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厂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污水厂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污水厂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污水厂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污水厂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有效控制处理,根据城北污水处理厂加氯间岗位的工艺特点及存储、使用危险化学品—液氯(尾水消毒)的现状,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订《城北污水处理厂液氯泄漏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6、《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7、《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l5603)

8、《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三、编制说明:

1、该预案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时,

该预案自然启动:

1)当发现加氯间液氯泄漏检测浓度大于5mg/l,或漏氯自动吸收装置未能正常工作,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2)液氯泄漏部位无法进行现场简单封堵修复,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2、该应急预案适用于化学事故专业处理单位及消防部门未进入抢险现场之前时段内。

四、厂区概况:

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从事污水处理事业(日处理量50000吨),全厂职工40人,隶属于无锡市公用事业局排水管理处,区域范围位于无锡市城区的东北部,周边有广益镇向阳村、东北塘镇锦阳村及华太混凝土公司等两个社区、六个较大单位计900人左右。地面高程一般在黄海标高2.0-3.5米左右,厂区部分的地面标高为3.2米。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所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1、气压

年平均气压:1015.9毫巴

2、风

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3.4米/秒

液氯运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液氯运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本预案主要针对液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应急抢险和救援。 1 事故特征 液氯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故障、驾驶人员违法违规驾驶和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事故,导致液氯容器或管道阀门破裂损坏,引发液氯泄漏(少量泄漏初始隔离半径150m-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半径450m-500m),造成周围区域内大面积毒害污染,轻者受到中毒伤害,严重者短时间内人员中毒、窒息而死亡。人体触及液氯会造成化学灼伤。氯气虽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可能造成群死群伤、车辆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给周边群众及环境带来危害,会产生严重社会影响。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液氯运输车辆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其组成如下: 总指挥:县政府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公安局局长 县政府应急办主任 县安委办主任、安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应急办公室、安监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卫生局、水务局、气象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有关企业。

2.2 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指挥部职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县液氯运输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确定事故现场的范围,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强制措施;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核实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并及时上报;负责审定对外发布的事故信息;组织处理有关善后事宜。必要时,向上级请示启动省、市一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县政府应急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根据事故等级及时向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传达县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县安监局:负责联系液氯泄漏事故处置专家,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组织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组,积极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和周边道路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和保护事故现场。负责事故责任人管控工作,追查涉及肇事逃逸或故意制造事端的犯罪嫌疑人。 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运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及公路抢通物资。 县市场监管局: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参加现场救援行动。 县环保局:测定液氯泄漏对现场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质;负责调查液氯泄漏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

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水利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试行) 12月

目录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工作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事故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预案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风险分级管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预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隐患排查治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事故信息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先期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水利部直属单位( 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应急响应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一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二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三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地方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应急响应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一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建宁县华新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织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 1. 组织领导:张碧熊组长:邓清娇安全专管员:杨文斌、张忠兴 安全助理:张检华、范新福 成员:丁元建、雷雪春、徐丽婷、刘孔平、王仕莲、张翠云、杨水秀、黄芬、丁元娟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1. 发生一般火警、火灾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当班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领导,逐级上报。火警火灾拨打119请求救援。人身伤亡事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但不管是哪类事故,抢险救护时都要先切断电源或采取防护措施后再组织救护,防止事态扩大。 2. 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向组长汇报,组长逐级向上反映。岗位人员拨打“119”救援电话请求救援后,首先组织自救,使用现场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根据着火部位、性质也可用现场备用的防火沙、土、水进行灭火,电气火灾要用干粉灭火器、变压器、油罐等用水冷却时,人要远离,严防爆炸伤人,待消防专业人员赶到后,在专业人员指挥下配合灭火。 3. 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发现人员要立即向安全专管员、组长,逐级上报后,还要通知医院工伤抢救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若伤者属擦伤、碰伤、压伤等要及时用消炎止痛药物擦洗患处,若出血严重,要用干净布料进行包扎止血。若伤者发生骨折要保持静坐或静卧。若发生严重烧伤、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若伤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脏,待医生到达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4. 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同时停止设备运转,处理事故时,要有专人监护,严格执行检修程序和停送电确认制度,防止打乱仗,冒险作业。 5. 发生爆炸事故,要立即关闭爆炸源,若有人员伤亡,按人员伤亡预案救援。 6. 发生各类事故都要保护好现场,待事故调查分析。

