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4
制冷装置的主要自动控制元件和功用(1)热力膨胀阀--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能自动调节冷剂流量,使蒸发器出口的冷剂过热度保持适当,既能避免蒸发器因冷剂供应不足而制冷量降低,又能防压缩机吸入湿蒸气。
(2)电磁阀--供液电磁阀装在膨胀阀前,由冷库温度控制器控制,决定向蒸发器供冷剂与否。
此外,压缩机容量调节、油分离器回油、半封闭式压缩机喷液等也有用到电磁阀的。
(3)温度控制器--常用来控制供液电磁阀通电与否,将冷库的库温保持在给定范围。
也有用温度控制器直接控制压缩机起停的,当一台压缩机为多库工作时,各库温度控制器可并联控制压缩机。
温度控制器也可用于其他需要的场合,如融霜保护等。
(4)压力控制器--高压控制器感受压缩机排出压力,当其高于调定值时,即切断压缩机控制电路停车。
低压控制器以压缩机吸入压力为信号,控制压缩机起停,既可使压缩机根据制冷的需要自动间断地工作,又可当吸入压力过低时实现保护性停车,防止空气漏入系统。
(5)油压差控制器--是以压缩机滑油泵的排油压力与吸气压力之差为控制信号的电开关,当上述油压差低于调定值时,经过延时自动切断压缩机电路停车。
(6)蒸发压力调节阀--装在蒸发器出口管路上,亦称背压阀,能在阀前的蒸发压力变动时自动调节阀的开度,使蒸发压力大致限定于调定值。
库温要求不同的库用一台压缩机时,不设背压阀则各库蒸发压力都相同,高温库的蒸发压力(温度)就可能太低,使库温很不均匀,近蒸发器的食物易冻坏;还会使高温库蒸发器结霜加重,库内湿度降低,增加食品干耗;而且高温库在制冷时低温库不易达到足够低的蒸发温度,库温难下降。
故高温库蒸发器应在出口管设背压阀以保持适当高的蒸发压力和温度;同时低温库蒸发器出口应设止回阀,否则高温库热负荷较大时压缩机吸入压力较高,冷剂蒸气会倒流进入低温库蒸发器冷凝放热。
(7)冷却水量调节阀--装在冷凝器出水管上,能根据冷凝压力变化自动改变开度,调节冷却水流量,使冷凝压力保持在调定的范围内。
第一章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调节对象特性1、自动调节设备一般由发信器、调节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发信器(感受元件):把被调参数(房间内空气温度)成比例地转变为其他物理量信号(如电阻、电压、电流等)的元件或仪表,如热电阻、热电偶等。
调节器:将发信器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偏差大小,按照调节器预定的调节规律输出调节信号。
执行器: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关组成的。
调节机关一般为调节阀,它根据调节器送来的调节信号大小改变调节阀的开度,调节热水流量,对调节对象施加调节作用,使被调参数(房间空气温度)保持在给定值。
2、反馈:通过发信器将调节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调节系统输入端的方式。
负反馈:反馈信号使被调参数变化减小。
负反馈信号z旁有一负号,给定值信号r为正号,故偏差信号是e=r-z。
正反馈:反馈信号使被调参数变化增大。
正反馈信号z旁有一正号,给定值信号r为正号,故偏差信号是e=r+z。
在自动调节系统中都采用负反馈。
3、调节系统分类。
(判断)反馈调节系统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分为:1、定值调节系统给定值为一确定的数值。
2、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事先不确定,取决于系统以外的某一进行着的过程,并要求系统的输出量跟着给定值变化。
如舒适性空调中,为了节约能量和达到舒适的目的,室温设定值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自适应控制能连续自动地测量对象的动态特性,把它们和希望的动态特性比较,并利用差值以改变系统的可调参数,或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从而保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被控参数性能都是最佳的。
4、(d)衰减振荡图最理想。
(选择)5、调节过程不允许衰减率ϕ<0即不允许扩散增幅振荡;对于ϕ=0的等幅振荡,只要其振幅在给定范围内,也能采用。
6、衰减比为被调参数在过渡过程中第一个波峰值与第三个波峰值之比;被调参数在过渡过程中,第一个最大峰值超出新稳态y(∞)的量,称为最大超调量Mp,常称动态偏差。
设计调节系统时,必须对此作出限制性规定,Mp大,则品质差;静态偏差y(∞)也称残余偏差或稳态偏差,它表示调节系统受干扰后,达到新的平衡时,被调参数的新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
制冷装置自动化一、引言制冷装置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设备,对制冷系统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监控,以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装置自动化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背景介绍、系统设计、功能要求、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二、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制冷装置在工业、商业和家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传统的手动操作方式存在着操作繁琐、能耗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因此,制冷装置自动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系统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制冷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执行器负责控制制冷设备的启停、调节和保护,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逻辑和算法进行控制,人机界面用于操作和监控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
四、功能要求1. 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目标温度的稳定性。
2. 能耗优化: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能耗数据和负荷需求,智能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模式,实现能耗的最优化。
3. 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4. 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制冷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5.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能够对制冷装置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故障排查。
五、技术规范1. 通信协议:系统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如Modbus、BACnet等,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性。
2. 控制算法: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含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以实现对制冷装置的精确控制。
3. 安全保护: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以确保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
