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的抗感染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34
肝硬化中重症肝炎的治疗摘要:重症肝炎是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组织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其病理基础为肝功能衰竭及多脏器衰竭引起的一系列临床重症,属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之一,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关键词:重症肝炎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9-011基础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多种治疗综合应用;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患者饮食以低蛋白、低脂、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为主。
静脉补充者以葡萄糖为主,可适当补充中-长链脂肪乳,尽量保证热量约2000kcal/d。
重型肝炎患者常存在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应及时纠正。
2临床治疗2.1抗病毒治疗。
目前报道较多的是拉米夫定(1amivudine)和阿德福韦(adefovir)。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反转录酶和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hbv—dna复制。
拉米夫定容易引起hbv发生ymdd等变异而产生耐药性,导致肝功能的再次损害,对免疫受损的患者也可引起重型肝炎。
阿德福韦是一种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hbv—dna多聚酶,其作用位点与拉米夫定不同,对耐拉米夫定的hbv也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
虽然,阿德福韦对部分患者可能有肾损害,但是,tillmann等将其应用于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晚期肝硬化患者,未发现肾损害进一步加重。
因此有学者建议,对拉米夫定耐药株引起的重型肝炎应及早应用阿德福韦治疗。
2.2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可纠正重症肝炎患者异常的免疫功能并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
个别患者应用胸腺肽后,病情有加重的倾向,因此,在重型肝炎的急性炎症期要慎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总体疗效尚不肯定,多数学者认为利少弊多。
2.3针对肝坏死。
2.3.1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应用。
泰能治疗重症肝炎引起二重感染诊治体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超广谱、高效能抗生素。
在重症肝病救治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此药在临床上应用增多,我们发现在泰能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二重感染,2012年12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肝炎患者,使用泰能治疗后出现肺部假丝酵母菌及肠道真菌感染。
现将此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已婚,个体。
平素嗜酒,日约500 mL白酒,长达10余年。
以”身目尿黄染5d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2012年12月12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发黄,右胁隐痛不适,纳食减少,随后身目渐发黄,并逐渐加重,于2012年12月18日入院,入院时身目尿明显黄染,色鲜明,纳差,食后胃脘痞满,返酸,肢软乏力,大便溏,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明显黄染,肝掌(-),蜘蛛痣(+),巩膜重度黄染,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莫菲氏症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入院查肝功能:TB/DB 471/294.2 umol/L ALT/AST 620/1810 u/L ALB 29.7 g/L GGT/ALP 723/240 u/L血脂血糖:GLU 5.65 mmol/L CHOL 2.83 mmol/L凝血功能:PT 23.9 s PTA 37%。
甲、丙肝抗体:阴性。
戊肝抗体:阳性。
EB病毒IgA:阴性。
乙肝三系:HBsAb(+)。
彩超:①肝光点密集,②胆囊壁呈炎性声像图改变,③脾大。
结合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主要诊断:①酒精性肝硬化,②亚急性重症肝炎、戊型。
常规予复方甘草酸苷针、多烯磷脂酰胆碱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维生素K1针、甘露醇针以护肝、退黄、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凝血功能、减轻肝细胞水肿等对症治疗。
并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针(韩国中外制药株式会社)0.5 g静滴、bid以抗感染治疗。
另外输用新鲜血浆及人工肝支持治疗。
患者治疗1w后出现低热,咳嗽咯痰,腹痛腹泻粘液样便,行咽拭子检查示假丝酵母菌阳性,粪霉菌阳性,胸片示左肺门感染。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一、重症肝炎的定义重症肝炎是指急性肝炎患者在短时间内发生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和抢救的一种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二、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
其中,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
此外,重症肝炎还容易导致肝肾综合征、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三、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黄疸、肝性脑病等。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INR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等指标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肝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明显肿大、脾脏明显缩小、腹腔积液等。
4. 病因学检查:病毒学检查、药物检查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四、重症肝炎的治疗重症肝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病情程度等因素。
常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其中,支持治疗是重症肝炎治疗的关键,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肝性脑病等。
五、重症肝炎的预防重症肝炎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预防病毒感染、避免饮酒、合理用药等。
六、结语重症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同时,加强重症肝炎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导语: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
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呕吐,出现头晕的现象渐渐的增多,接下来的文章来了解一下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挽救和修复严重损害的肝细胞,使患者的肝细胞有机会"再生",从而提高存活率。
因此,基础治疗、支持治疗、重症监护、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是有效而必要的。
当进展至晚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由人工肝等待肝移植和进行肝移植是最终的手段。
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
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
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
补充足量维生素B、C 及K。
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
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含氨物质,使肠内pH值保持在5~6的偏酸环境,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最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长期以来,我国HCV抗体阳性率虽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据估计HCV感染者约1000万人,绝对感染人数仍高居全球第-[1-2]o2023年2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2023版《丙型肝炎指南》)颁布[3],将指导我国未来几年的丙型肝炎防控。
目前,8~12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可使95%以上的普通HCV感染人群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实现根治[3-4];在这种大背景下,对特殊HCV人群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对〃治-防〃高度一体化的丙型肝炎防控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针对新指南中未明确提及的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和肝细胞癌(HCe)患者的治疗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与借鉴。
