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完整版)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0.7mm。
这些间隙为恒牙萌出后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恒牙能够更好地排列在牙弓上。
13.龋病(dental caries):是由于口腔内细菌产生的酸腐蚀作用,导致牙齿硬组织的病理性溶解。
龋病是儿童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应加以预防和治疗。
14.牙周病(dontal disease):是由于牙周组织受到炎症、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牙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
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惯,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15.错颌畸形(n):是指上下颌齿列之间的不正常接触和错位,导致咀嚼功能障碍、面容不美和口腔健康问题。
儿童期间应及时发现和治疗错颌畸形,以保证口腔健康和美观。
24.氟牙症是一种由于摄入过多氟导致的牙齿发育异常疾病,主要发生在恒牙,因为胎盘对氟有屏障作用,所以儿童在6-7岁以前才会发生氟牙症。
氟牙症分为白垩型、着色型和缺损型。
25.先天性梅毒牙是一种牙齿发育不全的疾病,牙胚在胚胎发育后期和生后第1年内受梅毒螺旋体侵害,包括半月形切牙、桑葚状磨牙和蕾状磨牙,主要见于恒牙。
26.“哈钦森三征”包括半月形牙、蕾状牙、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
半月形牙的切牙切缘比牙颈部狭窄,切缘中央有半月形凹陷,切牙间有较大空隙。
桑葚状磨牙的牙冠表面粗糙,牙尖皱缩,合面呈多数颗粒状结节和坑窝凹陷,形似桑葚,故称桑葚状磨牙。
蕾状磨牙的牙冠短小,表面光滑,牙尖向中央聚拢,面缩窄,无颗粒状结节坑窝凹陷,形似花蕾,故称蕾状磨牙。
27.萌出前牙冠内病损是指未萌或部分萌出的恒牙牙冠部的缺陷,X线表现为牙冠部牙本质内邻近釉牙本质界的透影区。
28.牙齿早萌是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且牙根发育尚不足根长的1/3.29.诞生牙是指婴儿出生时口腔内已萌出的牙齿,新生牙是指出生后30天内萌出的牙齿,多见于下颌中切牙。
30.牙齿异位萌出是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多发生在上颌尖牙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其次是下颌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小儿口炎练习题小儿口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炎症,引起口腔疼痛和不适。
对于这一问题,下面将以练习题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讨论。
练习题一:小儿口炎的症状有哪些?小儿口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炎症、口腔疼痛、口臭、食欲下降、流口水等。
有些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嗜睡、腹泻等全身症状。
口腔黏膜炎症会使患儿在进食、说话和刷牙时感到不适和疼痛。
练习题二:小儿口炎的病因是什么?小儿口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口腔创伤、饮食不慎导致的烫伤、过敏反应等。
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口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练习题三:如何预防小儿口炎?预防小儿口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口腔卫生。
家长应指导孩子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两次,特别是在睡前要刷牙。
此外,不给孩子食用过于辣烫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口腔受伤。
定期带孩子到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练习题四:小儿口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小儿口炎的治疗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和口腔护理来缓解症状。
对症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局部麻醉药等,以减轻疼痛感和促进愈合。
口腔护理方面,可以给患儿使用含麻黄碱的漱口水、使用保湿剂和口腔消毒液,帮助舒缓口腔炎症。
练习题五:小儿口炎的并发症有哪些?小儿口炎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口腔溃疡、口腔感染、嗜血杆菌感染等。
严重的口腔炎症可能会使患儿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情况。
练习题六:如何缓解小儿口炎引起的疼痛?小儿口炎引起的口腔疼痛对于患儿来说是非常困扰的。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软和易咀嚼的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刺激性食物。
可以使用含麻黄碱的漱口水来缓解疼痛,或者咨询医生使用局部麻醉药物。
练习题七:小儿口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痊愈?小儿口炎的痊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至2周左右可以痊愈。
但如果患儿存在免疫系统问题、存在口腔感染等其他因素干扰,痊愈时间可能会延长。
儿童口腔疾病报告摘要口腔疾病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儿童口腔疾病的常见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帮助家长和保健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儿童口腔疾病。
引言儿童口腔疾病是指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疾病。
由于儿童的口腔组织和牙齿在发育中,儿童更容易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
不及时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可能导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儿童口腔疾病的常见类型龋齿龋齿是儿童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利用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从而腐蚀牙齿。
儿童的牙齿尚未完全长出,因此牙釉质较薄,容易受到细菌侵蚀。
如果不及时治疗,龋齿可能导致牙齿疼痛、蛀牙和牙齿损坏。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儿童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齿清洁不当,导致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反应。
牙周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导致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
儿童口腔溃疡儿童口腔溃疡是儿童口腔黏膜损伤引起的疼痛溃疡。
溃疡通常出现在颊粘膜、唇内侧或舌头上。
溃疡的原因可能是口腔感染、外伤、免疫功能紊乱等。
儿童口腔溃疡会导致进食困难、口味异常和疼痛不适,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儿童口腔疾病的原因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刷牙、不正确的刷牙技巧,都会增加口腔疾病的风险。
•饮食习惯:高糖和碳酸饮料的过度摄入,以及不定期进食的习惯,会增加龋齿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口腔感染的侵袭。
•家族遗传:某些口腔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例如牙齿发育不正常等。
