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罗湖防水工程方案一、地理特点分析罗湖区地势低洼,加上深圳市本来就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因此雨水容易积聚在地面上,形成洪水。
再加上地下水位高,导致地面渗水严重。
这些因素使得罗湖区成为水患频发的地区,给居民生活和市政建设都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防水工程方案为了解决罗湖区的水患问题,我们制定了一项全面的防水工程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程措施:1. 疏通排水渠首先,我们将对罗湖区的主要排水渠进行疏通和清淤,保证排水渠的通畅,确保雨水和地面水能迅速排出去。
同时,我们还将对排水渠进行必要的加宽和加深,以增加排水容量,减少雨水积聚的可能性。
2. 建设雨水花园其次,我们计划在罗湖区的一些主要区域建设雨水花园,利用绿化带和植被,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减少雨水的冲击力,同时增加土壤的渗水能力,减少地面积水的可能性。
3. 设立防洪桥在一些容易积水的路段和交叉口,我们计划修建一些防洪桥,这样即使下雨积水也能够快速排出去,不会影响交通和居民出行。
4. 升级排水设施我们还将对罗湖区的下水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下水道系统能够有效排水,减少地面积水的可能性。
5. 加强应急预案除了工程措施,我们还计划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提高政府和居民的防洪意识,增强应对水患的能力和效率。
三、施工计划根据以上的防水工程方案,我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疏通排水渠首先,我们将对罗湖区的主要排水渠进行勘察和清淤,确定疏通的具体方案和施工方法,然后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疏通作业。
2. 建设雨水花园在确定了建设雨水花园的具体位置和规模之后,我们将组织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然后开始施工工作。
3. 设立防洪桥对于防洪桥的建设,我们将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需求,确定具体的建设位置和类型,然后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升级排水设施对于下水道系统的升级改造,我们将委托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1、前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地质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约为三百亿元人民币。
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由于特区管理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我市于1982年开始,历经数年修建了以铁丝网为界的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当时因资金不足,“二线”并未完全与原宝安县和罗湖区的行政区划线相吻合,而大多是从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沿山坡脚修建,致使特区管理线与行政区划线不一致,形成了龙岗、罗湖两区之间在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即通常所说的“插花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域的土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凸现,村里通过与开发商合作或直接卖地给开发商建房等形式,陆续建设了大量私人住宅。
由于当时插花地的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了该片区土地的无序开发和大量的违法建筑;同时,由于当时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未制定相关的法律,对该片区发生的切坡造地、护坡建房、坡上建房等工程建设行为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认识不足,因此在“二线”插花地内形成了部分人为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边坡。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罗湖区“二线”插花地位于罗湖区北侧,西起银湖路口,东至沙湾联检站接大望村,区域内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局部为山间或山前谷地,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间低。
总长度约22km,总面积约为15km2。
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
区域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变质岩、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燕山第四期花岗岩、中侏罗系塘厦群泥质粉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层。
深圳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及安全避险建议唐尧【摘要】深圳“12.20”渣土滑坡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再次给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敲响警钟。
本文通过对比此次滑坡事故受灾区域灾害前后影像照片,分析了其物源构成及形成过程。
剖析了深圳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及分布特征,划分了边坡类、岩溶塌陷和海水入侵等三类共计34个重大地质灾害防范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避险措施及防治建议,为深圳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The Shenzhen dross landslide, which occurred on December 20, 2015 ,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his was an especialy serious acciden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ffected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disaster, using satelite images and aerial photographs, and analyses the provena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landslide hazard, as wel as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avalanches, mud-rock lfows, and ground subsidence disasters in Shenzhen. Dividing Shenzhen into 34 area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according to the slope class, karst colapse and seawater intrusion , we summarize the issu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and suggest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henzhen city.【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地质灾害;隐患分析;风险评价;安全避险【作者】唐尧【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南与香港九龙相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整治插花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0.06•【字号】深府[2003]179号•【施行日期】2003.10.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整治插花地工作的通知(2003年10月6日深府[2003]179号)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插花地”问题,已经成为我市城市管理的死角,与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
