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配料优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0.38 KB
- 文档页数:5
先进陶瓷的烧结过程优化先进陶瓷,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它就在咱们身边,手机里、电脑里,说不定你家里的某个电器里就有它的身影。
咱今天要说的是先进陶瓷的烧结过程优化。
这就好比做蛋糕,要想蛋糕烤得又香又松软,火候、时间、配料都得把握得恰到好处。
先进陶瓷的烧结也是这么个理儿。
我先给您讲讲啥是烧结。
简单说,就是把陶瓷的粉末颗粒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变成一个结实的整体。
就像一群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形成一个整齐的队伍。
那为啥要优化这个过程呢?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没优化好,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说,陶瓷的内部可能会有气孔,就像蛋糕里有了空洞,不结实。
或者陶瓷的性能达不到要求,用起来不给力。
我给您说个事儿,有一次我去一个陶瓷厂参观。
看到工人们正在为一批陶瓷的质量发愁。
原来啊,这批陶瓷在烧结的时候温度没控制好,结果表面出现了裂纹,整个都报废了。
这可让老板损失不小,工人们也白忙活了一场。
要优化先进陶瓷的烧结过程,首先得选好材料。
这就好比做饭选食材,得挑新鲜、质量好的。
陶瓷粉末的颗粒大小、形状、纯度都得考虑到。
颗粒小的,烧结起来就更容易融合,但太小了也不行,成本太高。
然后就是控制温度啦。
这可是个技术活,就像炒菜掌握火候一样。
温度升得太快,陶瓷容易变形;升得太慢,又浪费时间和能源。
得根据不同的陶瓷材料,制定出最合适的升温曲线。
还有压力也很关键。
有时候给陶瓷加点压力,就像给面团揉面一样,可以让它们结合得更紧密。
但压力也不能太大,不然陶瓷会被压坏的。
另外,气氛也不能忽视。
在不同的气体环境中烧结,陶瓷的性能可能会大不一样。
比如说,在氮气中烧结,可能会让陶瓷更耐磨;在氧气中烧结,可能会让陶瓷的导电性更好。
总之,优化先进陶瓷的烧结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步骤都要协调一致,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
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烧出高质量的先进陶瓷,让它们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您想想,未来的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这些高质量的先进陶瓷。
M etallurgical smelting冶金冶炼烧结配矿优化及高炉生产应对实践张利波摘要:近些年,高炉炼铁一直是冶炼生铁过程中应用的最重要的技术,居于主导地位。
最近几年,全球的学者即使研究出许多高炉炼铁技术,不过在制作成本的经济性方面,依旧不能和以往的高炉制造技术进行比较。
国内,因为历史条件与制造成本的干预,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生铁依旧借助高炉进行制作。
高炉生产期间,入炉原料重点是烧结矿、球团矿和块矿,而且烧结矿的比例高于百分之八十。
所以,烧结矿的品质高低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提升烧结矿品质对于缩减制作成本、保证高炉良好的运行具备着较高的作用。
关键词:烧结配矿优化;高炉生产;应对实践对策现如今使用的矿粉、矿石以及含铁工业物料等,使得烧结原料逐渐繁杂,如何通过原料的优化搭配实现品质最优、成本最优是钢铁生产重点关注的问题。
烧结矿是高炉的主要“口粮”,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炉生产稳定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
为了确保烧结矿质量稳定,工作人员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烧结配料精度,改善烧结矿质量,为高炉高效生产筑牢保障。
1 研究背景1.1 铁矿粉市场行情在我国环保政策高效实施的环境下,钢铁公司开始限制产量,铁矿石的需求数目逐渐下降。
不过在2017年~2018年鉴因为钢铁利润空间的变化,个别产能被释放,导致铁矿石的需求数目逐渐提升。
身为铁矿石的出产地澳大利亚与巴西境内铁矿石的出产量也随之增加,不过市场依然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导致铁矿石的流通价格较高。
并且,因为持续的挖掘与应用优质资源,导致地球上的优质铁矿石数量逐步的减少,铁矿石供需框架的调节会是后期国际上需要一起面临与开展的工作。
我国铁矿石的存储数量位于世界前列,大约为整体存储量的百分之十二,整体的应用潜力较高。
由于铁矿的开采、加工工艺的提升,铁矿资源的整体应用会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性。
1.2 烧结配矿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低品矿粉为减少烧结资金投入最为重要的方式,不过品味下降可能导致非铁元素的高效提升,造成烧结矿品质降低,为后续高炉生产留下隐藏的危害,科学的应用铁矿粉高温特性展开烧结配矿,能够提升烧结配矿的效果。
基于遗传算法的烧结配料优化方法摘要:配料是烧结的基础,烧结配料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
