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14.93 KB
- 文档页数:3
荷丰大颗粒尿素工艺简介及配管设计探讨梁海云;王少盖【摘要】以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参与承建的华鹤煤化年产52万 t 大颗粒尿素装置为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从工艺、设备布置以及配管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rocess,equipment layout and piping of Hofung large granule urea plant by taking 52×104 t/a large granule urea plant in Huahe Coal﹣chemical Co.Ltd of CNOOC for example.【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大颗粒尿素;工艺;配管【作者】梁海云;王少盖【作者单位】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1.41大颗粒尿素一般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状尿素产品。
大颗粒尿素由于其具有颗粒大、强度高、大小均匀、不易结块的优点,特别适合散装运输和贮存,克服了普通喷淋制得的尿素强度低、易粉化的缺点。
当前世界上竞争力较强且被广泛应用的两种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是荷兰荷丰技术公司雾化流化床技术(原挪威海德鲁技术)和东洋(TEC)公司的喷射流化床技术。
本文主要依托于中国五环工程公司承建的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2万t大颗粒尿素装置为例,探讨荷丰大颗粒尿素造粒技术在工艺以及配管设计上的一些技术要点。
从蒸发系统来的含尿素浓度为96%的尿液,在加入37%的甲醛溶液生成脲甲醛溶液后送入流化床造粒机中。
尿液被雾化空气雾化成细小的液滴,与悬浮在流化床中的晶种接触,使颗粒不断增大。
从造粒机出来的颗粒尿素经初步冷却后,经斗式提升机送入振动筛,筛分分离出粒径符合要求的颗粒尿素,再经最终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入成品仓库。
基于机械造粒的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摘要:机械造粒的尿素产品主要是大颗粒尿素,粒径在2~8mm。
由于大颗粒尿素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更好的防潮性,因此成为肥料混合的首选原料。
生产大颗粒尿素的方法主要有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圆盘造粒、钢带直冷造粒等。
目前世界上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挪威海德鲁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本文简单谈谈此项技术。
关键词:机械造粒大颗粒尿素制备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优质混合肥料的强劲需求,尿素大颗粒造粒技术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流化床造粒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大颗粒尿素的生产。
世界大颗粒尿素的产能的增长速度快于小颗粒尿素。
从1980到2003年,大颗粒尿素占世界尿素总能力的比例从11%增长到22%,预计未来大颗粒尿素将占世界尿素总能力的26%。
生产大颗粒尿素的方法主要有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圆盘造粒、钢带直冷造粒等。
目前世界上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挪威海德鲁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斯那姆公司的降帘式滚筒成粒技术、日本东洋工程喷流床造粒技术、法国K-T公司流化床转鼓造粒技术等。
我国自主开发并已经建成多套工业化大颗粒尿素造粒装置的组合双转鼓大颗粒尿素技术。
一、挪威海德鲁(Hydro)流化床造粒技术1.流化床造粒技术基本原理流化床造粒用于制备大颗粒尿素。
在造粒机中,先加入细粒子作为晶种,然后从分布板之下通入热空气使形成流化床。
埋在床层中的喷嘴将浓度大于95%的料液喷入。
料液在喷嘴中被热空气雾化为极细的雾滴,均匀地喷洒到床层中,附着在尿素晶种的表面上,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长大到规定大小的尺寸,从床层排出。
从分布板下通入的载气利用尿液的结晶热把料液水份蒸发掉,并将水分带出。
排出的物料其温度较高,在另一流化床中用空气冷却到包装或贮存温度。
通过筛分机对产品进行筛分,符合粒度标准的作为产品,过大的颗粒经过粉碎,连同筛下来的细粉料一起乍为晶种返回造粒机,多余者返回蒸发系统为保持产品的流动性并减少粉尘和结块,在喷入的料液中配入少量的甲醛溶液。
尿素造粒塔内部工艺施工技术造粒塔内部结构的施工是喷淋层施工的重点,也是整个造粒塔施工的核心与关键。
安全性、经济性和整体性是劲性骨架施工的主要控制节点,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塔体环梁预留槽、埋件预留设和增加施工平台的方法,并分别对其施工方法进行研究、论述,结合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尿素项目体施工成效,研究证明此方法高效、安全、经济。
标签:安全性;经济性;整体性;预留槽;埋件;施工平台近些年,国内尿素项目层出叠现,造粒塔的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项目的安全、工期与费用控制成为每个企业的控制重点。
现国内造粒塔的基本组成为基础部分、塔体部分(塔身及楼梯间、电梯间)、刮料层、喷淋层四部分组成,基础部分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塔体部分为滑模施工,刮料层为塔内低跨漏斗结构,此三部分国内技术已相当成熟,喷淋层成为造粒塔的关键部分,而劲性骨架的施工是喷淋层施工的核心,关系到整个装置的成败。
通过对塔体预留槽、埋件的预留设与施工平台的应用使工期与费用比同期减少10%,安全达标100%,并满足造粒塔的整体性。
