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种植技术白三叶片
- 格式:pdf
- 大小:68.91 KB
- 文档页数:4
白三叶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
白三叶是一种常见的野菜,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白三叶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
在选择种植地
点时,要避免选择污染严重或者土壤质量差的地方。
接下来,需要准备种子。
选择种子时,要选择无病虫害、种子外观饱满、色泽鲜艳的品种。
种子可以先泡水发芽,也可以直接种植。
如果是直接种植,需要先将土地耕松,并在表面平整压实。
在种植时,可以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然后轻轻压实,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另外,也可以在土壤表面挖小坑,将种子放入坑内,然后再用土壤覆盖。
种植完成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白三叶的生长和发芽。
同时,要注意除草和施肥,保持土壤肥沃,有利于白三叶的生长和品质。
在收获时,要选择白三叶的嫩叶,剪去部分根部,以免破坏生长环境。
收获后可以进行清洗和烹饪,制作成各种美食,营养丰富,口感鲜美。
白三叶栽培技术特征特性: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主根较短,侧根发达,须根多而密,主要分布在10~20厘米土层中;茎分匍匐茎和花茎两种,匍匐茎由根颈伸出,有明显的节和节间,长20~40厘米,最长达80厘米,有二、三级分枝,每节能生出不定根,花茎单一,高20~30厘米,叶大的品种可达40厘米;掌状三出复叶,从根颈和匍匐茎节生出,互生,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或倒心脏形,长0.8~1.2厘米,叶面常有“V”形白斑,叶缘有微锯齿。
有20~80朵小花,高的可达150余朵,花冠白色或稍带粉红色,不脱落。
荚果细小长卵形,含3~4粒种子;种子心脏形,黄色或棕褐色,干粒重0.5~0.7克。
白三叶有发达的匍匐茎,可蔓延再生出新株,但不耐践踏和碾压。
白三叶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适于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方种植、但抗寒性较强。
能在冬季-15~-20℃的低温下安全越冬,气温7~8℃时就能发芽;抗热性比较强,耐旱性差,干旱会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各种土壤上生长,但以壤质偏沙土壤为宜;有一定耐酸性,可在pH为4.5~5.0的土壤上生长,适宜的PH为5.6~7.0。
白三叶为喜光植物,无遮萌条件下,生长繁茂,竞争力强,生产能力高;反之,在遮荫条件下则叶小花少,尤其对产籽性能影响更大。
栽培技术白三叶种子小,且硬实率高,插前精细整地和采取硬实处理,有利于出苗和抓苗。
北方以春播和夏播为宜,而南方多为秋播,但不宜迟于10月中旬。
条播行距30厘米,播量0.25~0.50公斤/亩,播深1.0~1.5厘米。
白三叶最宜与黑麦草、鸭茅、猫尾草、羊茅等混播,其与禾本科牧草的株丛比以1:2为宜,此对减少放牧家畜发生臌胀病更有意义,故播量应减少至0.1~0.35公斤/亩。
此外,也可用白三叶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建植人工草地。
播前进行根瘤菌接种,可明显促进白三叶生长发育和增产增质。
白三叶幼苗细小,生长缓慢,不耐杂草,应在苗齐之后至封闭之前注意中耕除草。
白三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白三叶(学名: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又称草三叶、白三脚架等。
白三叶的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草坪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三叶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一、特征特性1. 外形特征白三叶具有匍匐茎和纤细、平展的根。
其主茎匍匐于地表,长2-80厘米,具有节和叶状器官。
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阔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约1-3厘米。
花序为头状花序,花白色至淡红色。
2. 生物学特性白三叶为多年生植物,其生命周期较长,可以持续多年生长。
在生长季节,白三叶能迅速伸展,同时发育出更多的根系和茎叶,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白三叶植株能够进行自体结瓣,促进有性繁殖。
3. 生态适应性白三叶耐阴、耐寒、耐旱,生态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较好,但以土壤pH值为6.0-7.5,土壤湿度为中等为最佳。
白三叶对土壤中的肥料需求较低,生长速度快,对养分的利用能力较强。
