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同窗好友成对手:李默庵与陈赓兵戎相见不留情
- 格式:docx
- 大小:5.48 KB
- 文档页数:3
黄维成为俘虏后,面见老同学陈赓,说了一句让陈赓大将哭笑不得的话在解放战争中有很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被解放军俘虏或者起义投诚,尤其是在淮海战争中有不少的国军兵团都被解放军包围,其中就有黄维率领的第12兵团,在黄维率领着兵团到达双堆集的时候,被解放军一举包围并且活捉了黄维。
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后来因为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跟乡绅闹翻,被迫离乡逃亡在外,在地下党员的介绍下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入校之后黄维表现出色,在同期学生中也很有威望,毕业后就参加了两次东征,在讨伐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很快就升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的团长,当时的黄维才23岁,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真可谓年少得志。
后来黄维又进入了陆军大学学习,成为了陆军大学“特别班”的第一期学生,这一期的成员在后来都成为了将军,所以这个所谓的“特别班”在后来又被称为将军班,毕业后黄维成为了陈诚“土木系”的重要将领,一路飞黄腾达。
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在德国军校学习的黄维被紧急召回,陈诚任命他为第18军第64师的师长,当时的第64师只有三个团,经过黄维的整顿部队的实力得到了大大增加,之后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其中的罗店之战就是黄维的成名之战,战斗进行到最后就连师部的炊事员都拿着枪顶了上去,在阵地上坚守了一个星期才撤退。
后来黄维因为不满何应钦对士兵军粮和其他物资的克扣,负气辞官回到了老家,直到解放战争爆发才又回到了战场,结果一战就被解放军俘虏。
在被俘之后黄维依旧十分的傲慢,对待当时俘虏他的士兵态度十分不友好,而当时打响双堆集战役的7个纵队中,就有陈赓大将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陈赓听说黄维被俘虏之后,就赶来看望他。
当时黄维虽然成为了俘虏但还是受到了解放军的优待,为了保证他的饮食解放军专门给他开了小灶,他的饭菜水平比很多解放军的司令员都要高,陈赓来看望他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对陈赓还是比较客气的。
有些书生气的黄维在听说就是陈赓率领部队参与了对他的歼灭,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输给你我觉得不冤,在军校的时候我就不如你”。
拜谒赵朴老
段子文
【期刊名称】《安徽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1993年,我从家乡安庆市来到北京,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默庵将军推荐,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工作。
毕竟是一个人独自在北京生活,日子一久,感到非常孤单,于是我想到了朴老。
因为朴老是我叔祖段松亭的舅舅,我应称舅公,论亲缘关系,是我在北京唯一的至亲,我盼望着能够前往拜谒。
我写信给老家的松亭叔祖,告知我的心情。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段子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9
【相关文献】
1.赵朴老《荣睿大师赞》浅释——纪念赵朴老逝世5周年 [J], 郭天祥
2.一群普通人对赵朴老的怀念——悼念赵朴老活动拍摄侧记 [J], 郭海鹏
3.忆赵朴老与十世班禅大师的师友情 [J], 刘鹏[1];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图)[1]
4.怀念赵朴老兼谈朴老与佛教文化的研究 [J], 王邦维
5.赵朴老圆融无碍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J], 净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1:陈赓和小兵的故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2:95岁抗战老兵“不做亡国奴”1938年,李老在涟水石湖乡村师范。
中共4次声称击毙的国军中将王劲修起义后遭批判自杀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2年第11期,作者:叶青松,原题:《王劲修: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五十二军军长》提起在长沙起义的民国中将王劲修,还真是可以说道说道。
1949年11月1日,王劲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军长。
1950年5月30日,王劲修因在部队整训会议上提出的主张遭到批判而举枪自杀。
1980年10月25日,总政治部对王劲修的问题进行复查,恢复了王劲修的起义将领名誉。
细细追寻这一连串事件,王劲修的许多传奇故事便渐渐显露出来。
活着的王劲修在史书上却被记载“死”了在很多记录有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8月)的史书上都众口一词地说王劲修在黄安西面的冯寿二地区作战中“死”了:《星火燎原》中刊文说:“撤麻城之围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以十二师先行出发抗敌,1932年8月12日于黄安西冯寿二湾与卫立煌纵队遭遇,将其先头部十师击溃。
待我主力赶到,敌已据地固守。
我因强攻不利,星夜转移七里坪打击陈继承纵队。