特别是罗湖、龙岗两区之间的比华利和玉龙坑区域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研究决定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
各区人民政府要以比华利和玉龙坑区域“插花地”问题为鉴,加强对本辖区“插花地”的行政管理。
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对城市管理的职能,维护政府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威,现就全市整治“插花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高度重视“插花地”整治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插花地”问题高度重视。
2003年6月以来,市政府在两次常务会议上,对解决“插花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插花地”问题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
各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高度来认识“插花地”的整治问题,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插花地”整治工作。
二、切实加强对“插花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插花地”问题形成时间长、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整治工作难度很大。
为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整治“插花地”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许宗衡任组长,卓钦锐副市长、张思平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区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整治“插花地”的有关工作。
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区整治“插花地”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要抓紧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立即开展对“插花地”总体情况的全面调查,包括“插花地”内的人口规模及构成;土地使用及未开发土地的数量;计划生育情况;住宅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及工商户、企业的数量及审批情况;区域内的安全隐患状况等等。
深圳城市地面塌陷灾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施秋华;魏会龙;谭飞;周金文;朱江皇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通报》
【年(卷),期】2022(41)2
【摘要】为了查明深圳市地面塌陷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收集整理了深圳市2016-2020年地面塌陷灾害事故数据,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研究了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危害程度以及塌陷成因等。
结果表明: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塌陷,且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其中5-8月尤为严重;地面塌陷发灾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区、罗湖区以及光明区,主要塌陷地点是市政道路和人行道;塌陷成因主要包括管网破损、暗渠河道破损、施工不当、雨水冲刷、软土沉降、车辆荷载过大以及其他原因,其中,管网破损和施工不当是造成地面塌陷的最主要原因。
本研究成果可为深圳市及其他类似城市地面塌陷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7页(P123-129)
【作者】施秋华;魏会龙;谭飞;周金文;朱江皇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不动产评估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地质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6
【相关文献】
1.肇庆市沙浦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2.广州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3.关于安徽省宣城市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4.高明区富湾安华路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机制分析
5.城区复杂环境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成因与致灾规律研究
——以贵港市北环新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监理协同管控研究一一以深圳市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曹军(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摘要:棚户区改造是国家为城市更新改造城镇危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做 到协同管控,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等各项目标顺利实施,是监理管控的重难点。
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二线插花地棚 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分析了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重难点;对多个项目从组织、制度、科研等方面提出了监理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
该项目的 顺利实施,为大型复杂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监理管控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大型城市;棚户区;更新改造;项目群管理;协同管控;过程控制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104 (2021) 01-0025-04〇引言棚户区改造是国家为城市更新改造城镇危房、改善 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棚户区改 造项目从工程建设角度而言进度要求高,工程安全质量问 题带来的社会稳定压力大,特别是规模庞大、多片区的棚 户区改造,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协同管控,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等各项目标顺 利实施,是监理管控的重难点。
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 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阐述监理单位如何从组 织、制度、科研等方面对多个项目进行协同管控。
1项目概況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 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木棉岭、布 心、玉龙片区,3个片区所处地带均为深圳市的地质灾害高 发区。
