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一等奖
- 格式:doc
- 大小:471.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狼》教案7【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缀行甚远。
屠大窘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止露尻尾前狼假寐狼亦黠矣二、二读,重翻译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止增笑耳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翻译下列语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积累虚词的用法: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之以而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1、名结构: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2、析形象:①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
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故事或成语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狼子野心"等)狼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贪婪、凶残的形象。
那么,在文学家蒲松龄的笔下,狼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狼》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该书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松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读音。
缀(zhuì)___行窘(jiǒng) 迫苫(shàn) 蔽眈(dān) 眈相向瞑(míng) 目尻(kāo) 尾假寐(mèi) 黠(xiá)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脉络。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狼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狼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6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课时:1课时3、学情分析: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
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
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5、教学环境分析: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第1篇《狼》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3.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2.概括人物形象、领悟课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谈话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词及课文翻译。
二、新课教学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文中句子为例加以分析)明确: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
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探究及拓展延伸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明确:主要写狼。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狼和屠夫的形象,理解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塑造形象的方法,合理地改编故事;理解“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理解故事寓意:讽刺像狼一样的贪官污吏也将没有好结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默读方法,抓住结尾作者的议论,分析狼与屠夫,感受文中狼贪婪狡诈和屠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屠户与狼形象特点的对比、屠户心理状态的前后对比,理解作者对狼贪婪狡猾的讽刺和对人的智慧与力量的赞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1.在课前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过默读、猜读、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解决字词问题,力争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在课前搜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资料,以备课中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黑板板书“狠”字)同学们都认识这个字吗?能组个词吗?(狠毒,凶狠)那如果再凶狠一点,狠毒一点呢?哦,那就是一个“狼"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总是与这样的词汇分不开。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老先生的小说《狼》,看看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二)预习检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 字音纠正缀(zhui)窘(jiǒng)场(cháng)苫(shàn)耽(dān)少(shǎo)顷(qǐng)瞑(míng)遂(sùi)尻(kāo)黠(xiá)2. 教师范读,划分节奏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狼》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反问句。
3、懂得跟狼一样的恶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师生主要活动: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课词语,齐读,每个两遍。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狼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老师:他找了什么碴儿?小羊是怎么回答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图意。
第二--六自然段1、说说“找碴儿”的意思。
2、精读2、3自然段。
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碴儿?羊怎么回答的?看图理解“游”“下游”的意思。
指导朗读,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小结:狼第一次找碴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4、5自然段。
轻声读,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么回答的?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听老师读课文,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借口?教学生字词:争辩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会怎样?(一种情况小羊被狼吃掉,另一种情况小羊获救。
请学生展开想象:小羊可能怎样被得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结2-6自然段。
自由练读,练习说话。
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说出来。
指名用羊反驳狼的话来说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儿。
师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和狼作斗争?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狼和小羊》这篇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哪几个?他们说话时各是什么样的语气?人物:狼、小羊狼第一次说的话,要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蛮横无理、怒气冲冲的语气,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穷凶极恶的语气。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并运用相关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从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与狼有关的文章、成语、故事等,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等)。