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中暑而引 起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中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制定《瑞海机械有限公司 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以 国家有关高温中暑有关规定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3 严重的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处理,需要动员企业的力量乃至社会力量,企业员工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义务。 2 概况 2.1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预案分级 2.1.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 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A级应急预案2.1.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 温升高至38.5度以上。——A级应急预案 2.1.3重度中暑: (1)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 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 (2)热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 (3)热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B级应急预案 2.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及露天施工作业时,以及在电机房、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工作时易造成高温中暑等事故,威胁人身安全。 3 应急预案内容 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长:黄冬海 副组长:郑野雨 成员:金良孝,金其善,郑庆勉,祁国伟 3.1.2指挥部职责:

最新整理氯气泄露应急预案范文.docx

最新整理氯气泄露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 第一条、氯气属剧毒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危及水质安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氯气安全规程》、《城镇供水厂生产、维护及安全规程》,结合我司实际情况,本着防范和应急处理并重的思路,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本应急预案适应公司本厂,根据加氯间实际情况、操作工技能运用本氯气泄露预案。 二、氯气安全基础知识 第三条、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对大部分细菌具有灭活能力;在高压下氯气可液化成液氯,液氯气化后体积可增加数百倍,并伴随强烈的吸热效应;氯气有强烈腐蚀性,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氯气常压下密度 3.2kg/m3,较空气重,可随风飘动,无风时可聚集在地势低洼地方;氯气可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烟雾,是检查氯气泄露的有效方法。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一般性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性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气、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第四条、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急性中毒临床上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四种。其表现为;⑴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般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⑵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现象;⑶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⑷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第五条、液氯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5138~5139要求,其中纯度应≥99.5%,含水≤0.06%,含氢应≤0.4%。 第六条、氯气使用、储存、运输等作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的要求。 三、日常防护与抢险器材的准备 第七条、水质加氯消毒是水处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事关水质安全和人身安全,各水厂应高度重视和密切xx加氯消毒间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加氯消毒间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八条、各水厂加氯消毒间应遵照国家《氯气安全规程》要求,按以下标准配备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 表1常备抢修器材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事故应急预案样本全解

××××××××××公司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年×月×日

目录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应急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行动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5 应急响应 5.1响应程序 5.2处置措施 5.3事故现场处置 5.4应急结束 6 信息发布 7 后期处置

8 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9 应急组织纪律与奖惩9.1应急组织纪律 9.2奖励 9.3处罚 10 应急预案实施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当地政府的文件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突发事件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所设置的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有效救援原则: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事故简要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简要经过等)向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当遂级上报遭到困难时可越级上报。 二、发生四级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3小时;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三、发生重大事故,应在12小时内将《重大事故报告书》按规定的程序报至省 建设厅,事故发生4日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省建设厅汇报,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建设厅领导一同赴建设部汇报。 事故发生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厅汇报时,应呈报如下资料: a、《重大事故报告书》 b、事故分析原因、事故详细进过、已采取的措施。 c、事故现场照片或录像(三级以上事故必须提供不少于15分钟的录像)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拍照(不少于15张)或摄像(不少于15分钟),进行初步调查取证。 五、重大事故的调查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等由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邀请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发生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发生三级重大事故由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人民政府批准。 六、重大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十日内将事故

