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感想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二年级古诗诵读二十首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悯农两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古诗诵读二十首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时间:2017.9.8 第1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 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 古诗二首

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

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活动一:趣味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苏教版带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苏教版带答案) 资料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数字的词语。 1、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天。 2、不解藏踪迹,浮萍()道开。 3、()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二、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植物的词语。 1、小娃撑小艇,偷采()回。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3、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声。 5、锄()日当午,汗滴()下土。 三、连一连。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夜宿山寺》李白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长歌行》李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敕勒歌》白居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池上》汉乐府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锄禾》北朝民歌 四、将诗中的词和它的正确解释连起来。 遥望暗香低苍苍讶 茫茫灰白色从远处看幽香奇怪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 2、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 3、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 4、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 六、诗文直通车。(填空) 1、《夜雪》这诗是()朝诗人()写的,从诗中“()”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雪下得很大。 2、《梅花》是()朝的诗人()的作品。诗歌写出了梅花的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3、如果你的一位好朋友非常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你会用(),()这一句诗来劝他努力学习。 4、我看到了一个人把一小块吃剩的馒头丢在路边,我会用诗句(),()来告诫他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活动一:趣味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上传: 罗田县匡河镇王家冲小学左更生设计思路: 《赠汪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 25 课的第二首古诗,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歌的真情实感。 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 同时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 6 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之间进行古诗接龙小游戏。 【设计意图】: 1 / 8

通过小游戏不但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说作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 回顾《赠刘景文》,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 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联系旧知,理解字义。 3、谈话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音、评价。 【设计意图】: 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指名读。 (评读) 2、小老师带读。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

高新区经典诗文诵读二(上) --目录-- 1.《赠刘景文》苏轼 11.《金缕衣》杜秋娘 2. 《回乡偶书》贺知章 12.《赤壁》杜牧 3.《登飞来峰》王安石 13. 《出塞》王昌龄 4.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14. 《从军行》王昌龄 5. 《官仓鼠》曹邺 15.《池州翠微亭》岳飞 6. 《观书有感》朱熹 16.《杂诗》陶渊明 7. 《泛舟》朱熹 17.《明日歌》钱福 8.《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18.《笠翁对韵》一东(节选) 9. 《琴诗》苏轼 19.《笠翁对韵》一东(节选) 10.《城东早春》杨巨源 20.《笠翁对韵》二冬(节选)

zènɡ liú jǐnɡ wén 1.赠刘景文 sònɡ sū shì 【宋·苏轼】 hé jìn yǐ wú qínɡ yǔɡài 荷尽已无擎雨盖, 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ɡ zhī 菊残犹有傲霜枝。 yì nián hǎo jǐnɡ jūn xū jì 一年好景君须记, zuì shì chénɡ huánɡ jú lǜ shí最是橙黄橘绿时。 【大家来欣赏】 ①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相关链接】 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景,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huí xiānɡǒu shū 2. 回乡偶书 tánɡ hè zhī zhān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书本古诗汇总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节选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二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语文园地三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语文园地四: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 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语文园地五 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语文园地六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语文园地七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语文园地八 胆小如鼠惊弓之鸟狼吞虎咽龙飞凤舞漏网之鱼如虎添翼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积、诵读(50首)

古诗词50首(一二年级课外积累) 1.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鹿柴(zhài)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4.古朗月行(节选)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40) 1、*登鹳雀楼 2、*早发白帝城 3、杂诗其一 4、送友人 5、月下独酌 6、杂诗其二 7、江行无题 8、八阵图 9、芦花10、题诗后11、雪12、送朱大入秦13、春雪14、遗爱寺15、赠别16、题西施17、题秋江独钓图18真州绝句19、病牛20、菩萨蛮.杏花21、赋得古原草送别22、*绝句23、山中24、送灵澈上人25、题都城南庄26、春庄27、登幽州台歌28、秋风引29、听弹琴30、苔31、泊秦淮32、山亭夏日33、城东早34、题乌江亭35、寄扬州韩绰判官36、山行37、塞鸿秋.浔阳即景38、酒泉子39、今日诗40、*清明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诗其一 唐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行无题 唐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赠别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西施石 唐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时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ù,独体字,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读后鼻音。 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课堂练习 .组词: 人日 入目 .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 二、初读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范读