二、栽培技术1. 土壤准备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翻耕、杂草清除等预备工作。
如果土壤贫瘠,可以在种植前施加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2. 种子选用与播种选择优质的白三叶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需求来确定。
在播种之前,可以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已经准备好的土壤上,并轻轻覆土即可。
3. 灌溉管理白三叶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种植初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在生长季节,要根据天气条件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
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根系缺氧和根腐病的发生。
4. 肥料施用对于土壤肥力较弱的种植区域,可以在植株生长的初期施加适量的肥料,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在白三叶生长期间,可以进行适量的追肥,但要注意避免施肥过量,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白三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作者:王艳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白三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特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关键词:白三叶;栽培;管理1 习性白三叶,喜湿润,多生于低湿草地、河岸、路边及林缘下。
耐干旱、耐贫瘠、耐酸碱。
生长适宜的温度19 ℃~24 ℃。
夏季生长特快。
有旱青,晚黄的特点,在偃师地区滤色绿色期可达270 d以上,秋霜后仍能生长,幼苗期和成株能忍受-5 ℃~-6 ℃的寒霜,在-7 ℃~-8 ℃仅叶尖受害,并且一到中午,气温稍有回升,即又恢复茂盛的姿态,历经数次寒霜或大雪封地时才会枯萎。
无夏枯现象,适应能力强,适宜土壤pH值为6.0~7.0,pH值4.5时也能生长。
2 繁殖繁殖力强,可采用播种、分根、扦插等法。
笔者多用播种法,因为此法代价低、易管理。
2.1播种时期采种后可立即播种,春秋均可播种,但最好秋播,在我地最佳日期为9月初~10月初。
春播稍迟易受杂草危害,秋播太迟则难于越冬。
2.2整地由于园林用地大多是客土,土质粘重,极易板结,白三叶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改良,可表土参沙,提高土壤透水透气性,整地要细致平坦,耕深25 cm,施入已腐熟的厩肥或饼肥,灌足底水,还要清除坪间杂草,可用除草剂或人工相结合来清除杂草。
2.3播种方法播种量为每亩0.5~1.0 kg,依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大播种量,播后3~7 d可出土。
小面积绿地可用手撒播,大面积采用手摇播种机撒播,保证种子均匀、出苗齐。
待播种均匀后,可覆盖一层细土,厚度为0.5~1 cm,以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2.4幼苗管理主要是保持一定土壤湿度,以利出苗,浇水采用雾状喷灌为好,且不可大水漫灌,以免冲走种子,造成出苗不均。
为确保出苗快出苗齐,尽量做到小水勤浇,尤其是晴朗的中午更应该注意,待幼苗出土时,要时常观察看幼苗子叶若不完整,有虫咬现象,特别是9月份,象蜗牛类害虫时常危害幼苗,要及时用呋喃丹或辛硫磷撒施效果好。
果园种植白三叶方法果园种植白三叶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农业生产工作,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能为果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下果园种植白三叶的方法。
一、选址果园种植白三叶首先需要选好适宜的地块。
白三叶喜欢生长在充足的阳光下,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
在选择种植地块时,应优先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避免选择有积水、通风不畅的区域。
要考虑到白三叶的生长周期较长,可在果园中选择边缘地带或者次要产出区域种植,以充分利用果园的土地资源。
二、土壤准备白三叶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果园种植白三叶前需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进行土壤的松土,将土壤中的结团和积水排出,使土壤更加疏松通风。
其次是施肥,可以在田间地头深翻埋入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最后是进行土壤的平整和检测,确保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适宜白三叶的生长。