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儿童应该:•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适合儿童的软毛刷和低氟儿童牙膏。
•每次刷牙应持续2分钟,注意清洁每一颗牙齿的前、后、上、下表面。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一、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二、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三、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1、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乳牙外伤、牙龈炎
1.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的范围和种类也增多,容易因为跌倒导致牙齿折断,甚至脱位,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会影响发音,影响面容,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同时乳牙外伤有可能伤及恒牙胚,造成恒牙胚发育异常。
1.2、有一些儿童在刷牙和咬苹果的时候刷牙出血,家长非常紧张。
牙龈出血提示家长,您的孩子可能有牙龈炎,出血是牙龈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病因是由于不断累积的牙菌斑刺激牙龈产生炎症。
2、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溃疡性口炎、坏死性龈炎2.1、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假膜、流涎、口臭。
多由链球菌引起。
2.1、又称奋森氏口腔炎。
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
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3、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疱症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1、清洁口腔:每天让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自己用牙刷及一粒青豆大小含氟化物儿童牙膏刷牙。
家长切记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这样可以保证清洁的彻底。
2、饮食习惯:每天让孩子定时进食早、午、晚3次分量足够的正餐。
儿童龋齿科普比赛题目趣味龋齿,又称蛀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
据我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龋齿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意识,许多公益活动和科普比赛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以趣味性强、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一、儿童龋齿的现状及危害龋齿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和儿童忽视。
然而,龋齿的发展速度很快,一旦恶化,可能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受限、影响生长发育等问题。
更严重的是,龋齿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口腔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此,关注儿童龋齿问题,刻不容缓。
二、儿童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原因:儿童龋齿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如不正确刷牙、刷牙时间不足、饮食不当等。
此外,遗传因素、口腔菌群失衡、牙齿结构异常等也可能增加儿童龋齿的风险。
2.预防方法: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
家长应以身作则,教导儿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并保证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
同时,控制甜食摄入,均衡饮食,提高口腔免疫力,减少龋齿的发生。
三、趣味科普比赛的策划与实施1.策划:为了提高儿童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可以举办一场以“儿童龋齿科普”为主题的趣味比赛。
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如知识竞赛、绘画比赛、小品表演等,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实施:在比赛筹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兴趣和认知能力,制定合适的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
在比赛过程中,邀请专业口腔医生担任评委,为儿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比赛结束后,为获奖选手颁发奖品,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口腔健康。
四、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意识的举措1.家庭支持:家长要关注儿童口腔健康,定期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学校教育:学校可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程,邀请口腔医生授课,让儿童了解龋齿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一、牙病:龋齿蛀牙、牙龈炎、牙龈脓肿。
二、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1溃疡性口炎: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假膜、流涎、口臭。
多由链球菌引起。
2坏死性龈炎:又称奋森氏口腔炎。
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
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2、病毒性:疱症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3、真菌性:鹅口疮,口腔粘膜表面出现大片白屑,状如鹅口,又如白色雪片,故名“雪口”,由白色念球菌引起,多见于婴幼儿,病儿抵抗力下降,或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菌群失调而感染。
引起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口腔不洁。
吃零食;临睡前喝牛奶或进食;进食后含在嘴里不咽下,口腔没有干净的时刻,食物残渣腐酸,腐蚀牙齿、口腔粘膜,这些都是形成口腔疾病的因素。
宝宝进食、喝奶后多饮清水,一举两得,既补充了水分,又清洁了口腔。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全方位的,德育、智育、体育。
而口腔保健是综合性的,既包括饮食习惯、文明素养,又体现父母的温文尔雅,不能不顾时间、场合、食品种类,嘴巴不停,既不文明,又不雅观。
1.糖尿病:唾液量少于正常人美国普通牙科学会的发言人奇其·迈内克博士认为:口干是糖尿病症状的一个隐藏迹象,但大多数病人没有注意到这种口渴的感觉,直到他们的唾液分泌量减半。
训练有素的牙医能更早地识别出口干症状。
如果有慢性口臭和当口腔受到切割伤或烧伤后,伤口愈合缓慢时,也要引起高度警惕。
2.胃酸反流:牙齿底部受到磨蚀任何PH值低于5.5的物质都会溶解牙釉质,而胃酸的PH值低达1.5,很容易对洁白的牙齿造成损伤。
据近期发表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有约1/4的慢性胃酸反流患者存在牙齿被磨蚀的情况,这些患者有时并不伴有烧心或其他明显的症状。
3.节段性肠炎:牙龈上有肿块牙龈上有肿块,看上去就像是鹅卵石。
