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2022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真题答案及解析(抢先版)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1分,没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主体是()。
A.投资方和设计方B.投资方和开发方C.开发方和设计方D.开发方和供货方【答案】B【解析】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如投资方和开发方的项目管理,或由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服务)。
【考点来源】1Z20102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只属于施工方的项目管理目标是()。
A.环保B.安全C.治疗D.成本【答案】D【解析】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它包括:(1)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2)施工的成本目标;(3)施工的进度目标;(4)施工的质量目标。
【考点来源】1Z201023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下列组织工具中采用双箭头表示连接对象之间关系的是()。
A.组织结构图B.合同结构图C.工作流程图D.项目结构图【答案】B【解析】合同结构图反映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如果两个单位之间有合同关系,在合同结构图中用双向箭杆联系。
【考点来源】1Z201036合同结构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4.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策划工作内容中,项目结构编码体系属于()内容。
A.组织策划B.管理策划C.技术策划D.合同策划【答案】A【解析】组织策划,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决策期的组织结构;(2)决策期任务分工;(3)决策期管理职能分工;(4)决策期工作流程;(5)实施期组织总体方案;(6)项目编码体系分析。
【考点来源】1Z201041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工作内容5.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对各个分包单位的工程款项,有()负责支付。
A.施工总承包单位,B.总承包管理单位,C.业主方D.业主方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答案】A【解析】当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时,对各个分包单位的工程款项,一般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支付。
因果分析图法在建设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张绪涛刘品品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12期摘要:当前,工程进度管理常用的方法很难分析进度提前或落后的原因,在没有原因的前提下,很难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因此,在工程进度管理中,可以将因果分析图法和进度控制方法结合应用,分析工程进度提前或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合同,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mon methods of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are difficult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advance or backwardness of progres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under the premise of no reason. Therefore, in the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the causal analysis chart method and the schedule control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advance or backwardness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contrac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can be formulated.关键词:因果分析图法;工程进度管理;索赔Key words: 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diagram;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claim中图分类号:TU7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188-030 ;引言因果分析图法又称鱼刺图法或者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是日本管理学家石川馨推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因果分析图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的原因之间的关系,对每个质量问题找出核心原因。
2016监理工程师《三控》考点18-4考点: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一)调查表法统计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它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数据,简便灵活,便于整理,实用有效。
它没有固定格式,可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统计调查表。
应当指出,统计调查表往往同分层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出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改进的措施。
(二)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分层法是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其他统计方法一般都要与分层法配合使用。
(三)排列图法1.排列图法的概念(I)用途: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2)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连起来的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
2.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I)观察直方形,大致可看出各项目的影响程度。
排列图中的每个直方形都表示一个质量问题或影响因素。
影响程度与各直方形的高度成正比。
(2)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
将累计频率曲线按0~80%、80%~90%、90%~l00%分为三部分,各曲线下面所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三类因素。
3.排列图的应用排列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主次因素。
其主要应用有:(1)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按不合格点的内容分类)(2)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按生产作业分类)(3)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4)分析措施是否有效。
(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对比)(5)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安全问题分析等。
(四)因果分析图法1.因果分析图法的概念(1)用途。
因果分析图法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
(2)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第 1 页共 1 页因果分析图法一、因果分析图法的涵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往往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企业只有准确地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保证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因果分析图就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清晰、有效地整理和分析出产品质量和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素图、树枝图和鱼刺图等,是质量管理常用工具之一。
它于1953年最早在日本川缔制铁公司毒合工厂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得到推广。
一般说来,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尽管很多,关系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存在两种互为依存的关系,即平行关系和因果关系。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如果通过直观方法能够找出属于同一层的有关因素的主次关系(平行关系),就可以利用排列图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
但是由于因素在层间还存在着纵向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要有一种方法能同时整理出这两种关系,因果分析图就是根据这种需要而构思的。
在具体分析时,我们可以从质量问题出发,首先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进而从大原因出发寻找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原因,并查出和确定主要原因。
如左图所示.因果图就是用锁头表示小原因、中原因、大原因、某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图形。
因果分析图法既是针对某一结果通过分析,制作因果图,并查明和确认主要原因的方法。
二、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将相关问题专家聚集在一起,通过召开“诸葛亮”会来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①明确要解决问题的准确含义,并用确切的语言把质量问题表达出来,井用方框画在图面的最右边;②从这个质量问题出发先分析大原因,再以大原因作为结果寻找中原因,然后以中原因为结果寻找小原因,甚至更小的原因;③画出主干线,主干线的箭头指向质量问题,再在主干线的两边依次用不同粗细的箭头线表示出大、中、小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相应箭头线旁边注出原因内容;④找出主要原因,用显著记号或图把主要内容圈起来,以示突出:⑤记录因果图的绘制日期、参加讨论的人员及其他备查的事项。
音频编码:GL-40638C
考点名称: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编辑及音频:赵长歌老师
【考情概要】
你好,欢迎来到必学知识点课堂,我是赵长歌老师,这一讲是必学知识点38,考点名称是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属于高频多分C级考点。
2020年的备考,要注意掌握因果分析图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考点解读】
一、因果分析图法的基本原理
因果分析图法,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二、因果分析图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至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到此,考点解读就讲完了
第 1 页共 1 页。
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问题因果图是一种有助于分析问题和找出根本原因的工具。
在质量管理领域,因果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因果图的概念和原理。
因果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将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其结果进行连接和分析。
它基于因果关系的概念,即某个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其他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的。
通过绘制因果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分析质量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因果图:1.确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这可能是产品或服务的缺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偏差等。