传统的烧结配料试算模型存在配料成分不稳定,配料成本高等诸多弊端,本文介绍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烧结优化配料的方法,将优化方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烧结优化配料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t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18-021 前言配料是烧结的基础,烧结配料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烧结矿的化学成分及稳定性,并影响到原料的使用成本。
传统的试算模型存在配料成分不稳定,配料成本高,配料能力不足,资源利用不合理等诸多弊端。
而传统的求解最优化方法又大多要求搜索空间具有连续可导性,且通常只能给出局部最优解,不易获得全面最优解。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遗传算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是基于自然选择和基因遗传学原理的有导向随机搜索算法,其求解问题不依赖于系统模型的表达方式,而是对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进行操作,搜索过程从一个潜在解的群体开始,以模型对应的适应度函数作为寻优判据,根据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竞争策略求解问题。
因此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冶金配料当中,必定会在生产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 烧结配料模型的构建烧结厂通常使用多种含铁原料(精粉、澳矿、富粉、返矿、印巴粉)、溶剂(生石灰)配成烧结混合料。
其配比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烧结矿的产量、质量,而且极大地影响烧结矿的成本(占整个烧结矿成本的70%~85%),因此烧结配料要满足低成本(经济性)、优良的烧结性能(工艺性)及最终烧结矿优良的冶金性能(质量性)等指标。
但由于工艺性和质量性的精确量化较为困难,因此将成本作为目标。
把工艺性和质量性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处理。
同时由于这些约束条件都是线性,所以烧结配料最优化问题可以视为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来处理。
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般形式可以描述为:minimizesubject to2.1 原料条件各种原料的成分见(表1),各种原料的价格见(表2),对烧结矿化学成分的规定要求见(表3)。
一种配料方法烧结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配料方法烧结专利,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配料均匀性、提高烧结效果的配料方法。
该方法采用先进行粉末混合,然后通过搅拌均匀将粉末与液体混合,并最终通过烧结工艺将混合物形成所需产品。
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烧结效果,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生产过程。
背景在一些工业领域,比如陶瓷、金属和化工等行业,往往需要将粉末配料进行烧结,以制成所需的产品。
然而,目前在配料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粉末混合不均匀导致烧结效果不佳等。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改善配料均匀性、提高烧结效果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料方法烧结专利,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需要进行配料的粉末放在一个容器内。
2. 将液体配料放入另一个容器中。
3. 利用搅拌设备将粉末和液体进行混合,直至达到均匀状态。
4. 将混合物进行烧结,以形成所需产品。
实施例本方法的实施例如下:1. 将需要配料的粉末放入一个容器内,假设为容器A。
2. 将液体配料放入另一个容器内,假设为容器B。
3. 使用搅拌设备将容器A和容器B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状态。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
4. 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将其进行烧结。
具体的烧结工艺根据所用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优化。
经过多次实验,实验证明本方法能够显著改善配料的均匀性,并提高烧结效果。
比如在陶瓷行业中,使用本方法进行配料烧结后,产品的质量和强度明显提高,表面光洁度也得到了提升。
优势和应用本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如下:1. 提高配料均匀性:使用本方法进行配料可以充分混合粉末和液体,从而确保细颗粒和粗颗粒之间的均匀分布,避免因为混合不均匀而影响最终的烧结效果。
2. 提高烧结效果:本方法将粉末和液体充分混合,使粉末颗粒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强度。
3. 适用于多种材料:本方法适用于陶瓷、金属和化工等多种材料的生产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通过本发明公开的配料方法烧结专利,我们实现了一种能够改善配料均匀性、提高烧结效果的新方法。
梅钢富氧烧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对梅钢3号烧结机进行富氧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烧结效果显著。
