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接下来,她在回答周萍问话时,再次利用谐音,把自己说成“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她内心是多么矛盾啊: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之痛苦,对兄弟相煎何太急之愤恨,对站在面前的这个儿子之失望,对命运捉弄之无可奈何。
二、潛台词凸显人物独特的个性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是在“演”中实现的,话剧的动作、语言都是为“演”而服务的,所以动作表情是性格化的,而语言更应该是性格化的。
潜台词的巧妙运用,能够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更有利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文必修4第二课雷雨课文解读《雷雨》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享有独特地位的戏剧名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4第二课雷雨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4第二课《雷雨》课文解读第一部分,“午饭后”至“……”这是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和省略的剧情。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本幕戏省略的情节是:鲁侍萍来到周公馆,从室内的摆设,特别是摆在桌上的自己年青时的相片,发现这里的主人就是三十年前情人周朴园,又从与繁漪的交谈中得知女儿四凤与周家的大少爷相恋,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命运又在女儿身上重演。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第二部分,“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至“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这是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相认。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本场戏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雷雨的课文重点笔记一、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之一。
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 戏剧冲突。
- 这部剧作主要展示了周、鲁两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
冲突的根源是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以及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
- 例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既有三十年前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旧恨,又有三十年后周朴园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对侍萍的再次伤害。
-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则是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
2. 情节结构。
- 序幕:在一个教堂附属医院里,两位老太太(姑奶奶甲和姑奶奶乙)在闲聊,提到了三十年前的往事,为剧情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 第一幕:周公馆的客厅里,鲁贵向女儿四凤讲述周公馆的情况,暗示了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周萍和蘩漪之间压抑、复杂的情感关系也初露端倪。
- 第二幕:这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重逢,周朴园的虚伪、冷酷与鲁侍萍的悲愤、哀怨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周朴园与鲁大海正面冲突,展现了阶级矛盾。
- 第三幕:鲁家的一个小房间里,四凤得知自己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后,悲痛欲绝,周冲为了救四凤触电身亡。
- 尾声:又回到序幕中的场景,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周朴园在孤独和忏悔中度过余生。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周朴园。
- 虚伪自私:他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实际上,他三十年前为了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残忍地抛弃了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侍萍。
当侍萍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先是怀疑侍萍的来意,然后想用金钱来打发她,他说“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
- 专制蛮横:在家庭中,他是绝对的权威。
他逼迫蘩漪喝药的情节就深刻地表现了这一点。
他不顾蘩漪的反抗,强行让她喝药,还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5.整体把握戏剧知识和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表演课本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赏析、思考中体会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教学重点】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体会戏剧冲突在剧作中的独特作用【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一、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戏剧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分析戏剧的语言和矛盾冲突,为我们表演课本剧做些功课。
二、内容精要这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
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
悲剧就此展开。
在这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中,周朴园是唯一的主宰,他按照他的一套标准统治着这个在他看来“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却不知平静的背后隐藏着罪恶与灾难。
采访是他的第二个妻子,这是一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可又有着一点原始的野性。
她嫁到周家十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周冲,但这个如坟墓般令人窒息的家庭却使她日见萎缩,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
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
可周萍却是一个软弱的人,很快就对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厌恶,并为自己欺骗了父亲而深深悔恨。
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风产生了感情。
他希望能借此摆脱!日日的一切,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去开始他的新生活。
雷雨教案设计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曹禺《雷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雷雨教案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有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二、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分组探讨。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谁有关?(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3、鲁侍萍想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