矿山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矿山高温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1.1事故类型 矿山职工因为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作业,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工作强度过大,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等造成高温人身伤害事故等。 1.2危害程度 高温伤害可能引起矿山职工一人或多人伤亡事故。 1.3易发季节 事故多发在夏季高温天气期间。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按照预案实施应急工作,抢救人员工作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新的事故。 (2)统一指挥原则。抢救人员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开展。 (3)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现场指挥迅速人员按照抢救方案自救互救高温伤害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4)安全抢救原则。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组织专家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救援措施,组织专(兼)职救护人员做好抢救高温伤害人员、疏散人员等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 3.1.1应急救援机构(见预案附件一)

3.1.2应急救援队伍 矿山分厂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及现场急救站,由矿车司机班、机修班等人员组成, 并定期培训,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援知识,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下,开展自救工作。 3.2应急机构及职责 3.1.3 现场急救站工作人员职责 (1)负责突发性传染病、地方性疾病、季节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2)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急救知识培训及常规急救培训工作; (3)负责急救站药品、器械的准备及管理工作; (4)负责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急救工作; (5)参与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演习活动。 3.1.3 应急准备 3.1.3.1 应急电话及公告:施工现场应安装电话,无条件安装电话的施工现场 应配置移动电话,电话可安装于办公室、值班室、警卫室内。在施工现场明显位 置设置公告栏(牌)标明本工程应急领导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社会急救电话 等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在应急时能快捷报警求救。 3.1.3.2 现场应急中心:现场设置急救站并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急救站配备的 急救药品、器械应以简单适用的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 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3.2.1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张彦昌。 副总指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张世春。 成员单位:安监科、保卫科、办公室、财务科、医院、生产技术部、调度所、矿山分厂、工会、机电科、特种车辆管理部等单位。由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成员。 3.2.2公司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指示精神,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矿山高温伤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 1、事故的特点 剧毒,吸入高浓度可玫死。 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聚集在低洼处。 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 气体具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可引发火灾爆炸。 2、事故的危险性、危害性 2.1 理化特性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沸点-34℃,熔点101℃;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蒸汽压673kPa(20℃);稍溶于水,水中溶解度20℃时0.7g/100ml。 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 液氯以钢瓶包装,在0—60℃范围内,其蒸汽压约0.37—1.78MPa。液氯钢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1.25kg/l,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特性 氯具强氧化性,氯本身不燃烧,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氨、氢、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有水存在时,有腐蚀性,可浸蚀许多金属,浸蚀塑料、橡胶和涂层。 氯碱生产中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容易导致三氯化氮(NCl3)在设备中积聚。三氯化氮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 (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

2.3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MAC 1mg/m3。 2.4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水吸收液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3、事故处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 3.1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1)液氯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2)液氯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液氯钢瓶阀门和丝堵的密封面失效或泄漏。 4)氯气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2应急处置 3.2.1一般泄漏处置原则。 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交通安全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一、应急处理原则 1、项目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

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1施工现场安全救护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4篇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4篇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和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西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一、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对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 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可能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一定数量死亡或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的食品安全情况实施全程预防、全程控制。 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三、明确职责、落实响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明确职责及响应。 四、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法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五、加强监测、群防群控: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六、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 1、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i级) 1、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iii级)

中暑专项应急预案

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中暑属于突发性安全事件。一般以暑季为高发期,或是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中暑处理及时得当,可消除或减缓中暑病状,处理不当或延误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后果严重。 1.2中暑可能发生的地点、原因、性质和后果 1.2.1可能发生的地点:项目部、施工现场、生活区。 1.2.2可能发生的原因:(a)高温天气露天作业(b)高温天气宿舍降温条件不足(c)其他高温场所。 1.2.3性质:人身伤害。 1.2.4可能发生的后果:(a)抢救及时对人员基本无伤害(b)中暑人员高热昏迷(c)抢救不及时致使人员死亡。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应急救援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救护组、保障组、后勤组组成。 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及成员名单