4. 可靠性要求: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并具备自动恢复和备份功能。
制冷装置自动化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装置自动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制冷装置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制冷装置自动化的内容。
一、传感器技术在制冷装置自动化中的应用1.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制冷装置中,通过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可以自动调节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1.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制冷剂的压力变化,通过监测制冷剂的压力,可以自动调节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提高能效和制冷效果。
1.3 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制冷装置中制冷剂的液位,通过实时监测液位的变化,可以自动控制制冷装置的补充和排放制冷剂,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二、控制系统在制冷装置自动化中的应用2.1 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制冷装置的自动化控制中,通过编程控制,可以实现制冷装置的自动启停、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功能,提高制冷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2.2 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可以实现制冷装置的自动化调节和故障诊断,提高制冷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SCADA系统:SCADA系统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制冷装置,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时监测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远程调控制冷装置的工作模式,提高制冷装置的远程控制能力。
三、智能算法在制冷装置自动化中的应用3.1 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制冷装置自动化控制中常用的算法之一,通过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反馈控制,实现制冷装置的自动调节,提高制冷装置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3.2 含糊控制算法:含糊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含糊规则对制冷装置进行控制,通过含糊推理,实现制冷装置的自适应控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需求。
3.3 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可以应用于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中,通过学习和优化,实现制冷装置的自动化调节和优化,提高制冷装置的效率和能效。
制冷自动控制的内容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对制冷系统参数如压力、温度、湿度、流量、液位、空气成分等自动检测和调节,还可以对制冷机器和设备进行保护,以避免发生事故.系统中的控制可采用双位比例(P)、比例积分(PI)或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等。
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负反馈调节系统,为了提高控制精度,还可以采用串级、前馈等调节系统。
(一)制冷系统的参数控制技术制冷系统的工作参数调节主要指对系统的制冷剂流量、冷室温度、制冷剂工作压力等的调节。
下面以某制冷系统为例分析其基本参数的控制技术。
1.冷室温度控制冷藏库或制冷橱柜中的温度控制是制冷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
对于采用单一蒸发器的制冷装置,其冷室温度调节的最普遍方法是利用双位温度控制器直接控制压缩机的开停。
对于一台压缩冷凝机组连接到两个或者多个蒸发器的组合制冷系统(见图1),每个冷室分别设置温度控制器(KP61)控制供液电磁阀(EVR)。
当一个冷室的温度达到所控制温度的下限时,该冷室的温度控制器动作,关闭其蒸发器的供液电磁阀,使制冷剂停止向该蒸发器供液。
当所有的冷室温度都达到下限值时,所有的电磁阀关闭。
这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降低,当压力达到高低压压力控制器(KPl5)低压部分的断开压力时,低压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停机。
当任一冷室的温度回升到设定的上限值时,其温度控制器打开该冷室蒸发器的供液电磁阀,吸气压力也将随之升高,当其压力达到低压压力控制器的接通压力值时,压力控制器控制压缩机重新启动,系统开始运转.图1制冷系统原理图2所示为双位控制器控制冷室温度的原理,一般的食品储藏及舒适性空调系统的温度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采用双位控制法控制冷室温度即可满足要求。
当温度的控制精度要求很高时,可以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或者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这两种调节器都可以使被控制量恢复到某一要求值,使静态温度保持恒定.2。
蒸发器流量控制蒸发器制冷剂的流量调节是通过节流元件实现的。
制冷装置自动化一、引言制冷装置自动化是一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制冷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监控的技术。
它能够提高制冷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装置自动化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背景制冷装置自动化是现代制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实现制冷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制冷装置自动化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制冷设备,包括冷库、冷藏车、空调系统等。
三、标准格式文本1. 设备介绍:制冷装置自动化的设备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部分。
主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来控制执行器的运行。
传感器用于采集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执行器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来控制制冷设备的运行。
人机界面提供操作员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包括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报警信息等。
