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蚀病中医护理方案 PPT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18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虚血瘀证:髋痛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
(二)痰瘀蕴结症: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 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患者多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应扶双拐,保证患肢不负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湿敷、中药贴敷、雷火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髋部活动受限1.评估患肢疼痛与活动的关系,指导辅助工具使用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到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关节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3.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但应以不负重为前提,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髋关节略感轻痛为宜。
4.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穴位按摩、雷火灸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法1.内服药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中药汤剂宜饭后一小时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
指导病人严格遵医嘱服药,如止痛药不可擅自增减,以防发生药物过量。
2.注射给药静脉滴注活血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特色技术1.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4.雷火灸(详见附录2)5.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6.中药热敷(详见附录2)7.艾灸(详见附录2)8.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三)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健侧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多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交叉配血等。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先天不足证:发病隐蔽,四肢酸软,疼痛绵绵,神疲乏力。
舌淡红,苔白。
(二)血瘀气滞证:患处疼痛,跛行。
舌质可紫暗或舌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体位的关系。
2.注意骸、膝部保暖。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早期卧床休息,配合医师行患肢皮牵引。
(二)髓部功能障碍1.评估患儿生活自理或活动的能力,协助患儿移动肢体及日常生活。
2.遵医嘱协助进行偏关节被动锻炼。
3.下地活动的患儿需佩戴支具,在他人陪伴下不负重行走,并防止跌倒。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
(1)需口服中药汤剂患儿,分次诱导服用,哭闹时用糖块安抚。
(2)告知家长服药时间。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急性期患儿卧床休息,避免懿部负重。
石膏或支具固定后患儿平卧位,保持患肢外展40〜45°,内旋10〜15°o石膏未干时不要随意搬动,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压迫皮肤,并要防止石膏断裂。
搬动时将靛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
4.保持皮肤和石膏清洁干燥,如石膏有异味或污染,及时更换。
(二)饮食指导1.先天不足证:宜进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食品,如牛奶、黑芝麻、核桃仁、藕粉、胡萝卜、粟米、牛骨髓等。
(1)肾阳虚者,宜进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羊肉、鸡肉、核桃仁;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
食疗方:干姜煲羊肉。
(2)肾阴虚者,宜进滋阴填精、滋养肝肾的食品,如百合、红枣、牛奶、木耳;忌辛辣香燥的食品。
食疗方:百合红枣粥。
2.血瘀气滞证:宜进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茴香、蛋、奶、鲜榨果汁等。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1)主要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
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
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
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
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