熟悉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和问题。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
搜集与狼有关的成语、故事等,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流程一、作者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里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柘。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申影申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狼【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语言建构与运用)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
(难点)【教学安排】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有一位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吸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覆辙了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字音字形缀(zhuì)大窘(jiǒng)目似瞑(míng)苫蔽(shànbì)眈眈(dān)隧(suì)尻尾(kāo)黠(xiá)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2.一词多义(1)意①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企图(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3)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②狼不敢前向前(4)之①又数刀毙之代词“它"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5)以①投以骨介词,把②以刀劈狼首介词,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3.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4.重点实词与虚词(1)止有剩骨仅,只(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追随、追赶(4)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5)顾野有麦场看,视(6)苫蔽成丘覆盖、遮盖(7)弛担持刀解除,卸下(8)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9)一狼径去径直(10)目似瞑,意暇甚瞑,闭上眼睛;暇,从容、悠闲(11)止露尻尾屁股(12)狼亦黠矣狡猾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8《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2.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探讨主题,立德树人。
【教学重难点】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与“狼”邂逅,导入新课。
1.提起“狼”,同学们会想到那些成语呢?例如:(狼狈为奸、虎狼之心、狼子野心……)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烟四起: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示有关狼介绍的图片)教师过渡语:是呢,提起这种与狗类似的动物,我们想到的成语似乎都是贬义的,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是作为猛兽中凶狠、贪婪、狡诈的代表出现的,那么,在我们现代文学或者外国文学作品中,同学们又读到了哪些狼的形象呢?2.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例如:(《狼王梦》勇敢、锲而不舍的紫岚、《狼图腾》里团结、感恩的狼……)《狼图腾》着重对狼进行了刻画,对狼的精神、品质等多方面深入介绍,写狼大自然勇者的本性。
《野性的呼唤》(美国)杰克•伦敦。
整篇小说写了一只叫巴克的狗经历无数坎坷唤醒了原始狼性的故事。
《白牙》(美国)杰克•伦敦。
写一只狼到一只狗的过程,丧失野性。
它讲述了一只名叫“白牙”的小灰狼的成长过程。
白牙从小便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大,为了生存不得不与狗、山猫等进行残酷的战斗,尽管它在动物中间战无不胜,但面对有棍棒和猎枪的帮助而又善用计谋的人类时,白矛只能屈服,也因而对人类充满了戒心。
不过杰克•伦敦在揭示野性的力量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力量。
白牙最后对真正关心它、爱护它的主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挺身而出,挽救了主人的性命。
20 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理解重点语句,翻译课文,并背诵课文。
初步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品析字词、语句,通过对狼的形象分析,读出作者的形象。
体会本文写作特点,并归纳本文主旨。
了解小说题材,并掌握《聊斋志异》文学常识。
拓展对于狼的认识,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文狼的形象分析,读出文字反映的作者形象。
本文情节曲折紧张,叙事简洁、描写细腻,归纳本文主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投影上放映一个场景,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突然走过来一只狼,然后随着镜头拉近,狼回头看了一眼,随后消失,将学生们带入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主人公的心交织在一起,更好的感受课文中描述的意境,从而引入《狼》。
师:现在,大家看投影展示哈,我们一起来到一个茂密的森林之中,可以闻到青草和树木的清新气息,可以感受到微风拂过的凉爽。
我们在这个森林里看到了一只狼,它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智慧和狡黠,它的毛发饱满而华丽。
我们好奇地接近它,它转头看了咱们一眼,然后无声地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中。
生:咦,狼去哪里了呢?师:好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狼》这个故事,探索其中的秘密和奥妙吧!了解文学常识介绍文章出自《聊斋志异》,以及作者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投影展示: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作者简介蒲松龄(约1640年-1715年),字助之,号梅庵,是明末清初的作家、文人和翻译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祖籍山东济南。
蒲松龄最为著名的成就是他的小说集《聊斋志异》。
这部小说集以唐代闲人蒲松龄为虚构的作者,描写了许多超自然和奇幻的故事。
其中涵盖了鬼怪、仙侠、怪谈等题材,以及对社会风貌和人性的揭示。
这部作品在文学界被誉为中国鬼神小说的经典之一。
师:蒲松龄出生于浙江绍兴,祖籍山东济南。
蒲松龄的家境贫寒,早年曾经历过岁月艰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课程标准摘录》[阅读与鉴赏](节选)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4.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教材分析《狼》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篇目一共有三篇《猫》、《动物笑谈》《狼》。
本单元分为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阅读板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写作板块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突出中心。
《狼》这篇文章定位为阅读课。
(三)单元导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讲人和动物的关系,即人和动物怎样相处共存。
回顾第五单元的三篇文章:《猫》讲的是我与三只猫相处的自我反省,反省动物跟我的关系。
《动物笑谈》讲科学家与动物在相处时的趣事以及闹的笑话。
为了做好科学研究,人可以放下尊严,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平等。
《狼》刚好跟前两篇文章相反,讲的是从坏的动物身上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和人生智慧,对应人文主题3(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这三篇文章又讲述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人和动物的关系。
