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透过历史烽烟,凝炼精神信仰——读金一南《浴血荣光》
- 格式:doc
- 大小:50.68 KB
- 文档页数:4
《浴血荣光》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浴血荣光》读后感文/ 左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初读杜甫诗句之时对背后的场景知之甚少,也了解甚少,因为那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一个我们拼命伸手也触摸不到的时代。
但当我带着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带着对过往先烈的敬畏读了《浴血荣光》这本书之后,历史仿佛又在眼前重现……那是一个缺食少衣的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那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年代。
再这样的条件下,面对反动势力的压迫和侵略者的威胁,我们似乎无力反击;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创造出了无限的辉煌。
当金戈铁马被霓虹大厦代替时,有多少人记得我们的先辈们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抉择、承受了多少失败的打击才探索出了适合我们的革命之路;当战火硝烟被川流不息的车流代替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无数的英雄先烈是经过了多少牺牲洒了多少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辈们用行动给了我们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放弃了亲人,放弃了爱人,选择拿起武器,投身到战火纷纷的前线上去,以一己之力实现保家卫国的承诺。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战士,我们最可爱的人,即使肩负重任,在炮火声中艰难的前行,却好过空度余生。
杰克·凯鲁亚克也说:“我只喜欢一类人,他们生活狂放不羁,说起话来热情洋溢,对生活十分苛刻,希望拥有一切,他们对平凡的事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像神话中巨型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渴望爆炸,像行星抨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令人惊叹不已。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人生诠释的绚烂无比。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沉重的苦难,这些苦难教会了我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坚韧,什么是积累,什么是奋进。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物质丰富,和平安定,无忧无虑,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也不该忘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稳而付出所有的人们。
浴血荣光读后感范文最近读了《浴血荣光》这本书,心里像是被投进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这本书里讲述的那些历史,那些人物,那些战斗,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
书中描述的一段段浴血奋战的经历,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就比如说红军长征吧,那可真是一段艰苦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历程。
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衫,脚踩磨破的草鞋,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
那草地可不是咱们现在去公园看到的那种柔软草坪,而是布满了沼泽和泥潭,一不小心踩进去,整个人就可能被吞没得无影无踪。
他们饿着肚子,有的甚至只能吃草根、啃树皮来充饥。
想象一下,连续好多天吃不饱、睡不好,还要不停地走路、打仗,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而且啊,这一路上还得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天上有敌机不停地轰炸,地上有敌军疯狂地追击。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有的战士受伤了,其他的战友就会毫不犹豫地背起他继续前进;有的战士干粮不够了,大家就会一起分着吃,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种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真的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更是让人心惊胆战。
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战士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
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人由衷地敬佩。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每天都能吃饱穿暖,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不用担心战火的威胁。
可我们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和那些革命先辈们比起来,我们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红军战士们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生动,那么真实,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它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英雄们。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让这样的荣光永远延续下去。
读书浴血荣光心得体会读书是一种极为有益的活动,它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
而《浴血荣光》则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令人难忘的书籍。
在阅读《浴血荣光》时,我深感该书之于我真的像是一场热血激荡的战争,让我受益匪浅。
《浴血荣光》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它讲述了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
通过深入的描写,让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艰辛和残酷,更能了解到中国军队的英勇和坚韧。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每个角色的个性和命运,让读者对每个角色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书中描述的战场上的种种情景让我瞠目结舌,感叹战争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存在。
无数的生命在战场上付出了代价,无数的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所享受的和平是多么的珍贵,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其次,读书让我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在书中,每位战士都虽然力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战局,但最终承受了巨大的牺牲。
这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
无论是战争还是生活,团结是无可替代的力量。
最后,我还从书中读到了奉献的精神。
在战争中,许多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付出生命。
他们无私奉献,无私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这让我明白了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的。
只有在奉献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通过读《浴血荣光》,我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了解到团结的重要和奉献的精神。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相信,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读书,让我们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有社会责任感,更有文化底蕴。