三、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插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 学习三、四两行。 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 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 上传: 罗田县匡河镇王家冲小学方定祥 设计思路:《赠汪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25课的第二首古诗,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歌的真情实感。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同时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之间进行古诗接龙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不但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说作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回顾《赠刘景文》,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联系旧知,理解字义。 3、谈话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故事,体会情感 1、讲故事,揭示背景 【设计意图】: 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师范读古诗,生再齐读。 3、品读第一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 【唐】牡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______。 2. 默写古诗并完成练习。 《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______在______岁时写的。 (3)判断题。 ①“岁”是年的意思。______ ②“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______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 (5)《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 (6)“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蝶”能否改成“蝴蝶”?为什么? (7)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感情)。 3.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蛾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4.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云儿哪里去了 【英】伊丽莎白 我想知道云儿哪里去了? 我想知道风儿在说什么? 我想知道天上为什么下雨? 我想知道鸟儿怎样飞回? 我想知道花儿怎样生长, 才使世界有这么多的颜色? (1)照样子连一连。 云儿______ 怎样飞回 风儿______ 怎样生长 天上______ 哪里去了 鸟儿______ 在说什么 花儿______ 为什么下雨 (2)诗人面对着云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种自然景物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3)照样子写一写。 我想知道云儿哪里去了? 我想知道______? 我想知道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及问题提出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辅导摘要》为主,即《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必须会70首诗词为底线,上不封顶,每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部分篇目。 三、活动的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 1、时间安排: (1)开展“每周赏诗”活动,周数量可由班级自由规定,利用早读、午读(上课前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2)二年级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3)各班每周抽出固定时间一、三、五早晨,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并对本周进行的古诗学习进行全面回顾,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4)以上安排大约十周就能学完二年级规定的26首古诗,剩余时间用来复习一年级的12首古诗,打算一、三、五早晨每周复习三首,四周就能完成任务,其余时间进行全面复习。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二首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鹊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学写“楼”字。 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师范写,生书空。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着名诗篇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出示图片入手,用轻松的言语带孩子们认识鹳雀楼,激发孩子们想进一步了解鹳雀楼的欲望;接着巧妙地引出诗人和诗题,设下悬念,让孩子们带着疑惑去学习古诗,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对照拼音,把诗读通顺。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具有民族精神、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的未来人才,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学校德育的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本着“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宗旨,研究举行古诗文诵读活动。 2.诵读古诗文是先吸收再理解,不强调强记或死背,使儿童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 3.诵读古诗文方法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只奖励,不强求”,“要持之以恒”。 二、活动时间: 周五班主题会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1、以《中华古诗文读本》为主,可适当增删篇目。 2、以语文老师为辅导老师,因材施教,学生诵读进度可不强调一致。 3、只求熟背,不求甚解,只求感悟,注重积累,让学生终生去消化理解。 4、诵读活动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时间自由、师生共赏。 四、古诗文篇目

1. 《江南》汉乐府 2. 《敕勒歌》北朝民歌 3. 《咏鹅》骆宾王 4. 《风》李峤 5. 《咏柳》贺知章 6.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7. 《登鹳雀楼》王之涣 8. 《春晓》孟浩然

古诗文诵读总结 二一班 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诱人的曲调,使人遐想,让人感叹,给人振奋,催人奋进。活动中那反复诵读,情景展观,意境体会,师生交流,呈现给学生是五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让学生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和思想境界提升。 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内化、深化现象,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和谐一些。 古诗文诵读的益处还表现在孩子识字量增加得快,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我们二年级表现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学生诵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有的孩子边玩边背,路上背、吃饭、睡前也背,无形中在训练他们的记忆和专注力。记忆力、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终身发展才能保证。从这一点来看,诵读古诗文,恰好体现了我校的育人宗旨,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积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