我指战员前仆后继,奋勇冲杀,浴血苦战,反复与敌展开肉搏,又给敌第二师以惨重打击。
以上两次战斗,共毙伤敌十师副师长王劲修以下5000余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典》记载:“陈赓率领红十二师与卫立煌纵队李默庵第十师遭遇,徐向前亲自率领后续部队跑步上前支援,经激战后,歼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名,将敌打退。
”《陈昌浩革命生涯》一书中说:“红十二师与敌先头部队卫立煌纵队李默庵第十师遭遇,激战至晚。
在红十一师、河口独立团配合下,歼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官兵2000余人,红军亦付出巨大牺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册)》中也说:“11日,在冯受(寿)二地区歼敌卫立煌纵队先头部队李默庵第十师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人,自己亦伤亡600余名。
”读者如果不再深究,肯定瞅明白了,国民党军副师长王劲修确实“死”了。
那么,“死”了的王劲修,又是怎样“活”过来成为人民解放军军长的呢?王劲修,字健飞,1903年4月17日出生,湖南长沙高桥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一期,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教导员、政训主任、团长,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
陈赓趣事作者:陈国才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3年第3期陈赓生性乐观、豪放、风趣、调皮、洒脱不羁,生活中的趣事很多,而且十分感人,这里略举几例。
“我爱你”1927年4月27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历时15天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任北伐军第二军特务营营长的陈赓负责大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参加会议。
上海怡和纱厂工人运动负责人王根英作为“五大”的正式代表从上海来武汉出席会议,陈赓被王根英的美貌、气质和才干迷住了,便毫不犹豫地写了一张纸条“我爱你!”递给了王根英。
毫无思想准备的王根英,可能是出于维护少女的尊严,为了惩戒陈赓的鲁莽,竟将那张纸条贴在墙上,这一来,陈赓反而更热烈了,一张纸条接一张纸条递过去,王根英便一张接一张往墙上贴。
真是“不打不成交”,陈赓的专注和坚毅终于摧毁了王根英的层层设防,不久,他们便结成了夫妻。
1939年王根英在抗日战场牺牲后,陈赓发誓:“我要为她守节三年。
”教训“模范军人”关麟征是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一向以“模范军人”自居,在同学面前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陈赓决定教训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
有一次操练,陈赓趁教官不注意,向身旁的关麟征做一个鬼脸。
据他自己后来对人讲:“那一次,我是很卖力气的,舌头向右,鼻子向左,一眼睁一眼闭,”使关麟征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
当教官闻声注视他们时,陈赓已挺立如箭了。
“关麟征出列!”教官一面把两个巴掌甩在关麟征的脸上,一面高喊,“你看陈赓,他才是黄埔军人的样子哪!”“好你个陈赓,你小心点!”当时,关麟征是有苦难言,事后才气急败坏地对陈赓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等着你老兄的报复。
”陈赓置之泰然,只硬梆梆地扔给他这句话。
历史的发展竟奇迹般地出现了这样的巧合:十一年后的1936年2月底,陈赓率红一师东征山西时,恰与国民党军关麟征部队遭遇,在这难得的一个“报仇”机会里,关麟征却又输给了陈赓,被陈赓部队吃掉了两个营。
“对不起呀,关麟征,你那两个营被我陈赓消灭了!”陈赓就在所占领的关军阵地专门给这个窄路相逢的冤家通了个电话。
《陈赓大将》分集梗概第一集1925年10月,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
陈赓、胡宗南等黄埔学生随部参战。
在华阳地区,革命军遭到强敌包围。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陈赓背着蒋介石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救了蒋介石的命。
东征胜利后,国民革命军举行了授勋大会。
陈赓与胡宗南、李铁军、徐向前、熊绶春、黄维等人被授予国民革命大元帅勋章。
陈赓由于他的英勇表现,被蒋介石留在身边,担任侍卫参谋。
1926年3月,国民党右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随后,蒋介石等人不断向共产党挑衅。
在广东造币厂,国共双方又一次发生了冲突,陈赓率领白鑫等共产党学生及时赶到,保卫了周恩来等人的安全。
由于这次行动,陈赓引起了蒋介石和军校教官钱大钧等人的怀疑。
陈赓无意中看到蒋介石在花名册里注明:陈赓是共产党,不宜带兵。
他及时向周恩来做了汇报,周恩来指示他立刻辞职。
而在他向蒋提出辞职时,却遭到了蒋的盘问,陈赓向蒋挑明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
蒋介石使用各种手段,想让陈赓脱离共产党,留在他的身边。
他让胡宗南给陈赓送去五百块大洋和委任状,胡宗南也极力劝陈赓留下。
第二集陈赓在蒋介石的利诱面前不为所动,他请胡宗南等同学吃饭。
在酒席宴上,李铁军因为政见不同,摔杯而去。
黄维、熊绶春也一再挽留陈赓,胡宗南见劝阻不成,便说日后若在战场相见,会给陈赓手下留情。
陈赓却毫不领情,明确了自己的态度。
蒋介石见利诱不成,就派钱大钧去抓陈赓。
等钱大钧赶到陈赓宿舍时,发现陈赓早已离开,只留下了委任状和给蒋介石的一封信。
信中告诉蒋介石,五百大洋已被他留做党费。
陈赓受周恩来的派遣,到上海去领受新的工作任务。
