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毒窒息事故处理预案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为了应对突发中毒窒息事故,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制定中毒窒息事故处理预案。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员工和访客,包括办公区、工作区、生产区域等。
二、应急响应流程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立即报警,通知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3. 第一时间切断中毒窒息源(如气体、液体等)。
4. 确定中毒窒息事故范围和受影响的区域,并建立警戒线。
5. 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6. 沟通救援机构,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7. 救援人员到达后,提供准确的事故情况和现场环境信息,协助进行救援工作。
8. 救治伤者,将伤者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9. 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应急处置措施1. 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并确保人员安全。
2. 切断中毒窒息源,避免进一步危害。
3. 迅速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并通知他们到达安全地点,并进行安抚。
4. 协助救援人员进行伤者救治,提供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
5. 隔离、封闭事故现场,确保现场安全,防止蔓延扩散。
6. 集中收集、处置有害物质,防止进一步污染环境。
7. 根据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关闭相关设施,进行停产停工。
8. 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记录,收集相关证据。
四、应急救援措施1.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调动内外部资源,争取救援时效。
2. 与救援机构进行沟通,提供准确的事故情况和现场环境信息,确保救援工作进展顺利。
3. 协助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救治,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药品。
4. 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施行急救。
五、危险源管理1. 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管理程序,确保安全生产。
2. 加强危险源的监测和检测,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
3.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储存和处置,避免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在出现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首先,应立刻向应急救援中心报警,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
同时,立即启动现场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
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入密闭空间前,应先检测气体浓度和氧气含量,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一旦发现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急救措施。
如呼吸困难,可采取人工呼吸或使用氧气气瓶进行辅助呼吸。
如中毒严重,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同时,应密切关注事故现场的动态情况,防止事故扩大或造成次生灾害。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在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响应、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减少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保障电厂运行人员生命安全,提高应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电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厂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因氧气浓度过低、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中毒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
三、事故风险分析1. 事故类型:氧气浓度过低、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中毒。
2. 危害程度: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
3. 事故征兆: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电厂厂长。
(2)副总指挥:电厂副厂长、安全总监。
(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2. 应急处置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护等工作。
(2)警戒隔离组:负责现场警戒、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调配、人员食宿保障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中毒窒息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2)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对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3. 警戒隔离(1)警戒隔离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4. 信息联络(1)信息联络组及时收集事故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发布事故信息,告知相关人员事故情况。
5.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调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保障救援工作。
(2)保障伤员救治、人员食宿等工作。
六、事故善后处理1. 事故调查(1)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
2. 事故处理(1)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进行处理。
中毒和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风险分析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
不适用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公司生产活动中涉及清洁燃气、天然气、轻油、焦油、烧碱、洗油、酚油、粗酚、萘油、炭黑油等多种有毒物质,一旦出现泄漏,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作业人员及周边区域人员中毒或窒息:1)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及中毒。
清洁燃气、天然气、轻油、焦油、烧碱、洗油、酚油、粗酚、萘油、炭黑油、炭黑尾气等物质一旦泄漏可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其中炭黑尾气及清洁燃气中的主要含量是一氧化碳,轻油的主要成分是粗苯,均为高毒物,一旦泄漏极易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由于设备设施内清洗不彻底,有可能残留有毒有害气体、氧含量过低等,若操作人员未做气体分析、氧含量分析、气体置换、未戴防毒面具等容易造成中毒窒息等事故。
3)焦油蒸馏装置中存在大量的轻油、焦油、酚油、沥青等毒性物质,若这些物质发生泄漏,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或收集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会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事故发生。
4)焦油蒸馏装置中的清洁燃气、天然气发生泄漏,不能及时发现进行处理,会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5)馏分洗涤分解装置中存在大量的三混油、脱酚酚油、酚盐等毒性物质,若这些物质发生泄漏,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或收集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会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事故发生。