2.2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组长、副组长职责:中暑事件发生后,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不同级别响应程序,确定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负责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救护组职责: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负责对中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拨120,向附近医院求助,及时将中暑人员转送到医院抢救。 保障组职责: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及时将应急救援所需的通讯、物资和资金准备到位,保证中暑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并及时拨打120,将中暑人员送至医院抢救。 后勤组职责:妥善安置中暑人员休养,并接待来探家属,为中暑人员尽快康复营造良好条件。 三、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高温警报,生活区宿舍内配齐通风降温设备(如空调、风扇等)及防暑药品(如人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高温天气禁止长时间露天作业,尤其是中午11:00至下午15:00这段时间,温度较高,应停止作业。对有特殊要求、难以改善的,则采取缩短作业时间、增加轮换班次数等方式预防中暑。 3.2预警行动 对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天气预报,通过电话等形式提前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和时间,高温天气禁止高空作业,中午时间段禁止露天作业,对常期处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经常做中暑防治提醒,普及中暑防治知识,并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施工人员有不良反应,及时按预案组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淄博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ZC/C安生—006— 1、目的 为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 包括坍塌滑坡、触电、高空坠落、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灾害、中毒及生产中造成或发生的安全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迅速、科学、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根据有关规定,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3、引用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ZC/A01《一体化管理手册》( 现行有效版本) ZC/B1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 现行有效版本) 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 4、应急处理指挥和工作系统及其职责 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组成 公司组建指挥部, 设总指挥1人, 副总指挥若干人, 并设现场处理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具体工作小组。 4.1.1应急预案总指挥: 夏书强, 全面指挥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发布指令。 a.分析紧急状态, 根据相关危险程度、潜在后果等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b.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c.与企业外应急反应机构、组织、部门和人员进行联络; d.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e. 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f.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g. 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h. 通报外部机构, 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i. 决定应急撤离, 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4. 1.2应急预案副总指挥: a. 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b. 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c. 保持与事故现场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d.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 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e. 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f. 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g. 根据各施工现场、单位的实际条件, 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合作, 在事故应急 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副总指挥: 李华,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徐伟寿, 协助总指挥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副总指挥: 张建忠, 协助总指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副总指挥: 史继芳,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尹为民,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过程中的技术 工作。 副总指挥: 吕素信,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物质和所需资金的调配。 副总指挥: 孙能亮,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龚仁泗,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4.1.3现场处理组: 由公司安全生产部、技术质量部等以及事故发生单位的有关人员 组成。负责组织现场的抢救、保护、人员稳定、组建现场消防队、保证现场救援通道 的畅通和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 4.1.4医疗救援组: 由公司职工医院牵头, 组织公司和社会医疗单位, 及时对事故受 伤害人员进行救治。外地施工现场应首先就近联系社会医疗单位, 及时对事故受伤害人员

中暑事故现场应急预案

中暑事故现场应急预案 1、事故特征 1.1定义: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1.2中暑症状: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1.2.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1.2.2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7.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1.2.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1.3中暑的危险性: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2、应急处置

2.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发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现场相关方等目击者应立即通知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根据中暑危险程度联系医院急救中心。 2.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先兆和轻度中暑 2.2.1.1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开衣扣以助身体降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2.2.1.2先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1—4片)、霍香正气丸或涂清凉油急救,也可用刮痧疗法。 2.2.1.3体温高者可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热。 2.2.1.4有周期循环衰竭者可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等。 2.2.2重症中暑 2.2.2.1特理降温: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 2.2.2.2药物降温:立即送医院进行人工冬眠疗法。

液氯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22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液氯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液氯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氯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氯储罐、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液(气)氯管道、液氯钢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 介质特性

液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水处理等行业,属剧毒品类。 2.1 理化特性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3.214kg/m3,相对密度(空气为1):2.48。稍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个体积的液氯可汽化成484个体积的氯气。 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 氯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满量充装液氯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氯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0.87—1.42MPa,因而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特性:氯本身不燃烧,但可助燃,一

应急预案框架模板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应急预案体系 5、应急预案原则 二、项目危险性分析 1、项目概况 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2、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2、预警管理 3、信息报告与处置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2、响应程序 3、应急结束 六、后期处置 七、保障措施 1、通讯及信息保障 2、应急队伍保障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经费保障 5、其他保障(经费、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 八、培训与演练 九、奖惩