我会继续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读书是一种可以开拓思维、提高素养的活动,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
而《浴血荣光》这本书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浴血荣光》的读后感《浴血荣光》的读后感提要:革命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很多次都陷入危险境地,而中国革命的闪光之处,正在于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信仰的力量--《浴血荣光》的读后感近期拜读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将军的大作《浴血荣光》,感受颇多。
书中大视角全景式深度解读了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让我们触摸到当年的历史痕迹,通过史实剖析那时候的中共领导人物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机和抉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世界政党史上可能找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又一批又一批的站出来,直至革命的胜利,这个过程不是严格,简直就是严酷,意志薄弱者、钻营投机者、信念动摇者……如同大浪淘沙,都被筛选了出去。
红军时期与朱、毛并列的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农家出身、黄埔一期的高材生共产党员李默庵在升官发财与革命流血之间,选择了退党……这些人让我们既感愤恨,又觉惋惜,他们能够走到这么高的职务,都是一时之人杰,可最后没有经受得起考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落得悲剧的结局。
反观“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1925年东征是救过蒋介石的命,深得蒋厚爱并委以高官厚禄,但陈赓发现蒋是假革命时为了信仰毅然弃蒋而去。
这里有一个历史人物很醒目,他就是张国焘。
张国焘作为五四运动领袖、工人运动领袖、中共的早期缔造者之一,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毛泽东1919年进入北大时,仅仅是北大图书馆助理员;而此时张国焘已是“五四”风云人物,后又当上北大学生会主席。
中共“一大”上,张国焘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当选三人领导核心,任组织委员;而毛泽东仅为普通代表之一,并负责会议记录。
张国焘还曾当面聆听过列宁同志的教诲,这资历在中国共产党内绝无仅有。
后来两人分别主政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都反对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出色的完成了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红军队伍的任务。
浴血荣光读后感范文读完《浴血荣光》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岁月中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所描绘的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怀着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深情,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
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重重困难,他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们。
他们或许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或许来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冲锋陷阵,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不惜牺牲自己。
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渺小,但当无数个渺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
同时,书中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的智慧和策略。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人能够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他们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使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
这种智慧和策略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此外,《浴血荣光》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在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支撑,共产党人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坚信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人民。
这种坚定的信仰让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毫不畏惧,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付出巨大牺牲的先烈们。
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应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同时,我们也要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的硝烟,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从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浴血荣光》读书有感《浴血荣光》读书有感提要:该书并不是就历史而讲述历史,相反地,书中所提及的各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命运沉浮是通过这些领袖人物的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来体现的《浴血荣光》读书有感自1921年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的革命前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金一南先生在《浴血荣光》中,通过大视角来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录。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书,在那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的土地上活跃着以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的为着信仰而斗争着的人们。
为了他们那不图回报,只为一片信念的执着,为了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他们是那么的奋不顾身,只为主义,只为信仰,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命运,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
该书并不是就历史而讲述历史,相反地,书中所提及的各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命运沉浮是通过这些领袖人物的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来体现的,在分析着那段岁月痕迹的同时,也在分析着那些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思想与动机,这些完全不同的人们因为各自不同的信仰而做出截然不同的行动来,“有什么样的理想,决定有什么样的未来。
”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了更多过去书作中被批上反革命或者反面人物外衣的那些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
他们曾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在革命的行列中做出某些的功绩。
只不过,随着权利,利益,诱惑等等其他因素的干扰而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曾经的信仰,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坚定的信仰让越来越多的成长中的人们在浴血奋斗。