富氧烧结改善了燃料利用率,降低了固体消耗,提高了烧结矿铁酸钙和粘结相含量,改善了烧结矿相结构,转鼓强度提高了1.52%,低温还原粉化率RDI+3.15和还原性RI指标均得到了优化,分别提高了0.328%和0.6%。
关键词:吹氧富氧点火氧气罩0 引言富氧烧结是通过提高点火助燃空气和抽入料层空气的含氧量,改善燃料燃烧条件,增强燃烧带的氧化气氛,综合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对于富氧烧结在烧结生产中主要优点已达成以下共识。
首先,富氧烧结能提高燃料利用率,使得烧结液相生成量增加,保温时间延长,实现高氧位烧结,使烧结矿成品率及转鼓指数都随之升高。
其次,富氧烧结能提高烧结机生产效率。
另外,富氧烧结可使烧结料层中的固体燃料得到充分燃烧,提高其综合燃烧特性和燃料利用率,从而降低燃耗,实现厚料层烧结。
本文就梅钢3号烧结机富氧烧结的生产实践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富氧烧结工艺流程图、供氧保温罩的结构形式、罩中供氧方式、系统研究了富氧烧结的效果,并对富氧烧结工作机理进行了探讨。
1 技术方案梅钢3号烧结机富氧烧结工艺由向烧结料层吹氧和富氧点火二部分构成,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烧结机氧气罩呈弧形,离点火器出口7米,通过支架罩在台车上,氧气罩上部开有一条0.5米宽的槽,用于烧结供风;氧气罩由四段组成,每段长3米(有4个氧气喷头),总长12米,喷头距料面480mm, 氧气喷头出口处压力约在0.04~0.06MPa。
富氧烧结在氧气压力高于4.5公斤的前提下启用,烧结操作人员通过调节阀调整氧气流量,当氧气压力低于0.45MPa时,调节阀自动切断烧结供氧。
2 富氧烧结工业试验结果与分析制定了适宜的富氧烧结工艺流程图,供氧保温罩的结构形式,罩中供氧方式,氧气管道吹扫方式和烧结安全用氧方案后,在烧结氧气流量1800米3/小时,料层吹氧流量1680米3/小时,烧结机速度1.70m/min,吹氧时间7分钟,罩内氧浓度22~24%,富氧点火流量120米3/小时,点火助燃空气富氧浓度2%的条件下,研究了富氧烧结的效果。
烧结配加硫酸渣的试验研究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在昆玉钢铁使用的原料条件下,针对硫酸渣存在的资源优势,通过烧结工艺研究,在保证烧结矿产、质量的前提下,配加部分硫酸渣,降低烧结原料成本,为企业进一步创效。
关键词:硫酸渣配矿结构1.前言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配置210㎡带式抽风烧结机一台,设计利用系数1.31t/(㎡·h),供昆玉钢铁2座450m³高炉使用;目前受疆内钢铁产能影响,烧结压缩产能,昆玉以现有烧结机配置,结合自身原料条件,不断的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及工序能耗。
硫酸渣作为一种富含铁元素的二次资源,还含有少量的铜、锌等元素,以及较高的有害元素硫,目前硫酸渣的二次利用率较低。
若能通过烧结工艺研究,实现硫酸渣在烧结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原料成本,为此昆玉烧结开始配加硫酸渣试验研究。
1 烧结配矿方案通过不同的配矿结构试验,验证了硫酸渣配加比例变化在低硅烧结条件下,烧结矿产、质量变化,寻求在昆玉原料条件下,配加硫酸渣的最佳比例及生产工艺控制参数。
1.1基准期(1)工艺控制以不配加硫酸渣烧结作为基准期,配矿基准为:烧结矿SiO2含量5.2~5.4%,碱度1.8~1.9,铺底料厚度20mm~30mm,料层厚度700mm~750mm,点火时间为1.5min,点火温度1100℃,烧结终点温度400℃~460℃,烧结矿FeO含量控制9%~11%,混合料水分7.5±0.2%。
为充分利用内循环物料,降低生产成本,对除尘灰、钢渣、氧化铁皮等物料与一定精粉进行预配料,经配料后称之为混匀料。
1.2试验期试验期配矿基准仍按照不配加硫酸渣时的配矿基准控制。
本次试验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配加硫酸渣2%(配矿结构B),若烧结矿强度好、返矿稳定,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继续进一步试验;若烧结矿质量变差,相应的进行生产措施调整,待生产稳定后,提高硫酸渣配比至4.5%(配矿结构C),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提高硫酸渣配比至5.5%(配矿结构D),逐步分阶段验证不同硫酸渣配比下烧结矿质量变化。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提高烧结矿的质量的措施姓名:班级:系部:指导老师:时间:1 烧结的起因 32烧结的目的意义 33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因素 33.1烧结矿的品位 33.2 SiO2含量 33.3烧结矿碱度 33.4 MgO%含量 33.5水分 33.6料层厚度 34 提高烧结矿质量的措施 34.1优化入烧原料结构 34.1.1 优化入烧原料结构,稳定控制烧结矿化学成分 34.1.2改善入烧燃料质量 34.2生产高碱度烧结矿 34.3操作技术改进 34.3.1自动配料技术 34.3.2低温点火技术 34.3.3强力造球技术 34.3.4厚料层技术 34.4设备技术改造 34.4.1添加剂仓技术改造 34.4.2混料系统技术改造 34.4.3筛分系统技术改造 3摘要:本文简述了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因素,系统的介绍了提高烧结矿质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烧结矿质量技术措施1 烧结的起因烧结生产起源于英国和德国。
大约在1870年,这些国家就开始使用烧结锅,用来处理矿山开采、冶金工厂、化工业厂等废弃物。
1892年美国也出现了烧结锅。
世界钢铁工业第一台带式烧结机于1910年在美国投入生产。