一、风险及危害程度分析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2、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监控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2、预警管理 五、信息联络与报告 六、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2、相应程序 七、风险事件处置措施 八、应急保障 1、应急队伍保障 2、应急物资、设备保障 专项应急预案种类 1、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2、隧道涌水(透水)、涌沙事故应急预案 3、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 4、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5、防汛应急预案 6、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7、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8、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9、防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0、车辆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1、起重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2、管线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13、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 14、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5、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6、毒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7、突发疫情事故应急预案 18、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19、列车脱轨(倾覆)事故应急预案 20、大面积断电事故应急预案 21、大面积淹浸事故应急预案 22、重大设备故障事故应急预案 23、人员疏散应急预案 24、人员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5、其他重大紧急事件

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7997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mergency rescue plan for a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序进行救援工作,降低损失,便于日后的调查取证,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北京市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制定该项工作预案。 “预案”中所称重大事故,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报废、机械设备损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公司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1.公司指挥部组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任指挥长,是第一责任人;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任副指挥长。 1)抢救组:由总工办、市场经营部、施工部组成。根据案情具体情况在指挥长的指挥下迅速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物

资或投入救援工作。预案件启动时携带物品包括:氧气袋、急救箱、剪刀、绷带、担架等基础医疗设备,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指挥部或医疗机构调配其他专业医疗器材。 施工现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快速组织抢救的同时,受伤者或附近人员应尽力自救,在公司范围内广泛进行自救知识技能宣传与培训就显得相当重要。自救知识技能培训包括处理简单外伤、轻微中毒及骨折固定、止血等力所能及的有效的救援技能,使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头脑能够保持清醒,在第一时间施救,待公司抢救小组到达后提供及时、详细、准确的伤亡信息及救援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人员损失。 抢救组施救及个人自救需具的医疗常识详见附件。 2)警卫组:由警卫班负责。维持秩序,保证必经道路通畅,疏导现场人员,呼叫救护车辆。 3)联络组:由办公室人员组成。在指挥长的指挥下,根据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区、派出所、急救部门,保障通信联络及所使用的工具、药品等供应工作。重大伤亡事故应按照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中程序执行。

液氯泄漏应急预案(实用)

液氯泄漏应急预案 一、理化特性 本品为第2.3类有毒(液化)气体。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液化后为黄绿色透明液体。熔点:—101℃。沸点:—34.5℃。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氮、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呼吸因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度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祥”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二、事故原因与处理 液氯事故以泄漏为主,且分为钢瓶泄漏和生产工艺泄漏两种: 液氯钢瓶泄漏原因多种,主要以钢瓶嘴关不死,锈死,锈蚀及瓶体腐蚀为主,由于是液氯储存装置,一旦发生泄漏,发生事故区域,有毒物质含量急剧增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泄漏点,泄漏物污染空气,会造成周边岗位大量人员中毒。如果发现是钢瓶嘴泄漏,在有可靠保

护的情况下,可以用堵头将其堵死;如果是钢瓶瓶体泄漏或是瓶嘴锈蚀损坏,则要确定其泄漏点,在自身可靠保护的情况下,在可行的情况下,用木塞将泄漏点堵死;如果不可行,可以选取两人,在可靠保护情况下,将其推入应急碱池,保持水池碱性的情况下,将其中和。 液氯工艺事故以阀门、管线憋压爆裂发生高浓度大面积扩散,易造成中和岗位、氯化岗位、格氏岗位以及下风向生产人员、周边居民中毒窒息的危害。一旦发生泄漏,当班主操一定要能正确判断是哪条生产线,能迅速做出反应,将钢瓶关闭,防止事态扩大。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关闭瓶嘴,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第一事件关闭钢瓶。再在生产线查找漏点,处理漏点,待处理好后,即可恢复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