6)工业萘蒸馏装置中存在大量的酚油、萘油、洗油等毒性物质,若这些物质发生泄漏,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或收集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会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事故发生。
7)焦油、炭黑油、洗油、轻油、酚油、粗酚、沥青、工业萘等毒性物质,因储罐、输送管线、连接法兰及其相关设施因制造缺陷或受到腐蚀,法兰密封连接不可靠和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发生泄漏,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事故发生。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公司员工对中毒窒息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演练地点公司生产车间四、演练背景模拟生产车间内因设备故障导致有毒气体泄漏,一名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进入泄漏区域,发生中毒窒息。
五、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演练的全面协调和指挥。
2. 演练指挥组:由安全生产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
3. 演练救援组:由安全员、医护人员和车间工人组成,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和伤员救治。
4. 演练警戒组:由安保人员组成,负责现场警戒和人员疏散。
5. 演练观摩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组成,负责观摩演练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六、演练内容1. 应急响应启动:模拟事故发生后,救援组立即向演练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迅速到位。
2. 现场救援:救援组进入事故现场,对中毒窒息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
3. 警戒疏散:警戒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警戒,疏散无关人员,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伤员救治: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将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5.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七、演练步骤1. 模拟事故发生:在模拟的生产车间内,人为制造有毒气体泄漏。
2. 应急响应启动:救援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演练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3. 现场救援:救援组进入事故现场,对中毒窒息人员进行急救,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
4. 警戒疏散:警戒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警戒,疏散无关人员。
5. 伤员救治: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将其送往医院。
6.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7.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加油站中毒窒息事故,确保员工和顾客的生命安全,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加油站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包括油气中毒、有毒气体泄漏、化学品泄漏等。
三、事故风险分析1. 油气中毒:加油站油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苯等,长时间接触或吸入过量可导致中毒窒息。
2. 有毒气体泄漏:加油站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如氯气、氨气等,一旦泄漏,可能导致中毒窒息。
3. 化学品泄漏:加油站储存的化学品如汽油、柴油等,一旦泄漏,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导致中毒窒息。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加油站站长或上级领导。
(2)副总指挥:安全员或主管。
(3)成员:各班组负责人、安全员、医疗人员等。
2. 应急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救援和救护。
(2)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疏散群众。
(3)通讯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汇报。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调配。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疏散(1)发现中毒窒息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
(2)现场救援组迅速展开救援,协助中毒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3)警戒组设立警戒线,疏散周边群众,确保安全。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佩戴防护装备,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2)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通风、排险等。
(3)如条件允许,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救治。
3. 应急处置(1)通讯组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2)后勤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进展,调整救援方案。
4. 事故调查与总结(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注意事项1. 事故发生后,切勿慌乱,保持冷静,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2. 在救援过程中,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目录1、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 (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应急组织体系及领导小组 (1)3.2机构及人员职责 (2)3.3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 (4)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5)4.2预警行动 (5)5、信息报告程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6)6.2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1.1导致中毒窒息发生的原因:1.1.1洞内通风不足,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除。
1.1.2爆破时产生大量对人身体有害气体,气体过量,导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1.1.3木材或者其他有机物质腐烂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除或冲淡会对人体产生中中毒、窒息死亡。
1.1.4洞内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可能导致中毒窒息。
1.2中毒窒息事故的危害程度本项目属于高速公路,项目线路控制性工程为明月山隧道。
隧道线路较长,洞内通风换气难度较大,隧道部分段落采用爆破开挖,极有可能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事故应急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
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根据规程和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及领导小组项目应急组织体系由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6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成。
结构框图及人员组织如下:本项目安全生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应急救援机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汇报、联系,各相关部门、人员应予以积极配合。