为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为了自己曾经的信念,他们如此义无反顾地推动着整个中国红色政权的成长与壮大。
荣耀与责任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为了国家独立、自由与富强,用这种浴血荣光的信仰力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中,建立了新中国,赢得了如此珍贵的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命运。
成功地领导着中国向世界强国进军。
《浴血荣光》的读后感范文最近有幸读到了由金一南撰写的《浴血荣光》。
本人出生在和平年代,个人的生活狠安逸。
忙忙碌碌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
在一切看似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下,其实或许更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那段曾经的历史。
在那里,中国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的为着信仰而斗争着的人们。
为了他们那不图回报,只为一片信念的执着,他们是那么奋不顾身地抛头颅,洒热血。
是啊!那就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
《浴血荣光》一部通过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录无疑可以让我们读到很多当年的历史痕迹。
与其它是在讲述历史,倒不如更可以归纳为是通过历史的史实剖析着那时候的中共领导人物。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这些人物现今如何,但是他们当年的某些行为决断却是绝对地对中国的政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手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本,我读到的是很多很多的东西。
书中并不是就历史而讲述历史的泛泛而谈。
早期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像割韭菜一样,一拨一拨地牺牲、叛变,尽管他们最初都是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之内,尽管他们曾经的丰功伟绩让人难以忘怀,但是历史巨轮的前行过程中,注定着这些完全不同的人们因为各自不同的信仰而做出截然不同的行动来。
真的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政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革命太艰苦,太惨烈,太血腥。
作者列举了俄国革命中,列宁斯大林等等那些领导人,都被沙皇流放过,有的甚至被流放过很多次,可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来说,被捕就意味着牺牲,甚至你变节都会被杀掉。
在这样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牺牲和叛变还有脱党就变得很平常。
而且当年真的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党,甚至连召开“一大”的时候,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出席,就是因为在那个年月每天都有各种政党团体成立,每天也都有各种政党团体消亡,可以说就是早期的共产党人,也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党仅仅在二十多年以后就能够取得中国的政权。
作者一一结合着历史,分析着这些人物的行为动机。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有所掩饰或者浮夸的事实。
读浴血荣光读后感心得体会《浴血荣光》是一部以中国特种部队为背景的小说,在出版之初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一名读者,我在阅读《浴血荣光》期间,深受小说中所展现的硬汉情怀和特种兵精神所感动。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心得体会:一、阅读体验和感受在阅读《浴血荣光》时,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刻画透彻描绘,以展现中国特种部队的最高精神和军人的顽强毅力。
小说通过翔实的叙述,将我带到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战争之中,一路经历见死不救的情形和生死攸关的决断,能够体会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边界和特种兵团在劫难逃时的铁血决心。
同时,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令我印象深刻。
虽然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背景经历,但是同样都充满了极大的热爱祖国和民族,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坚持信念的顽强精神。
阅读到这些人物形象时,我不禁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感同身受地体验着小说中的故事。
二、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浴血荣光》可能是目前为止,最为真实而高精度的一部关于中国特种部队的小说。
小说所揭示的部分内容,比如“空降团”在南苏丹的抢险救灾、歼-20战机首飞等,都是现实中的事实,这让我对中国军队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绩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捍卫国家利益、保卫祖国领土完整随时随地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的偉大精神。
《浴血荣光》是一部有力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激发每个中国人对祖国的深情赤子之心,更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种部队在这个国家保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身边应有无数的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了捍卫土地、保护人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而这部小说正是在为这些英雄们歌颂。
三、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小说《浴血荣光》所展示的特种兵精神不仅仅是战争中士兵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秉持的一种精神。
中国特种部队的训练强度非常高,所以他们不仅要在战斗中勇猛无畏,在生活中也会有个人的生命安全意识基础。
浴血荣光读后感范文读完《浴血荣光》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让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
这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群怀揣着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
在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各种艰难险阻时,他们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中,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刻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毅然带领队伍上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里,他面临着敌人的多次围剿和物资的极度匮乏,但他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必将走向胜利。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和他的战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奋斗,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如,红军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走过了雪山草地,跨越了万水千山。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
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让红军最终完成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
除了坚定的信念,革命先辈们的无畏勇气也让我深感敬佩。
