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2雷雨第一课时 大赛获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雷雨》第一课时(预备课)(一)戏剧和小说两种文学式样的主要异同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剧、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1.相同点: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2. 不同点: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
(台词)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二)与戏剧阅读鉴赏相关的三个重要概念1.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有:①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②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1、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雷雨教案。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4、《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
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
(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篇小说,使学生了解该篇小说的背景和情节,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对人性沉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
2. 分析雷雨的故事情节,对情节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意义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分析雷雨的主题,理解其中的人性探讨。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预计时间:5分钟)1. 班主任或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雷雨这篇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 鼓励学生表达对雷雨这篇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步骤二:阅读小说(预计时间: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雷雨这篇小说的全文,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注和批注。
2. 教师让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展开,好奇问题的引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讨。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预计时间: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雷雨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九叔、季爷、季星磬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物的品质、行为和与故事情节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步骤四:分析故事情节(预计时间: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展开、转折和高潮,并探讨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进行互动讨论。
步骤五:总结主题和意义(预计时间: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雷雨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进行小结和思考,并写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主题的把握等。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思考总结,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拓展延伸:1. 教师可以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情表演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伟大悲剧……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
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剧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戏剧欣赏》,具体内容为《雷雨》。
详细内容:1. 剧本背景及作者介绍;2. 剧本人物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解读;4. 剧本主题探讨;5. 剧本语言艺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剧本的背景、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培养戏剧鉴赏能力;2. 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提高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3. 感受剧本的语言艺术,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剧本情节的解读、人物关系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挖掘。
重点:剧本的语言艺术分析、戏剧冲突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氛围;2. 作者介绍及剧本背景:介绍曹禺及其创作《雷雨》的背景;3. 人物关系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4. 情节解读:讲解剧本情节,分析戏剧冲突;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剧本主题,如人性、家庭伦理等;6. 语言艺术分析: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分析语言特点;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雷雨》剧本背景、作者介绍;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线索;3. 中间部分: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本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关系分析;2. 情节解读与戏剧冲突分析;3. 语言艺术分析;4. 作业设计。
一、人物关系分析1. 人物关系图: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直观地展现人物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在剧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3. 人物关系变化:关注人物关系在剧中的发展变化,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旧情复燃,周萍与四凤的爱情线等。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戏剧与文化》中的《雷雨》一剧。
详细内容包括: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分析、戏剧语言特点、文本细读及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戏剧冲突。
2. 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提高对戏剧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探讨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雷雨》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理解戏剧冲突。
重点:戏剧语言特点的把握,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雷雨现象,进而引入课文《雷雨》。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剧情梗概。
3. 分析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戏剧冲突。
4. 戏剧语言特点讲解:讲解戏剧语言的特点,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
5. 文本细读:选取课文精彩片段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6.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8.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雷雨》的主题。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梗概2. 人物关系3. 戏剧语言特点4. 文本细读5. 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
(2)选取一个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冲突片段,进行解读。
(3)探讨《雷雨》的主题,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人物关系图:见附件。
(2)片段解读:见附件。
(3)主题探讨: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经典戏剧作品,如《茶馆》、《哈姆雷特》等。
(2)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关于家庭、亲情、道德等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雷雨》,主要围绕该剧的第二幕进行深入剖析。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探讨周萍、鲁四、鲁妈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剧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3. 掌握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戏剧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特点,戏剧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雷雨剧场的视频片段。
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雨剧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幕的内容,为学生梳理剧情。
(2)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幕,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讨论人物性格。
(3)教师讲解第二幕的戏剧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探讨其心理变化。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选择剧中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梳理: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2. 人物性格分析:周萍、鲁四、鲁妈等3. 戏剧表现手法:象征、暗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结合人物性格,探讨其心理变化。
答案: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体现了封建家庭中父权与母权的对立。
周朴园代表着封建家庭的权威,而鲁妈则捍卫着家庭的传统道德。
在冲突中,周朴园表现出自私、专横的性格特点,鲁妈则展现出刚毅、坚定的品质。
2. 拓展作业: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尝试为其写一篇心理描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雷雨》第二幕,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法,分析人物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课题雷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认识中国戏剧的知识、特色及其在文依照:高考大纲领求,学生可以进行文学类要点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着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内涵,剖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探究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课整体掌握文章内容依照:梳理选文的情节并归纳各个情节的主难点要内容一、知识目标:原因:《雷雨》是1、记着中国戏剧的知识、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剖析舞台中国戏剧中经典语言。
剧目,有着震惊人2、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心的力量,力争通二、能力目标:过本剧的学习,使学习1、思想能力:学生对作品有初目标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步的鉴赏知识和2、运用能力: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朗诵、小考《琵琶行》监察学生行为记忆背诵必备 3 分钟三分钟第一段的默写检查累积内容书写、背诵,整理篇目1梳理情节: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导话剧的有关的文化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文学知识。
承朗诵课文选段接环节3指引归纳、复述文章练评结粗心。
合环节4总结本课知识。
讲堂总结提升环节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指导学生朗诵课集体朗诵指引学生 5 分钟文,纠正读音分角色朗诵感知课文要点桥段朗诵1 说出《雷雨》的1、小组议论并说出训练学生 6 分钟主要人物、归纳大答案怀疑、概致剧情。
2、小组展现。
括、剖析,2 总结。
3.其余小组增补领悟作者评论学生作答结 4.整理总结答案企图的能果。
力。
1、指引学生总结1、回想、总结稳固本课本课要点。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5.整体把握戏剧知识和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表演课本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赏析、思考中体会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教学重点】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体会戏剧冲突在剧作中的独特作用【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一、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戏剧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分析戏剧的语言和矛盾冲突,为我们表演课本剧做些功课。
二、内容精要这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
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
悲剧就此展开。
在这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中,周朴园是唯一的主宰,他按照他的一套标准统治着这个在他看来“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却不知平静的背后隐藏着罪恶与灾难。
采访是他的第二个妻子,这是一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可又有着一点原始的野性。
她嫁到周家十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周冲,但这个如坟墓般令人窒息的家庭却使她日见萎缩,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
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
可周萍却是一个软弱的人,很快就对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厌恶,并为自己欺骗了父亲而深深悔恨。
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风产生了感情。
他希望能借此摆脱!日日的一切,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去开始他的新生活。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黑”“垂”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黑”“垂”3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一、听音辨识,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老师也很喜欢,并且录了一些雨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雨宝宝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威猛有力的暴雨,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雷雨》(板书课题:雷雨)随文识字“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电闪雷鸣的大雨,听好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2.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3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指导朗读第一个句子。
4、举一反三,学生练读后两个句子。
5、看来这几朵乌云并没有难倒我们,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雷雨前(1-3)雷雨时(4-6)雷雨后(7-8)三、学习雷雨前景象。
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去见识一下雷雨前的景象,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跟读)1、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乌云,这样的乌云越来越多,你能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满天、黑沉沉)随文写字:“黑”2、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乌云压来,你有什么感觉?3、怪不得(出示)“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指导朗读)4、这样闷热的天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这阵忽然的大风还会吹得什么怎么样呢?请帮老师补充完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