3.2机构及人员职责3.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3.2.1.1分析和预测本项目安全生产形势,对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3.2.1.2针对主要危险源,组织、监督、落实安全措施,提高项目的应急响应能力;3.2.1.3加强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的协作,提高处理事故的高效性与机动性;3.2.1.4加强日常检查与定期巡查制度,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隐患整改;3.2.1.4做好与外部机构的信息沟通,确保信息内外流动的畅通性。
窒息、中毒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1、井内救人,首先要使患者脱离缺氧、中毒环境,转到地面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然后再做其他有关处理。
2、在救援人员需要深入到人工挖孔桩井底以前,要先井内大量通风,再测试一下井内的空气成分,若在紧急情况下,没有现成的检测仪器时,可取一只小白鸽,用绳索慢慢吊入下面,以白鸽的生存情况判断井内空气情况。
根据测试情况,决定是否进入井内救人,切忌盲目入内,既救不了人,也害了自己。
3、经过通风处理后,救护人员才能入内救人。
但为了保证安全,预防意外发生仍需用安全绳、导引绳等,并佩带防毒面具。
救出的人员,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领、内衣、乳罩和腰带等。
对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或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注射中枢兴奋剂。
对心跳微弱已不规则或刚停止者,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肾上腺素等。
4、救援者本人进入挖孔桩井底后,若感到头昏、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返回,以免中毒。
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应严格计算时间,且勿大意。
5、现场救护应安全有序进行,必须在现场急救的指挥人员统一安排开展,并有专门人员预测事故的变化,一旦发生事态将威胁救援人员安全,现场指挥人员有权停止救援撤到安全地点。
二、安全保证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施工作业。
提前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人统一上意外伤害保险。
一方面要让上路的施工人员必需穿带标志安全服,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车辆管理,保证上路车辆车况良好,各种手续齐全,避免事故发生。
2、加强安全监督巡查。
要求施工队在施工时,合理安排,加强工序衔接。
3、建立长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合理摆放施工标志等安全设施。
5、所有机械设备严禁非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酒后操作、疲劳操作。
6、现场施工人员与机械车辆必须服从管理,统一调度,安排专人进行指挥。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单位员工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演练方案适用于单位内部发生的任何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窒息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气体泄漏、窒息性气体中毒等。
三、组织机构1. 演练指挥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2)警戒疏散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交通管制。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急救和转送医院。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和现场后勤保障。
(5)信息宣传组:负责演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2. 演练策划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
四、演练内容1. 演练背景设定模拟场景:某车间发生化学气体泄漏,导致部分员工中毒窒息。
2. 演练流程(1)事故报警:发现事故后,立即向演练指挥部报告。
(2)警戒疏散:警戒疏散组迅速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3)现场救援:现场救援组穿戴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4)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急救,并组织转送医院。
(5)信息发布: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演练信息,确保各部门了解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
(6)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各部门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3. 演练科目(1)事故报警及信息传递;(2)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交通管制;(3)穿戴防护装备、现场救援;(4)伤员急救和转送医院;(5)应急物资供应和现场后勤保障;(6)演练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
五、演练时间与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 地点:单位内部模拟事故发生场所。
六、演练准备1. 演练前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2. 演练物资准备:确保演练所需的防护装备、急救药品、应急物资等充足。
3. 演练场地布置:模拟事故发生场景,设置警戒线、救援通道等。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前言中毒窒息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
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有必要制定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1. 确认中毒窒息事故第一时间确认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和范围,包括对人群、场所、原因、危险性等方面的全面了解。
2. 紧急避难与救援1.为员工和公众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
2.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包括送往医院救治等。
3. 暂时封闭危险区域暂时封闭危险区域,通知消防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确保处置措施得以实施。
4. 开启危险物品管理程序按照危险物品管理程序要求,进行事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加强对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5. 处理和清洁1.根据毒物种类和污染程度,选用合适的清洁方法。
2.处理和清洁已污染的物品或场所,确保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6. 监控和评估实时监控危险区域情况,对处置情况进行评估,掌握事故的全面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方案。
应急设备和物资为应对中毒窒息事故,需要准备以下应急设备和物资:•急救箱。
•通风设备和防护服。
•防疫消毒用品,如口罩、酒精等。
•人员分类和分流器材。
•消毒装置。
应急演练为确保应急处置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包括:•组织演练人员,确保人员熟悉应急程序。
•模拟不同情况,考验应急能力。
•检测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
总结中毒窒息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到事故的危险性,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彻底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 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发生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可能会造成中毒或者窒息事故,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特别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
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伤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可手脚已不听使唤。