三、播种管理在进行播种前,首先需要将白三叶种子进行基本的处理,可以用温水浸泡后,再进行培育。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深度,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播撒白三叶种子100克左右,播种深度约为1-2厘米为宜。
播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翻耕、除草和松土,保持土壤表面湿润,促进白三叶的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在果园种植白三叶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定期对白三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其次是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可以合理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注意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采收一般来说,白三叶的生长周期约为90-120天,待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和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以减少植株受损。
采收后的白三叶,要及时进行清洗、包装和运输,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和品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果园种植白三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果园种植白三叶虽然过程略显繁复,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丰收的成果。
白三叶一、植物学特征白三叶是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般生存7-8年,有的达10年以上。
主根短,侧根发达,根系浅,根群多集中于10cm以上的土层,根上着生许多根瘤。
茎细长,实心,光滑,长30-60cm,葡匐生长,茎节处着地生根,侵占性强,形成密集草层。
叶柄细长,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倒卵型或倒心脏型,叶面中央有“v”形白斑。
二、生物学特征生长适宜温度为24℃,耐寒耐热能力较红三叶、杂三叶强。
宜湿润环境,年雨量不少于600-760毫米,能耐湿,可耐受40多天的积水。
耐荫,在林园下也能生长,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土壤PH6-7的地方。
耐酸性强,在土壤PH4.5地区也能适应。
不耐碱。
再生性强,放牧型牧草。
三、栽培技术白三叶种子细小,整地要精细,清除杂草,施用有机肥和磷肥作底肥。
可春播,可秋播,本地以秋播为宜,但不应迟于10月中旬,过晚,越冬易受冻害。
单播每亩种子1斤左右。
白三叶最宜与红三叶、黑麦草、鸭茅等混播,与禾本科的混播比例为1:2。
混播时,种子用量为0.2-0.5斤/亩。
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cm,播深1-1.5cm,播种前可用根瘤菌拌种和硬实处理。
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要中耕除草。
白三叶宜在初花期刈割,一般每隔25-30天利用一次,每年可刈割3-4次,亩产5000-8000斤,高者可达万斤以上。
白三叶花期长达2个月,种子成熟不一,当多数种子成熟时即可收获,种子田亩播种子0.2斤左右,每亩产种子20-30斤,最高可达90斤。
四、饲用价值白三叶茎叶柔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为各类家畜所喜食。
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4.7%,粗纤维12.5%,干物质消化率75-80%。
白三叶草地除放牧牛、羊外,也可刈割饲喂猪、禽、兔。
还可作为水土保持和绿化植物。
白三叶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白三叶适应性较强,具有抗热和抗寒性。
生长的温度在16℃-25℃之间,
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2.光照:白三叶喜温暖向阳的环境,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粘壤土中更有利于白三叶
的生长开花。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在夏季阳光强烈时需要适当遮荫,避免阳光直射。
3.土壤:白三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在碱
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需要注意调节酸碱度。