陈赓到了上海,有轨电车上的一个漂亮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女孩超然的气质吸引了陈赓,他不由自主地跟在女孩身后,女孩发现后很厌恶地瞪了陈赓一眼,陈赓却毫不在乎。
女孩想办法甩掉了陈赓,陈赓作罢。
陈赓到了预定的接头地点,他意外地发现来接头的竟是那个女孩。
女孩安排陈赓在地下党机关住下,陈赓知道了女孩的名字叫王根英。
文/陈冠任图/安频陈赓和他的对手们【幸福搜索】他是黄埔一期的元老,和蒋先云、贺衷寒一道并称“黄埔三杰”,深受蒋介石器重,但他却是最坚定的共产党员。
他对蒋介石有救命之恩,却又在战场上与蒋介石和黄埔同学刀兵相向。
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东征的救命之恩陈赓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
1925年10月,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作为东征军总指挥,再次率国民革命军东征。
他特调陈赓连担任护卫。
当时叛军主力林虎部集中在广东华阳。
由旧粤军改编的东征军第三师缺少训练,师长谭曙卿草率出兵,被敌军重重包围。
蒋介石得报,立即驰赴华阳方面督战。
谭部已溃不成军。
蒋介石急得脑门上一溜细汗。
枪声愈来愈密集,东征军像潮水一般后退。
轰!高地上发出了一声炮响。
陈赓架着蒋介石往山下跑,后面的卫兵们纷纷倒下……半路上,蒋介石忽然坐在地上:“我堂堂总指挥落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蒋介石愈说愈激动:“我在黄埔一再教导你们,战死则罢,不战死则杀身成仁,今天我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辱黄埔之威名!”说着,拔出短剑,举到胸前,泪如雨下。
陈赓一把夺过短剑,喊道:“这又不是黄埔的军队,赶快离开这里,再不走就晚啦!”蒋介石仰面望着陈赓,悲哀地说:“我实在走不动了!”“我背你走!”陈赓背着蒋介石爬过泥泞的山坡,在草丛里奔跑……过了河,枪声渐渐稀落,蒋介石慢慢恢复了平静。
他把总指挥部的几个军官召集在一间屋子里,独自咬牙切齿地踱来踱去,猛一转身停住说:“此地不能久待!让第一师快来接应我们。
我要跟周党代表联系,谁愿意去人史送信?”几个人你看我,我望你,都不吭气。
“我去!”又是陈赓挺身而出。
从出发地到后埔,少说也有一百六十多里,过河就是敌人盘踞的地区,中间一座山里还有不少土匪,陈赓又是头一次去,道路生疏,任务艰巨。
陈赓终于在第二天下午1点赶到后埔。
周恩来、何应钦接到信,立即派出一支部队把蒋介石接了回来。
蒋介石一到一师,就感慨:“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叛徒发现并被捕。
幽默的陈赓将军
吴东峰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陈赓将军脸色红润,天姿英绝,气识豪放,望而知之为大器。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何困难有何险恶,将军均笑嘻嘻,乐哈哈,妙语连珠,无拘无束,出言四座生风。
人称"幽默陈赓"。
将军乃湖南湘乡柳树铺人。
祖父陈翼怀,清军管带。
据云善使大刀,重达80余斤,抡如旋风,水泼不进。
后解甲归田,隐居乡里。
将军自小聪颖机智,【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吴东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循着将军的足迹——忆陈赓将军夫人傅涯大姐 [J], 饶邦安
2.陈赓将军的幽默人生 [J], 褚双林
3.论"将军教育家"陈赓同志的教育思想--纪念陈赓大将百年诞辰 [J], 滕叙兖
4.陈赓将军的沙场日记 [J], 胡光耀;
5.陈赓将军的幽默人生 [J], 褚双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黄埔三杰”美誉的陈赓其实是个“开心果”周恩来曾说过,他最喜欢两个知识分子战将,一个是陈赓,另一个是彭雪枫。
而毛泽东与陈赓更是有缘,两人是两县相邻的老乡。
陈赓曾进入毛泽东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多次聆听毛泽东的讲演,并与革命团体开始有了密切的接触。
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
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
凭着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
陈赓刚满13岁,就偷偷跑出家门投奔湘军,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活,一杆比他高出半头的大枪一扛就是4年。
在旧军阀部队的4年中,陈赓只落下一身疥疮和满腹失望。
但他的阅历却丰富起来,直爽而不甘寂寞的性情令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1921年,陈赓来到长沙。
他徘徊在何叔衡的书店中,阅读进步书籍,后由何叔衡介绍,接触到毛泽东。
受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的熏陶和影响,1922年12月,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生涯。
1924年5月,陈赓与其他300多名学员一道,步入了黄埔军校的大门。
那时,谁也不会料想这300多名进步青年将在今后左右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入学不久,陈赓很快就在同学中崭露头角。
这是因为陈赓在湘军当过兵,又在长沙当过铁路小职员,丰富的阅历和乐观幽默的性格使他成为学员视线的焦点。
一天,刚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正要迈步进入学员宿舍进行视察时,看到这个宿舍的全部学员正围观着一个学员,而且还有笑声从里面传出来。
周恩来便好奇地凑了过去。
原来大家正聚精会神地看一个学员表演小品“饥不择食的矮子吃长面”。
只见他顽皮的脸上做着各种表情,一会儿饿得愁眉苦脸,一会儿看见面条又喜上眉梢,伸长脖子直咽口水,接着他用双手比划着,端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大碗,先是站在地上,哧溜哧溜地吸着面条,那面条越吸越长,越长越吸得带劲,整个身子随着面条不住地向上延伸。
