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文化与园林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扬州市个园: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园林景观。
在扬州市区的中心地带,有一处独具魅力的景点,名为个园,它完美地结合了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
个园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宝塔弄,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它是明代文学家吴澄的故居,也是明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吴锡福的住所。
因为这两位文化名人的居住,个园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很多诗词、字画的创作也在此展开。
个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扬州的地理环境和风光特色。
园内以水为中心,以山为背景,通过巧妙的布局与建筑,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精致的氛围。
进入园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飞檐翘角、青砖灰瓦的古式建筑——明代建筑风格的三门,这是进入个园的门户。
三门之后是一座池塘,名为“龙门”,龙门上方有一座小亭子,名为“天桂亭”。
站在亭中,远远望去,湖面上荷叶点点,水鸟嬉戏其中,如诗如画。
个园内还有一些建筑和景点非常引人注目,比如“玉螺潭”、“卧云洞”等。
其中,“玉螺潭”是一座小型的湖泊,由于湖水碧绿如玉螺,而得名。
湖边建有一座亭子,名为“倒影亭”,亭子倒映于湖水之中,形成美丽的倒影,非常诱人。
而“卧云洞”则是个园内的一座小山洞,洞内有瀑布从山壁上飞泻而下,仿佛一条飞瀑从虚无之中降临人间,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个园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题扇亭”。
这座亭子位于园内的高地上,亭子四周种满了细叶黄杨树,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
亭子的名字源自明代文学家郑燮的一首诗:“谴幄端晴未为云,烦叠叠扇四时君。
倚窗睡宿扬州梦,红衣画船碧潮群。
”这首诗现存于个园内,被刻在一方竹扇上。
亭子旁边有一片草坪,四季草木葱茏,是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个园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园内,还保存着许多明代文人的文物和手迹,如吴澄的书法作品、吴锡福的字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了解扬州文化和个园历史的重要窗口。
如今,个园已成为扬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扬州文化扬州是国务院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
自汉代起,扬州便形成了“孳货盐田,铲利铜山”的繁盛景象;唐代的扬州,更是物富民殷,富甲天下,其“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恢宏气势,使扬州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清代的扬州,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的前列,占全国财政税收四分之一的扬州盐业,“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淮左名都以其“枕江臂淮”的形胜,几度辉煌,几度鼎盛,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运河文化扬州是一座处处洋溢着水的风情的文化名城。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运河——古邗沟,也孕育了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扬州。
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此为中心;春秋古邗沟、隋代古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汇集。
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
扬州是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受古运河影响和恩泽最大的城市,从而也是最有资格向世人展示古运河文明的城市。
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造就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带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
古运河是扬州城市最具文化积淀的构想符号之一。
正因如此,扬州被确定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牵头城市。
二、盐商文化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被商人(主要来自徽州的客商)改变的城市。
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徽商相对于晋商,多了一点叫做“旨趣”的东西,正是这种“旨趣”,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盐商喜欢附庸风雅,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于是出现了“扬州八怪”;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和戏院;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成就了扬州的饮食文化;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衍生出扬州的沐浴文化。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
其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诗篇,使其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园林也是扬州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其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而筑,享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体现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中漫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
扬州的古运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
扬州古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完全契合。
古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 125 公里。
它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河畔的古迹众多,如东关古渡、普哈丁墓园等。
如今,古运河两岸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沿岸的风光,感受千年运河的魅力。
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更是世界闻名。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雕版印刷的书籍,字体优美,版式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扬州的剪纸艺术同样独具特色。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扬州,探寻那些值得了解的文化亮点。
扬州的园林艺术堪称一绝。
扬州园林以其精致、典雅、小巧玲珑而闻名于世。
与苏州园林的风格略有不同,扬州园林更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构思精巧,让人仿佛在时光中穿梭。
何园则将廊道建筑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长达 1500 米的复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扬州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追求的生动体现。
扬州的饮食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注重本味、清鲜平和而著称。
扬州炒饭,颗粒分明、香气扑鼻,融合了鸡蛋、火腿、虾仁等丰富食材,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美食代表。
狮子头,口感鲜嫩,肥而不腻,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经过细切粗斩、多道工序的烹制,才能成就这道美味。
富春包子,皮薄馅大,汁多味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此外,还有文思豆腐,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豆腐切成发丝般粗细,入口即化,充分展现了扬州菜的细腻与精致。