1、造粒塔内部工艺施工简介此分析、研究结合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尿素项目的具体施工为主线进行,塔体内径为26m,塔身壁厚为600/500/350变径;塔内有刮料平结构、喷淋层结构,喷淋层主要依托24根550mm×1100mm劲性骨架支撑整个喷淋层,劲性骨架为型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2、施工技术要求塔体采用滑模施工,劲性骨架的施工很难同步完成,新技术采用二次结构施工的方法,待塔体施工完毕后进行劲性骨架的施工,并在塔体的适当位置预留孔洞和埋件为后续施工做准备,极大的满足的整体性、经济性与安全性。
劲性骨架的施工主要依靠下部施工平台的辅助支撑与上部拉杆的拉力,施工平台基本不受力,以拉杆与骨架的自重体系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平台的设计减少了脚手架的搭拆(0-80m)及脚手架安全性,稳定性的论证,且平台可以重复利用,极大的满足了安全性与经济性。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大颗粒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其主要成分是尿素。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将尿素颗粒增大,以适应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施肥需求。
大颗粒尿素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溶液制备、颗粒形成、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进行溶液制备。
尿素通常以尿素溶液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需要将尿素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形成尿素溶液。
在溶液制备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如湿润剂、结晶助剂等,以提高溶液的稠度和颗粒的强度。
接着,进行颗粒形成。
尿素溶液经过挤压和剪切等力的作用,逐渐形成颗粒状。
在颗粒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添加剂,如硬化剂、增稠剂等,以提高颗粒的硬度和均匀度。
然后,进行干燥。
颗粒形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颗粒表面的水分,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贮存性。
通常采用一些热风干燥和扩散干燥的方法,以快速而均匀地将颗粒表面的水分蒸发掉。
最后,进行包装。
经过干燥处理后的大颗粒尿素,可以被打包成不同规格的袋装或散装产品,以方便运输和使用。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控制溶液制备、颗粒形成和干燥等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装备设置,以确保颗粒的大小、均匀度和硬度满足施肥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颗粒的质量控制,如避免颗粒之间的粘连、颗粒表面的裂纹等问题。
大颗粒尿素具有颗粒大、质地硬、均匀度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养分流失。
在农业生产中,大颗粒尿素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特点的需求,调整颗粒的大小和质地,以提高施肥效果和农作物的产量。
总之,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制备技术,通过控制颗粒的形成和干燥等环节,可以获得颗粒大、质地硬、均匀度高的肥料产品。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摘要】在尿素产品中,晶体尿素一般用在工业生产,而颗粒尿素主要是用在农业生产中,大颗粒尿素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扩大产品市场,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
而国内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合国内尿素的发展状况,本文对大颗粒尿素的工艺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国内尿素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1大颗粒尿素概述大颗粒尿素具有氮含量高、性能好、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以氮肥为主的产品。
我国大部分的小颗粒尿素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均匀度较差,存在着粘连情况,并在进行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容易吸湿、结块,从而影响肥料使用效果。
目前,我国化肥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通过对尿素产品品质的提升,可以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大粒尿素的含氮量与常规尿素基本相同,但缩二脲和水分含量不高。
另外,大颗粒尿素抗碎性相对较强,比常规尿素高,正由于不易粉碎、吸潮、结块等优点,适合长途运输及储存。
不仅节约了尿素包装、运输、贮存的费用,而且为广大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便利。
2大颗粒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大部分的尿素厂都使用高塔喷雾技术制粒,所制得的尿素粒度小,抗碎强度不大,在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容易碎,产生大量的粉尘,损失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企业纷纷加大对尿素品质、尿素造粒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提高尿素质量。