这台烧结机的面积为8.325m2(1.07m×20.269m),当时用于处理高炉炉尘,每天生产烧结矿140t。
它的出现引起了烧结生产的重大变革,从此带式烧结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前钢铁工业十分落后,烧结生产更为落后,1926年3月在鞍山建成四台21.63m2(1.067m×20.269m)带式烧结机,日产量1200t。
1935年,1937年有相继建成四台50m2烧结机,每年产量达19万t。
建国后,我国烧结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鞍钢从苏联引进75m2烧结设备和技术,这套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品的设备,对新中国的烧结工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钢铁公司的烧结厂相继建成投产。
考虑质量损失的烧结配料优化研究□连波卢虎生李春丽【摘要】在满足高炉炼铁对入炉烧结矿性能指标要求的基础上,从质量损失的角度研究烧结配料问题。
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产生几个分类中心。
其次,将聚类产生的分类中心作为模型的规划方案,建立优化配料的线性规划模型;最后,根据某钢铁集团烧结厂实际生产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验证。
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在满足高炉炼铁对烧结矿产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降低烧结矿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质量损失;烧结配料;线性规划【作者简介】连波(1985.6 ),男,河北邯郸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卢虎生、李春丽,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引言贾娟鱼等认为在炼铁过程中,合理经济地确定烧结矿和入炉矿的配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梁中渝等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应用线性规划优化配料数学模型。
姚志超等分析得出烧结矿化学成分等指标在技术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波动时,对产品性能指标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吕学伟等针对烧结配料优化模型的求解问题,研究了线性规划法,蒙特卡洛法和遗传算法各自的特点。
杨长为以新余钢铁公司烧结厂为例,利用线性规划原理对如何满足混匀矿成分受控及各原料存量约束前提下,就配料成本最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吴敏提出基于预测模型与调整规则的烧结配料优化综合集成方法,根据烧结试验和生产所获得的工业数据建立成分预测数学模型,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从而实现烧结配料的优化。
二、数据统计与聚类分析(一)数据统计分析。
模型研究烧结配料过程,主要是考虑烧结配料计算过程中的质量平衡以及碱度和热量平衡等方面约束。
研究的对象涉及配料原料有高炉返矿,混和精矿、巴润矿、进口矿粉、蒙古矿和褐铁矿等,燃料主要为焦粉和煤粉。
表1为该烧结厂某一烧结车间的烧结日报数据,该车间主要的含铁料包括高炉返矿、混和精矿、进口矿粉和褐铁矿,燃料主要是焦粉。
烧结配料计算实战案例解析二案例2主要讲述如何实现优化和优化可以达到的效果,以及各种原则为何能成为烧结顺行和配比优化的保障。
某钢铁公司90平米步进式烧结机原料条件(校对后)公司下达的烧结矿指标烧结矿品位TFe:≥54;二元碱度:1.85±0.1,合格率90%;亚铁:8-10%;转股强度≥75%;高返矿率≤15%。
大家从对烧结矿下达的指标可以看出,每个企业对烧结矿指标的要求大相径庭。
但作为烧结配料技师来讲必须把配料过程控制的精细和准确,以追求最优化的配比为目标,为了整个钢铁长流程的高效、低耗的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比说明:①优化前原配比把燃料配比不计入烧结配比100%内,造成烧结矿烧损计算不准确、烧结物料成分带入量不准确,计算矿相组成和实际矿相组成偏差较大,最终导致烧结矿整体预想成分不准确;实际烧成量比计算出的烧成量小,造成烧结生产概念性错误,同时造成配入量不准确,导致所有的产量、原料消耗和库存量不准确,成本难以核算。
②优化前白云石用量少,碳酸盐配加量不够,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铝比值为0.8,二元碱度和四元碱度的比值为1.24,这样情况下导致焙烧过程料面收缩不够,烧结矿结矿困难,烧结矿机械强度差,粉化率提高,返矿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升高。
③优化前生石灰配加量大,在有粒度很好的镍矿配入、烧结焙烧过程料面透气性好的情况下配入大量生石灰只会降低烧结矿结矿强度,增加返矿,增加成本。
④优化前由于杨迪粉二氧化硅波动大,配加量大造成烧结矿中二氧化硅量波动大,二元碱度波动大,碱度合格率低。
优化后用全量公式核算各种铁粉历次化验成分,确定杨迪粉二氧化硅含量在4-5.6%之间波动较大,减少杨迪粉配加量,增加了印粉配加量,大幅度提高了碱度合格率。
很多情况下:铁料的全铁比较稳定,二氧化硅和结晶水互补性波动。
⑤优化前由于矿相结构、物料组成不合理返矿产生和配入量较大;优化后返矿减少,产量提高,成本降低。
⑥优化前实际生产数值:烧结矿碱度合格率/月=85%;烧结矿转股系数/月=73~75;烧结综合返矿率20~23;烧结机利用系数: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