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下BOC-酸酐的物化性质和核磁图谱
- 格式:docx
- 大小:161.08 KB
- 文档页数:2
醋酸酐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一、物质的理化常数中文名:乙酸酐;醋酐;乙酐文名:Acetic an hydride分子式:C4H6O3 分子量:102.09CAS号 :108-24-7 RTECS号:AKI925000HS编码:UN编号:1715危险货物编号:81602 IMDG规则页码:810l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主要用途: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熔点:-73.1沸点:138.6 相对密度(水=1) :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饱和蒸汽压(kPa):1.33/36 C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
在水中沉底,与水缓慢反应,生成醋酸并放热。
可产生刺激性蒸气。
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临界温度(C ):326折射率:1.3904 临界压力(MPa):4.36最大爆炸压力(MPa):0.600 燃烧热(kj/mol):1804.5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C):49 °C(闭杯);58C(开杯)自燃温度「C):316爆炸下限(V%):2.0 爆炸上限(V%):10.3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酸类、碱类、水、醇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二、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见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健康危害(蓝色):3易燃性(红色):2反应活性:1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Boc保护法_Boc基团(叔丁氧羰基)应用
Boc保护基团主要用于液相肽合成化学中的氨基的保护。
后来随着发展逐渐应用到固相合成多肽的方法中。
目前在有机合成尤其是多肽合成中,Boc作为重要的氨基保护基团通过各种稳定策略(如Boc/Z)以及Boc /Fmoc 的组合,仍然广泛应用。
Boc叔丁氧羰基
中文名称:BOC酸酐
类型:氨基保护剂
英文名:Di-tert-butyl pyrocarbonate
CAS :24424-99-5
分子式C10H18O5
分子量218.247
性状:可燃性液体
Boc氨基保护基的优点
Boc基团和Cbz基团是多肽合成中最常用的两种氨基保护基,而在固相合成中,氨基的保护多用Boc。
优势
1.Boc对碱水解,和许多亲核试剂稳定。
2.对催化氢解稳定,并更敏感
3.酸解时产生的产物不会带来副反应
4.Boc氨基酸大都可以得到结晶
Boc引用方法
游离氨基酸在碱性条件下(NaOH,NaHCO3)用二氧六环和水
的混合试剂可以和Boc2O反应得到Boc保护的基团。
且副产物容易除去。
Boc脱除
液相:可用TFA或TFA:CH2Cl2(1:1)脱除。
固相:1-2M HCl有机试剂,或HCl /二氧六环。
上Boc后,反应中多余的Boc2O如何除去?由于微信更改了订阅号的推送规则,很多朋友不能快速找到我们,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推送!您可以将有机合成设置为星标(点击右上方“...", 设为星标),就能在微信订阅号中快速找到我们,查看每天订阅。
【往期:叔丁氧羰基(Boc)保护氨基】Boc是最重要的氨基保护基之一,其中最常用的上保护试剂就是Boc酸酐(二碳酸二叔丁酯)。
反应完毕后多余的Boc酸酐如何除去?这是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当然蒸馏是方法之一,但是Boc酸酐在常压下沸点是185℃,需要较高的真空度才能在相对低温下减压蒸馏除去(56-57 ℃/66 Pa)。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除去过量的Boc酸酐,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打浆或柱层析除去;2、消耗法,加入一些胺类与过量的Boc酸酐反应,然后水洗除去相应胺的生成物;3、酸分解法;4、碱分解法。
下面小编分别介绍,如果小伙伴们有更好的方法,欢迎留言,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打浆或柱层析如果产物是很好的固体,由于Boc酸酐极性较小,可以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打浆除去。
如果产物是油状物或者在石油醚中溶解度高,可以考虑柱层析,除去Boc酸酐。
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反应,柱层析就不是合适的方法了。
二、胺消耗法Boc酸酐与脂肪胺反应很快,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利用一些水溶性较高的胺与过量的Boc酸酐反应,然后将胺的产物水洗除去。
常见的胺有:N,N-二甲基乙二胺或N,N-二甲基丙二胺,甘氨酸,氨水。
可以用0.5M盐酸或10%的柠檬酸水溶液洗涤除去,N,N-二甲基乙二胺或N,N-二甲基丙二胺的Boc保护产物。
或者直接用甘氨酸的水溶液洗涤,Boc保护的甘氨酸在水中溶解度很高,可以直接除去。
另外如果产物对氨水稳定,也可以用稀氨水洗涤,生成的BocNH2也溶于水,可以水洗除去。
三、酸分解法Boc酸酐在酸中搅拌可以很快分解,一般情况下我们得到的Boc 保护的胺,在较低浓度的酸性条件下(PH3~5),不会分解。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Boc叔丁氧羰基(Boc)是目前多肽合成中广为采用的氨基保护基。
Boc具有以下的优点:1、Boc-氨基酸除个别外都能得到结晶;2、易于酸解除去,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Boc-氨基酸能较长期的保存而不分解;3、酸解时产生的是叔丁基阳离子再分解为异丁烯,它一般不会带来副反应;4、对碱水解、肼解和许多亲核试剂稳定;5、Boc对催化氢解稳定,但比Cbz对酸要敏感得多。
当Boc和Cbz同时存在时,可以用催化氢解脱去Cbz,Boc保持不变,或用酸解脱去Boc,Cbz不受影响,因而两者能很好地搭配。
叔丁氧羰基的导入入●游离氨基在用NaOH 或NaHCO3控制的碱性条件下用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很容易同Boc2O反应得到N-叔丁氧羰基氨基化合物[1]。