其中,玉龙片区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后覆绿,作为 今后建设发展用地;木棉岭和布心2个片区进行综合住宅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2万m2,总建筑面积为220万m2,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菜场等,为超大型城市更新项目群。
2工程重难点分析(1)项目群综合管理难。
本项目分成木棉岭、布心、玉龙3个片区,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基坑土石方、主体施工等10个大型施工标段,建筑面积为220万m2,综合管理难度相当大。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7•【字号】深府办函[2012]133号•【施行日期】2012.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深府办函〔2012〕13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所遇问题,请径向市规划国土委反馈。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九月十七日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建立健全我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9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加强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一)全面开展调查评价。
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以区为单元开展每年度新增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评价和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其他灾种补充调查,提高城市战略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单元和重要城市更新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精度。
加大对人口密集区上游、重要公共设施周边山洪灾害的调查评价力度。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的调查评价结果要及时汇总到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作为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责任单位及分工:市规划国土委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全市性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调查、成果汇总和上报;市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水务局分别负责组织全市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交通工程边坡、危险建筑工程边坡和危险水利工程边坡的调查和成果汇交;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全市山洪灾害的调查评价和成果汇交;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增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边坡的调查评价及其他灾种的补充调查和成果汇总提交工作。
深圳市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赵中宇;周飞;贾业【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7(024)007【总页数】5页(P48-52)【作者】赵中宇;周飞;贾业【作者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以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总体规划布局、城市交通优化、空间品质提升、社区配套完善和建筑技术应用进行剖析,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棚户区改造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部分城市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的居住条件简陋、住房结构简单、设施年久失修、公共配套不全。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辽宁省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复兴之路,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即政府资金引导,市场、社会、个人多元渠道相结合的市场化融资方式。
2008年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作。
2014年与新型城镇化“三个1亿人”规划有效衔接,提出至2020年末完成3650万户改造,使1亿人口搬出棚户区、城中村的工作目标。
2015年国务院确立棚改3年行动计划,目标为3年内改造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和金融、用地等支持。
棚户区改造寄托着千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生态资源丰富的罗湖区北部,规划范围包括木棉岭和布心2个片区,总用地面积44.70万m2,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50万m2(见图1)。
项目用地周边分布7个公园,自然环境优越,木棉岭地块北接蚊帐顶自然山体,布心地块北邻九尾顶自然山体,对项目因山借景打造景观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罗湖区“二线”插花地荣超花园南侧边坡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及原则 (3)1.1 编制依据 (3)1.2 编制说明 (3)1.3 编制原则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 工程概况 (4)2.2 主要工程量 (4)2.3 边坡治理设计 (5)2.4 边坡排水系统设计 (5)2.5 水保绿化 (6)2.6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6)第三章工程施工准备 (7)3.1 组织准备 (7)3.2 技术准备 (7)3.3 物资准备 (7)3.4 施工现场准备 (7)3.5 劳动力准备 (8)第四章施工总部署 (8)4.1 施工组织机构 (8)4.2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8)4.3 项目管理人员配备 (11)4.4 施工部署 (11)4.4.1施工总体指导思想及原则 (11)4.4.2工程施工实施目标 (11)4.4.3施工区段划分 (12)4.4.4施工流程 (12)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13)5.1 施工测量 (13)5.1.1、测量放线 (13)5.1.2、测量仪器及工具 (13)5.2 脚手架搭设 (13)5.3 边坡修整 (13)5.5 锚杆施工 (13)5.6 格构梁施工 (15)5.7 排水工程 (17)5.8 绿化工程 (18)第六章施工成本管理 (21)6.1成本控制措施 (21)6.2施工风险防范 (22)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23)7.1 施工准备 (23)7.2 边坡施工 (23)7.3 退场 (23)第八章.主要机械设备、仪器需用计划 (24)第九章、主要劳动力计划 (25)第十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5)10.1 质量目标 (26)10.2 质量控制原则 (26)10.3 质量保证体系 (26)10.4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6)10.4.1 测量控制质量保证措施 (26)10.4.2 边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6)10.4.3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7)第十一章施工技术管理 (28)11.1 计划管理 (28)11.2 施工管理 (28)11.2.1 开工管理 (28)11.2.2 施工生产调度管理: (28)11.2.3 班组管理 (29)11.2.4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29)11.3 技术管理 (29)11.4 材料及设备管理 (30)11.4.1 材料管理 (30)11.4.2 设备管理 (30)第十二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30)12.1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30)12.1.1 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30)12.1.2 成立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30)12.