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5. “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决定》提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本版对7大产业进行深度扫描,挖掘各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供广大读者投资参考。
信息技术5个细分领域受益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国家发改委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
无
【期刊名称】《呼和浩特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3
【相关文献】
1.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J],
2.国家发改委公布今年七大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J],
3.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J],
4.“引导投资向5个重点领域倾斜”—工业和信息化部详解国家支持的产业方向[J],
5.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选择 [J], 吴照云;朱丽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
本文将从产业背景、发展趋势和前景等方面对这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它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智能制造等各个行业。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支持措施,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投入。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通过对生物体的研究和应用来开发生物产品或改善生产过程的技术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生物技术将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并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引导。
3. 新能源新能源是指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
随着全球对能源问题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中国政府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支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4. 新材料新材料是指在传统材料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创新,具有新的物理、化学、工程特性的材料。
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计划,促进新材料产业链的创新和进一步完善。
5.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利用新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努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7个方向,也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1.节能环保,重点关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类公司,如豪泰科技,三安光电等2.新兴信息产业,重点关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类公司,如软控股份、远望谷、数源科技、拓尔斯等3.生物产业,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类公司,如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4.新能源,重点关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企业,如中核科技,东方电气、湘电股份等;5.新能源汽车,重点关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如宇通客车,安凯客车等;6.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关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类公司,如中国卫星,宝钛股份、西飞国际等;7.新材料,重点关注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类公司,如北矿磁材、中科三环、金发科技等。
1.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工业方面,转变现有的以做外贸出口代工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断自主创新,升级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改变“世界工厂”的角色!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2.发展新兴产业,终止“计划生育”政策,提升青壮年人口比例,防止人口老龄化。
增加国内消费市场,不再依赖外销,因为外销越多,外汇储备也越多,美元压制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相对贬值,我们收来越多外币,将来贬值的也越多!3.自给自足,扩大就业,增设就业岗位,完善公共福利保险、医疗卫生体系。
总之:中国未来10---15年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旦国内转型成功,则标志着中国又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但如果转型失败,那就悲剧了!中华民族将会永远黯淡下去,淡出历史的舞台,一蹶不振!虽然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付出了很大的发展代价,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
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
温家宝撰文: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重要文章纵论我国科技发展问题7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
一些重要科技领域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并将深化我们对人类自身和宇宙自然的认识,提升人们的科学理性,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貌,催生以知识文明为特征的新型人类文明。
新科技革命将依赖人类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强大需求拉动,也必将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
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文章强调,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
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文章分五个部分:一、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五、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中国政府网)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磅出炉三大产业有大看点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磅出炉,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产业颇具看点记者14日获悉,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部日前出台《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产业的扶持重点。
本报记者从《规划》中发现,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均设定了具体的数字指标,而反渗透膜,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与充电桩,LED设备与MOCVD国产化则成为三大亮点。
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呢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拓展知识: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3、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4、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5、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
新技术一开始属于知识的一种形式,其成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业化,最终形成一个产业。
比如生物工程技术,只是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技术,所以就成了生物工程产业。
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
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视为非常有前途的新兴产业。
同样,IT行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兴产业。
比如几百年前,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纱机,形成了纺织业,使得整个纺织业发展迅速。
相对而言,纺织行业是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比如钢铁行业的改造。
已成为新材料产业,生产耐酸、耐碱、耐磨、柔韧性好的复合材料和新兴材料。
同样,用新技术把传统商业改造成物流业。
这些产业转型的核心是与传统产业相比,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
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产生了最多的百万富翁。
而我们把媒体当成事业,这是一种补贴。
新兴产业包括的方面1、节能环保:环保节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荧光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寿命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延长其使用寿命方面还有很多潜力。
2、生物育种:生物育种的定义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的细化。
从管理层思路来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