1〃中国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的倡议HCV主要经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中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是血液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现存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传播途径[3]o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2015年开始对抗-HCV阴性献血员筛查HCVRNA,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3]o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静脉药瘾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1寸亦是血液传播的范畴,是目前我国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除此之外,母婴传播便被推上前台,成为了目前第二重要的传播途径。
2023版《丙型肝炎指南》指出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3]°如前所述,丙型肝炎具有〃治-防〃高度一体化的特征,治疗或根治丙型肝炎孕妇大概率可成功阻断丙型肝炎母婴传播。
然而,在长达20余年时间里,丙型肝炎治疗一直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而此两种药物均禁用于妊娠[5-6]。
加之,由于丙型肝炎较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概率低,故而,既往丙型肝炎领域罕有类似于乙型肝炎领域的〃母婴传播阻断研究〃,甚至罕见〃母婴传播阻断〃的提法。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肝性脑病、出血、肝肾综合征。
本组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5.6%、14.1%、5.1%,治疗总有效率为74.4%,病死率为6.4%。
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做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能有效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关键词】重型肝炎乙型慢性护理对策重型肝炎是肝炎中最严重的一个类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我科近年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治疗和护理问题,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7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均为我院肝病科2008年4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按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及分期[1]。
其中男62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10.2岁;早期36例,中期32例,晚期10例;并发症中感染34例,肝性脑病20例,出血11例,肝肾综合症4例。
临床治愈3例,占3.85%;显效15例,占19.2%;有效40例,占51.3%;无效15例,占19.2%;死亡5例,占6.4%,总有效率74.4%。
2 治疗及护理干预2.1综合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能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甘草酸类制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输注白蛋白、血浆等内科综合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2.2中医治疗根据黄疸的中医辨证分型,按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等基本证型[2],分别予以相应的中药汤剂口服,另外给予结肠透析后中药保留灌肠1h,每周2-3次。
重型肝炎的护理重型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为表现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发乃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引发重型肝炎的最多见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所有重型肝炎的三分之二,另外,甲型、丙型、丁型重型乙肝及戊型肝炎病毒亦能引发重型肝炎,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病毒、Rift-vnlley病毒也可以引发,药物性肝损害、、所引发的重型肝炎在临床中也时有出现,尤其是药物性,在美国重型肝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随着乙肝抗病毒领域药物的推行,乙型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在我国也在下降,因此使药物性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比例上升,另外,急性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疾病的特点:病情重、归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发病机制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从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直到细胞凋亡、坏死,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
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重型肝炎,其发病机制既与病原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发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致使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发病机制与免疫关系: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型肝炎占重肝的2/3,但并非是这些重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很多,更重要的机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引发的免疫反映异样所致,由乙肝病毒激发机体的过强免疫时,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被体系统,和在(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等参与下,致使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型肝炎。
[1]病因分类重型肝炎的病因及诱因复杂,最多见的是机体免疫状况改变后免疫激活,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叠戊型、甲型肝炎感染、乙肝基因突变、、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害药物、归并细菌感染、伴有其它疾病如、等。
重症肝炎的急救措施重症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导致肝功能失代偿、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一种病情。
其严重程度超过轻度和中度肝炎,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和治疗。
以下是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的急救措施。
评估病情在进行急救措施前,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如皮肤黄疸情况等。
治疗原则治疗重症肝炎的原则是保护肝细胞,控制炎症,预防并发症。
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还应进行器官支持治疗,保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肝炎患者常常伴随意识状态下降,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呈现喉头水肿,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确保水和电解质平衡肝脏功能不足,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需要进行调整。
在给予患者液体输注时,应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心功能负荷。
控制出血和减少腹水重症肝炎容易伴随着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并发症,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药物联合静脉注射等方法可以减缓腹水的形成,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出血。
抑制病毒复制针对肝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缩小病毒感染范围,减少肝脏受损。
同时,还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排除肝性脑病重症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性脑病,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
在疣状杆菌感染时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乳果糖,以降低血氨和肌酸酐的水平。
其他支持治疗对于重症肝炎患者,还可以采用肝功能代用治疗、血浆置换等其他支持治疗方法,来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结重症肝炎是一种危重疾病,治疗及时正确,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急救过程中,应该评估病情,对症处理,全力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