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简述
- 格式:pdf
- 大小:251.72 KB
- 文档页数:4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大颗粒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其主要成分是尿素。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将尿素颗粒增大,以适应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施肥需求。
大颗粒尿素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溶液制备、颗粒形成、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进行溶液制备。
尿素通常以尿素溶液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需要将尿素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形成尿素溶液。
在溶液制备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如湿润剂、结晶助剂等,以提高溶液的稠度和颗粒的强度。
接着,进行颗粒形成。
尿素溶液经过挤压和剪切等力的作用,逐渐形成颗粒状。
在颗粒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添加剂,如硬化剂、增稠剂等,以提高颗粒的硬度和均匀度。
然后,进行干燥。
颗粒形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颗粒表面的水分,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贮存性。
通常采用一些热风干燥和扩散干燥的方法,以快速而均匀地将颗粒表面的水分蒸发掉。
最后,进行包装。
经过干燥处理后的大颗粒尿素,可以被打包成不同规格的袋装或散装产品,以方便运输和使用。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控制溶液制备、颗粒形成和干燥等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装备设置,以确保颗粒的大小、均匀度和硬度满足施肥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颗粒的质量控制,如避免颗粒之间的粘连、颗粒表面的裂纹等问题。
大颗粒尿素具有颗粒大、质地硬、均匀度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养分流失。
在农业生产中,大颗粒尿素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特点的需求,调整颗粒的大小和质地,以提高施肥效果和农作物的产量。
总之,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制备技术,通过控制颗粒的形成和干燥等环节,可以获得颗粒大、质地硬、均匀度高的肥料产品。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摘要】在尿素产品中,晶体尿素一般用在工业生产,而颗粒尿素主要是用在农业生产中,大颗粒尿素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扩大产品市场,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
而国内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合国内尿素的发展状况,本文对大颗粒尿素的工艺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国内尿素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1大颗粒尿素概述大颗粒尿素具有氮含量高、性能好、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以氮肥为主的产品。
我国大部分的小颗粒尿素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均匀度较差,存在着粘连情况,并在进行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容易吸湿、结块,从而影响肥料使用效果。
目前,我国化肥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通过对尿素产品品质的提升,可以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大粒尿素的含氮量与常规尿素基本相同,但缩二脲和水分含量不高。
另外,大颗粒尿素抗碎性相对较强,比常规尿素高,正由于不易粉碎、吸潮、结块等优点,适合长途运输及储存。
不仅节约了尿素包装、运输、贮存的费用,而且为广大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便利。
2大颗粒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大部分的尿素厂都使用高塔喷雾技术制粒,所制得的尿素粒度小,抗碎强度不大,在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容易碎,产生大量的粉尘,损失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企业纷纷加大对尿素品质、尿素造粒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提高尿素质量。
通过先进工艺进行生产的大颗粒尿素,不仅品质有明显提高,而且产生的粉尘量会减少、不容易结块、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高强度。
采取先进工艺产出的大颗粒尿素,其粒径可调整2至8毫米,其抗碎强度比高塔式喷雾成粒高。
这些产品的特点,不但使得大粒颗粒尿素易于包装、储存、运输,而且售价更高。
3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技术目前国内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技术基本趋于稳定,主要有:高温盘式、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等,现有较多装置已经投入市场使用。
高温盘式造粒技术适应性较强,通过改变转速、回料湿度、回料与进料速率、喷嘴位置及盘面倾角等因素,可以得到不一样粒度的大颗粒尿素。
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
大颗粒尿素是一种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明显的氮肥,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尿素合成、颗粒化和包装等环节。
第一步是原料处理。
尿素的原料主要有合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合成氨是通过氨合成和尿素循环还原法得到的。
合成氨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纯的氨,然后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第二步是尿素合成。
尿素合成主要采用尿素循环还原法,该法不仅能减少原料消耗,还能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
