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混播技术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99.49 KB
- 文档页数:2
1.定义草花混播是人为筛选1、2年生、多年生野生花卉或栽培花卉,经人工调和配植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的一种模拟自然并富于景观效果的一种形式。
2.意义草花混播是一种低成本、低维护、景观稳定性高、观赏效果好的自然配植形式。
在资金投入方面,具有建立和管理的投入少,养护成本低等优点。
草花混播相对于种植花卉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平均每平方米成本下降9O。
而且除了能达到色彩丰富、花期持久的景观效果外,其生态效益也是种植花卉不能比拟的。
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替能力以及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本地的野生物种,同时还能为蝴蝶、昆虫、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3.存在问题3.1关键问题在建立草花混播时,初期幼苗的存活是关键因素。
草花混播可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野生花卉、乡土花卉以及来自不同气候带的花卉栽培种等。
而景观建立的2个最大的问题是蛤蝓、蜗牛对植物的幼苗啃食和杂草的竞争。
3.2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第一年的景观效果好, 但第二年景观退化严重, 不具有可持续性观赏效果;植物材料使用多样性差;且不具有保护本地物种的作用。
系统科学的研究其群落稳定性、在城市中建立的可行性、1、2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卉、禾草的应用比例、是否会造成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杂草控制等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4.植物种类多年生花卉中以菊科为主,占组合种类总数的58% 以上,在景观构建成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优良的有松果菊、蜀葵、蛇目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等;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二月兰、花菱草、波斯菊等,在前期景观形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起到基础植物的作用。
作为基础植物常用草种有结缕草、白三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
5.搭配原则从生态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相近原则。
从景观需求上考虑,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另外在进行种子配方混合时,应达到花色范围最广、开花时期最长的目的。
6.组合比例为达到理想效果,野花组合中一般应包括一年生及多年生的花卉品种10 ~12 个,专类组合如波斯菊专类园除外,草坪缀花花卉的种类可以适当减少。
牧草种植技术一、粮饲兼用的经济作物新秀----益丰菊苣菊苣原产欧洲,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八十年代我国引进后又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益丰菊苣,由于它品质优良,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新品种。
1、主要特点(一)适应性强益丰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力极强、在炎热的南方生长旺盛,在寒冷的北方气温零下8C时仍青枝绿叶。
在荒地、大草原、大田、坡地均能生长,全国各地都适合种植。
(二)利用期长由于春季返春早、冬季休眠晚,作为饲料其利用期比一般青饲料为长,每年的4-11月均可刈割,其利用期长达8个月之久,且一次播种可连续利用15年。
(三)抗病无虫益丰菊苣抗病力特别强,它在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但只要按时排除积水也易于预防,特别是它的抗虫害性能有独到之处。
它最大的优点:益丰菊苣至今尚未发现有传染性病害。
(四)益丰菊苣用途甚广,用于养殖业,因适口性极佳,所有的家畜家禽及草鱼都爱吃;用于菜蓝子,其叶片鲜嫩,又是高营养蔬菜;它还是生产食用菌优质基料:可从根茎中提取丰富的菊糖和香料;它5月份开紫蓝色花,花期长达四个月,景色秀丽是良好的蜜源和绿化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植物。
(五)饲草骄子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牧草品种繁多,加上国内的优良品种,形成百草争艳之势,但若从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诸要素综合衡量,益丰菊苣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
2、营养价值与利用益丰菊苣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为15-32%,莲座期粗蛋白含量22.9%(干物质),粗脂肪5%,粗纤维13%,粗灰粉16%,无氮浸出物质30%,钙1.5%,磷0.24%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也很丰富。
植株40cm高时即可刈割,留荐2-3cm,亩产鲜草2-3万斤,可鲜喂、青贮或制成干粉,喂牛、羊、猪、鸡、兔、鹅等动物35公斤可转化一公斤肉。
3、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菊苣对土质要求不严,喜中性偏酸土壤。
因种子细小,故深耕后应耕细整平,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
(2)栽培不受季节限制,最低气温在5℃以上均可播种,有条播、育苗、切根三种方法繁殖。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1、土壤耕作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
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
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根据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确立的双名法植物分类系统进行划分,栽培牧草可划分为三类:(1)豆科牧草,是栽培牧草中最重要的一类牧草,因富含氮素和钙质而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白三叶、红三叶、紫云英等;(2)禾本科牧草,占栽培牧草70%以上,是建立放牧刈草兼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主要牧草。
目前利用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苏丹草及玉米、高粱等。
(3)其他科牧草,如菊科的苦荬菜和串叶松香草、苋科的千穗谷和籽粒苋、紫草科的聚合草、蓼科的酸模等。