通过先进工艺进行生产的大颗粒尿素,不仅品质有明显提高,而且产生的粉尘量会减少、不容易结块、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高强度。
采取先进工艺产出的大颗粒尿素,其粒径可调整2至8毫米,其抗碎强度比高塔式喷雾成粒高。
这些产品的特点,不但使得大粒颗粒尿素易于包装、储存、运输,而且售价更高。
3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技术目前国内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技术基本趋于稳定,主要有:高温盘式、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等,现有较多装置已经投入市场使用。
高温盘式造粒技术适应性较强,通过改变转速、回料湿度、回料与进料速率、喷嘴位置及盘面倾角等因素,可以得到不一样粒度的大颗粒尿素。
尿素造粒工艺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由于其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而尿素造粒工艺则是将尿素粉末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转化为颗粒状的产品,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一、尿素造粒工艺流程尿素造粒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溶液制备、造粒、干燥、筛分和包装等步骤。
1. 原料处理:将原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品。
2. 溶液制备:将经过筛选的尿素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形成溶液。
3. 造粒:将溶液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小颗粒,在旋转床上进行干燥和冷却,形成颗粒状的产品。
4. 干燥:将颗粒在干燥室内进行干燥,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标准。
5. 筛分: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
6. 包装:对筛选出的颗粒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二、尿素造粒工艺中的关键技术1. 喷雾器技术:喷雾器是尿素造粒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它能够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旋转床上,形成颗粒状的产品。
目前常用的喷雾器有压缩空气喷雾器、旋转碟式喷雾器等。
2. 旋转床干燥技术:旋转床干燥是尿素造粒工艺中常用的干燥方式,它能够使颗粒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混合和冷却,从而保证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筛分技术:筛分是尿素造粒工艺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它能够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常用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离心筛等。
三、尿素造粒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颗粒大小不均匀:颗粒大小不均匀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解决方法是调整喷雾器的喷雾量和旋转床的转速,保证颗粒大小均匀。
2. 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解决方法是调整干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含水量达到规定标准。
3. 颗粒表面粗糙:颗粒表面粗糙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解决方法是在造粒前加入润滑剂或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使颗粒表面光滑。
四、尿素造粒工艺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程度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尿素造粒工艺将越来越自动化。
双转鼓流化床大颗粒尿素装置原则操作规程北京达立科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月10日目录1、概述 (3)2.生产工艺说明 (3)2.1生产规模 (3)2.2运转周期 (3)2.3大颗粒尿素产品规格 (3)2.4主要工艺指标 (4)2.5物料平衡 (5)2.6工艺原理 (7)2.7工艺流程叙述 (7)3.开车 (8)3.1建立系统冷态循环,造粒转鼓预热。
(8)3.2投料前预调整、DCS系统的确认以及作好投料准备 (10)3.3系统投料和调整 (11)4.停车 (12)4.1 短期停车 (12)4.2长期停车 (13)5.正常操作 (13)5.1防止颗粒尿素缩二脲含量超高的控制要点 (13)5.2 返料量的控制 (14)5.3 防止造粒转鼓内尿素粘壁控制要点 (14)5.4引风管道的清理 (15)6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5)6.1 生产操作环境 (15)6.2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16)附件:工艺流程图物料流程图设备一览表仪表条件一览表专利设备总图1专利设备总图21、概述近年来,大颗粒尿素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日异激烈的尿素市场竞争中越来越赢得更多的市场。
其中大颗粒尿素的颗粒强度高、粉尘少、便于储运、缓释性好、适合于进一步生产复混肥(BB 肥)等优点是传统造粒塔喷淋造粒生产的小颗粒尿素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生产大颗粒尿素有多种生产工艺方法可供选择。