扬州的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蕴含着扬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扬州的传统工艺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其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品种繁多,有屏风、家具、瓶罐等。
漆器制作采用髹饰工艺,经过多道工序,使得漆器表面光滑如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扬州剪纸以其线条流畅、构图精巧而闻名。
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设计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与风情。
那么,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首先,扬州园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与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不同,扬州园林往往更为大气开阔。
其布局注重整体的对称性和中轴线的运用,给人一种庄重、规整的感觉。
例如,个园的四季假山,以石笋、湖石、黄石、宣石分别堆叠出“春、夏、秋、冬”四景,围绕着住宅有序分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园林景观层次分明,而且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
其次,扬州园林善于利用水景。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湖泊与建筑、山石相互映衬,增添了许多灵动之美。
瘦西湖就是扬州园林水景的杰出代表,湖水蜿蜒曲折,两岸垂柳依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乘船游览瘦西湖,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陶醉。
再者,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其建筑融合了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雄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稳重之感。
同时,建筑的装饰也极为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精美绝伦,展现了扬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扬州园林的叠石艺术也是一绝。
叠石是扬州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工匠们通过巧妙的堆叠,营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假山。
个园的四季假山就是叠石艺术的经典之作,春山以石笋为主,仿佛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玲珑剔透;秋山用黄石堆叠,山势雄伟;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
这些假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此外,扬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巧妙。
园林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桂花、柳树等。
这些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扬州旅游感想一、扬州的历史与文化1.1 扬州的悠久历史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文化繁荣的中心,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
1.2 扬州的文化底蕴扬州的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扬州的园林、曲艺、美食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扬州的自然风光2.1 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的一大自然景观,湖水清澈,周围的山峦环绕,景色十分优美。
在湖上游船,可以欣赏到扬州独特的水乡风情。
2.2 个园个园是扬州著名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园内的建筑、花草树木布局得体,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2.3 瘦西湖湿地公园瘦西湖湿地公园是扬州的生态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各种珍稀动植物。
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到扬州的生态之美。
三、扬州的名胜古迹3.1 个园个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妙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2 瘦西湖烟雨楼瘦西湖烟雨楼是扬州的一座古建筑,建于明代,是扬州的地标之一。
楼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瘦西湖博物馆是一座以瘦西湖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瘦西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3.4 瘦西湖湿地公园瘦西湖湿地公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湿地景色,还可以学习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扬州的美食文化4.1 扬州炒饭扬州炒饭是扬州的一道传统名菜,以炒饭的鲜美和独特的做法而闻名。
扬州炒饭的特点是粒粒分明,色香味俱佳。
4.2 扬州狮子头扬州狮子头是扬州的一道传统名菜,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狮子头形状酷似狮子的头部,因此得名。
4.3 扬州灌汤包扬州灌汤包是扬州的一道著名小吃,以皮薄、汤多、馅鲜而闻名。
灌汤包的制作需要独特的技巧,吃起来口感鲜美,回味无穷。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35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周文宜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扬州园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迁,总结其在历史必然性下求异、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扬州园林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探究其对当代城市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扬州园林;园林历史;扬州文化扬州园林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
研究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扬州园林的发展历史据《左传》记载,扬州建城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年之久。
其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促进了扬州园林的发展,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扬州园林史通常分为六个阶段: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鼎盛期、衰落期和复兴期[1]。
(1)起始期。
汉朝时,古扬州作为都城被称为“广陵”,初期的园林仅是宫苑,如刘建章台宫、吴王长洲苑等;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园林和官衙园林兴起,以山水风格为主,扬州刺史徐湛之于城北建造的“起风亭”是扬州最初的官府造园。
(2)发展期。
隋朝时,隋炀帝三巡江都,兴建离宫别苑,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由此扬州的皇家园林发展至顶峰。
唐朝时的扬州,水网遍布,交通占据极大优势,城市富庶,号称东南第一大都会。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官署园林共同发展,大明寺、木兰院等寺观园林留存至今;私家园林中,以周济川别墅为代表,文人园林风格突出写意。
宋朝时,扬州园林建造整体减少。
北宋以官署园林为主;而南宋时的扬州受宋金交战侵扰,少有造园。
宋朝遗留的官署园林平山堂现为扬州名胜之一。
元朝时,扬州经济水平有所衰退,官署园林稀少,私家园林有居竹轩、菊轩等。
受元朝书画平远淡泊的影响,园林风格也趋于平淡,题材单一,山平水静,但意境犹在。
(3)成熟期。
明朝中后期,盐法施行,扬州经济开始恢复。
江南地区造园兴盛,匠人技艺成熟,扬州私家园林影园、于园为该时期成熟园林的代表。
清初,承明代园林余韵,扬州园林追崇自然与意境的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著名园林有片石山房、休园、依园等。