以下主要介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5)防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贮藏养分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1)制定引种目标(2)收集引种材料(3)引种试验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种田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东南部,气候干旱,土地资源贫瘠。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支持下,当地已有80%的居民搬离,有4048.4hm 2旱作农田面临撂荒;当地部分龙头企业(以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响应“南肉北养”号召,扩大养殖基地,引进优良家畜,加大了平川区饲草供给缺口。
为实现牧草自给自足,当地政府鼓励龙头企业流转撂荒农田,整合土地种植牧草。
因此,2022年在种田乡设点对紫花苜蓿和燕麦的混播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找出最适混播模式,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继而探索生产更多优质牧草的可行性路径,为缓解当地饲草缺口大的问题和普及推广牧草混播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1]。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种田乡地处平川区东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980~2220m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6℃,平均气温年较差45℃;无霜期年平均186d ,最长195d ,最短142d ;年平均日照时间2614.1h ,年总辐射4730.01kJ·m -2;年平均降水量184mm ,降水集中在9月,风沙、霜冻危害频繁。
试验地土层深厚,土壤类型为黄绵土,颗粒细,土质松软,耕层有机质含量12g·kg -1,速效氮含量60mg·kg -1,速效磷含量38mg·kg -1,速效钾含量155mg·kg -1,pH 值7.9,含盐量2.15g·kg -1。
1.2试验材料本项目供试紫花苜蓿品种为陇东紫花苜蓿,燕麦品种为绿野,育成单位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种混播方式、3种混播比例,混播方式收稿日期:2023-03-13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科技项目“旱作紫花苜蓿和燕麦混播制作优质牧草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GNKJ-2022-5)。
作者简介:李锦晶(1986—),女,甘肃白银人,本科,助理畜牧师,从事牧草种植技术推广。
种植牧草的技巧牧草对于我们畜牧业有很号的作用,牧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供动物使用那么你对牧草了解如何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牧草的技巧,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牧草的技巧首先牧草种植地区面积要广阔些,在对牧区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宽阔平坦的地区,土壤要比较肥沃、深厚而且排水性较好的土质,能够支持牧草茂密生长和多季生长的营养需要。
在选定牧区的位置后要对牧区的土地进行一次翻修,可以使土质更加疏松,也可以将土壤中的营养分布更加均衡。
牧草种植技术要选好牧草,牧草的种类非常的众多,选择最主要的条件是要草质要好、产量高、可以多季收割、生命力强、对牲畜营养价值高并提高牲畜的肉质等。
大部分是以种植豆科类的作物为主,还有很多作物可以选择比如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牧草、甜象草牧草、紫花苜蓿等众多品种。
但是广大牧农朋友也要根据自身农场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进行选择牧草。
牧草种植的播种时期一般分为春播和秋播。
一年生牧草以春播较好,一般从四月上旬、中旬开始,直到五月下旬。
多年生牧草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春播多在风沙危害不大的地区采用,夏播常在春季土壤干旱,晚霜较迟或春季风沙过多的地区采用,从六月上旬到七月底,秋播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均可秋播,以8 —9月为宜,最迟不超过10月下旬。
我市气候温和,水分、温度等条件都比较好,因此春秋都可以播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也可夏播。
牧草种植的播种方法通常采用撒播和条播。
1、撒播:用手直接把种子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
2、条播:①同行打播:几种牧草种子播于同一行内;②间行条播: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另一行内。
木草种子后,养殖牧草是很重要的,广大牧农们在选择了牧区和牧草后,要根据牧区的大小选择牧草的量数。
将牧草种在土壤里以后要进行养护。
因为牧草的生长需要多季供给牲畜,所以要在平时对牧草的养护时要增加对牧草的施肥,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
另外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水分蒸发旺盛要增加对牧草的浇水。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牧草,其套播技术方案可以帮助农民在农田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
1. 多年生黑麦草的特点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牧草,能够耐受低温、抗旱、耐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
它具有生长快、茎秆粗壮、耐割性强、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
2.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多年生黑麦草套播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是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套播。
其次是进行土壤改良,通过翻耕、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最后是选购优质的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生长能力。
3.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的播种方法多年生黑麦草的套播可以选择与其他作物进行联合播种或轮作播种。
常见的套播作物有玉米、大豆、红豆等。
在播种时,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要调整播种比例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套播作物的播种量应适当减少,以避免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造成影响。