国民革命军中将李默庵简介李默庵生平简介李默庵190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北山村,字霖生,在李默庵年少之时有一段非常艰苦的求学经历,为了能够学习接受知识,吃了很多苦头,但是李默庵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人,纵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也能保持优异的成绩。
1924年李默庵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和蒋先云、徐向前、陈赓等成为了同学。
在黄埔军校期间,李默庵与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曾经加入了共产党,可是在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李默庵是第一个发表声明退出中国共产党的。
中山舰事件是在1926年时发生的军队调度问题。
1926年,国民革命军东征之时,他在叶剑英的团下担任党代表,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李默庵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并且参加了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
1928年之后,李默庵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军同地方军之间多年的新军阀混战,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立下大功,自己也受了很重的伤。
1932年参加了对苏区红军的围剿,1940年时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
1948年之后他在长沙居住,参与和平解放的事业,1949年彻底退出军政生涯。
1951年时李默庵被迫移居阿根廷,1964年又移居美国,直到1990年终于回到祖国定居。
1993年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还为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题词: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统一在今朝。
表达了他对两岸统一的愿望。
20__年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默庵兵败苏中苏中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在战略防御的初级阶段时利用国民党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围堵中原突围上之时,由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进行反击国军的七次战役的总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的一次非常典型的成功战役,称之为七战七捷。
而李默庵兵败苏中,就是李默庵在这次战役中败于粟裕将军。
苏中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首次大量歼敌的记录,李默庵作为国军在这次战役中的领导者无疑是失败的。
1946年42岁的李默庵赶赴无锡接任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同窗好友成对手:李默庵与陈赓兵戎相见不留情
导语:1934年,两位前共产党员指挥国民党军队攻占红都瑞金,15年后,他们一个被蒋介石通缉,一个被关进了白公馆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国特色的这一
1934年,两位前共产党员指挥国民党军队攻占红都瑞金,15年后,他们一个被蒋介石通缉,一个被关进了白公馆
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国特色的这一笔。
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
第十师师长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
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入党时间都在1925年,都与黄埔一期中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陈赓关系极深。
李默庵19岁被陈赓带到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后来陈赓从该校转入了黄埔,李默庵也跟着转入黄埔。
宋希濂与陈赓是湖南湘乡同乡,17岁入黄埔军校,18岁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穷苦,青年时就深受共产党理论的吸引。
黄埔军校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相当熟。
留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几乎每天晚上10点都要到包惠僧宿舍参加碰头会。
第二次东征时,作为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他又与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
宋希濂与李默庵比较起来,家境就较为宽裕。
宋希濂中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他与同学曾三合作创办《雷声》墙报,撰写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文章。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