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2.00 KB
- 文档页数:8
浙江省2016年10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世官制【考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一郡县制的建立【解析】分封制会导致诸侯混战,有叛国现象发生,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行的是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有叛人而无叛吏” “有叛国而无叛郡”肯定的是郡县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答案】C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是家庭农业,③是家庭纺织业,都体现了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是水排,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铁的;④反映的是汉画像石“讲经图”,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所以应选Co【答案】C3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考点】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解析】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所以A时间错误;②孟子提出“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提出“平政爱民”,因此两人都主张施政为民、得民心,所以选B。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已经有了精美的玉器,凌家滩遗址中祭坛、大型壕沟等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
下列与之最为类似的同时期文化是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2.政治制度随国家治理需要不断调整。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或政治现象,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②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③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3.唐朝前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
这一变化表明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4.《聂隐娘》传奇中,有一位磨镜客来访,隐娘便说“此人可与我为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
此时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
唐朝中后期,科举制度的平等选拔让社会对于才学有更深的认知,所以渐渐的冷落了门第婚姻,而转向更加平等和自由的婚姻。
这反映出唐代A.原有婚姻观受冲击B.陆王心学渐趋普及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专制集权有所宽松5.“开出晚清思想界之革命,所关尤重”、“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沸腾,不可遏抑”、“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
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这些言语评价的是晚清时期的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6.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
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斌等称之为“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下列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不属于“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依据的是A.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B.等级区别明显的墓葬C.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D.独具特色的玉器制造2.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由下图可推知,西周分封制A.标志着周天子世袭特权的确立B.实现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D.是对商朝内外服制的继承与发展3.阅读右图,解读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①图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②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的土地③这一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紧密④商鞅变法之时废除了这一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西汉学者刘向写道:“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刘向描述的是A.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B.各国纷纷开展变法C.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D.秦统一六国的过程5.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派别是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6.商鞅变法时期,秦国颁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推行这一举措的生产力基础是A.个体劳作方式普及B.铁犁牛耕逐步推广C.重农抑商政策推行D.土地私有制度改革7.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其中生活在“北向户”一带的民族是A.越族B.匈奴C.戎狄D.鲜卑8.某一时期,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郡,还拥有监视王国、管理侯国、代管中央驻郡机关、督察属县行政、执行大赦等方面的权力。
2023年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B.彩绘陶器C.玉器D.骨器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4.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
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
这位科学家是()A.郭守敬B.裴秀C.徐光启D.沈括5.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
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6.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
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
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
浙江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0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2题;共46分)1. (4分)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此做法()A . 说明商王愚昧无知B . 便于推翻夏朝的统治C . 是为了神化王权统治D . 说明商王不知祖先来源2. (4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
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
代子求官,为夫诉讼。
”这段记述能够反映当时在邺下地区()A . 妇女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B .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C . 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D . 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3. (4分)《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 强调“春秋大一统”B .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 . 趋向“三教合一”D .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4. (4分) (2020高二下·枣庄月考)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 . 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 .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D . 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5. (4分)(2020·厦门模拟) 王阳明有诗云:“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在此,王阳明()A . 强调继承古圣先贤的传统理念B . 批判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 . 主张弘扬蕴含于世俗中的善性D . 阐发了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6. (2分) (2019高二上·定远月考)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东南三校10月第一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A.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B.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C.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早期人类的单一性,故A错误;材料和国家起源、远古传说无关,故CD错误。
2. 梁启超提到古代有一种田制“助”,孟子解释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称私田,同养公田”。
结合所学,对该田制阐述错误的是A. 实行于商周时期B. 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步废除C. 土地为国王所有D. 按性别和年龄分配土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称私田,同养公田”可得出这是井田制,根据所学,井田制是公有的,并不是按性别和年龄分配土地,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关于井田制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3. 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说:“秦汉之世,是我国对内统一的时代,亦是我国向外扩展的时代。
中国……的统一,完成于此时。
历代开拓的规模,亦自此时定下。
”汉武帝“向外扩展”的史实是()①任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较大战争②设立中朝③推行均输平准④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任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较大战争,属于向外扩展的史实,①正确,设立中朝是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派,②不符合题意,推行均输平准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③不符合题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汉武帝向外扩展的史实,④正确,①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A.燕王B.广阳郡守C.幽州牧D.范阳节度使观察4.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②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③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④军机处在清朝灭亡前夕被撤销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5.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土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以上材料表明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③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A.燕国B.鲁国C.宋国D.齐国2.古代有思想家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这体现了①崇尚自然的倾向②隆礼重法的主张③天道无为的思想④格物致知的方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
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4.唐初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一卜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
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
这是最重要的法令,也是均田法和租庸调法行施的法令依据。
唐朝中央宫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直接管理这些工作或执行这些法令的部门是A.门下省B.工部C.中书省D.户部5.宋朝又被称为“天水一朝”。
学者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①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②各具风格的瓷窑质量闻名天下③词的发展开始走向辉煌④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
20XX 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中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2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 •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 .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 .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3•右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下列各项中, 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 . 强 调 个 性 表 现 B .追求抒情写意 C . 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D .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 4 .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 6.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
他生活在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A .北宋B .南宋C .明代D .清代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7.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 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① 三民主义”② 师夷长技以自强”③ 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C .郡县制D .察举制裁成衣服,光辉夺目,A .耦犁B .曲柄锄C .曲辕犁5.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D .翻车••…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A .李白砖卤庑诒尔肤B .柳永C .李清照D .辛弃疾彈贸摄尔霁毙攬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骤東。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
”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结交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2016.10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
”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
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12.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
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
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
这次“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14.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
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①农业合作化②人民公社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 ④②①③15.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右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
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7. 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
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
“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
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 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
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
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19.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
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20.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3)权力制衡制度(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A.英国 B.德国C.美国D.法国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22. 右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2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
这种形式是A.炉边谈话B.国会演说C.拟订法案D.自由放任24.右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
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A.消除关税壁垒B.稳定国际汇总C.促进自由贸易D.与贫困作斗争26.【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
……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
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28.【加试题】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
《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29.【加试题】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30.【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
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
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
据此判断,该演讲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
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
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
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
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