在战场上,他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和诱惑时,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读《浴血荣光》有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总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曾经感怀的心,岁月的烟尘淹没了那中华大地上传奇式的过往,却带不走我们中华民族奋起的激昂,从外族侵略到割地赔款,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从沉睡中觉醒,成为屹立在东方巍峨的巨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革命指明了光明的道路,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批批为了光荣和梦想前仆后继,为了国家与未来浴血奋斗,为了信仰和忠诚无怨无悔。
金一南教授的《浴血荣光》运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重述历史,以激情洋溢的大散文笔法再现历史真实,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还原和探究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作品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浸满了对我党我军创建初期那些不为人知的革命往事和在艰难与困苦中九死一生革命先驱的激扬赞颂。
和平的年代里,我们的确生活的很安逸,忙忙碌碌的工作,潇潇洒洒的生活。
在一切看似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下,我们或许更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那段曾经的历史。
在那“恰同学少年”时,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的为着信仰而斗争的人们,他们不图回报,只为信念的执着便奋不顾身地抛头颅、洒热血。
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也是和平年代一名中国军人,或许同很多人一样,我无法身临其境的感知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但当我怀着敬仰的心研读《浴血荣光》里党的革命发展史时,我还是被那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震撼了——从1921年党组织成立到1949年赢得政权,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从1921年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而中国革命的闪光之处正在于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非常大的改观,这种大国崛起的自信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讲过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
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透过历史烽烟,凝炼精神信仰——读金一南《浴血荣光》
《浴血荣光》是一本好读的历史,与以往我们读过的历史书最大的不同是,人物成为全书的主角,从事件的背后走到台前,个个活色生香。
全书27.3万字,十章,93个很有代表性的历史问题,分为98篇小主题讲解,适合一气呵成整体阅读,也适合碎片时间零打碎敲、积少成多。
作者金一南教授,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和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获得者。
篇幅所限,浅谈三点体会。
一、敢立一家之言,写信史
《浴血荣光》把党和军队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进行描绘,讲述了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如何探索革命救国之路,如何与共产国际博弈,如何化解党内斗争,如何排除一切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壮大。
重点解构了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以全新视角解读了在“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中,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了理想与信仰,浴血奋战、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与韧性。
金一南教授站在历史的视角冷静分析,力争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短短几页纸就清晰讲明原因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去遵义现场学习的人们一定记得,军阀白崇禧为什么给红军闪开一条路,致使中国工农红军安然度过湘江危机,得以生存和发展,答案同样是“白色军阀
之间的战争”。
在评价领袖人物时,不因为领袖人物其权威、身份的关系趋炎附势地完全美化一个人,也不因为曾经的错误而人云亦云地完全丑化一个人。
评价彭德怀和林彪时,“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
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静水。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后半句可形容林。
”可谓是又中肯又生动,让读者深深信服。
二、浴血铸就荣光,明信仰
如果关注过1955年授衔的解放军元帅、将军祖籍分布情况,你一定会发现:没有一位将帅是贵州籍,为什么?因为世界政党史上找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又一批又一批地站出来,直到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其他革命都无法类比的少见残酷性,革命的残酷性也映照出革命者信仰的坚定性。
那些意志薄弱者、钻营投机者、信念动摇者,如同大浪淘沙,都被筛选了出去。
红军时期与朱、毛并列的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当面听过列宁教诲,其资格在1927年之前只有陈独秀能与之相比,1927年之后只有周恩来能与之相比的张国焘叛变……这些人让我们既感愤恨,又觉惋惜,他们能够走到这么高的职务,都是一时之人杰,可最后没有经受得起考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落得悲剧的结局。
与之对比,还有一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八一南昌起义前的贺龙,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每月发的大洋需要两个挑夫来挑,当周恩来找到他时,不是党员的他只有一句话“共产党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义无反顾地抛弃了高官厚禄,走上了艰苦的革命道路;“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北伐期间救过蒋介石的命,在上海因顾顺章叛变而意外被捕,蒋介石多次亲自来劝降,许以极高的官职和厚禄,但他宁可当一名“土红军”、“土八路”;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兵败怀玉山被俘时,天寒地冻,他身上只穿了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了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颜色不同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里面只有一个洋瓷碗,跟红军战士没什么区,让二十五年后作为特赦战犯首批释放的王耀武念念不忘。
革命的理想,象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
今天,当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我们还有没有崇尚的信仰?还有没有凝炼的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回顾我党我军这段历史,目的是追寻力量的来源……只有深深知道这个党、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年轻人好好了解、年长者好好珍惜从苦难到辉煌的这段历史,重新审视个人信仰的坚定性。
三、功成不必在我,勇担当
金一南教授在书中说,那时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列宁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
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
李大钊就义时还不到38岁。
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
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
朱德31岁参加护法战争。
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
聂耳不到23岁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寻淮洲21岁担任红军军团长。
邹容18岁写《革命军》……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