4.浇水:白三叶浇水要适量,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
在生长期间应
保持土壤湿润,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5.施肥:白三叶在种植前应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基肥,同时施加少量的氮肥以壮
苗。
在生长期间,应每半个月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6.修剪:在生长期间,为了保持树型美观和促进生长,应及时修剪过长枝条和枯
黄叶片。
修剪时要注意保持树冠的通风和光照。
7.病虫害防治:白三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
常见
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蚜虫、红蜘蛛等,需要使用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
以上是关于白三叶的养殖方法供您参考。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叶草的种植管理方法三叶草在庭院、道路绿化以及公园中都很常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种植三叶草。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三叶草种植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叶草种植管理方法1、整地与施肥红、白三叶一般都是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但在有些情况下,为了预先改良土壤,往往先种植红、白三叶,然后再补播禾本科牧草。
种植红、白三叶时,整地方面无特殊要求,可以耕翻后种植也可重牧后(原来植被尽可能被清除)直接播种,无论何种方法,尽可能将地上杂草清除,以便出苗和幼苗生长。
红、白三叶对磷肥需要量较大,也比较敏感,故播种时要以磷作底肥(特别是南方缺磷地区)。
一般每亩3.3千克磷(折合20千克钙镁磷肥)即可。
在土度PH值低于5.5的土壤上,事先还应施用一定的石灰,一般为66.7-133.3千克/亩。
石灰和磷肥量最好能根据当地土壤化验资料及肥料反应来确定。
2、播种红、白三叶既可春播,也可秋播,在南方秋播的效果较好。
单播时每亩播量1千克,混播时约0.8千克(禾本科与豆科混播3:1为好)。
多用手式或机具撒播。
播后应覆土,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补播草地上可用家畜践踏或轻耙的方式覆土。
在南方有连绵阴雨季节也可不覆土。
3、田间管理红、白三叶种子出苗期的生长较慢,这时不要误以为播种失败。
以幼苗期,应特别注意防除杂草,并施用少量氮肥(约5千克尿素/亩),以促进幼苗建植。
草地建成后要及时放牧或割草,这样还可减少杂草,以后只需施用一定数量的磷肥和钼肥,可不再施氮肥,如氮肥过多,反而抑制红、白三叶生长,土壤比较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刈牧之后可适当灌水。
4、饲用方法红、白三叶主要用于放牧,可放牧家畜,也可放鹅且效果甚红、白三叶甚也是猪、兔和其它家禽的优质饲料,可刈割后切碎饲喂,也可调制成干草,压缩成饲料或草粉。
红、白三叶蛋白质含量高,可用榨汁机提取其汁液,制成深浓缩的蛋白质饲料。
红、白三叶草地一旦建成,往往经久不衰,侵占能力很强,种子落粒后自生成株,家畜采食红、白三叶也会将成熟的种子通过粪便转移到别的地方发芽生长。
白三叶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白三叶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茎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4.7%,粗脂防2.7%,粗纤维12.5%,草质柔软,适口性好,极适合饲养牛、羊、猪等家畜和家禽,并且是草食性鱼类的好饲料。
白三叶生长较决,分枝力强,一般年份可刈割3~5次,春播当年产鲜草15000千克/公顷。
在白三叶盛花期刈割,切成3~4厘米长,可直接饲喂;或刈割后与其他青绿饲料及切短的青玉米秸秆等进行青贮。
白三叶在开花期刈割,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可制成青干草。
1.植物学特征白三叶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40厘米,茎匍匐,无毛,三出复叶,具长柄,小叶倒卵形,托叶椭圆形,抱茎、荚果倒卵形或矩形,每荚含种子2~4粒,千粒重0.5~0.7克。
用种子和匍匐茎繁殖。
2.生物学特性(1)光照白三叶喜光也耐阴,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半阴的环境中生长良好,适合于建筑物背阴处、林地和护坡绿化种植。
(2)温度白三叶属喜温植物,生长最适温度为19~24℃,较耐寒和耐热,在-20~-35℃条件下仍能存活,在35℃左右的高温条件下不会萎蔫。
平均气温10℃时即可发芽生长,一年内生长期长达9个月左右,有早青晚黄的特点。
(3)水分白三叶喜欢湿润的环境条件。
多生长于低湿草地、河岸、路边及林间。
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在积水地也能正常生长。