扬州的文化底蕴如何影响当地的建筑风格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坐落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风格,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扬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兴衰,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扬州文化融合了江南的婉约与北方的豪放,兼具了儒雅与质朴的气质。
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在扬州的建筑风格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扬州的传统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稳定的理念相契合。
例如,扬州的明清住宅,通常有规整的四合院布局,房屋围绕着中心的庭院而建。
这种对称的布局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更体现了家庭秩序的严谨和尊卑有序的传统观念。
扬州文化中的儒雅之风也在建筑装饰上有所体现。
建筑的门窗、栏杆、梁枋等部位常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卉、人物、动物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牡丹象征着富贵,梅花寓意着坚韧,通过这些图案,人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扬州的建筑风格还受到了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扬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因此,建筑的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
而且,为了防潮,建筑的底层通常会抬高,采用架空的方式。
此外,扬州的河道纵横交错,为了方便出行和运输,许多建筑都临近河道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河房”建筑。
扬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其文化中也蕴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在建筑风格上,表现为临街店铺的密集和多样化。
这些店铺门面小巧而精致,招牌醒目,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店铺内部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展现了扬州商人的精明和务实。
扬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
扬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意境深远而著称。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移步换景,让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这与扬州文化中追求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相呼应。
扬州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扬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扬州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园林艺术、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这些都是历史的瑰宝。
园林艺术是扬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扬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巧妙的叠石、优美的水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现代生活中,扬州将园林艺术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
许多新建的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借鉴了园林的元素,营造出优美宜人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比如在小区内设置小型的假山、池塘和亭台楼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园林的韵味。
雕版印刷作为扬州的另一项重要传统文化,也在现代得到了传承和创新。
一方面,扬州积极保护和修复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使其得以保存和流传;另一方面,将雕版印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
如制作精美的雕版印刷书籍、明信片、装饰画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成为了游客喜爱的纪念品。
淮扬美食更是扬州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扬州炒饭、狮子头、文思豆腐等经典菜品闻名遐迩。
在现代,扬州的餐饮行业在传承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许多餐厅既保留了传统菜品的原汁原味,又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进行了改良。
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物流,将淮扬美食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
在文化活动方面,扬州也积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每年举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既展示了扬州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表演、古典诗词朗诵等,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如时尚的文艺演出、科技展示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参与,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此外,扬州还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培训班等,提高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在城市建设方面,扬州也下足了功夫。
扬州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众多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是扬州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园林艺术。
扬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个园,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步入个园,仿佛置身于一幅四季更迭的画卷之中。
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春景以石笋和竹子为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景以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和池塘为特色,营造出夏日的清凉;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配以红枫等植物,展现出秋意的浓郁;冬景则以白色的宣石堆砌,象征着冬日的寒冷。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其回廊曲折,建筑错落有致,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又有西洋建筑的风格融入其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片石山房更是以石涛大师叠石的“人间孤本”而著称,体现了高超的叠石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扬州的古运河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见证了扬州的兴衰与变迁。
运河两岸,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扬州就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古代,扬州依靠运河的交通优势,成为了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大都市。
如今,沿着古运河漫步,可以欣赏到沿岸的风光,感受历史的韵味。
东关古渡、文峰塔等历史遗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运河上的船只来来往往,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漕运繁忙景象。
扬州的瘦西湖同样闻名遐迩。
它原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将其与杭州西湖作比,写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瘦西湖之名流传开来。