这是引入Boc常用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其副产物无多大干扰并容易除去。
有时对一些亲核性较大的胺,一般可在甲醇中和Boc酸酐直接反应即可,无须其他的碱,其处理也方便。
对水较为敏感的氨基衍生物,采用Boc2O/TEA/MeOH or DMF 在40-50℃下进行较好,因为这些无水条件下用于保护O17标记的氨基酸而不会由于与水交换使O17丢失[2]。
有空间位阻的氨基酸而言,用Boc2O/Me4NOH.5H2O/CH3CN是十分有利的。
芳香胺由于其亲核性较弱,一般反应需要加入催化剂,另外对于伯胺,通过DMAP的使用可以上两个Boc。
对于有酚羟基存在的胺,酚羟基上接Boc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因而一般没太大的选择性。
对于有醇羟基存在的,若用DMAP做催化剂,时间长了以后醇羟基也能上Boc,因此反应尽量不要过夜。
由于氰酸酯的生成,有位阻的胺往往会与Boc2O生成脲[1]。
这个问题可通过该胺NaH或NaHMDS反应,然后再与Boc2O反应来加以避免[2]。
1. H. J. knolker, T. Braxmeier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5,34, 2497; H. J. knolker, T. Braxmeier et al., Synlett., 1996, 502; Kessier,A.; Coleman, C. M., et al J. Org. Chem., 2004, 69(23), 7836-78462. T. A. Kelly, D. W. McNeil., Tetrahedron Lett., 1994, 35, 9003 有时在反应中有可能多加了Boc酸酐,当分子中无游离酸碱时很难出去,若一定要除去,一般在体系中加入一些N,N-二甲基乙二胺或N,N-二甲基丙二胺,而后将上了Boc的N,N-二甲基乙二胺或N,N-二甲基丙二胺用稀酸除去。
二酸酐的结构式二酸酐,也被称为酐,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两个羧基(-COOH)通过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的。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二酸酐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二酸酐的结构。
二酸酐的通用结构式为R1CO(=O)COR2,其中R1和R2代表不同的有机基团。
二酸酐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具体取决于R1和R2的结构。
二酸酐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
首先,它们可以通过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二酸。
例如,酞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酞酸(Phthalic acid):Phthalic anhydride + H2O → Phthalic acid二酸酐还可以通过酸催化的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这种反应在聚合酯的合成中特别重要。
例如,酞酸酐与乙醇反应可以生成酞酸乙酯(Phthalic ester):Phthalic anhydride + Ethanol → Phthalic ester除了这些基本的反应,二酸酐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特殊的反应。
例如,酞酸酐可以与苯胺反应生成酞酰苯胺(Phthalimide),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
还有一些特殊的二酸酐,如马来酐(Maleic anhydride)和丙烯酐(Acrylic anhydride),它们可以进行特定的共轭加成反应,用于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二酸酐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多种功能性化合物。
例如,酞酸酐可以与苯胺反应生成酞酰苯胺,而酞酰苯胺可以通过水解反应生成酞酸胺(Phthalamic acid)。
酞酸胺可以被进一步修饰,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二酸酐还可以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二酸酐,可以制备出各种功能性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酞酸酐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酞酸二酯(Phthalic anhydride ester),而酞酸二酯可以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聚合物。
丁酸酐的结构式分子式:( CH3CO) 3-H2-CH2CO2( 1)一级结构:一个五员环结构,两个双键和三个单键。
每个双键两侧各连接一个甲基。
( 2)二级结构丁酸酐的二级结构由于C-H、 C=C之间的C=O和N上的C-O、 N-O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使其空间构型比较复杂。
所以在二级结构图中只能看到分子内部氢原子之间以“”形联结而成的两个五员环结构。
但当三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就不符合“”形连接,所以丁酸酐的结构通式为:或( 3)三级结构丁酸酐的三级结构除了包含“”形联结的那部分外,还含有双键。
双键位于四面体中心的碳原子上,该双键不断地把周围的碳原子紧密的联结起来,这样一个双键变成了多个三员环,于是就使其具有更复杂的空间构型。
三级结构通式为:或4、三级结构丁酸酐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对碳水化合物有腐蚀作用,常温下可与大多数非金属和金属发生反应。
此外,与氨、二氧化硫等有机气体接触时会生成可燃气体。
1、丁酸酐是以甲苯和丁烯为原料,经开环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也称苯丁烯或苯丁二烯。
( 1)物理性质丁酸酐是无色液体,沸点为167-168 ℃,熔点-39.9 ℃,相对密度1.01g/mL。
丁酸酐的分子间引力很弱,因此它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氧六环、丙酮、甲醇、环己酮、氯苯、石油醚、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也能溶于油类及脂肪。
丁酸酐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故它能作为溶剂及乳化剂。
