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852.33 KB
- 文档页数:22
骨折加钢板后注意事项
1. 遵守医生的指示和建议。
医生会给出详细的注意事项和康复计划,包括伤口处理、药物使用、骨折部位的保护等,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便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 注意伤口卫生和护理。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避免在钢板上使用化妆品或者化学物质,以免刺激伤口。
3. 避免受力和冲击。
骨折加钢板后,需要避免受到任何对受伤部位的直接冲击或压迫。
避免参与剧烈的运动、活动或者重物搬运。
可以使用助行器或者拐杖帮助行走。
4. 规律进行康复锻炼。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
这些锻炼和理疗能够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力量,并且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5. 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伤口的愈合和骨折的康复非常重要。
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6. 定期复诊和检查。
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和检查伤口和骨折的愈合情况。
及时处理任何异常症状或不适。
7. 留意感染迹象。
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化脓、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迹象,
及时就医。
8.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骨折加钢板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不要过于焦虑和急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康复和恢复。
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卢德慧;杜艳发;谭铭【期刊名称】《成都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7)02Z【摘要】目的:探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一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男。
14铡,女,7例;年龄26—55岁,平均43岁。
骨折按AO分型。
C2型10名.c3型11例。
均经骨牵扯引治疗后在股骨远端外则作纵行切口,复位关节面.外侧置入锁定钢板.近骨折端至少3枚双层皮质骨螺钉。
结果:本组病例均获3—24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2周,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因外伤致钢板断裂,经保守治疗,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1例膝关节功能僵硬。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刨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总页数】1页(P288-288)【作者】卢德慧;杜艳发;谭铭【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嘉鱼43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1【相关文献】1.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观察 [J], 李海洋;张利辉;赵凤龙;李东亮;袁瑞新2.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J], 陈俊;施锦宇;凌尚准;许鹏雍;班付伟;梁广权3.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J], 朱新炜;李云恺;左金良;高浩源;邱思强4.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外侧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J], 谢再明;刘日新;廖梓杰;张志刚;朱文滔5.股外侧肌后缘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J], 漆海如;曾宪明;刘宝;李高祥;王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选取其中23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优良率和预后。
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91.3%,愈合良好,未发生固定物松脱和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容易操作,利于恢复,疗效稳定且感染等并发症少。
关键词锁定板股骨髁上骨折优良率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在股骨内外髁上5cm之内发生的骨折,多由外界暴力导致,经常呈粉碎性骨折,位置距离膝关节面较近,如果治疗方式不妥当会发生关节障碍[1],目前我国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
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医生healy即证实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仅为35%,远低于手术治疗的81%,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疗效,建议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
本研究对23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方法,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股骨髁上骨折患者23例,致骨折损伤原因各异,其中4例跌伤,5例重物砸伤或铁棍击伤,3例高处坠落,11例车祸损伤。
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37岁,女性10例(43.5%)。
患者按照ao/asif股骨远端分型,其中6例a1型,3例a2型,4例a3型,5例b1型,3例c2型,2例c3型。
所有患者中11例(47.8%)属于开放性损伤。
仅1例患者合并颅脑性损伤。
方法:患者骨折后在6~15天内行手术治疗,需要做如下准备。
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胫骨结节牵引6~8天,待患者情况稳定即行手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在6小时内完成创伤清理,使创口闭合,胫骨结节牵引11~15天,于创口完好愈合之后进行手术。
术前患者需要做的检查包括膝关节、股骨、骨盆dr片,对于7例a2/a3型患者的膝关节进行ct检查。
手术时先行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于股骨远端外侧位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视术前骨缺损检查而定。
各部位骨折固定技术及操作流程让更多人能学习应急自救知识固定包扎视↑↑↑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或过紧。
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损伤。
操作要点:1、置伤员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强调固定时不能移动伤处);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可疑骨折)处;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运。
固定包扎视↑↑↑(一)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
表现形式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骨骨折固定方法:1、锁骨固定带:伤员坐位,双肩向后正中线靠拢;安放锁骨固定带;2、前臂悬吊固定:如无锁骨固定带,用三角巾(围巾、自身衣襟反折)曲肘位悬吊上肢即可(因不了解骨折类型,尽量减少对骨折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
(二)上肢骨折1、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
上臂肿胀、瘀血、疼痛,有移位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
桡神经紧贴肱骨干,易损伤。
固定时,骨折处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
(1)铝芯塑型夹板固定:1、按上臂长度将夹板制成U型,屈肘位套于上臂;2、用绷带缠绕固定;3、前臂用组织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2)木析固定:1、两块木板,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一块放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2、放衬垫;3、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端;4、屈肘位悬吊前臂;5、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3)纸板固定:现场如无小夹板和木板,可用纸板或杂志、书本代替。
1、将纸板或杂志上边剪成孤形,将孤形边放于肩部包住上臂;2、用宽布带捆绑,可起到暂时固定作用;3、固定后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1 桥接技术对于A1.2-1.3型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固定。
然而,在最后,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Mippo+桥接技术相比,在骨折端未发现明显的加压优势。
2 Mippo技术桥接内固定既可通过切开复位来实现,也可通过Mippo技术来实现,后者能最大程度保留骨折区软组织的附着。
3、复位股骨远端复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varus/valgus 内翻/外翻∙flexion/extension 屈曲/伸直∙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 内旋/外旋∙translation 翻转∙lengthening/shortening 延长/缩短4、解剖特征股骨远端有其独特的解剖形态,从下图端视位来看,股骨远端外侧面是一个与垂线相交10°的斜面,而内侧为与垂线相交20-25°的斜面;股骨远端外侧髁(髌面)与内侧髁(髌面)连线有10°倾斜角。
这些解剖特征对于内固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避免穿入关节。
神经血管束: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位于股骨远端的后面,由于其解剖特征,股骨远端骨折有3%病例伴有血管损伤,1%伴有神经损伤。
在股骨远端外侧面,没有重要神经血管束,在行手术显露过程中,膝上外侧动脉是可能需要结扎处理的血管。
在膝关节后方,有神经血管束存在,外伤医生需要注意。
5、生物力学恢复下肢生物力线是手术重要目的之一,正常人体下肢的力线,起自股骨头中心,通过胫骨平台中心,至踝关节中心。
此轴线可以通过用一根电线(电刀线)来估计,如下图,其体表测量方式为:起自髂前上嵴,通过髌骨正中(胫骨髁间嵴内侧),止于第1、2足趾之间。
在测量过程中确保股骨远端没有旋转。
下图为下肢力学图,其中,最上的虚线表示垂线(Vertical axis);中间线为生物力学(Mechanical axis);下线为解剖轴线(anatomical axis)。
6、内固定物选择LISS:适用于髁间骨折;髁钢板:适用于髁间骨折;95°角钢板:适用于髁上1.5-2cm骨折;95°动力髁钢板:适用于髁上2cm以上骨折;逆行髓内钉:适用于髁上6cm以上骨折,因为其远端需要有2个锁定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