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1)12.2.1 合理布设临时生活、施工设施 (31)12.2.2 防止水污染措施 (31)12.2.3 余泥渣土排放措施 (31)12.2.4 防止噪音措施 (31)12.2.5 防止光污染 (31)12.2.6 防止废气污染 (32)12.2.7 加强机具材料管理 (32)12.2.8 加强对进出施工范围交通车辆的管理 (32)12.2.9 加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宣传和督导 (32)第十三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2)13.1 安全生产目标及承诺 (32)13.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2)13.3 安全防护措施 (33)13.4 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34)13.5 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34)13.6 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35)13.7 其他安全保证措施 (35)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罗湖区“二线”插花地荣超花园南侧边坡加固工程招标文件;2、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罗湖区‘二线’插花地荣超花园南侧边坡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3、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我司现实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9、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和承诺 (4)1.1.编制说明 (4)1.2.承诺 (4)第二章编制依据及执行的规范 (4)第三章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 (5)3.1.管理模式 (5)3.2.施工组织机构配备 (5)3.3.施工组织机构图 (6)第四章地面塌陷形成原因分析 (7)4.1.早期建设人为因素造成 (7)4.2.给排水管(渠)渗漏或破裂 (7)4.3.轨道明挖段、建筑基坑等开挖施工 (7)4.4.轨道暗挖段、顶管及隧道等施工 (8)4.5.岩溶塌陷引起地面坍塌 (8)第五章施工准备措施 (9)5.1.现场准备 (9)5.2.技术准备 (9)5.3.材料、机具设备准备 (9)5.4.施工人员准备 (10)第六章施工部署及组织 (10)6.1.施工指导思想 (10)6.2.施工部署 (10)6.3.组织主要措施 (11)6.4.临时设施布置 (12)6.5.交通组织措施 (12)第七章、地面塌陷主要处理方法 (12)7.1.地面塌陷处理方法 (12)7.2.路面塌陷处理方法 (13)7.2.1.局部塌陷路面处理方法 (13)7.2.2.大面积路面整体塌陷处理方法 (13)7.2.3.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塌陷的处理方法 (14)7.2.4.人行道及路缘石的处理方法 (14)7.3.因排水设施地面地陷管网垫衬处理方法 (14)7.3.1.施工流程 (14)7.3.2.管道清理 (14)7.3.3.内衬施工 (15)7.3.4质量控制 (15)第八章确保工期技术组织措施 (16)8.1.确保工期目标 (16)8.2.确保工期技术组织措施 (16)8.3.工期保证措施 (16)8.3.工进度违约承诺 (18)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8)9.1.工程质量目标 (18)9.2.质量保证体系 (18)9.3.质量管理保证 (19)9.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19)9.5.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20)9.6.夜间施工措施 (20)9.7.施工管理措施 (21)9.8.主要原材料检测、试验保证措施 (21)9.9.技术管理措施 (21)第十章安全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22)10.1.安全管理体系 (22)10.2.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23)10.3.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5)10.4.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26)10.5.防火安全措施 (26)10.6.安全检查制度 (26)10.6.1.定期安全检查 (26)10.6.2.雨季安全检查 (27)10.6.3.台风来临前安全检查 (27)10.7.医疗措施 (27)十一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27)11.1.文明施工总目标 (27)11.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27)11.3.现场文明施工设计和标准 (28)11.4.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28)11.5.防止扰民和民扰的控制措施 (30)11.5.降低环境污染措施 (30)第十二章雨季施工措施 (31)12.1.施工组织措施 (31)12.2. 雨季施工措施 (31)12.3.地面塌陷处雨季施工措施 (32)12.4.雨季施工抢险要求 (33)第十三章抢险救灾(地面塌陷)工程应急预案 (34)13.1.在事件前 (34)13.2.在事件中 (34)13.3.在事件后 (34)13.4.紧急事件下撤离步骤 (34)13.5.常见人员伤害事件的急救处理 (36)13.5.1.烧伤现场急救处理: (36)13.5.2.触电现场急救处理 (36)13.5.3.中暑现场急救处理 (36)13.5.4.外伤现场急救处理 (36)13.5.5.坍塌现场急救处理 (37)第一章编制说明和承诺1.1.编制说明1.1.1.在收到招标文件后,我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认真阅读项目编号:LHCG2016127374抢险救灾工程(地面塌陷)项目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针对招标技术你服务部分编制了本抢险救灾工程(地面塌陷)项目组织方案及安全措施。
深圳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浅析为促进深圳经济的发展,防治深圳市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以及群众所造成的损失,保护深圳市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应该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下本文就将结合本市地质灾害的实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当前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现状地质灾害,主要指基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而引发的,包含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泥石流地质灾害、地裂缝地质灾害以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等。
对于深圳市当前的地质灾害情况,主要体现在斜坡类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以及海水入侵地质灾害三个方面,以下介绍当地具体的地质灾害表现。
1.1斜坡类斜坡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深圳市的低山、丘陵周边地区,危害最大,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崩塌是深圳市最为常见的斜坡类地质灾害。