(4)土壤白三叶对土壤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沙土地和壤土上生长良好,在黏土地上生长缓慢,不耐盐碱,最适合pH值为6.5~7.0。
根系多分布于土层10厘米左右深处。
白三叶还耐践踏,经刈割后再生能力强;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现有病、虫危害。
3.栽培技术白三叶主要以种子繁殖,繁殖力强;又可分根繁殖,时间以7月为宜;也可以用生长枝扦插繁殖。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灌溉条件的壤土地或沙壤地,进行精细整地,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料3.0~3.75万千克,磷酸二胺150~200千克。
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以4月下旬为宜,秋播以9月下旬为宜,采用条播,株行距20厘米×25厘米,播种深度为2厘米,播种量为3.75~7.5千克/公顷。
白三叶(White Clover)白三叶(White Clover)牧草、草坪草、水土保持和城市及庭院绿化植物。
一、适宜种植区域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吉林、黑龙江等省都有野生种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新疆和甘肃等省区均有种植。
二、生物学特性为多年生草本,一般生存7—8年。
主根短,侧根发达。
叶层高15—25厘米,茎长30—60厘米,匍匐生长叶柄细长,三出掌状复叶。
其茎叶细软,叶量丰富,草质柔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丰富,粗蛋白含量高而粗纤维含量低。
种子细小,千粒重0.5~0.7克。
白三叶根部具有根瘤,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表温度,不与果树争水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将其耕翻作肥。
也常被用于坡面、路边的绿地,疏林下绿化也比较好。
白三叶茎植匍匐,再生力强,耐寒、耐热、耐湿、耐荫、耐酸、耐践踏,最适于放牧及果树间种植,以抑制杂草和保持水土。
白三叶每年刈割3—4次,亩产青草2500—4000公斤,高者可达5000以上。
三、栽培管理技术可春播或秋播,南方以秋播为宜,但不能迟于十月中旬,过晚易受冻害。
北方宜于3—4月春播,条播行距30厘米。
播深1—1.5厘米。
每亩播种量10—15克/平方米。
撒播每亩播种1.5—2公斤,覆土1.5—2厘米。
播前应施农家肥2—3方作底肥,每次刈割后要除草松土,结合灌水追肥鳞甲复合肥10—15公斤/亩,因幼苗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以主根为主,因此,播种前后应注意防除杂草。
天津市草业技术服务中心地址: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23号电话:28316032。
三叶草种植白花三叶建植草坪的优点是:(1)不需修建,管理强度小。
白花三叶的茎为匍匐茎,植株低矮,高度一般在10~20cm之间。
因此,建植的草坪可不进行修剪。
(2)浇水次数少,管理较粗放。
白花三叶草根系发达,能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对土壤干湿度要求不太严。
因此,可以减少浇水次数,粗放型管理。
(3)自然更新、草坪经久不衰。
白花三叶草不需修剪,因此植株可以开花结实。
种子落地自生,可以实现自然更新,使草坪经久不衰。
(4)侵占性强,观赏性较好。
白花三叶的匍匐茎向四周蔓延,其茎节处着地生根,当母株死亡或茎被切断,匍匐茎可形成新的独立株丛。
因此具有很强的侵占性。
三叶草为阔叶植物,叶片水平伸展,能有效地覆盖地面,抑制杂草滋生。
因此,白花三叶草坪一旦成坪,杂草不易侵入,可使草坪整齐美观种植技术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掌握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为75%~85% ,其发芽势很强,播种后2~3d即可全部发芽,4~5d可全部出苗。
播种前可用三叶草根瘤菌拌种,接种根瘤菌后,三叶草长势旺盛,固氮作用增强。
拌种的方法是取三叶草根瘤捣碎,加水稀释拌种,以湿透种子为准。
也可用市售的三叶草根瘤菌剂拌种。
播种白三叶可春播或秋播,春季在3月下旬,秋季在9月中旬。
南方以秋播为主,北方以春播为主。
夏季亦可播种,但播后必须保证表土湿润或用覆盖物覆盖遮荫。
白三叶建坪的播种量以8~10g/㎡为宜。
每克白三叶有1 400~2 000粒种子,理论上说,每平方厘米土壤内有1粒种子,即可满足成坪的需要。
实际播种量比理论播种量要大。
播种时,按地块面积和确定的播种量等分种子,将种子与干土或细河沙混匀,人工进行撒播。
若是大面积建植草坪,可用旋风式播种机撒播。
白三叶的播种深度为1~1.5cm,种子撒入坪床后,可用草坪耙将种子耙入土中,也可用沃土或基质覆盖1cm。
?成坪前的管理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草坪建成以前的管理至关重要。
种子播入坪床后,若预先安装有喷灌系统,可进行喷灌。
白三叶草的种植方法白三叶草的用途-花卉品种白三叶草短期多年生草本,头状花序生于叶腋,花柄长。