在尿素合成过程中,合成氨和二氧化碳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合成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同时伴随着并行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和添加催化剂来提高尿素合成的效率和产量。
第三步是颗粒化。
尿素合成产生的尿素是粉状的,需要将其加工成颗粒状,以便于储运和使用。
颗粒化主要是通过将尿素溶液喷雾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利用旋转球状颗粒化器使其迅速凝结成颗粒状,然后通过冷却和筛分等工艺步骤,得到所需的大颗粒尿素。
最后一步是包装。
大颗粒尿素通过称重和包装装置,将其按照一定的重量和规格进行包装,以方便储运和销售。
同时,还需要对包装好的大颗粒尿素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尿素合成、颗粒化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设备选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和农业的需求。
2019年11月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蔺永鹏(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青海格尔木816000)摘要:在尿素产品中有占比重很小的结晶尿素用于工业生产,而颗粒尿素则用于农业生产,改产大颗粒尿素能够有效的拓展产品市场进而提高公司效益。
但是我国的大颗粒尿素生产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大颗粒尿素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效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我国尿素现状,就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尿素生产有所促进作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工艺;技术1大颗粒尿素概述尿素属于中性或微碱性氮肥,占氮肥生产量和消费量的50%左右。
尿素具有有效养分浓度较高、性能较好、价格低廉、易于储存、易于运输、使用方便且不良影响较小的特点。
但是现有技术下的尿素通常颗粒较小且抗破碎强度较低,极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损耗。
同时由于尿素在土壤中由于挥发、反硝化以及淋溶等造成溶解和转化过程的损失,致使氮的利用率很低。
针对尿素这一问题,目前我们的解决途径一般包括大颗粒尿素、包膜(涂层)尿素以及添加剂尿素,其中大颗粒尿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较好。
大颗粒尿素通常粒度在2mm—10mm之间,不同粒度的尿素用途也不同。
其中2mm—4mm尿素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单一施肥用也可以作掺混复肥用。
将2mm—4mm尿素和磷铵掺混能够得到各种氮磷比复肥,由于两种颗粒相同且容易掺混均匀,经过机械掺混的复肥最为简单且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3mm—5mm颗粒尿素可以用于橡胶树、咖啡树、腰果树以及草原施肥,6mm—8mm颗粒尿素适用于飞机播散大面积森林等,而8mm—12mm颗粒尿素能够用于稻田施肥且施肥效果很好。
由于大颗粒尿素的粒度大且缓释性强,在施肥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尿素的溶解损失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尿素肥料硝化—去硝化作用引起的氮损失,有效的提高氮的利用率。
大颗粒尿素具有肥效好、强度大、不易粉碎、不结块、不易受潮且含缩二脲低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少有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大颗粒造粒工艺作者/来源:J.Meessen W.Roos(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Mauritslaan 49 Urmond) 日期: 2004-10-16 点击率:8771 简介Stamicarbon目前已实现了大颗粒造粒工艺工业规模的首次应用。
过去的年月中,我们从实验室规模起步,在获得最初的成功之后,我们继续在一个试验厂进行半工业规模的研究探索。
下一步就是运用Stamicarbon的工艺改造白俄罗斯Grodno Azot厂原有的装置。
在这个厂成功投产之后,加拿大的Agrium 也决定在原有的造粒装置上采用Stamicarbon的工艺。
这两条生产线于2003年9月完成改造,重点为造粒机的改进。
Stamicarbon大颗粒造粒工艺以流化床造粒技术为基础,也是膜喷射技术首次应用于尿素的大颗粒造粒。
这种技术能保证成品具有极佳的性能。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所使用的设备,特别是造粒机,还将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最后是排放物和公用工程消耗的总结。
2 工艺流程图1为工艺流程图。
流化床大颗粒造粒是整个工艺最核心的部分。
Stamicarbon的大颗粒造粒工艺以浓度为98.5%的熔融尿素为原料,尿液加入甲醛后送入造粒机。
造粒机为流化床造粒机,以空气作为流化剂。
熔融尿素经过喷嘴喷射,在喷嘴上方形成尿素液膜,二次空气将粒种吸入液膜中。
液膜厚度约为50~150μm,尿素颗粒被一层层包裹,液体层温度很高。
流化床的温度相对较高,继续包裹有一个再融化的过程。
通过最终的结晶,每一层包裹最后都成为晶体的一部分。
因而,尽管使用了膜式喷嘴,颗粒内部并没有形成“洋葱”式的多层结构。
图1 Stamicarbon的大颗粒造粒工艺流程图离开造粒机之后,产品经过粗筛,进入冷却器,温度降至70℃。
之后,通过主震动筛的筛选,规格不合要求的颗粒被重新回收至造粒机中。
体积太大的颗粒被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破碎机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粒种的供给,保证粒子的平衡状态。
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
大颗粒尿素造粒
一、产品规格
小颗粒尿素粒径在0.85mm—2.80mm,平均粒径在1.80mm左右;
大颗粒尿素粒径在大于2.80mm。
二、大颗粒尿素造粒工艺
目前大颗粒尿素制备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挪威海德鲁流化床工艺、日本东洋TEC流化床工艺、北京达立科双转鼓流化床工艺,均是利用返料晶种制成。
三、厂家使用大颗粒造粒工艺的情况
1、挪威海德鲁流化床工艺:海南富岛化工,日产1765吨,颗粒直径为2.8—4.0mm及直径为5—8mm,两种规格;还有晋城二化也是采用这种工艺;
2、日本东洋TEC流化床工艺:宁夏石化,日产1740吨;
3、北京达立科转鼓造粒工艺:在国内有16个厂家使用业绩,山西丰喜有三套共25万吨大粒颗尿素装置,华鲁恒升有两套共30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粒径是2.6-4.75mm),鲁南化肥厂有一套10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粒径是3.5—
5.0mm);粒径能做到2—8mm。
四、三种工艺的比较
1、海德鲁流化床工艺和日本东洋工艺