此外,丁酸酐与乙醚、氯仿、石油醚、苯等有机溶剂混合也能形成胶束。
( 2)化学性质丁酸酐是具有五员环结构的饱和脂肪烃,属亲油性烃。
丁酸酐的油溶性极好,甚至可以在100 ℃下,使其溶于90%的苯、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丁酸酐的化学稳定性高,受热时,也只有极少量的丁酸酐汽油逸出,因此使用丁酸酐既安全又经济。
丁酸酐具有特殊的吸湿性,在光照下,丁酸酐可转变成红色的光敏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
丁酸酐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可以制备丁二酸酐。
BOC紫外吸收什么是BOC紫外吸收?BOC紫外吸收(BOC UV absorption)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常见技术。
BOC是对正丁醇胺(n-butylamine)的缩写,它是一种含有取代氨基(NH2)的有机化合物。
在紫外光谱中,BOC具有明显的吸收峰,可以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定量分析。
BOC紫外吸收的原理BOC紫外吸收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的吸收能力。
在紫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BOC吸收的波长通常在200至400纳米之间,其最大吸收波长为约275纳米。
BOC紫外吸收的原理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BOC的浓度,而定性分析则是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BOC。
BOC紫外吸收的应用BOC紫外吸收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药物分析BOC紫外吸收可以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
许多药物中含有BOC基团,通过测量其吸光度可以确定药物的浓度。
环境监测BOC紫外吸收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例如水质监测。
某些有机污染物中含有BOC基团,通过测量其吸光度可以确定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分析BOC紫外吸收可以用于生物分析,例如蛋白质测定。
许多蛋白质中含有BOC基团,通过测量其吸光度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化学研究BOC紫外吸收在化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化合物的光学性质,例如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BOC紫外吸收的仪器BOC紫外吸收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这种仪器可以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并绘制出吸收光谱图。
在BOC紫外吸收分析中,通常使用200至400纳米范围内的波长进行测量。
BOC紫外吸收的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BOC紫外吸收实验的一般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得到适当的浓度。
2.设置仪器: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和参数。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13-1 羧酸衍生物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一、分类和命名R COX R C O OR`R CONH 2R COOCOR 酯酸酐酰卤酰胺1.酰卤:酰卤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H 3C CClO乙酰氯2.酸酐: 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
C OC O OH 3C H 3C乙酸酐,C OC O 邻苯二甲酸酐3. 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
H CO CH 2CH 3O H 3C COCH 3O 甲酸乙酯乙酸甲酯4.酰胺:和酰卤相似,据相应的酰基来命名。
H CNH 2O 甲酰胺CN(CH 3)2O N ,N-二甲酰胺二、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1、酰氯C=O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800cm-1区域。
如和不饱和基或芳环共轭,C=O 吸收峰下降至1750cm-1~1800cm-1。
2、酸酐C=O有两个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800cm-1~1850cm-1区域和1740cm-1~1790cm-1区域。
两个峰相隔约60 cm-1。
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045cm-1~1310cm-1。
3、酯的C-O在1050cm-1~1300cm-1区域有两个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可区别于酮。
4、酰氨:C=O伸缩振动吸收峰低于酮,在1630cm-1~1690cm-1区域。
N-H 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050cm-1~3550cm-1区域内。
酰氨的核磁共振谱中CONH的质子吸收峰出现在5~8的范围内。
其吸收峰宽而矮。
§13—2 酰氯和酸酐一、酰氯1.水解、醇解、氨解(常温下立即反应)R O OCl+H2OR'OHNH3R OOOHROOR'RONH2+ HCl+ HCl+ HCl反应不要催化剂2.与格氏试剂的反应R C OX+ R'MgX R C R'OMg X X R OR'R C R'OMg X 2R C R'R'OH酮叔醇3.还原R COX42RCH 2OH二、酸酐1.水解、醇解、氨解(反应需稍加热)+H 2O R'OH NH 3R O OOHR O OOR'RONH 2RC RCO OO2.柏琴反应酸酐在羧酸钠催化下与醛作用,再脱水生成烯酸的反应称为柏琴反应。
乙酸酐乙酸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在热水中立即反应。