根据调查,在深圳市的宝安和龙岗两区崩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崩塌规模以微型为主;滑坡是深圳市滑坡地质灾害发生于人工边坡地段,以龙岗区最多;深圳市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大,238处位于龙岗区238处,24处位于光明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1.2岩溶塌陷类岩溶塌陷灾害分布在龙岗等可溶岩发育区域内,据已有的深圳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显示,8处岩溶塌陷位于龙岗街道,4处岩溶塌陷位于坪山街道,13处岩溶塌陷位于坑梓街道。
1.3海水入侵类在深圳市当前的地质灾害中,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以及围海造地,导致海水入侵。
主要分布在宝安、南山、福田等沿海地;宝安区的海水入侵范围也从29.4km2整长到97.7 km2,而南山区以及福田区的海水入侵也由原来的24.8 km2整长到35.58 km2,严重影响深圳市沿海地帶的地质安全。
2、浅析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在深圳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针对当前深圳地质灾害现状,能够进行分析指导,实施有效的灾害防治策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中领导的管理效力,做好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不仅可以全面综合规划治理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也可以严格控制规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效避免地面塌陷、沉降、软土地基沉降的发生。
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思路与建议龚鹏;张洪岩【摘要】近15年来,随着深圳市城市工程建设活动急剧增强和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地质环境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迫切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按照新标准规范的要求和信息化防灾减灾的思路,重点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主要灾害类型,分10个单元分别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深圳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现状,接着详细阐述了全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总体工作思路,最后就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调查成果应用要求提出了具体建议,从而有助于提升调查成果质量和扩大成果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地质灾害;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思路;深圳市【作者】龚鹏;张洪岩【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深圳518055;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和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深圳518040;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和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深圳51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X42004年全国第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之初,地质灾害调查就是其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主动服务城市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和标准里,地质灾害调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城市而言,更应是重点调查对象之一,最终成果将直接应用于下一步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治工作中。
全国最早于2005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四川省丹巴县和陕西省延安市宝安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项目,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1-2],形成调查规范[3],然后面向全国逐步推广应用。
本文以深圳市2017年正式实施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例,系统介绍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现状和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成果应用要求,探讨关键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具体建议,扩大同行广泛交流讨论,从而有助于提升调查成果质量和扩大成果应用价值。
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1、前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地质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约为三百亿元人民币。
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由于特区管理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我市于1982年开始,历经数年修建了以铁丝网为界的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当时因资金不足,“二线”并未完全与原宝安县和罗湖区的行政区划线相吻合,而大多是从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沿山坡脚修建,致使特区管理线与行政区划线不一致,形成了龙岗、罗湖两区之间在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即通常所说的“插花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域的土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凸现,村里通过与开发商合作或直接卖地给开发商建房等形式,陆续建设了大量私人住宅。
由于当时插花地的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了该片区土地的无序开发和大量的违法建筑;同时,由于当时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未制定相关的法律,对该片区发生的切坡造地、护坡建房、坡上建房等工程建设行为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认识不足,因此在“二线”插花地内形成了部分人为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边坡。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罗湖区“二线”插花地位于罗湖区北侧,西起银湖路口,东至沙湾联检站接大望村,区域内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局部为山间或山前谷地,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间低。
总长度约22km,总面积约为15km2。
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
区域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变质岩、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燕山第四期花岗岩、中侏罗系塘厦群泥质粉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层。