双转鼓流化床造粒生产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是北京达立科公司以国内专利为基础开发的并独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在国内已先后有多套工业化的成功实践。
与国外传统的生产大颗粒尿素技术相比较,该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装置布局紧凑,工艺操作简单,便于维护,运行成本(电耗)低等优点。
2.生产工艺说明2.1生产规模日产大颗粒尿素333吨,年产大颗粒尿素10万吨2.2运转周期连续运转周期30天,年生产天数300天2.3大颗粒尿素产品规格符合国标GB2441-91颗粒粒度2.00~4.75mm ≥93%(wt)水含量≤0.4%(wt)缩二脲含量≤0.9%(wt)(与装置界区外缩二脲含量有关)N含量≥46.2%(wt)亚甲基二脲以甲醛计≤0.6%(wt)(一般小于0.4%)2.4主要工艺指标温度:进造粒转鼓的尿素熔融物液温度 133.5~134.5℃,造粒鼓内温度: 85~105℃冷却转鼓出口大颗粒尿素温度:≤58℃压力:造粒转鼓内微负压(-20~ -40mmH2O)引风机出口: 3800Pa。
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
大颗粒尿素是一种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明显的氮肥,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尿素合成、颗粒化和包装等环节。
第一步是原料处理。
尿素的原料主要有合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合成氨是通过氨合成和尿素循环还原法得到的。
合成氨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纯的氨,然后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第二步是尿素合成。
尿素合成主要采用尿素循环还原法,该法不仅能减少原料消耗,还能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
在尿素合成过程中,合成氨和二氧化碳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合成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同时伴随着并行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和添加催化剂来提高尿素合成的效率和产量。
第三步是颗粒化。
尿素合成产生的尿素是粉状的,需要将其加工成颗粒状,以便于储运和使用。
颗粒化主要是通过将尿素溶液喷雾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利用旋转球状颗粒化器使其迅速凝结成颗粒状,然后通过冷却和筛分等工艺步骤,得到所需的大颗粒尿素。
最后一步是包装。
大颗粒尿素通过称重和包装装置,将其按照一定的重量和规格进行包装,以方便储运和销售。
同时,还需要对包装好的大颗粒尿素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尿素合成、颗粒化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设备选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和农业的需求。
2019年11月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蔺永鹏(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青海格尔木816000)摘要:在尿素产品中有占比重很小的结晶尿素用于工业生产,而颗粒尿素则用于农业生产,改产大颗粒尿素能够有效的拓展产品市场进而提高公司效益。
但是我国的大颗粒尿素生产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大颗粒尿素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效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我国尿素现状,就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尿素生产有所促进作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1大颗粒尿素概述尿素属于中性或微碱性氮肥,占氮肥生产量和消费量的50%左右。
尿素具有有效养分浓度较高、性能较好、价格低廉、易于储存、易于运输、使用方便且不良影响较小的特点。
但是现有技术下的尿素通常颗粒较小且抗破碎强度较低,极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损耗。
同时由于尿素在土壤中由于挥发、反硝化以及淋溶等造成溶解和转化过程的损失,致使氮的利用率很低。
针对尿素这一问题,目前我们的解决途径一般包括大颗粒尿素、包膜(涂层)尿素以及添加剂尿素,其中大颗粒尿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较好。
大颗粒尿素通常粒度在2mm—10mm之间,不同粒度的尿素用途也不同。
其中2mm—4mm尿素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单一施肥用也可以作掺混复肥用。
将2mm—4mm尿素和磷铵掺混能够得到各种氮磷比复肥,由于两种颗粒相同且容易掺混均匀,经过机械掺混的复肥最为简单且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3mm—5mm颗粒尿素可以用于橡胶树、咖啡树、腰果树以及草原施肥,6mm—8mm颗粒尿素适用于飞机播散大面积森林等,而8mm—12mm颗粒尿素能够用于稻田施肥且施肥效果很好。
由于大颗粒尿素的粒度大且缓释性强,在施肥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尿素的溶解损失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尿素肥料硝化—去硝化作用引起的氮损失,有效的提高氮的利用率。
大颗粒尿素具有肥效好、强度大、不易粉碎、不结块、不易受潮且含缩二脲低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少有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大颗粒造粒工艺作者/来源:J.Meessen W.Roos(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Mauritslaan 49 Urmond) 日期: 2004-10-16 点击率:8771 简介Stamicarbon目前已实现了大颗粒造粒工艺工业规模的首次应用。