2. 控制策略:制冷装置自动化的控制策略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压力控制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例如,在冷库中,可以通过控制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功率来控制温度的变化;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控制风机的转速和阀门的开度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 数据采集和监控:制冷装置自动化通过传感器对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进行处理。
主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和控制。
同时,主控制器还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4. 故障诊断和维护:制冷装置自动化可以通过故障诊断功能来检测制冷设备的故障,并及时报警。
主控制器可以根据故障诊断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设备的运行、调整设备的参数等。
此外,制冷装置自动化还可以提供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功能,方便运维人员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
5. 能源管理:制冷装置自动化可以通过对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章制冷装置的自动调节■学习重点:1流量调节2压缩机能量调节3压力调节制冷剂循环系统主要由冷凝器、蒸发器和制冷机组成。
可见要实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自动控制必须要完成冷凝器、蒸发器和制冷机的自动控制。
无论是压缩式机组还是吸收式机组,其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安全保护系统、能量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及微机控制系统。
第一节制冷剂流量调节制冷剂流量调节的目的是控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流量与蒸发器负荷相匹配,即按照蒸发器中实际可能汽化的液体量调节送入蒸发器的液量,习惯上又叫蒸发器供液量调节。
一般通过节流机构实现;节流机构是实现制冷循环所必须的四个基本的系统组成之一。
它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对制冷剂的流动起扼制作用,使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压力降低,流入蒸发器,同时控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传统的节流机构有毛细管、热力膨胀阀及浮球阀。
1、毛细管■先看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变化。
対岭卿烟抵ar刚糧聃餌朋*『鮎「(一)毛细管的节流特性■毛细管节流是利用制冷剂在细长管内流动的阻力而实现的。
毛细管分类:有热交换无热交换・幕嬲工况变化引起的流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二)毛细管尺寸估算111A llr - 1%* %* 口 !liTr | * * i ■於11-•■M- ■ i -・-I* r f frw例^:说上题过说单书例 通题简明的■ 2 Ftravwvii4i l ii*a ikii ・ uiKra ・三)毛细管节流的制冷系统特点■(1)毛细管流通截面固定,不能按工况变化调整流通截面。
■(2)毛细管对流量变化有自补偿能力,只适应工况变化不大时读流量作微小调整。
■(3)系统中对制冷剂充灌量有严格的控制范围。
■(4)压缩机停机时,系统高低压侧贯通,压力很快平衡,因而配用低启动转矩的廉价电动机。
(5)毛细管流道细长、易堵塞,故对系统清洁度要求高。
■(6)毛细管焊接时,注意防止端口变形。
2.热力膨胀阀供液控制热力膨胀阀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控制进入蒸发器制冷剂流量的主要控制元件,同时完成由冷凝压力至蒸发压力的节流降压和降温过程。
制冷装置自动化一、引言制冷装置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制冷装置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装置自动化的标准格式,包括引言、目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设计要求、系统组成、功能描述、性能要求、测试和验证等内容。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制冷装置自动化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提供统一的标准,确保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范围本文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包括空调、冷库、制冷车辆等。
四、术语和定义4.1 制冷装置:指用于降低物体温度的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
4.2 自动化控制系统:指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成的系统,实现对制冷装置的自动监控和控制。
4.3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制冷装置内外环境的温度的传感器。
4.4 控制器: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并根据设定值进行控制的设备。
4.5 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器指令的设备,如电磁阀、机电等。
五、设计要求5.1 可靠性要求: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制冷效果。
5.2 安全性要求: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安全保护功能,能够及时响应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灵便性要求: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灵便性,能够适应不同工况和环境的需求。
5.4 易维护性要求: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应具备易维护性,能够方便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六、系统组成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由以下组成部份构成:6.1 传感器:用于测量制冷装置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6.2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信号,并根据设定值进行控制和调节。
6.3 执行器:执行控制器的指令,调节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
6.4 人机界面:用于操作和监控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的界面,包括显示屏、按钮等。
七、功能描述制冷装置自动化系统具备以下功能:7.1 温度控制:根据设定值和实际温度,控制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持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7.2 故障检测:监测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