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为确保在煤矿井下发生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后,能够有效防止事故扩大,迅速抢救受灾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应急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泛博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方支持、参预应对的煤矿安全生产救援工作机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按照各自职责,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保证应急救援预案发挥其最大功效。
(3)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区域人员的安全撤退。
(4)防止一氧化碳扩大。
(5)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做到迅速反应,积极组织措施自救,千方百计救援处于危(wei)险区域的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依法规范,科学施救。
依法规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应急预案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有毒有害气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范文6.1处置措施1)一旦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事故, 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矿调度室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撤人并按顺序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
并立即组织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佩带自救器按避灾路线撤离现场。
2)发生灾害时, 由指挥部下令, 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其他有关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供电。
3)立即组织救护队侦查, 准确查明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 以及巷道通风、瓦斯情况, 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救护队员在进入灾区抢救之前, 应查明井下发生事故情况, 制定控制风流及防止发生连续爆炸的措施。
注意检查沿途气体情况、气体变化情况, 以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4)迅速组织两个救护小队抢救遇难人员。
到达事故现场的小队首先侦察爆炸区域的情况, 检查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按照先抢救重伤、轻伤人员, 后抢救遇难者的原则, 积极抢救受困人员。
在抢救受困人员中, 要注意遇难人员的姿势和倒向, 做好记录。
在抢救中要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爆炸区域, 防止中毒扩大事故。
5)在组织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 要组织人员迅速恢复事故区域的通风。
6)恢复送电时, 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 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后, 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 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
7)如果事故区域巷道距离较长、温度高、烟雾大, 巷道冒落严重,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在允许范围内时, 可采取安装局部通风机、逐段接风筒、逐段稀释烟雾的方法进行抢救遇难人员, 存在高温和高浓度瓦斯时, 不得采用此法。
8)救灾过程中, 指定专人检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观察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情况。
当有次生事故危险时, 救灾人员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采取措施排除事故危险后再重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9)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人员时, 为紧急救人, 在进风侧人员已安全撤出的情况下, 可采取区域或局部反风, 解救回风侧被困人员, 但必须经过周密分析, 慎重采取行动, 避免造成事故扩大。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公司内部及外部可能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
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员工生命安全;(2)快速响应,及时控制事故蔓延;(3)科学处置,确保事故处理效果;(4)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二、事故风险分析1. 危险源(1)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液体等泄漏;(2)设备故障、管道泄漏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3)有限空间作业(如地下空间、密闭容器等)内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超标;(4)火灾事故、液化石油气泄漏等导致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2. 事故类型(1)吸入性中毒窒息;(2)皮肤接触中毒;(3)食入性中毒。
3.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生产车间、仓库、实验室等;(2)设备、管道、阀门等;(3)有限空间作业区域;(4)火灾事故现场、液化石油气泄漏现场。
三、应急处置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2)车间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3)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2)切断事故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浓度;(3)进行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4)对中毒窒息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吸氧、心肺复苏等;(5)启动应急救护车辆,将中毒窒息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3.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2)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3)根据事故原因,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2)设立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3)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2. 物资保障(1)配备应急救护设备、防护用品、通风设备等;(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任何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1. 有限空间作业;2. 有毒有害气体泄漏;3. 火灾事故现场;4. 其他可能导致中毒窒息的场所或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电厂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响应、指挥和协调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救援、伤员转运和现场清理等工作。
(2)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4)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和发布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保障和后勤支援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救援组迅速展开救援,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4. 警戒保卫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6. 信息报送组及时向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报告事故情况。