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价值点。
语文要素目标的关键词为:默读。
围绕默读可以进行不同层级的思维训练。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着,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葵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四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1.人文主题目标:(1)增进人对大自然关系的理解;(2)加强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3)形成尊重动物,待生命的意识。
1、课文《狼》教案一等奖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二、大体安排一课时三、课型结构板块式。
四、预习要求自读、熟读、正音读懂注释。
五、教学设计1、导入:由有关“狼”字的一些成语说起(让学生说),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析书课题后,让学生简介作者。
师稍作补充。
2、板块一:正读。
学生先读课文,要求:动口、动手。
自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师注意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老师纠正后,学生读第二遍。
课文中有下列字音需要读准、掌握:担缀窘薪苫眈瞑暇隧寐黠学生再读,老师强调语调与节奏。
3、板块二:点读。
老师指出课文中下列这些字义要认读、掌握:止缀从并驱故敌顾犬暇方洞意股盖黠几何学生再读这些字、词的注释。
学生再自读课文。
4、板块三:译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再读得顺畅。
学生自读自译。
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学生再大声读课文。
老师顺势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板书:第1--4段是叙述故事,第5段是作者的议论。
每1--4段又分别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板块四:理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快而流利。
读书时思考用“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同义词”、“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多义词”的'句子说话。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有所发展。
学生可能涉及到以下的词:止以之敌意其前而等等。
6、板块五:品读。
请学生以“……写(用)得妙,我们可以看出……”“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7、板块六:背读。
要求学生背诵故事的高潮部分:第四段。
先自背,再指名试背,最后全班齐背。
2、课文《狼》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创意说明】《狼》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小说,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小说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故事精彩。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读出故事脉络的张弛有致。
2. 通过活动,品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
3. 通过品悟,体会富有启发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品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寓意,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七嘴八舌说成语。
说说有关“狼"字的成语(让学生说)例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心狗肺引狼入室如狼似虎狼烟四起……这些词语都表现的是狼什么品性?表现狼的凶残、狡猾。
蒲松龄的《狼》中,狼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
二、朗读课文:声情并茂读故事一读:读准字音断句。
1.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朗读指导:有这样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下读音的问题。
一个地方是第二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请在下面打一个小叉做记号。
另外,把“骨已尽矣”这个“矣"字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
这个地方不能够停下来。
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是jìng去,不是jìn去。
“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后面打一个斜线,这儿要停一下,不是“其一犬",不是一只狗,是“其一”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第三个读音,“意暇甚shèn",不是“意暇shèng”,“甚",没有后鼻音。
还有一个地方,“狼亦黠矣,而顷qīng刻两毙”,应是“qǐng刻两毙",第三声。
2.标出下列各句的停顿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③其一/犬坐于前。
《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狼交锋,孰强孰弱?——《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重点)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狼》这篇课文,它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谁知道聊斋志异是什么意思?预设:“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在《狼》中是一个怎样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呢?读原文,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2.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预设:一天,一个屠户卖完肉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盯上了,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屠户战胜了狼。
(三)重点分析1.屠户与狼的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个回合。
看看他们的斗争可以分为几个回合?预设:第一回合: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第三、四自然段2.每个回合,屠户与狼孰强孰弱呢?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第一回合】预设:狼强屠户弱,理由:“缀行甚远”中可以看出,狼是紧跟着,而且跟着很远,说明狼步步紧逼,同时,“一屠晚归"这个屠户回去晚了,说明没有同伴的帮助,而且“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他的担子里没有什么肉了,只有一些剩下的骨头,狼吃完了骨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吃掉屠户。
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预设:狼强屠户弱。
“屠惧,投以骨"中“惧”直接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因为内心恐惧了,害怕了,行为上也妥协了,所以屠户处于弱势预设:“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只狼是不知满足,不吃掉屠户不罢休的。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骨头已经投完了,同时,这两只狼也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更加能够说明两只狼的贪婪。
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预设:一开始是狼强屠户弱,然后是势均力敌,最后是屠户强狼弱。
《狼》教学设计(获龙岗区“初中文言文经典课文”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成了桥梁性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阅读。
因此,教学《狼》这篇课文,我准备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我是在初一刚入学的学生中上这一堂课,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本学期的《童趣》也已学完,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落实:一是预习。
