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311.88 KB
- 文档页数:1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多发生在生育年路的妇女,多数人在月经束潮访,没有不良反应或反应很轻。
但有少数人在月经前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如精神紧张、压抑,烦踩易怒.失眠,头晕头痛,乳房、少腹作胀或乳头疼痛,食欲不娠等,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进行治疗。
西医认为是由于经前期雌激素、黄体酮分泌不协调或肾上旅功能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
相当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有哪些症状1.典型症状常在经前t周开始,至月经前2--3天最严重,经后突然消失。
2.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精神紧张、身心不安、遇事挑剔、易怒、感情冲动、争吵、哭闹、不能自制,或者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往、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
3. 除了这些精神症状外,还出现手足或眼睑水肿,恶心、呕吐、腹泻、尿额、盆腔坠服、腰腿部疼痈、头晕、头痛、乳房胀痛、食欲改变、潮热、出汗、眩晕、心悸、座疮、油性皮肤等。
如何诊断本病有三个特点:一是周期性发病,月经过后,临床症状自然消失,二是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仅在月经前数天发病。
三是精神改变和少腹部、乳房不适。
但需排除内分泌系统器质性病变。
如何治疗一、经行头痛每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三五日,头痛剧烈,或胀痛或掣痛,痛处可局限于头部一处,甚或疼痛难忍,伴有恶心、呕吐,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基本方一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白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黄芪25克。
*血虚肝旺,头胀痛耳呜,加桑叶12克,龟板12克;*体倦乏力,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用于经行前后头痛,呈空痛或隐痛,头晕目涩,经量少,色淡红心悸,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基本方二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山药l0克,潼蒺藜10克,白蒺藜10克,川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女贞子10克。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
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临床表现:PMS包括身体和情绪异常两类症状,主要有头痛、腹胀、腹泻、手腿肿胀、乳房胀痛,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紧张、嗜睡、失眠等。
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情绪变化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易怒,遇事挑剔,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及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在生理方面,由于水纳潴留,会出现暂时的体重增加,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少尿,乳房胀痛和头痛。
神经和血管的改变可能会有眩晕、昏厥、心悸,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等。
消化道方面可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皮肤可能会患上痤疮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等。
特点:PMS症状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具备所以症状,每个人的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周期的关系基本固定,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经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此为本病的特点。
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卵巢功能障碍,致体内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雌激素水平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另外,它可能与抗利尿激素、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以及低血糖、高催乳素、前列腺素浓度波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不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表现有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特别是周期性出现,经前症状明显,经后消失。
其发病原因最早认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后来认为本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失调所致。
还有经前泌乳素过高、前列腺素过多和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与发病有关。
其临床表现多于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如精神症状、乳房胀痛、水肿、疼痛、月经失调及胃肠道等症状。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及止痛剂等,还可激素治疗。
本征按临床表现可归类于中医“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眩晕”、“经行风疹块”、“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等范畴,现已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其发病多由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所致,故治疗常以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法。
本文选介安妇饮、小柴胡汤、芪附四君汤、助阳解郁汤、解郁化瘀方等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有效方5首,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
1.安妇饮【处方组成】柴胡、丹皮、香附、王不留行、郁金、栀子各10g,当归12g,白芍、茯苓、山楂各15g,青陈皮各9g,路路通6g,薄荷3g。
加减变化:心烦口干加石斛10g,生百合12g,太子参15g;乳癖加昆布、海藻、炮山甲各10g,败酱草15g;浮肿便溏者,加党参、山药各15g,白术10g;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合欢皮12g。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于经前10~15天开始服用。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消胀止痛。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临床运用】本组64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
经治疗后观察2~6个月经周期者占83%。
6~10个月者占17%。
结果:46例治愈,14例有效,4例无效。
其中服药两个周期而愈者33例,3个周期而愈者8例,4个周期而愈者5例。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焦虑、精神障碍、体内水钠潴留、疼痛、口腔溃疡、偏头痛、低血糖症、疲劳、健忘、抑郁、乳房胀痛、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
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
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
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
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
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3.1.4.1BBT测定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
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4.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
【经前期综合症概述】育龄妇女在应届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病症,月经来潮后病症迅即消失。
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最近几年以为本病病症涉及范围普遍,除精神神经病症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症,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样这方面的病症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经前期综合症诊断】要紧依托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
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神经病病症,故要专门注意这方面的情形。
此刻临床要紧依照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显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病症,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灵敏、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病症,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病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在晚卵泡期必需存在一段无病症的间歇期,即病症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再也不复发;③病症的严峻程度足以阻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病症评分)的诊断标准。
他通过3年时刻,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病症对照组,发觉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多见病症12种、最多见的体质病症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映冷淡)、易兴奋、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固、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灵敏、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病症、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病症按严峻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病症,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病症,阻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病症,严峻阻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别离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
什么是经前综合征很多的女生在来月经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情况,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和心理问题,因此经前综合症就是这类问题,月经综合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问题,因此治疗也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么下面就请专家来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吧。
由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性不一,因此不可能一种治疗方法解决所有症状。
临床医师必须根据该症的病理生理和精神社会学特点,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疗效。
支持疗法包括情感支持、饮食和行为训练及宣教等。