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第一节、疱疹性口炎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第三节、游走性舌炎第四节、粘液腺囊肿第五节、乳牙龋病第六节、乳牙牙髓病第七节、先天性唇腭裂第一节疱疹性口炎【诊断】1、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就是6个月至2岁得婴幼儿。
2、急性发病,常有严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病前2~3天发热、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
3、查体:口唇周围皮肤粘膜交界处以及口腔内任何部位黏膜出现红斑基础上丛集成簇得帽针头大小得透明小水泡,常双侧分布。
水疱极易破裂,初破裂时表面可见白色微隆得疱壁覆盖。
不久丛集得水疱融合成大小不等得溃疡。
4、病程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
【鉴别诊断】1、口疮性口炎:损害为散在性得溃疡,多好发于角化较差得区域,但无口唇部得皮肤损害。
2、手-足-口病:前驱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然后在手掌、足底与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泡、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较皮肤严重,约经5-10日愈合。
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1、全身治疗:抗病毒,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含漱液、金甘油、雾化治疗。
李觉慧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又称鹅口疮。
【诊断】1、系口腔黏膜得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2、口腔黏膜损害呈乳白色,可单独或并发口角区损害,表现为充血与皲裂,即感染性口角炎。
3、检查要点: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得一处或数处,早期呈白色针状斑块,轻度隆起,感染严重时可融合成条索或丝绒状斑块。
急性期由于损害区黏膜充血,白色损害非常鲜明。
陈旧性损害常呈白色或淡黄色。
发生口角炎时有以下特点:双侧口角损害较多,口角区得皮肤-黏膜充血潮红,伴皲裂、糜烂与少量渗出,可结成淡黄色或合并血性痂皮,启口受限,张口稍大感疼痛或引起少量溢血。
【鉴别诊断】口角炎:多见于寒冬干燥季节或伴舔唇与舔口角习惯;凡由维生素B族缺乏所引起得口角炎往往伴有舌背丝状乳头或兼有菌状乳头萎缩,甚至并发眼结合膜炎或皮炎。
【治疗】局部盐酸洗必太清洗,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儿童口腔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儿童口腔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儿童口腔健康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健康对他们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儿童口腔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口腔发育与牙齿生长儿童的牙齿生长和口腔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
在儿童的牙齿生长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需要关注。
例如,6个月左右,婴儿的第一颗乳牙开始长出;2-3岁时,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生长。
了解这些发育过程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2. 儿童口腔疾病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疾病等。
其中,儿童龋齿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此外,儿童牙周病也需要引起重视,及早治疗可以避免进一步的牙齿损害。
3. 儿童口腔保健为了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应该每天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
其次,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使用牙线、漱口水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4. 儿童口腔治疗当孩子出现口腔问题时,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儿童口腔治疗的方法和成人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
常见的儿童口腔治疗包括补牙、拔牙、矫正等。
在进行治疗前,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口腔预防预防是儿童口腔医学的重要方面。
除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外,儿童还可以接种口腔疫苗来预防某些口腔疾病。
此外,定期的口腔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治疗。
6. 儿童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口腔医学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疼痛少等优点。
此外,数字化口腔医学也逐渐兴起,为儿童口腔治疗提供了更精确、更便捷的方法。
预防儿童龋齿,牙齿护理很重要文/薛展英 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多由不良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导致。
儿童属龋齿的好发人群,但部分家长不清楚这种口腔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危害,也不知该如何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
下面介绍一下儿童龋齿相关知识。
什么是龋齿龋齿在临床中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牙齿硬组织结构在颜色、形态及质地方面的变化。
在龋齿发病的初期阶段,牙齿病变部位的硬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脱矿现象,牙齿硬结构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牙齿透明度明显下降、牙釉质呈现出白垩色症状。
在病变症状的后期,牙齿硬组织结构的病变部位开始出现色素的沉积,病变部位局部的颜色特征呈现出棕色或褐色性状,无机物结构脱矿现象越来越严重,有机质逐渐发生分解。
随着牙釉质的不断受损,最终导致了牙齿受损,牙齿上出现龋洞。
龋齿发病相关因素细菌:致龋菌是引起龋齿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这类细菌能极大地损害牙齿中的有机物,长期存在就会形成龋洞。
另一种是产酸细菌,这种细菌能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许多酸性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牙齿中的无机物产生脱钙作用。
口腔环境:食品中所含的糖类物质是菌斑基质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细菌在菌斑中繁殖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牙床内的细菌能够吸收足够的糖类能量,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生成许多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促进耐酸性菌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引起牙齿硬组织的脱矿。
牙菌斑中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促进口腔细菌的粘黏附、聚集,并为口腔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
宿主:由于儿童睡觉的时间比较长,口腔内的环境比较安静,所以口腔内分泌的唾液就比较少。