一、节能环保:1、节能:工业节能(余热发电、锅炉改造、电机节能等)、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服务2、环保: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烟气脱硫硝、废品回收等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增长一倍以上;"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行业增速将达15%-20%。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1、三网融合:涉及通讯、传媒2、物联网:涉及电子信息、通信3、下一代通信网络:通信4、云计算:软件5、高端软件:软件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研发和示范应用。
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预计十二五电信投资规模预计超过两万亿,整体成长空间仍较大。
而其涉及的行业和个股也较多,包括通讯、传媒、电子信息、软件等行业。
看好三网融合、物联网和高端软件等。
三、生物:1、生物医药:生物、医药2、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详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所涉及的累积直接增加投资额达到5万亿元。
下一代通信网络方面我国自主提出的TD-LTE已经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4G两大候选标准之一,这预示着我国将在4G时代的国际通信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积极推进产业化和商业化,通过示范试点工作来改进新能源汽车,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未来3年产业收入规模可能呈现40%以上的复合增长;新材料产业的市场增长率每年有望保持在20%以上,2012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生物产业既有传统的发展基础,又在很多领域萌发新兴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现阶段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大有可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将会是重点突破点。
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十分看好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但就目前而言,如何对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并加紧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如何引导好、发挥好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避免以“新兴产业”之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是值得各方考虑的问题。
现就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初步分析:一、下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需求爆发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涉及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细分领域。
在下一代通信网络方面,中国移动提出的TD-LTE已经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4G两大候选标准之一,这预示着我国将在4G时代的国际通信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
同时,自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TD-WCDMA商用以来,国内通信设备商大唐、华为、中兴等都积累了相应的经验,这也为4G时代国内通信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圈定七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初定于9月份下发,随后将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策。
《财经国家周刊》从有关部委独家获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厘定为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
“新七领域”为1、节能环保2、新兴信息产业3、生物产业4、新能源5、新能源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7、新材料在七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5、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1、节能环保:环保发电和低碳最强合康变频(300048)、安泰科技(000969)、大洋电机(002249)三安光电(600703)、东方电气(600875)、荣信股份(002123)、工业节能方面有变频器,代表公司合康变频;余热余压锅炉,代表公司川润股份(002272);工业用节能空调,代表公司盾安环境(002011);无功补偿装置,代表公司荣信股份;建筑节能领域有合同能源管理,代表公司泰豪科技(600590);建筑节能一体化软件设计商,代表公司赛为智能(300044);交通节能领域有动力电池和充电站,动力电池方面建议关注杉杉股份(600884)和大洋电机(002249)。
低碳概念包括巨化股份(600160)、三爱富(600636)、兴化股份(002109)等。
高效环保发电其中包括:凯迪电力(000939)、华光股份(600475)、烟台冰轮(000811)、科远股份(002380)、海陆重工(002255)等。
7大战略新兴产业及细分领域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锁定了7大战略新兴产业。
其中:1、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建筑节能领域、污水处理领域、节能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绿色节能照明领域、垃圾发电领域5大类)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则包括我国高速铁路等技术;3、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2大类)4、新材料产业,包括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应用;(建材、化工新材料、水泥制造、玻璃制造、陶瓷制造、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等7大类)5、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4大类)6、新能源产业,是指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的发现和应用;(锂电领域、风力发电领域、核能核电领域、光伏太阳能领域、氢能领域、乙醇汽油领域6类)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则主要指互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一些新兴平台等。
(3G领域、物联网领域、3D领域、三网融合领域、移动支付领域5大类)在圈定七大产业的同时,会议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并强调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不过尚未提出政府投资的具体规模,但明确提出将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
财政支持主要在加大政府投资和税收政策两方面体现。
一是通过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二是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
融资支持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分别为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三高产业: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轮驱动: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分类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高技术含量和带动能力的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分为七大类,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指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飞机、汽车、高铁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是指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核心的产业,包括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环保工程等领域。
新能源产业是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产业,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制药、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持。
高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研发、科技中介服务、工程设计等领域,是支撑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服务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是针对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与包装、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娱乐产业等创意性产品及其相关产业服务领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产业。
以上七大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涵盖了科技、基建、绿色环保、健康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与发展方向中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发展创新型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支持政策,促进其长足发展。
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定义与作用所谓战略新兴产业,是指在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领域中崭露头角的产业。
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兴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新起点,更是推动中国实现战略性转型、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