瘦西湖的湖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身造型别致,极具美感。
二十四桥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是为其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除了园林和运河,扬州的传统工艺也是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有哪些特色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扬州著名园林景观的特色。
扬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精湛的叠石艺术。
个园的四季假山堪称叠石艺术的典范。
春山以笋石穿插于竹林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营造出夏日的清幽与凉爽;秋山以黄石堆叠,如秋日的满山红叶,壮美而绚丽;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配上墙上的风孔,给人以寒风凛冽之感。
叠石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园林主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扬州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
何园的复道回廊是其建筑的一大亮点,长达千余米的回廊将园内的亭台楼阁连接在一起,即使在雨天,也能在园内闲庭信步而不被雨水打湿。
建筑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门窗上的木雕图案精美细腻,富有寓意。
园内的建筑布局巧妙,既注重实用性,又体现了美观性,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水是扬州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
瘦西湖的湖水蜿蜒曲折,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贯穿整个景区。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沿湖而建的亭台楼阁、桥梁水榭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五座亭子,造型别致,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每当月圆之夜,十五个桥洞各衔一月,形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奇妙景观。
水的灵动为园林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扬州园林中的花木配置也十分讲究。
个园中的竹子种类繁多,有毛竹、刚竹、紫竹等,形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海。
何园中的牡丹、芍药等花卉在春季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花木的选择不仅考虑了季节的变化,还注重色彩和形态的搭配,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园林中的文化内涵更是丰富深厚。
扬州园林多为文人雅士所建,他们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生追求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诗词等,无不体现着主人的情趣和思想。
扬州古典园林有何独到之处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闻名于世。
扬州古典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那么,扬州古典园林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呢?扬州古典园林的布局精巧,别具一格。
与其他地区的园林相比,它更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园中的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布局紧凑,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从春山的生机盎然,到夏山的苍翠欲滴,再到秋山的明净爽朗,最后到冬山的冷峻清幽,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再者,扬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
其建筑形式多样,有亭、台、楼、阁、榭、廊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艺术的杰作。
建筑的外观造型精美,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而且,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例如,何园的复道回廊,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园”,它将园内的建筑连接起来,回环曲折,高低错落,营造出一种灵动的空间感。
扬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配置也极为讲究。
园林中的花木种类繁多,有松、竹、梅、兰、菊等传统的植物,也有各种花卉和观赏树木。
花木的种植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根据园林的主题和意境进行精心安排。
比如,瘦西湖的长堤春柳,每到春天,万千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与湖水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园林中的花木不仅注重观赏性,还常常蕴含着文化寓意。
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竹代表着高风亮节,梅寓意着坚韧不屈,这些花木的象征意义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水,是扬州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
园林中的水景多种多样,有池塘、溪流、湖泊等。
水的运用使得园林充满了灵动和生机。
瘦西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湖水蜿蜒曲折,两岸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乘船游览瘦西湖,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而园林中的池塘则常常与假山、花木相结合,形成宁静而优美的景观。
江苏扬州市的文化名胜江苏扬州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她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座城市,你可以找到许多美丽的景点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四大名园、瘦西湖和瑶台山等。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扬州市的文化名胜吧!一、四大名园扬州四大名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包括东园、西园、南园和瘦西湖。
这些园林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东园是扬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扬州市东南部。
该园又称花园、秦园、集雅园等,占地面积9.1万平方米,是扬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之一。
园中建筑精美,拥有众多特色景点,如听涛亭、捧花亭、莲塘月色等,因其建筑和园林设计的美丽和与众不同,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典范。
西园建于唐代,位于扬州市西南部。
该园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园内建筑设计精美,独具匠心。
园内的越楼、白塔、谢恩碑均以其美丽的姿态、独特的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南园是扬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扬州市中心。
南园占地面积约致3.4万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典园林。
园内环绕着水系,建筑错落有致,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南园的特色景点有玉清桥、避风堂、香炉亭等,无不体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瘦西湖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总面积约为6.7平方公里,是扬州四大名园中规模最大、最宽广的园林景点。
瘦西湖美不胜收,有“瘦柏西湖”之誉,是江南园林中尤为著名的一座园林公园,其优美的景色和独特的风光吸引游客不断前来游览。