儿童在口腔卫生方面缺乏自我清洗的意识,只能依靠监护人的协助,如果父母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可能会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表面,慢慢生成牙菌斑。
时间:龋齿是一种慢性的疾病,通常要经过2年左右才能形成龋洞。
短期内,患龋齿的各种条件都得到满足,也不会立即导致龋齿。
龋齿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龋病的发病率及计算公式名词解释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普遍。
它导致牙齿表面的骨质和牙釉质部分溶解,从而形成牙洞。
龋病的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发生龋病的频率。
了解龋病的发病率对于制定预防策略、改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计算龋病的发病率,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时间段和人群样本,然后计算在该时间段内发生龋病的人数。
发病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发病率 = 发病人数 / 总人数 × 100%。
在进行龋病发病率研究时,常常需要招募大量样本,从不同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中选取一定比例的样本。
通过对这些人群进行口腔检查,可以确定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患有龋病的人数。
然而,要计算准确的发病率并非易事。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以反映整个人群的情况。
此外,龋病的检测方法也需要标准化,以便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可比性。
龋病发病率的计算对于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数据,卫生部门可以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于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除了发病率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衡量龋病流行水平的指标。
例如,一般常用的是平均失去牙齿数(MT)和牙齿衰亡率(FS)。
平均失去牙齿数是指在给定年龄范围内平均失去的牙齿数量。
牙齿衰亡率是指在给定人群中每年失去的牙齿数量。
龋病的高发病率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龋病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改变、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洗牙等措施来预防龋病的发生。
此外,社会层面的防控也不可忽视,如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定期检查,政府加大对口腔健康的宣传和投入。
总结而言,了解龋病的发病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口腔健康指标对于制定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发病率的计算涉及到确定样本、标准化检测方法和统计分析等步骤。
只有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龋病的流行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整个社会的口腔健康水平。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调研报告儿童口腔疾病防治调研报告引言:儿童口腔疾病是指在儿童口腔内发生的各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龋齿和牙周疾病。
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儿童期是牙齿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口腔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着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状况。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儿童口腔疾病的现状1. 龋齿高发:儿童龋齿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儿童口腔龋齿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
2. 牙周疾病问题:儿童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
二、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现状1. 学校口腔保健工作:部分地区的学校设有口腔保健科,定期进行集中口腔检查和教育宣传活动,但覆盖面有限,防治效果较为有限。
2. 家庭口腔保健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习惯,导致儿童口腔疾病增多。
3. 医疗机构的角色:部分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集中在医疗机构,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大量患童的需求。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教育宣传力度要加大:针对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要加强,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定期讲座、通过家长会进行宣传等形式,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
2. 学校口腔保健工作要加强:学校应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常规管理范畴,设立正规的口腔保健科以及派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和规范化教育,以提高工作的效果和覆盖面。
3.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应通过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的需求。
4.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加大对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力度。
结论: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只有通过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和数量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鹅口疮、龋齿、口腔溃疡、口角炎是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几种口腔疾病。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
鹅口疮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
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
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
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
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
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
脾热导致胃阴缺乏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
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
