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蚀 成人股骨头坏死 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30 KB
- 文档页数:8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称之为“骨蚀”,是骨伤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
此病之病理变化不论气血瘀阻,或痰湿内阻,或气虚肾亏,均滞中有虚,虚中有滞,互为因果,致经络不通,筋骨失养。
治宜审证求因分型施治。
一般将其分为瘀滞型、痰阻型和气虚肾亏型。
瘀滞型用复活汤,方中当归、土元、莪术、生山楂、茜草、木瓜活血通络;黄芪、柴胡、枳壳、白术益气除滞;白芍、续断、骨碎补益肝肾,壮筋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益气通络、强壮筋骨之效。
痰阻型用通阳豁痰汤,方中白附子、制南星豁痰祛邪;当归、丹皮、木瓜、淫羊藿活血通络,温肾助阳;配以黄芪、续断、枳壳、独活、茯苓、茵陈益气健脾,使气机得以通畅,痰湿得以祛除,气旺血活,诸药相伍共奏豁痰通经之功。
气虚肾亏型用益气填髓汤,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养血;续断、淫羊藿、芡实、杞果、白芍益肝补肾;当归、枳壳、独活、牛膝、土元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合而使肝血旺盛,肾精充盈,筋骨得以濡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为滞虚并存,气虚恋邪,不能化湿而成痰,不能运血,血行无力而致瘀,经络阻滞,痰湿聚结不化而发病。
故在分型治疗的基础上,常用益气健脾之法,取得良好效果。
无论何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有一种共同的病理特征,即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筋骨失养股骨头坏死。
动则使通,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配合主动的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是促使股骨头坏死治愈和恢复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功能锻炼,可以使全身及局部气血畅达,筋脉得以濡养,经络调畅,肌肉强健,髓充骨坚。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活动可增加局部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可改善局部的缺血状态,促使组织修复和再生,同时又可使药物抵达病所的量增加,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
一、辨证分型施治1.瘀滞型症状体征:多因外伤所致,见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
表现为负重疼痛,劳累后加重。
查体腹股沟压疼明显,髋关节外展内旋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内三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妇产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综合科)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与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综合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结合外治法,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得满意疗效。
一、辨证施治(1)气滞血瘀型:症见髋部疼痛,夜间加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暗有瘀点,脉弦或沉弦。
治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
方用桃红四物汤(熟地15g,川芎8g,白芍10g,当归12g,桃仁6g,红花4g)加减,刺痛加制乳香、没药、土鳖虫、酒大黄,胀痛加紫苏梗、厚朴、香附、枳壳,肠胃有热加黄连、大黄。
(2)风寒湿痹型:症见髋关节疼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屈伸不利,伴麻木,喜热畏寒,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以温经通痹为主,方用独活寄生汤(独活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各6g)加减。
(3)气血虚弱型:症见髋部刺痛,喜按,筋脉拘急,关节不利,肌肉萎缩,伴心悸气短、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白,脉细弱。
治以补气养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当归10g,川芎8g,白芍12g,熟地12g)加减。
(4)肝肾不足型:症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脉细弱。
治以补益肝肾、养血和血,方用知柏地黄汤(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知母60g,黄柏60g)加减。
以上四型,均可同时配服自制四虫片(药物成分为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
二、熏洗外治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配合外洗法。
外洗药物由骨碎补、苦参、虎杖、桂枝、泽兰、益母草、野颠茄组成。
每味药先从小剂量开始,如每味药30g,病情允许时再逐渐增加剂量。
使用时,先用清水浸泡药物30分钟,再煮沸20分钟,取药液1500 ml左右,将双侧足踝先熏后洗,每次60~90分钟。
每日1次,每剂药连用3天。
如身体能适应,可逐渐增加药液量,并加熏洗髋关节,有条件行全身药浴喷熏更好。
三、点穴按摩部分患者在内服药的同时,进行局部穴位按摩,以达到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的目的。
选穴以双侧肾俞、气海俞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按十二经的循行路线选阿是穴,如患侧关节疼痛、乏力的部位等,以轻柔慢按的手法进行。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1)主要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
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
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
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
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1)主要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
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
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
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
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
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
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
(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
(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
(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
(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内三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妇产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综合科)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
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
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
(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
(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
(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
(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
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3.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避免下蹲、坐矮凳子、弯腰拾物、前倾系
鞋带等动作。
4.告知患者扶拐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正确使用拐杖和维护拐杖方法。
5.单侧患病坚持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二)饮食指导
1.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鲈鱼、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
食疗方:山楂桃仁粥。
2.肾虚血瘀证
(1)肾阴虚患者宜食滋养肾阴的食品(不宜与萝卜同服),如大枣、枸杞子、黑芝麻、甲鱼肉、桃仁等;忌辛辣香燥的食品。
食疗方:枸杞大枣粥。
(2)肾阳虚患者宜食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食疗方:核桃黑芝麻粥。
(3)血瘀患者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等;忌煎炸、肥腻、厚味的食品。
3.痰瘀蕴结证:宜食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山药、薏苡仁、赤小豆、木耳等;忌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的食品。
食疗方:苡仁赤豆粥、冬瓜排骨汤等。
(三)情志调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病程迁延,治疗时间长,鼓励家属陪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3.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康复指导
1.搬运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动作轻、稳、准,防止髋关节脱位。
2.遵医嘱监督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外展、屈髋主动锻炼。
注意髋关节外展不大于30°,屈髋不大于90°,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3.髋关节置换术后要做到三不:不盘腿、不内收,下蹲动作>90°。
4.术后康复:
(1)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患侧髋关节外展15~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软枕。
(2)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3)术后第二日平卧位,如需坐起时髋关节屈曲≤90°。
5.术后引流管拔除后,遵医嘱监督指导患者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CPM)进行髋关节伸屈锻炼。
6.扶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附件)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痰瘀蕴结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附件:
扶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拐杖的使用方法
(1)三点步方法
○1患腿和两侧拐杖同时伸出→健腿伸出。
适合于一侧下肢障碍,患腿只能部分负重或完全不能负重使用,步行速度快,稳定性好。
○2四点步和两点步:一侧拐杖→对侧腿→另一侧拐杖→另一侧腿,此为四点步。
步行速度稍慢,但稳定性好,近似于自然步态,熟练后可以将一侧拐杖与对侧腿同时交替前行,此为两点步。
2.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拐杖:患者自然站立时,身长减去41cm即为拐杖的长度,股骨大转子的位置即为手把持的位置;或以自然站立,小趾前外侧15cm处到腋窝的距离即为拐杖的长度,屈肘30°,腕背伸时掌面即为手把位置。
(2)检查拐杖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告知患者使用拐杖时用力点在手部,不可依靠腋窝用力,以免造成神经损伤。
(3)扶拐上下台阶
○1上楼梯时,扶双拐立于楼梯前,健侧腿先上台阶,将身体重量放在手上,双拐与患侧腿跟上,保持身体平衡。
○2下楼梯时,双拐与患侧腿先下,再将健侧腿迈下至下一台阶,患足与双拐始终在同一台阶上。
(4)坚持扶拐和患肢不负重行走。
单侧患病可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5)扶拐行走时有人陪伴,穿防滑鞋,防跌倒。
(6)定期复查,在医师指导下逐渐负重或减少扶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