二、瑶台山瑶台山位于扬州市西南部,在人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道教的发源地,瑶台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瑶台山风景区有着雄伟壮观的建筑,如瑶台山大殿、关帝庙等,这些建筑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在山上,游客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景,如高高的群峰和清澈的溪流,还能看到雄伟壮观的众多古建筑和尤为出名的和气逐臻、三宝兴隆等文化胜地。
扬州何园的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扬州何园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自建成以来,何园不仅成为扬州市的标志性景区,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何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总面积约16.4万平方米。
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修葺,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何园以园林艺术的精湛和风雅著称,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也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何园的设计理念以“变幻多姿、幽雅秀丽”为核心。
整个园林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园以清水长廊、龙井斋、线香堂等为主要景观,中园拥有石舫、鹤云阁、澄宇堂等,而后园则有主轴景观韩山竹外,配以数座台仿建筑,形成宜人的园林景观。
无论是远观整体布局还是近赏细节之处,何园都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何园中最著名的是其建筑艺术和园林布局的完美结合。
园内建筑遵循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以重重回廊、曲折曲径、精美雕刻等形式构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
例如,清水长廊以其特殊的位置和风格成为何园的核心景观之一。
长廊依水而建,水波潺潺,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在其中仿佛进入了幻境。
此外,何园中的摩崖石刻、碑文、壁画等艺术作品也成为游客们赞叹不已的景点。
何园的古典园林艺术还体现在其极富想象力的景观规划上。
在有限的空间内,何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山、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了别有一番趣味的景观。
例如,林荫小道上的曲桥、壁水石、亭台楼阁等,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
同时,在何园内还有许多小巧精致的景点,如景泰桥、夹娄亭、石牛等,使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小世界,舒缓了都市中的喧嚣与压力。
此外,何园的园林艺术还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中得以体现。
园内的各个景点都充满了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让游客们可以在景观中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何园的龙井斋中还可以欣赏到徐渭的手迹,而澄宇堂中的壁画则展示了南宋元丰年间的士人生活。
这些文化元素使何园充满了情趣和内涵,成为了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扬州的园林建筑有什么看点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作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
那么,扬州的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看点呢?首先,扬州园林建筑注重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
扬州地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园林设计师们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水引入园林之中,营造出灵动的水景。
比如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园中利用四季假山和池塘,展现出春夏秋冬四季之景。
夏季假山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石质玲珑剔透,多窍多穴,加之周围的碧水环绕,让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丝清凉。
而冬季假山则选用宣石堆叠,石色洁白如雪,仿佛隆冬时节的雪景,给人以清冷幽静之感。
其次,扬州园林建筑的布局精巧,富有变化。
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个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的空间。
何园的复道回廊堪称一绝,它将园林中的建筑连接在一起,上下两层,曲折迂回,使得游客在行走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美景。
这种独特的布局方式,既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又体现了设计师的巧思和智慧。
再者,扬州园林建筑的建筑风格独特。
扬州园林建筑既有江南园林建筑的轻盈秀丽,又融入了北方园林建筑的雄浑大气。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线条优美,富有动感。
建筑的门窗雕刻精美,图案多样,有花卉、人物、动物等,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瘦西湖中的熙春台,建筑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台基为青石所砌,墙壁为砖砌,门窗为朱红色,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充分体现了扬州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扬州园林建筑中的花木配置也十分讲究。
园林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荷花盛开,荷叶田田,清香四溢;秋天,金桂飘香,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梅花傲雪绽放,为园林增添了一抹生机。
个园中的竹子更是一大特色,园中种植着多种竹子,如毛竹、刚竹、紫竹等,形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海,与园中的假山、池塘相互映衬,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
扬州的文化底蕴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扬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
它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扬州的文化底蕴究竟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去了解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园林文化。
扬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四季假山各具特色,春山笋石参差,夏山太湖石玲珑,秋山黄石雄浑,冬山宣石洁白,宛如一幅四季山水画卷。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回廊曲折,复道纵横,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移步换景”发挥到了极致。
扬州园林巧妙地融合了南方园林的秀丽和北方园林的雄浑,体现了扬州文化中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与融合。
扬州的饮食文化也是一大亮点。
扬州菜,又称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
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注重原汁原味。
狮子头,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文思豆腐,刀工精细,丝缕清晰;扬州炒饭,米粒分明,香气四溢。
扬州的早茶更是别具一格,富春包子、烫干丝、千层油糕等,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扬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