4.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的管理措施多年生黑麦草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需要进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施用。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轮作、间套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田间管理方面,及时进行除草、疏芽、追肥等措施,保持田间整洁,促进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发育。
5.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的收获和利用多年生黑麦草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可以采用割刈、压块等方式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多年生黑麦草可以用作饲料、绿肥、生物质能源等用途。
同时,多年生黑麦草的残茬还可以用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多年生黑麦草套播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措施,农民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并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谷物类农作物的混播作业经常是许多农户所熟悉的。
草籽的混播也是在现在的农业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技巧。
混播草籽可以使土壤肥力增加,对休闲农民等开发农业,生态农业及传统农业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草籽混播具有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改良,增加水分含量,抑制杂草生长,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混播的草籽类有:黑麦草、茅草、拉马苋草、马铃薯草、苋草、文竹草、水芹、甘草、禾裔雀麦等。
要想较好的实现草籽混播的效果,首先要作好准备工作,要先进行草籽的混播比例的测定及收获量的统计,确定混播比例,根据混播比例按其它需要加混的农作物进行单独添料;其次要准备好草籽混料,本料混料加入的比例也有要求,根据特定的施肥技术,必须添加有机肥料等;最后选定混播机构,按比例添料放入混播机中进行混播,料粒要有利于残留物分布均匀。
草籽混播有利于减少农田干旱、改善土壤及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抗旱性能,获得高质量和高产量农作物等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红三叶牧草的栽培技巧饲料,实用技术红三叶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和耐热能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4℃。
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为4.5-8.5,在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地区生长良好,土质肥沃的粘壤土生长最佳。
红三叶草属突根性多年生植物,如管理适当,可持续生长7年以上。
整地白三叶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播种前务必将地整平耙细,整地精细。
整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厩肥2500千克左右,并结合施磷肥每亩20-25千克,以利于提高红三叶草的固氮能力。
播种方法红三叶草春秋季均可播种,但以秋播为好,春季播种可在3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秋播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下旬进行。
播种前需将果树行间杂草及杂物清除,翻耕20-30厘米将地整平,墒情不足时,翻地前应灌水补墒。
播种方式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15厘米左右。
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覆土0.5-1.5厘米。
红三叶草每亩用种量0.5-0.75千克。
为使管理方便,采用条播方式为好,行距30厘米左右,留种地行距要适当加宽。
牧草混播:红三叶以每亩0.5千克与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鸭茅、苇壮羊茅等)草种混合撤播,改良草山可成为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
水肥管理红三叶草属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补充少量氮肥,待形成群体后则只需补磷、钾肥。
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如遇长期干旱也需适当浇水。
红三叶苗期生长缓慢,要重视苗期的清除杂草,否则易受杂草侵害而化苗。
每次刈割后,结合中耕适当追肥,以利再生。
红三叶草质柔嫩,适口性好,为******家畜喜食,干物质消化率为61%-70%。
红三叶的利用,可刈割,当株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刈割,一年可刈割4-6次。
刈割时留茬不低于5厘米,以利于再生,割下的草可作为饲草。
也可放牧马、牛、羊,打浆可喂猪,饲养效果很好。
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红三叶也可青贮,无论是窖贮、袋贮,水分含量应掌握在45%-65%之间。
乌苏1号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试验0引言紫花苜蓿被称誉为“牧草之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种植。
无芒雀麦栽植历史悠久,其植株直立、叶量丰富、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
本研究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混播试验研究,旨在提高其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降低落叶性,充分发挥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播的丰产性。
1自然概况乌苏市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170~200 d,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000~2600 h;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41℃,≥10℃的年积温为3685.6℃,年平均降水量为158.4 mm,蒸发量高达2109.9 mm,是降水置的13.3倍,相对湿度58%,作物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为1600~1800 h。