明确问题是解决它的第一步。
2.确定结果:在绘制因果图之前,我们需要确定问题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如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等。
3.绘制主要因素:在因果图中,我们需要列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应该是可以被控制或改变的,以便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将主要因素写在因果图的左侧。
4.确定次要因素:在绘制主要因素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导致每个主要因素的次要因素。
这些次要因素可能与主要因素相关,但它们不能被直接控制或改变。
将次要因素写在因果图的右侧。
5.绘制连接关系:在因果图中,我们需要绘制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之间的连接线。
这些连接线表示因果关系,指出一个因素是由另一个因素引起的。
通过识别和理解这些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题目所要求的篇幅,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问题。
假设我们要解决某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问题是产品的尺寸存在偏差,导致一些产品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首先,我们明确了这个质量问题:尺寸偏差。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导致尺寸偏差的主要因素。
可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机器的性能、操作员的技能水平、使用的原材料等。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每个主要因素的次要因素。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因果分析图的应用。
某工厂生产线上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经过初步调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尺寸不准确和表面粗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使用因果分析图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召集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共同进行问题分析。
经过讨论,我们将问题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
在人为因素方面,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操作人员对产品尺寸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忽现象。
在机器因素方面,我们发现设备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进一步细化。
在人为因素中,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受到培训和经验的影响,而疏忽现象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
在机器因素中,设备维护不及时可能是因为维护计划的不合理安排或者维护人员的技能不足。
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受到培训和经验的影响,而疏忽现象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
在机器因素中,设备维护不及时可能是因为维护计划的不合理安排或者维护人员的技能不足。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环境对产品尺寸不准确和表面粗糙问题有一定影响,而设备维护不及时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优化设备维护计划,并提高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因果分析图这一工具,来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果图分析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 和ei 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上图所示;①恒等:若ci 是1,则ei 也是1;否则ei 为0;②非:若ci 是1,则ei 是0;否则ei 是1;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 是1;否则ei 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 为1;否则ei 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因果图概念--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 E 约束异:a 和b 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② I 约束或:a 、b 和c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 、b 和c 不能同时为0;③ O 约束唯一;a 和b 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④R 约束要求:a 是1时,b 必须是1,即不可能a 是1时b 是0;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d )与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 约束强制:若结果a 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一、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二、 根据分析明确原因和结果原因:1、 落点在棋盘外;2、 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3、 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4、 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5、 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6、 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7、 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结果:21、不移动棋子;22、移动棋子;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因果图: E I O R M要求强制。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因果分析图的应用。
某工厂生产线出现了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决定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列出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境等。
然后,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接着,我们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生产线上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最终,我们得出了因果分析图,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因果分析图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由于生产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导致了操作不规范;其次,是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导致了设备故障频发;再次,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了产品质量波动;最后,是由于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针对这些根本原因,工厂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对生产操作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操作技能和规范化程度;其次,加大了设备的维护力度,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再次,加强了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性;最后,对生产环境进行了优化,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跟踪,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产品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因此,因果分析图是质量管理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生产线上出现了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客户投诉率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采用因果分析图法进行分析。
步骤一,确定问题。
首先,团队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主要问题为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
步骤二,制作因果分析图。
在制作因果分析图时,团队首先确定了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状态、操作人员技能和生产环境等。
然后,团队将这些因素列为因果分析图的主要分支,进一步细化每个分支的子因素。
步骤三,收集数据。
团队开始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报告、设备维护记录、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生产环境的监测数据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团队对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
步骤四,分析因果关系。
在分析因果关系时,团队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设备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和生产环境不合理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是由供应商的管理不善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是由设备老化和保养不当造成,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可能是由培训不足或员工流动频繁引起,生产环境不合理可能是由车间布局不科学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引起。
步骤五,制定改进方案。
最后,团队根据因果分析图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他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要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质量;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更新了部分老化设备;加强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对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整和改善。
结果:经过改进方案的实施,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的情况明显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客户投诉率也大幅下降。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法在解决质量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兴宏程根据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及大纲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的重点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做好考试复习工作,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您复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在线咨询兴宏程老师,也可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995-0088
(一)因果分析图法的基本原理
因果分析图法也称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采用鱼刺图法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二)因果分析图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