扬州的曲艺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扬州评话,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讲述着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扬州清曲,曲调优美,婉转悠扬,歌词典雅,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些曲艺形式不仅是扬州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再者,扬州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扬州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这句诗让扬州的春天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诗句更是让二十四桥成为了扬州的标志性景点。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扬州的美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为扬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扬州的工艺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扬州漆器,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扬州剪纸,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展现了民间艺人的巧手匠心;扬州刺绣,针法细腻,绣品精美,是中国刺绣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扬州旅游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领略那些值得一去的文化瑰宝。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
其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沿着湖畔漫步,你能欣赏到亭台楼阁、水榭回廊,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古典画卷之中。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五座风亭,极具南方建筑的秀丽风格。
而二十四桥则因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遐迩。
瘦西湖的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岸边的垂柳依依,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扬州独特的文化景观。
扬州的个园也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步入个园,从春景到冬景,仿佛经历了四季的更迭,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大自然的奇妙。
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充分体现了扬州园林的精髓。
除了园林,扬州的何园也是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晚清时期的园林建筑。
何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中式园林与西方建筑元素巧妙融合。
复道回廊是何园的一大特色,它上下两层,将园内的建筑连接在一起,行走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片石山房更是堪称一绝,其假山堆叠之精巧,让人赞叹不已。
扬州的大明寺同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
寺内古建筑众多,如大雄宝殿、平山堂等。
平山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建,他在这里宴客赋诗,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大明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的古运河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古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一段。
沿着古运河漫步,你可以欣赏到沿岸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
运河边的东关街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里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扬州城市文化与园林
城市文化对于园林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城市兴,则园林兴;城市败,则园林败。
从城市文化的兴衰与园林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出,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园林所在城市文化的背景和变动直接导致了园林的诞生和毁灭,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的跌宕起伏则始终左右着园林的发展变化。
园林文化永远无法摆脱城市文化对它的控制,会始终同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环境、变化等方面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城市文化对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布局、意境和整体风格,直到景观(山水、建筑、花术植物、楹联匾额)的具体设置也存在着重要影响。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征发民工百余万人修建开发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统称为大运河)。
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扬州,一跃成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这是扬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此遂成为“雄富冠天下”。
的东南经济区中心城市。
“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由此扬州成为了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城市文化也随之达到了鼎盛。
扬州便利的交通使得其在汤和北宋期间繁华,“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扬州当时唐代的东南盐业中心;扬州又是全国铸造铜钱和铜器的中心之⋯,天宝时全国共有九十九个铸钱炉,扬州就占了十个;扬州的造船业和丝织业电非常发达,《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扬州进贡的物产中,就有“绵、蕃客袍锦、被锦、半臂锦、独窠绫”五种。
间扬州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私人富商的造园风气,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三首》中说:“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私人园林见于文献的有常氏南郭幽届、樱桃园、郝氏园、周师儒家园等。
扬州早期的繁荣为扬州后来园林的繁荣沉淀了大量的建园经验。
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为开通漕运,重新修浚大运河,扬州从元代的一片荒败中重新成为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以及赫运漕运的重镇。
明嘉靖、万历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孕育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扬州何园煦春堂大厅大门
两侧便采用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四平方米的九毫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
扬州盐业的发达造就了大批盐商,他们对于园林的爱好健避了扬州园林的犬发展。
盐商们凭借其雄厚的资本追求奢靡的生活,他们不惜一掷万金,营造园林,争奇斗艳。
清代前期扬州园林数十处,城外名声三十六出,共三十九个风景点。
“率皆商人自修其业,供奉嶷游乏所”。
康熙、乾隆分别六次南巡,大多驻跸扬州,这也刺激着地州县官吏、巡盐御使、画家文人、科举精葵潋及裁蠢大爨遴就联会起来不停修善扬州园林。
至今遗留下来的扬州园林透露出浓重的扬州人文气息,扬州园林佳苑林立,花卉遍地,各处园林都种有芍药,尤其是二十四桥,桥边遍植芍药,此外隋炀帝喜爱的琼花、瘦西湖边的桃花、梅岭上的各种梅花都是扬州园林申比较常见的花卉。
园林内的书画墨迹也是园林的必备品,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无一处不缀有楹联,少则一幅几幅,多则十几幅。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扬州园林的山水讲究平地叠石成山景。
扬州园林的面积不大,但却十分精细,充满皇家和贵族气息。
园林不是单独存在和发展的,园林实际上是城市文化的代言人和舞台,园林存在的作用就是表现和继承城市的本土文化。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肌理和文化结构,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建设会产生一座没有内在精神支撑的脆弱的都市。
城市文化造就了城市园林,而园林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而且历久弥新。
庄雷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1012
10206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