与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酯和酸,例如乙酸酐溶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和乙酸。
与氨作用生成乙酰胺,在氢化铝锂作用下,乙酸酐可以还原生成伯醇;与过氧化钠或过氧化氢作用生成过氧化二乙酰;乙醇钠做催化剂,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肉桂酸。
乙酸酐不是氧化物。
有易燃性和腐蚀性。
乙酸酐简介管制信息乙酸酐(醋酸酐)(易制毒-2)本品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名称中文名称:乙酸酐中文别名:乙酐、醋酐、无水醋酸酐、乙酐、无水醋酸英文别名:Acetic anhydride;Acetic oxide;Acetyl oxide;Ethanoic anhydride;Acetic acid anhydride,Acetic oxide,Acetyl oxide,Ethanoic anhydride,Acetic acid anhydride化学式C4H6O3相对分子质量102.09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有强烈的乙酸气味。
味酸。
有吸湿性。
折光率极高。
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
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
相对密度(d154)1.080。
熔点-73℃。
沸点139℃。
折光率 1.3904。
闪点54℃。
自燃点400℃。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
易燃。
有腐蚀性。
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
有催泪性。
储存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用途分析中用作乙酰化的试剂。
测定乙酸、棉花、淀粉中的水分。
检验醇、芳香族伯胺及仲胺。
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
有机合成中(磺化、硝化)脱水剂。
制造乙酸酯和乙酰化合物。
合成药物及染料。
安全措施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与酸碱类、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粉末分储。
注意个体防护,严禁身体直接接触。
灭火: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各种酸酐固化剂性能(环氧树脂)一、邻苯二甲酸酐(PA)邻苯二甲酸酐为传统的固化剂,至今用量仍很大,主要用于电器的浇铸。
邻苯二甲酸酐为白色结晶,熔点128℃,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固化放热峰低,电气性能优良。
邻苯二甲酸酐加热时易升华,并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与环氧树脂相混熔,这可能导致配合物使用期变短,因此,使用时必须格外注意。
二、四氢苯酐(THPA)四氢苯酐是顺丁烯二酸酐与丁二烯加成的产物,白色固体,熔点100℃,与环氧树脂混合比较困难,但没有升华性,可以改进PA大型浇铸配方的组份。
可用于电器浇铸方面,也可以用于粉末涂料、环氧树脂传递膜塑料的固化剂。
此外,还可以与苯酐、六氢苯酐一起混合作固化剂使用。
THPA经异构化,形成以下四种异构体。
这四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室温下为液态,这种类型的固化剂,天津市津东化工厂生产的牌号为70酸酐。
异构化的THPA的技术指标如下——分子质量:152,酸当量:72,比重:1.26,黏度(4*杯):17.4s,折光指数n25:1.5021,熔点:室温液态。
三、六氢苯酐(HI--IPA)HHPA由THPA加氢而成,白色固体,有吸湿性,熔点36℃,在50~60℃时即易与环氧树脂混合,混合物黏度很低,使用期长,固化放热小,但应用的工艺性能较Me THPA、Me HHPA 为差。
由于分子结构中无双键,所固化的环氧树脂为无色透明物,所固化的脂环族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能和耐漏电痕迹性能。
在美国,已用这类材料来浇铸发光二极管和外用的大型电器绝缘件。
此外,用HHPA固化的环氧树脂还可以用来制作药品贮槽和耐油阀体材料,它对在100℃的30%H2S04有良好的耐蚀性,也能较好地耐苯、甲苯和醇类等溶剂,但不耐碱和卤化烃类溶剂。
m(HHPA):m(THPA)=90:10的混合物在室温下为液态共熔混合物。
m(HHPA):m(HET)=70:30的混合物反应活性低,室温下为液态,可以构成阻燃酸酐配合物。
醋酸酐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一、物质的理化常数中文名:乙酸酐;醋酐;乙酐文名:Acetic an hydride分子式:C4H6O3 分子量:102.09CAS号:108-24-7 RTECS号:AKI925000HS编码:UN编号:1715危险货物编号:81602 IMDG规则页码:810l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主要用途: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熔点:-73.1沸点:138.6 相对密度(水=1) :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饱和蒸汽压(kPa):1.33/36 C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
在水中沉底,与水缓慢反应,生成醋酸并放热。
可产生刺激性蒸气。
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临界温度(C ):326折射率:1.3904 临界压力(MPa):4.36最大爆炸压力(MPa):0.600 燃烧热(kj/mol):1804.5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C):49 °C(闭杯);58C(开杯)自燃温度「C):316爆炸下限(V%):2.0 爆炸上限(V%):10.3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酸类、碱类、水、醇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二、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见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健康危害(蓝色):3易燃性(红色):2反应活性:1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