优点:单台套产能大,技术成熟,开车时间短,负荷变化(30-105)%,易于操作;
缺点:流化床使用风量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是转鼓造粒工艺投资的2倍,能耗高,耗电量是转鼓造粒工艺耗电量的2倍。
2、转鼓造粒工艺
优点:占地相对少,能耗小,投资相对小,单台套年产能20万吨总投资约1300万元,单台套年产能15万吨总投资约1100万元(北
京达立科提供的数据);
缺点,产能相对小,现单台套年产能最大达20万吨。
3、成本:由小颗粒尿素制造大颗粒尿素,则制造成本每吨尿素会增加30元。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尿素制备化学方程式
尿素生产工艺说明
1、合成岗位:合成岗位是尿素生产的主要岗位,在合成岗位通过高温作用使得水和煤炭粉末混合,形成水煤气。
2、水煤气的组分复杂,其中液氨和二氧化碳是生产尿素的主要组分。
3、在合成塔内,温度控制在180-200摄氏度,13.8~24.6 MPa,发生合成反应。
4、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40min,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
5、经减压降温,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5%以上,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6、一次分离岗位的工作就是分离过剩的安琪和氨基甲酸铵。
7、一次冷凝岗位的工作是冷凝过剩的氨气回到液氨岗位,并将过剩的二氧化碳重回合成岗位合成。
8、二次冷凝岗位主要是冷凝废的氨气。
9、干燥造粒阶段,采用高塔造粒的原理。
基于机械造粒的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摘要:机械造粒的尿素产品主要是大颗粒尿素,粒径在2~8mm。
由于大颗粒尿素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更好的防潮性,因此成为肥料混合的首选原料。
生产大颗粒尿素的方法主要有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圆盘造粒、钢带直冷造粒等。
目前世界上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挪威海德鲁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本文简单谈谈此项技术。
关键词:机械造粒大颗粒尿素制备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优质混合肥料的强劲需求,尿素大颗粒造粒技术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流化床造粒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大颗粒尿素的生产。
世界大颗粒尿素的产能的增长速度快于小颗粒尿素。
从1980到2003年,大颗粒尿素占世界尿素总能力的比例从11%增长到22%,预计未来大颗粒尿素将占世界尿素总能力的26%。
生产大颗粒尿素的方法主要有流化床造粒、转鼓造粒、圆盘造粒、钢带直冷造粒等。
目前世界上大颗粒尿素的制备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挪威海德鲁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术、斯那姆公司的降帘式滚筒成粒技术、日本东洋工程喷流床造粒技术、法国K-T公司流化床转鼓造粒技术等。
我国自主开发并已经建成多套工业化大颗粒尿素造粒装置的组合双转鼓大颗粒尿素技术。
一、挪威海德鲁(Hydro)流化床造粒技术1.流化床造粒技术基本原理流化床造粒用于制备大颗粒尿素。
在造粒机中,先加入细粒子作为晶种,然后从分布板之下通入热空气使形成流化床。
埋在床层中的喷嘴将浓度大于95%的料液喷入。
料液在喷嘴中被热空气雾化为极细的雾滴,均匀地喷洒到床层中,附着在尿素晶种的表面上,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长大到规定大小的尺寸,从床层排出。
从分布板下通入的载气利用尿液的结晶热把料液水份蒸发掉,并将水分带出。
排出的物料其温度较高,在另一流化床中用空气冷却到包装或贮存温度。
通过筛分机对产品进行筛分,符合粒度标准的作为产品,过大的颗粒经过粉碎,连同筛下来的细粉料一起乍为晶种返回造粒机,多余者返回蒸发系统为保持产品的流动性并减少粉尘和结块,在喷入的料液中配入少量的甲醛溶液。
高效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方法摘要】为解决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高效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方法进行了探究,并介绍了高效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的生产流程以及高效缓释剂的配置方法,以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效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生产方法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尿素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上升。
当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尿素以及生产尿素最多的国家。
现代农业种植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当中,复合肥的使用也在不断地增长,而尿素的亩使用量在逐年减少,尤其是在新型长效缓释肥料的推广以及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的推广的背景下,新的施肥模式相比较于常规的施肥亩氮肥施用量减少20%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减缓氮肥国内需求增长是必然的势头。
1.工艺介绍1.高效缓释剂作用高效缓释剂呈现为白色固体,是一种粉末,但是水溶解性是比较弱的。
它是重要的尿激酶活性抑制剂,主要是用来为像尿素一样的氮肥增效稳定剂,将肥效提高上来,降低用量,进而将氨氮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也能够用来当作饲料添加剂。
要注意的是切勿接触眼睛,它还能够损伤生殖能力以及胎儿。
1.2生产流程介绍1.2.1配制缓释剂载体这里将稀尿素溶液作为缓释载体,配制的方法是:在真空预浓缩器的出口将尿素溶液引出,再将尿素溶液和精致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送入配料槽。
结合配置的缓释剂的浓度,根据配料槽的体积,将一定液位的载体配制出来。
1.2.2配制高级缓释剂在地下的配料槽当中介入一定量的高效缓释剂,再将指示剂加入其中,不断地进行搅拌,使得高效缓释剂全部溶解,而且要确保指示剂的密度是均匀的;把配制而成的高效缓释剂加入贮槽当中,要注意在这个配置的过程当中,严禁任何杂物混入系统当中,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生产过程当中使得泵单向阀卡顿,严禁出现泵不打量的现象出现。
当配制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将倒料泵进行冲洗,同时也需要将管线进行冲洗,这样可以在避免残留的物料凝固住,使得下次的配料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