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龋齿学名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虫牙。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齿外表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响,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
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形成比拟脆弱的小蛀斑,假设继续恶化那么会形成牙洞,即龋齿。
所以,龋齿是从小蛀斑开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
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
预防蛀牙也要从杜绝牙菌斑的发生做起,儿童牙齿的清洁非常重要,配合使用可清洁牙菌斑的牙膏刷牙〔如奥乐V〕,即可有效地清洁并预防牙菌斑。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
儿童口腔常见问题
儿童口腔问题是儿科的一大热点,口腔健康对儿童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长期健康,口腔问题不仅会引起孩子痛苦,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儿童口腔常见问题主要包括龋齿、牙周病、唇腭裂、氟斑牙等。
龋齿是指牙齿受细菌侵蚀而引起的牙体腐蚀,主要表现为牙齿出现洞、窝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牙齿会变黄或变色,有可能会死灭。
牙周病是指由于牙齿和牙齿周围的组织受到细菌的侵蚀而导致的牙周脓肿疼痛等症状,牙龈可能会出现肿胀及出血等情况。
唇腭裂是指唇腭发育不全,可以分为完全性唇腭裂、不完全性唇腭裂和微小唇腭裂三种情况。
氟斑牙是指牙齿氟斑斑病改变病变,是最常见的牙齿畸形之一,患者的牙齿表面会出现白色的斑点,但也可能会损伤牙齿的根部。
预防儿童口腔问题是家长们最重视的,作为家长们最直接的工具,乳牙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给孩子晚上缓缓漱口,每天晚上尽量坚持漱口,使牙齿保持清洁。
定期检查孩子的口腔健康,如果发现孩子有口腔问题,应该及时就医或去正规医院治疗,及时矫正,以免拖延病情发展。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监督孩子的饮食切忌过量摄入甜食,同时还要坚持进行牙根治疗,以保护孩子口腔健康,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儿童的口腔健康更是家长关注的热点。
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积极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努力保障孩子的健康。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及预防① 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尽早治疗;② 到正规口腔医院去除牙菌斑和结石;应当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规律饮食,少吃零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的范围和种类也增多,容易因为跌倒导致牙齿折断,甚至脱位,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会影响发音,影响面容,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同时乳牙外伤有可能伤及恒牙胚,造成恒牙胚发育异常。
乳牙外伤脱落的处理出现牙外伤,应该积极抓紧时间找医生治疗。
牙齿如果因外伤整颗脱落,家长一定要注意保存患牙。
有条件的可用清水将脱落牙冲洗干净,并立即塞入原来的牙窝中,或放在口腔舌下的唾液中,也可放在牛奶或生理盐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牙齿表面的细胞的活力,提高牙再植的成功率。
牙再植成功的关键,是牙脱出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牙脱出半小时以内。
预防乳牙外伤由于乳牙外伤折断后,其治疗过程复杂,所以家长应该将重心放在预防上面。
家长对儿童的活动场所和运动项目要有科学评估,并有专人看管,自行车载儿童要有固定装置;儿童乘坐私家车要有成人搂抱,或配置专用设备。
①游戏时要注意安全:②儿童做剧烈运动时应佩戴运动护齿器:③平时应注意避免咬过硬的东西:错牙合畸形这个词对大家很陌生,但是下面这些面孔应该不陌生:龅牙、地包天、牙齿排列杂乱无章。
对,这些都是错牙合畸形。
错牙合畸形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即遗传因素;后天主要因为不当的喂养方式、口腔不良习惯以及患牙期异常,如乳牙早失等有关。
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家庭护理: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习惯的致畸过程是缓慢的,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家长就有必要掌握、了解这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危害,及早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例如吮指、吐舌、偏侧咀嚼、不良睡姿等。
还需要摄入充分的营养,定期口腔检查。
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时机出现错牙合畸形,因当尽早矫正。
乳牙期最佳矫正时期为4-5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鹅口疮、龋齿、口腔溃疡、口角炎是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几种口腔疾病。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
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
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
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
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
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
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
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
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龋齿
学名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虫牙。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
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
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龋齿。
所以,龋齿是从小蛀斑发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
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
预防蛀牙也要从杜绝牙菌斑的发生做起,儿童牙齿的清洁非常重要,配合使用可清洁牙菌斑的牙膏刷牙(如奥乐V),即可有效地清洁并预防牙菌斑。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
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
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口角炎
冬春时节,时常看到有的小孩口角上起些小泡,并有渗血、糜烂、结痂,医学上称“口角炎”,民间称为“烂嘴角”。
小儿口角炎常因以下3种疾病引起:核黄素缺乏症,该症引起的口角炎生于一侧、或两侧兼有,但一侧较重,口角湿白、糜烂,张口时易出血,久之形成溃疡,并会受细菌感染。
预防小儿口角炎,应在冬春季注意保持小儿面部清洁和温暖,进食后要给小儿洗脸清洁。
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隔几天还应该吃一些蛋黄。
如果小儿口角炎糜烂时间较长或引起其他症状,应考虑是否有其他疾患,如肺炎、药物过敏等,此时要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