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并联合多个部委制定了《战略新兴产业专项规划》。
这些文件中提出了各种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此外,政府也加强了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监管和政策引导。
三、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
战略新兴产业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而技术创新需要核心的技术支撑。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2.注重人才培养和流动。
人才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和流动。
政府应该制定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竞争机制,鼓励应用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流动。
3.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产业的合作。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需要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相关产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中国也可以借助该倡议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4.强化产业协同和合作。
战略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相关产业领域。
因此,强化产业协同和合作,推进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在政府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2010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1、新能源,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
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2、节能环保,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带动的发动机运行新型汽车产业。
4、新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
目前主要是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再生医学的发展。
5、新材料,主要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6、生物育种,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
7、信息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 物联网:重点关注八大牛股物联网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热点之一,如何看待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哪些公司值得关注?国家中长期信息技术将以物联网为中心,涵盖从感知层、网络层到应用层的各种关键技术,看好物联网架构的三个层级:首先是行业应用上,看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智能交通和安防;其次是行业信息化上,看好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的快速普及的速度;最后是网络基础和集成电路上,看好光通信和集成电路封装两个细分领域。
相关公司主要关注石基信息、广联达、辉煌科技、银江股份、交技发展、海康威视、通富微电、日海通讯等(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策略:迎接云计算黄金年代荐10股“云计算”领域是跨国IT巨头未来“决斗”的主战场。
由于意识到“云计算”将是一场改变IT格局的划时代变革,几乎所有重量级跨国IT巨头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开始在“云计算”领域扎根,这个阵营的主力包括Amazon、Google、IBM、Mircosoft、VMware、Cisoco、Intel、AMD、Oracle、SAP、HP、Dell、Citrix、Redhat、Novell、Yahoo等等。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1 节能环保:未来市场空间宽广[产业看点]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电力电子设备、低碳减排类公司(CDM)、电厂脱硫、节能建材行业、污水处理及固体垃圾处理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六类。
“十一五”规划曾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已下降14.38%,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 1.25%,如果要顺利完成此规划,那么在今年下半年,就必须完成降耗近4.4%的目标。
此外,按照新的规划,2020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五省八市为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要求“在试点地区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培养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此,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宽广。
[投资机会]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符合标准的节能服务公司第一批审核名单,九洲电气、达实智能、合康变频、中科电气等六家上市公司现身,涵盖了高压变频器制造,建筑节能业务等多个行业。
除此之外,碧水源、乾照光电、三维工程等次新节能环保股以及桑德环境 (固废处理),也可待企稳后入市。
2 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六大领域[产业看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其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及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
[投资机会]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目前处于部分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兴通讯、华工科技等多有涉足。
物联网产业链尚不成熟,而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和信息采集及应用的安防、智能楼宇等有望在中短期内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建议关注:新大陆、远望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龙头股。
在三网融合方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
业和政策动向一览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领域涉及行业和政策动向一览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的细化。
从管理层思路来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
一、节能环保:
1、节能:工业节能(余热发电、锅炉改造、电机节能等)、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服务
2、环保: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烟气脱硫硝、废品回收等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增长一倍以上;"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行业增速将达15%-20%。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1、三网融合:涉及通讯、传媒
2、物联网:涉及电子信息、通信
3、下一代通信网络:通信
4、云计算:软件
5、高端软件:软件
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研发和示范应用。
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预计十二五电信投资规模预计超过两万亿,整体成长空间仍较大。
而其涉及的行业和个股也较多,包括通讯、传媒、电子信息、软件等行业。
看好三网融合、物联网和高端软件等。
三、生物:
1、生物医药:生物、医药
2、生物农业:生物、农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促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
主要是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其中重点是在生物医药,包括基因药物、单性疫苗、中药制剂等领域。
四、高端装备制造:
1、高铁:铁路、机械
2、海洋工程:机械装备
3、航空航天:航空、航天
4、智能装备:智能电网
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促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即将出台的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航空、航
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要求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
高端装备几个细分领域都有巨大的市场容量。
其中将优
先发展高铁,未来三年铁路总投资将至少维持在8000亿元的水平;而航空装备产业,由于有大飞机项目、发展支线飞机、低空开放等机会,前景广阔。
海洋工程和智能电网也有非常大机会。
五、新能源:
1、核能
2、风能
3、光伏
4、水电
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新能。
最早提及,很多针对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已经逐步推出,预计在政策扶持下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中线可关注核能、风电、水电等。
六、新材料:
1、金属新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特种钢等
2、化工新材料:碳纤维、芳纶等
3、其他新材料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提升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新材料的发展相支撑,重点关注化工新材料。
七、新能源汽车:
1、锂电池:电池、隔膜、正负极
2、电控系统
3、整车
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0-2020)》草案中财政将安排千亿资金扶持纯电动及自主电动车零部件发展,未来潜力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