过去的年月中,我们从实验室规模起步,在获得最初的成功之后,我们继续在一个试验厂进行半工业规模的研究探索。
下一步就是运用Stamicarbon的工艺改造白俄罗斯Grodno Azot厂原有的装置。
在这个厂成功投产之后,加拿大的Agrium 也决定在原有的造粒装置上采用Stamicarbon的工艺。
这两条生产线于2003年9月完成改造,重点为造粒机的改进。
Stamicarbon大颗粒造粒工艺以流化床造粒技术为基础,也是膜喷射技术首次应用于尿素的大颗粒造粒。
这种技术能保证成品具有极佳的性能。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所使用的设备,特别是造粒机,还将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最后是排放物和公用工程消耗的总结。
2 工艺流程图1为工艺流程图。
流化床大颗粒造粒是整个工艺最核心的部分。
Stamicarbon的大颗粒造粒工艺以浓度为98.5%的熔融尿素为原料,尿液加入甲醛后送入造粒机。
造粒机为流化床造粒机,以空气作为流化剂。
熔融尿素经过喷嘴喷射,在喷嘴上方形成尿素液膜,二次空气将粒种吸入液膜中。
液膜厚度约为50~150μm,尿素颗粒被一层层包裹,液体层温度很高。
流化床的温度相对较高,继续包裹有一个再融化的过程。
通过最终的结晶,每一层包裹最后都成为晶体的一部分。
因而,尽管使用了膜式喷嘴,颗粒内部并没有形成“洋葱”式的多层结构。
图1 Stamicarbon的大颗粒造粒工艺流程图离开造粒机之后,产品经过粗筛,进入冷却器,温度降至70℃。
之后,通过主震动筛的筛选,规格不合要求的颗粒被重新回收至造粒机中。
体积太大的颗粒被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破碎机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粒种的供给,保证粒子的平衡状态。
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目前,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尿素生产技术主要有: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CO2气提工艺,意大利斯纳姆公司的NH3气提工艺,日本东洋公司的ACES工艺,意大利蒙特爱迪生公司的等压双气提工艺(简称IDR法)和美国UTI公司的MEC热循环工艺。
一、CO2气提工艺1.主要技术特点:①流程简单:由于合成工段气提效率很高,减小了下游工序的复杂程度,是目前惟一工业化、只有单一低压回收工序的尿素生产工艺,操作方便、投资小、可靠性强、运转率高、维修费用低;②高压圈工艺优化组合:操作压力为l3.6MPa、氨/碳比为1∶2.95、合成温度180~183℃、冷凝温度为167℃、气提温度190℃、气提效率为80%以上,这些参数都比较温和,采用25-22-2 CrNiMo材料即可达到材质耐腐蚀性的要求,设备制造和维修费用低;③电耗低:因为操作压力低,因而高压氨泵、高压甲铵泵的功耗也低。
由于气提效率高且没有中压回收工段,没有单独的液氨需循环回收,甲铵液的循环量也少,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循环氨、甲铵所必须的功耗;④采用池式冷凝器:池式冷凝器作为初级反应器使合成塔的体积减少了约50%、尿素框架的高度为76m左右;⑤安全系数高:在脱氢转化器中,通过钝化燃烧除去原料CO2中的H2、CO等可燃性气体,使高压和低压放空气均处于爆炸范围之外,工艺装置安全性高;⑥污染小:工艺冷凝液经水解解析后,不仅降低了氨损失,也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2.技术进展2000+TM超优工艺:斯塔米卡邦公司为降低投资成本,进行技术改进,最有代表性的是尿素2000+TM超优工艺,其主要优点:①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塔盘,新塔盘上设有气体分布系统的液体上升管,以使塔盘上气相和液相混合均匀,可消除常规塔盘上存在沟流和返混的现象;②卧式池式冷凝器取代原立式池式冷凝器,并且具有浸没U型管束;③进一步降低了尿素主框架的高度:通过采用新型高效塔盘、卧式池式冷凝器、减少合成塔的容积和降低塔的高度、增设借液氨为动力的高压氨喷射器等方法,主框架的高度由原76m 降到38.5m;④增设CO2脱H2装置,使CO2气中H2体积分数由0.5%降到0.005%以下。
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
大颗粒尿素造粒
一、产品规格
小颗粒尿素粒径在0.85mm—2.80mm,平均粒径在1.80mm左右;
大颗粒尿素粒径在大于2.80mm。
二、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
目前大颗粒尿素制备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挪威海德鲁流化床工艺、日本东洋TEC流化床工艺、北京达立科双转鼓流化床工艺,均是利用返料晶种制成。
三、厂家使用大颗粒造粒工艺的情况
1、挪威海德鲁流化床工艺:海南富岛化工,日产1765吨,颗粒直径为2.8—4.0mm及直径为5—8mm,两种规格;还有晋城二化也是采用这种工艺;
2、日本东洋TEC流化床工艺:宁夏石化,日产1740吨;
3、北京达立科转鼓造粒工艺:在国内有16个厂家使用业绩,山西丰喜有三套共25万吨大粒颗尿素装置,华鲁恒升有两套共30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粒径是2.6-4.75mm),鲁南化肥厂有一套10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粒径是3.5—
5.0mm);粒径能做到2—8mm。
四、三种工艺的比较
1、海德鲁流化床工艺和日本东洋工艺
优点:单台套产能大,技术成熟,开车时间短,负荷变化(30-105)%,易于操作;
缺点:流化床使用风量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是转鼓造粒工艺投资的2倍,能耗高,耗电量是转鼓造粒工艺耗电量的2倍。
2、转鼓造粒工艺
优点:占地相对少,能耗小,投资相对小,单台套年产能20万吨总投资约1300万元,单台套年产能15万吨总投资约1100万元(北
京达立科提供的数据);
缺点,产能相对小,现单台套年产能最大达20万吨。
3、成本:由小颗粒尿素制造大颗粒尿素,则制造成本每吨尿素会增加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