蝶形花冠,白色或粉红色,花托杯状有绒毛,每个花序有20~40朵小花。
白三叶草喜温凉湿润气候,较耐阴、耐湿,耐热和耐寒力较红三叶强,南方山地、丘陵、果茶园均可种植。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性强,在pH值4.5的土壤上也可生长,不耐盐碱。
白三叶鲜草粗蛋白含量丰富,各种畜禽喜食。
每年可割鲜草3―4次,一般亩产量3000―4000公斤。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白三叶草的种植方法白三叶草的用途。
一、白三叶草种子种植方法1、播种及种子处理。
白三叶草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春秋两季,最适生长温度为19-240C,春季播种可在3月底至4月底,气温稳定在150C以上即可播种。
秋季播种一般从9月中、下旬。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每斤种子加水1.5斤,另加钼酸铵1克浸种12小时,加钙镁磷肥5-10公斤加细土或黄沙5-10公斤拌均后进行播种。
2、整地。
白三叶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播种前务必将地整平耙细,以利于出苗。
在土壤粘重、降水量多的地域种植,应开沟做畦以利排水。
山地种植利用鲜草的,宜选择较为背阴或土壤较为湿润的地段种植。
果园套种的在播种前需将果树行间除草松土,将地整平,在下雨前1-2天播种。
3、种植方式。
果树行间种植,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留15厘米。
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为0.5-1.5厘米。
单播,每亩播种量0.5-0.75公斤,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30厘米。
用等量沃土拌种后播种较好。
与牛尾草、黑麦草等混播,播种量适当减少。
苗期应适时清除杂草,以利白三叶草成坪。
4、施肥。
白三叶属豆科植物,自身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补充少量的氮肥,施少量氮肥有利于壮苗,增施磷、钾肥有很好的增产作用。
待成坪后则只需补充磷、钾肥。
在播种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以及一定数量的厩肥作基肥。
出苗时植株矮小、叶色黄的,要施少量氮肥,一般在出苗后15天施尿素2.5公斤、钾肥5公斤、钙镁磷肥5公斤,促进壮苗,提高产草量。
白三叶播种以及管理技术1、整地:白三叶为豆科多年生草坪植物,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播种前需将地整平耙细,以利出苗。
在土壤粘重、降水量多的地域种植,应开沟做畦以利排水。
白三叶植株低矮,根系发达,寿命一般均在10年以上。
主茎短,由茎节上长出匍匐茎,节上向下产生不定根,向上长叶,具有很强的侵占性,成坪迅速。
根部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再生能力,保持和豆科根瘤菌共生的特性。
三小叶着生于长柄顶端,故名“三叶草”。
总状花序,于夏秋两季不断抽出花序。
种子成熟后有自播能力。
白三叶喜光及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0C,能耐半荫,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广为栽培,冬季可保持常绿不枯。
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各种土壤皆可生长,尤喜富于钙质及腐殖质粘质土壤。
2、施肥:施少量氮肥有利于壮苗。
施肥以磷、钾肥为主,适量施用氮肥。
播种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以及一定数量的厩肥作基肥。
出苗后,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要施少量氮肥,每亩施10公斤尿素或相应量的硫酸铵,促进壮苗。
在3月追一次复合肥,按每亩30-40公斤开沟施入草坪根部,然后浇水,能明显增强长势,提高抗高温的能力,减少死草现象。
3、田间管理: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苗期应勤除杂草,春播更应该如此。
草层高20-25厘米时,可以适当刈割增强通风透气。
刈后再生能力强,可迅速形成二茬草层。
高温季节白三叶停止生长。
形成草层覆盖后的2-3年间要及时去除大杂草。
如果因夏季高温干旱形成缺苗,可在秋季补播,恢复草坪整齐。
白三叶病害少,有时也有褐斑病、白粉病发生,可先刈割,再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多菌灵等防治。
白三叶虫害较多,尤其是蛴螬和蜗牛危害严重。
对蛴螬选用的药剂为50%甲基异柳磷按每亩地3公斤兑水3000公斤分别在4月中旬和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进行喷雾,喷雾后及时喷水,使药水湿透地面7-10厘米,蛴螬接触药土后死亡。
此法对少部分大龄幼虫效果仍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