2试验基本情况2.1试验材料乌苏1号无芒雀麦原种,由乌苏市草原站供种;和田大叶苜蓿,由新疆农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提供。
2.2试验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
试验地设在乌苏市西湖镇一家地村,土壤为灰漠土、持水性较差。
作物生长期需井水灌溉,前茬作物为两年生的苜蓿。
2.2.1不同行数布局产草量比较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1个对照。
处理1:播两行无芒雀麦,一行紫花苜蓿;处理2:两行紫花苜蓿,一行无芒雀麦;处理3:播一行无芒雀麦,一行紫花苜蓿;处理4:9行全部播紫花苜蓿。
早春播种,播前灌水泡地,精细整地,划成小区。
无芒雀麦1.5kg/667m2,播深3 cm;紫花苜蓿1.0 kg/667m2,播深1~2 cm,行距30 cm,播后镇压,防止跑墒。
2.2.2不同播种方式产草量比较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1个对照。
处理5:无芒雀麦行距30 cm,和田大叶苜蓿撒播;处理6:无芒雀麦行距45 cm,苜蓿撒播;处理7: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均匀混合(无芒雀麦0.75 kg/667m2+紫花苜蓿0.5 kg/667m2),行距30 cm,先播无芒雀麦,播深3 cm,然后按播深1~2 cm压行重复播紫花苜蓿于同一行中;处理8: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均匀混合(无芒雀麦0.75 kg/667m2+紫花苜蓿0.5 kg/667m2),行距45 cm,播法同处理7;处理9:播紫花苜蓿,行距30 cm,播深1~2 cm。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牧草种植技术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牧草种植的相关技术,在上课前,说一些题外话:自09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我们特克斯县已有4330户享受牧民定居的优惠政策,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这项工程?我们知道以前牧民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国家实施了这项工程。
既然想要牧民定居下来,就要考虑牲畜的草料问题,也就是我们畜牧系统经常说的“定居先定蓄、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水”。
在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定居的牧民要有30-50亩的饲草料地,而且在2013年特克斯县建设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12000亩,分别位于巴喀勒克片区(跨阿克塔斯村和库热村)、喀拉峻村特勒巴特和阔克铁热克乡萨尔阔步3个片区。
其中6000亩位于旱盖区域,3000亩位于特勒巴特,3000亩位于萨尔阔布,灌溉方式为喷灌;规划种植面积10560亩,占总规划面积的88%,其中种植红豆草6336亩、苜蓿4224亩。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种草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特克斯县属大陆温凉性山区气候,河谷丘陵地带属温凉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35天。
所以根据特克斯县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合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咱们这几种牧草的种植方式,因为特克斯县主要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所以重点讲解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别名:紫苜蓿,苜蓿)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牧草。
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现在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华东部分地区。
一、植物学特征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枝,高30-100厘米。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上部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先端尖,有柔毛,长约5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有柔毛,萼齿狭披针形,急尖;花冠紫色,长于花萼。
牧草的栽培技术要点一、耕整土地:牧草根系民达,须深翻土壤,耕深不少于2O公分(但是盐碱地不宜过深)。
熔翻后土地要耙细,以利于出苗政整齐。
二、播种前的准备:1、选种: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去掉,以利于出苗-致。
选种常用方法是配制盐水和硫酸铵溶液,较大充实饱满的种子常沉于溶液-部而皮壳、瘪粒浮于溶液上面。
2、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适当晒种,杀死霉菌,提高民芽率。
同时对部分硬实种子(如紫花苜蓿、紫云英等)可用砂子拌和碾磨,去除蜡质,或温水浸种24小时再捞起沥干,易于吸水民芽。
但土壤干旱时则不宜采取浸种处理。
三、播种:1、播种时期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地温达到lO摄氏度时即可播种。
秋播右因地而行,宜在9月一一lO月进行,以便于幼苗过冬。
春播、秋播都可以的牧草,以秋播为佳,可减少幼苗杂草侵害。
2、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条播窄行距25公分至3O公分,宽行距4O公分至6O公分,留种用的,行距可适当放宽一些。
3、播种方式:一般实行单播,即一种牧草单独播在一块地里。
也可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行混播,能增加产量的均衡与稳定性。
或者采取育苗移栽,调节茬口矛盾。
4、播种深度:牧草种子播种深度适当,一般在2公分到3公分之间。
大粒种子应深,小粒者宜浅。
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
土壤干燥者稍深,潮湿者宜浅。
5、播种量:一般小粒种子的播种量为每亩O.36千克到O.5千克,稍大些的种子为每亩l千克到2千克,留种用的可减少l/3。
四、肥水管理::禾本科牧草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料、豆科牧草只需少量的氮肥,施用量相当于禾本科牧草的l/3至l/2,但需多量的磷、钾肥料,要先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田施厩肥l5OO 到25OO千克,磷肥每亩lO千克到2O千克,钾肥每亩5千克到lO千克。
追肥多用氮肥,一般在苗期或刈割后及时进行,施用量lO千克到2O千克/亩。
在早春与秋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以利牧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