二是课堂学习。
三是课后作业。
预习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忆这些信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把课文读通顺,把文意弄明白。
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阶段,一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包括含“狼”的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及活用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三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元认识事物,培养学习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后作业阶段,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
背诵和默写全文,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阅读《狼》三则的另两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发展。
这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1.查找作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课堂学习:一、狼图导入,积累词语出示狼的图片(插入狼嗥),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或者,所听到的周围的人对狼的评价。
请同学们说说带“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立体教学法”提倡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立体交叉”、“综合利用”等教学手段,把图片和音乐作为本文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课伊始就全情投入,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
说带“狼”的词,一是先入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潜移默化,强调积累的重要。
二、记忆作者,略知作品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设计意图】必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性的东西,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没有别的窍门,只是记和背。
三、个性阅读,读通文本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情况,对比较难读顺的地方,老师范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缀zhuì窘jiǒn 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设计意图】这是学习古文最基本的要求,不把文章读通读顺,就不可能进入理解和感悟的环节。
四、结合注解,疏通文意4.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对照注释,能把课文的大致意思弄明白即可。
5.请几位同学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如果有复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相机提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利用现在资源去辅助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五、细读课文,理解文章4.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不能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注上自己喜欢的标志。
5.同学之间疑问互解。
6.向老师提出不明白的词句。
7.教师结合同学们自学互学及提出疑问的情况,迅速归纳整理,对重要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容易忽略的内容再以提问的形式加以强调和强化。
【设计意图】以上4个小环节是自成一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我校主张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器官,全面自学之后,再同学间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许多知识都稔记于心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方法比老师“填鸭式”地“我讲你记”更有效。
然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第3和第4点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互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保证学生把课文弄懂弄通。
(1)词语方面:①重点词语要结合课文句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以下词语: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害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一为“只”;另一为“停止”②有些词语用的是其引申的意思,要提醒学生注意,如: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③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④词类活用: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2)句子方面重要语句翻译: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对古文而言,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翻译,向来是学习古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对学生今后古代汉语的学习起作奠基的作用,不可轻视。
虽然本文篇幅较短,内容也并不难懂,甚至可以说是同学们喜欢的、感觉趣味无穷的短文。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文章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相对比较大。
所以,我设计了这些字词句的理解环节,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一些语言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理顺思路,体会中心1.填下表:狼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课文的文眼文章的主旨2.指名说一说文章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弄懂本文记叙的顺利,并梳理故事情节,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和记忆,由此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让学生就事论事,有感而发。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辩证思维6.提问:除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7.出示文章《母狼的智慧》让同学们阅读,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狼有什么不同的认识?【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基于这一理念和立体教学法提出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相交叉的师生互动”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强调的是老师与学生,社会与师生之间相互教与学。
这一环节,老师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由课本知识迁引到课外知识,抛开本文作者的写作主旨——对狼的抨击、耻笑等思想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从另一个方面认识狼,评价狼,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辩证思维的能力。
八、推荐阅读,开启智慧《狼图腾》《狼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上一环节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九、课后作业,巩固落实8.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9.找出《狼三则》另两则阅读并能初步理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20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