深圳市位于华南褶皱系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中。
本区处于北东向九尾岭断裂北西侧、北西向大芬断裂的南西侧。
区域上活动的构造即深圳断裂带,该断裂带活动性弱,最新的活动时期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趋势。
3、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3.1地质灾害类型
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类型主要为人为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具体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挡土墙倾覆等形式,其中挡土墙所占比例约为52%。
根边坡普查资料显示,区域内分布的边坡共计1136处,根据边坡现状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的19处、危险性中等的114处、危险性小的1003处。
3.2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2.1 时间分布特征
区内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主要受降雨控制。
几乎所有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发生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
其中每年8月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6月次之。
受历史年份降雨分配不均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在年代上也有差异,一般间隔2~3年有一高峰期。
3.2.2 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内地质灾害平面上分布不均,主要受原始地貌控制。
垂直分布主要呈台阶状分布,一般为4~5级,呈南北向分布,北缘切山,南缘起墙,内瓤则是逐级切坡,房屋鳞次栉比,呈阶梯式密集分布。
4、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4.1形成条件
区域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切山、填方建房等行为改变了山体原有的地质结构,形成了较多坡度在30~85°的高陡斜坡,这种地形地貌条件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区域内主要分布中生界三叠系花岗片麻岩,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大,松散堆积物十分丰富,该地层岩性条件也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2 影响因素
降雨和人为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几
乎所有的滑坡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多集中在每年汛期(5~9月),降雨的高峰期一般为8月,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
将地质灾害发灾的资料与年降雨资料对照显示,地质灾害波动曲线与降雨量随时间波动曲线呈正相关。
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为渗水,由于区域内缺乏系统规划的排水设施,区域内生活用水多呈无序、随意排放,加之汛期大量排放的地表水,长年累月冲刷、下渗坡体,是区域引发滑坡的重要原因;二是人为工程建设活动,特别是切山、填方建房等建设,破坏了区域地质环境,形成了大量人工高陡边坡,改变了原始斜坡的稳定平衡状态,容易引发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5.1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践证明,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群测群防,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防灾明白卡,同时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发动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参与到地质灾害的监测和
防御中来,各司其职,明确责任,明确分工,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管。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区域内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体现在汛期巡查值班制度、险情灾情速报制度的完善以及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
5.2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
对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消除隐患的最有力措施。
这就要求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等级,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实施治理,力求根治。
据统计,这些年来,深圳市政府已累计投入超过两亿元对区域内全部危险性大和部分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开展治理,消除了隐患,区域内地质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6、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二线”插花地房屋建设年代久远,建设初期未进行整体规划,大部分房屋均建在坡体上,对原有山体进行了大量改造,形成了多级台阶,且房屋密度较大,部分房屋的墙体既是外墙又是坡体挡墙,因早期行政管理缺位,建设手续不全,既无合法设计图纸,又无施工保证,加之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给插花地区域埋下了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查清隐患现状,近期这几年汛期上述区域内又相继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由于插花地房屋密集,居住人口众多,一旦发生灾害,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形成骨牌效应,社会影响较大,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目前的治理模式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耗资巨大,却并不能根除隐患。
建议对插花地全面考虑综合治理,一劳永逸地彻底根除隐患。
按照“长短结合”的防治方针,在整体改造工作启动之前,以“防灾避险”为主,局部治理为辅,并统筹
考虑远期规划和近期局部治理,以避免重复投资,减少浪费。
7、结语
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涉及到每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防治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政治、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圳市已经由一个小渔村逐步迈向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隐患也逐步暴露出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城市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正基于此基础,对于作者从事的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目前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供人民思考和研究,希望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使得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