7.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和后勤支持。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疏散:对事故现场周边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事故隔离: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3. 人员救援:组织救援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4. 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5. 污染物清理:对事故现场污染物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6. 应急物资调配:根据救援需要,调配应急物资。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事故处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方案预案:________ 氮气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氮气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目的为保证进入密闭容器检修、维护期间及时发现消除因缺氧、煤气设施及氮气泄露等问题造成的隐患,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炼铁厂所属各单位涉及到的各种箱体、管道、磨煤机等氮气(煤气)介质的密闭容器内。
3、氮气危害分析3.1、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3.2、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
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0.16ATA),人感觉呼吸不畅,窒息感;3.3、高浓度氮(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3.4、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3.2ATA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3.5、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4、应急响应第 2 页共 6 页4.1 应急报告程序4.1.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抢救队员在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可进入事故现场,使窒息人员以最快的时间离开事故现场(以未被氮气污染的区域为准),争取抢救时间。
4.1.2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4.1.3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管理、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后勤部、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
一、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窨井作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窨井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排水窨井、化粪池、污水井、雨水井等有限空间作业,旨在预防窨井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工作。
- 指挥长: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2.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
- 组长:由具有应急救援经验的人员担任。
- 成员:包括医护人员、消防队员、公安民警等。
3. 现场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 组长:由公安民警担任。
- 成员:包括交警、巡警等。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调配。
- 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包括物资保障、车辆调配等。
四、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发生窨井中毒窒息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本预案。
2. 现场救援:- 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评估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 采取通风、排水等措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 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实施救援。
- 对中毒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3. 现场警戒:- 现场警戒组立即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对周边交通进行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4. 信息发布:及时向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由相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 善后处理:对受伤人员给予救治和赔偿,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
3. 经验总结: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编制依据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因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等导致的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1. 事故类型:-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 缺氧窒息:因通风不良或封闭空间作业导致的氧气不足。
2. 危害:- 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 事故扩大,影响矿井生产秩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矿长-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科室、区队负责人2. 应急指挥部职责:- 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 组织救援队伍、物资设备。
- 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3. 救援队伍:- 由矿山救护队、通风队、机电队等人员组成。
- 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4. 医疗救护组:- 由矿山医院、救护站人员组成。
- 负责伤员救治、转运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1. 报警与接警:-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应急指挥部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 确定事故范围,切断事故源。
- 通风排险,确保事故现场空气流通。
- 救援队伍进入现场,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转运。
3. 善后处理:- 调查事故原因,查明责任。
-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 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预防与预警1. 危险源监控:- 定期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 加强通风设施维护保养。
-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监管。
2. 教育培训:-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矿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我矿应对中毒窒息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发生事故的风险1)明确原料、产品2)主要危险源场所(为生产、储存和装卸),可能发生的季节是一年四季。
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公司疏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配备安全设施质量达不到要求,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以
及自然灾害的发生等条件下,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提高。
