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62
铁路列车运⾏图及区间通过能⼒铁路列车运⾏图及区间通过能⼒【主要内容】列车运⾏图的格式和分类;运⾏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法;区间通过能⼒的计算,加强通过能⼒的措施;列车运⾏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图的格式;列车运⾏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的计算;列车运⾏图的编制⽅法。
第⼀节列车运⾏图的格式与分类⼀、列车运⾏图及其作⽤列车运⾏图是列车运⾏的图解,是⽤以表⽰列车在铁路区间运⾏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件。
它是铁路⾏车组织⼯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作,以保证列车按运⾏图运⾏。
⼆、列车运⾏图的格式列车运⾏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列车运⾏的图解。
1、横坐标——表⽰时间s2、纵坐标——表⽰距离3、斜线——表⽰列车运⾏线0 t(时间)为适应不同需要,运⾏图分三种格式:1、⼆分格运⾏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
2、⼗分格运⾏图;横轴以⼗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图。
3、⼩时格运⾏图:横轴以⼩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
三、站名线的画法1、按区间⾥程的⽐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程的⽐率来画横线,每⼀横线即表⽰⼀个车站的中⼼线。
⼀般不采⽤。
2、按区间运⾏时分⽐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或上⾏)列车在各区间运⾏时分的⽐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图分类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速度,上下⾏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式等条件,列车运⾏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按照区间正线数⽬分:1、单线运⾏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的运⾏图。
2、双线运⾏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的运⾏图。
3、单双线运⾏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的运⾏图。
(⼆)按照列车运⾏速度分:1、平⾏运⾏图。
在运⾏图上同⼀区间内,同⽅向列车的运⾏速度相同,因⽽列车运⾏线相互平⾏,且区段内⽆列车越⾏。
2、⾮平⾏运⾏图(普通运⾏图)。
铁道部关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正文:----------------------------------------------------------------------------------------------------------------------------------------------------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办法((84)铁运字664号1984年10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证铁路完成和超额完成不断增长的运输任务,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铁路运输的需要,铁路必须大力加强运输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铁路线路通过能力。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是根据现有技术设备、行车组织方法及规定的技术作业过程确定的在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对数或列数。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系按区间、车站、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车站给水设备、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分别确定,以其中最小的通过能力,作为该区段的限制通过能力。
为了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本办法规定了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办法。
第2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每一区间在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列车数量(列数或对数)。
区间通过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的行车组织条件下,主要取决于正线数目、区间长度、线路纵断面、信联闭设备、牵引机车类型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
第3条计算区间通过能力时,应先计算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再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一般应按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系在规定旅客列车数量的基础上,以扣除系数的方法计算出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对数或列数。
第4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由各铁路局或分局负责计算,并填制区间通过能力计算表及区间通过能力汇总表,经铁路局审核后报铁道部运输局。
第5条本办法系根据我国铁路现有技术设备条件及多年来编制和执行列车运行图的经验,规定了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
个别特殊情况,由铁路局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图解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