1.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事故严重程度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1.3事故发生的影响范围:如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将殃及到距离较近的周边单位,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1.4引发事故发生诱因:生产过程操作不当、野蛮作业、设备、罐体安全附件失效、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物料的泄漏。
引起中毒窒息事故。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下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体系:
3.2.1各部门应急救援职责
3处置程序
3.1报警系统及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安监站和县安监
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
报告内容: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c事故的简要经过;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e已经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f其他应当报告的
情况。
3.2现场报警方式:利用手机及身边的电话报警。
3.3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1)当班人员用固定电话或手机,及时向经理汇报。2)公司办公室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外部:消防报警电话、医院救援电话、派出所电话、安监部门电话、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卫生疾
控防疫中心电话。内部电话:职务、姓名、手机、座机。
3.4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5.4.1公司以电话通知或手机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救援单位,告知本单位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5.4.2报警形式为电话报警、手机报警,报警人必须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5.4.3报警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何种物料泄漏及泄漏量情况等。
5.4.4事故发生后,如事态继续发展、扩大,应及时将事故情况通报附近相关单位。
序号 相邻单位 联系方式 责任人
立即上报 立即上报 事故发生1小时内上报
新情况续报
事故 现场 人员 总指挥 确认后 上报 总 指 挥 镇安监站
及县安监
局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抢险组: 医疗组:玲 物资供应组:于
3.5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3.6 响应分级
据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程度,分为Ⅲ级。
应急响应级别 响应条件 影响范围
控制事态的能
力
Ⅲ级
泄漏、中毒事故危害程度轻微人员有轻微中毒迹象、空气中有异味;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 生产、储存、装卸场所局部 局部可以控
制,马上处理
Ⅱ级 泄漏、中毒事故危害程度较轻、影响范围在局部区域内、不超过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造成3人
及3人以下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下;
整个生产、储存、装卸场所 公司内部能处
理
Ⅰ级 泄漏、中毒事故危害程度较重、影响范围在较大区域内、超过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造成3人及3
人以上人员死亡或财产损失达到30万及以上;
厂区、事故发生地、周围单位 只有社会力量
才能控制
3.7响应程序
Y N
Y
N
Y
接警
警情判别响应
级别
报 警
信息反馈
应急人员到位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物质调配
现场指挥到位
应急启动
救援行动
申请增援
现场清理
应急恢复
事态控制
扩大应急
解除警戒
事故发生
安监站 县安监局
应急指挥:当发生Ⅲ级事故时由***负责指挥,当发生Ⅱ级及Ⅰ级事故时由***负责指挥。必要时,公司指挥配合政府部
门应急总指挥工作,进行救援。
应急行动:当发生Ⅲ级事故时由***立即组织公司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当发生Ⅱ级及Ⅰ级事故时由***
负责协助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
资源调配:当发生Ⅲ级事故时由***根据现场救援及需求情况负责资源调配,当发生Ⅱ级及Ⅰ级事故时由***根据现场救
援及需求情况负责公司的资源调配。
应急避险:当发生重大事故超出公司应急救援能力随时能够危急人员生命安全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避险,并及时报警,
扩大应急。
扩大应急:当事故扩大超出公司控制能力时,应向政府救援部门及周边救援力量请求救援。
4处置措施
4.1泄漏处置措施及处置原则和要求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遇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因此,对泄漏事故应
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4.1.1泄漏处置措施
1、泄漏源控制:可能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在指挥部的指令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
作业等方法进行泄漏源控制。
2、生产现场泄漏的处置措施: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
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4种方法:1)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
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2)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
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
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
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3)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
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4.1.2泄漏处置原则和要求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
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化学品泄漏时,除受过特别训练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得试图清除泄漏物。
4.2中毒窒息处置措施及处置原则和要求
4.2.1中毒窒息处置措施1)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时,立即对中毒场所进行隔离,疏散被围困人员,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救援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解开中毒者的衣扣腰带,使患者能自
由呼吸新鲜空气,冬季要注意保暖。当中毒者呼吸微弱及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2)迅速联系医院和抢救
中心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并安排专人到指定地点接应外部救援。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准送较远的医院,送医院途中不
准中断抢救治疗。3)在事故现场设立安全警戒线,并有专人看护,防止中毒事故扩大。
4.2.2中毒窒息处置原则和要求1)救援队员进入中毒现场前,对自己所用的仪器要进行自检、互检,佩戴好呼吸器和
有毒气体报警仪,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2)在事故现场设立安全警戒线,并有专人看护,防止中毒事故扩大。3)中
毒窒息现场杜绝任何火源,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4.3危险化学品急救方法
根据原料产品性质现场处置后再就医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用大量流
动清水冲洗。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吸 入:迅
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 入:用
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总结评审 应急结束 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