(1)教育和情感支持:经前期综合征的处理首先是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2)饮食:没有证据表明营养缺陷会引起经前期综合征,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病状,近年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目前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低血糖样症状,如食欲增加、易怒、神经过敏和疲劳与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关。
据报道经前有症状时,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或多饮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紧张、易怒、疲劳等。
这种意见与具有权威的限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饮食的意见相反。
但近年有关体内5-羟色胺水平与碳水化合物嗜好联系的研究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增加脑对5-羟色胺前体物色氨酸利用的发现,揭示了前一种饮食方案的生物学合理性。
②限制盐:虽然尚无证据支持摄入盐过多是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但由于增加盐摄入会使体重明显增加,因此限制盐摄入以减轻水潴留应是合理的。
③限制咖啡:已证明咖啡因与PMS症状的严重性有关。
咖啡因能增加焦虑、紧张、抑郁及易怒症,因此,PMS患者应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经前综合症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就是患者要有良好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治疗,保证治疗的效果足够的明显,能够避免出现其他的问题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在月经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
仅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在古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包括在中医的“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情志异常”等病症中。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经前血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常在经前l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消失。
(1)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
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2)液体潴留症状:①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
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
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坠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②经前头痛:较为常见,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
③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为重。
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掖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3)其他症状:①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②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等。
③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等。
2.诊断月经期前7~14天,出现头痛、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易怒、烦躁、失眠、腹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月经后症状即消失。
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女性来月经以前一般都会一些和平常不一样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焦虑。
那段时间女性的焦虑情况明显比平常要厉害,严重的话,可能一点小事就会让她大发脾气,这就是经前期综合症的一种症状。
经前期综合症还有很多症状,而这些大都在近期前几天出现,等经期过了也就好了。
虽然月经一来,许多女性的经前期综合征就“自愈”了,但也有一些人的症状要直到月经结束才会完全消失。
经前期综合征并非每个月都会发生。
有一些女性可能某个月或几个月都没有经前期综合征,但后来又开始出现。
经前期综合征有时被称为经前期紧张,但症状范围却比只是单纯的紧张复杂多了。
有150种以上的症状都与经前期综合征相关。
这些症状被划分为两组: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
心理症状:焦虑易怒感觉“失去控制”爱哭沮丧健忘疲惫攻击性情绪或发怒感到恐慌睡眠习惯、性欲和口味改变生理症状:头痛或偏头痛感觉或已经出现浮肿体重增加乳房敏感腹部疼痛手脚肿胀背部和关节疼痛恶心癫痫、哮喘、偏头痛和唇部疱疹可能加重对一部分女性来说,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此严重,以至于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破坏性的影响。
如果你也是如此,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困扰到你和上司、同事、爱人及孩子的关系。
如此一来,大家都会对你每个月的“特殊时间”退避三舍。
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一些女性在遭受经前期综合征的折磨时还会犯罪。
而经前期综合征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它甚至会让人有自杀的想法。
经前期综合症在每个人身上的反应都各不相同,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有这些症状。
不过来痛经的女性这些症状就会格外的明显。
经前期综合症虽然不是什么很厉害的病,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严重的人来说也是很难受的。
半月综合征半月综合征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中出现的一些不适感以及身体上、心理上的变化。
本文旨在介绍半月综合征的定义、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增加大众对该病的了解。
半月综合征,也称为半月经综合征,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内的一段时间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这个时间段通常是在月经来潮前2周至月经期开始时。
半月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几乎影响了所有女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约有85%的女性在生育年龄期间至少经历过一次半月综合征。
半月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存在许多可能的因素。
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如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压力和情绪变化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从而引发半月综合征。
半月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身体症状和心理症状。
身体症状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腹胀、食欲增加或减少、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
心理症状通常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嗜睡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每个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时间段内出现,且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因个体而异。
针对半月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雌激素、抗抑郁药和口服避孕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半月综合征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心理疏导和应对压力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除了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措施来应对半月综合征。
例如,定期锻炼有助于缓解身体疼痛和改善情绪;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减少症状的出现;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情感,可以缓解心理上的困扰。
此外,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改善半月综合征的症状也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半月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月经周期相关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通过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07T09:46:34.6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刘传凤张丽辉[导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刘传凤张丽辉(吉林省辉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吉林辉南135122)【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38-01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情绪异常对症施治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
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临床表现:PMS包括身体和情绪异常两类症状,主要有头痛、腹胀、腹泻、手腿肿胀、乳房胀痛,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紧张、嗜睡、失眠等。
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情绪变化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易怒,遇事挑剔,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及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在生理方面,由于水纳潴留,会出现暂时的体重增加,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少尿,乳房胀痛和头痛。
神经和血管的改变可能会有眩晕、昏厥、心悸,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等。
消化道方面可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皮肤可能会患上痤疮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等。
特点:PMS症状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具备所以症状,每个人的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周期的关系基本固定,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经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此为本病的特点。
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卵巢功能障碍,致体内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雌激素水平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另外,它可能与抗利尿激素、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以及低血糖、高催乳素、前列腺素浓度波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不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
轻度的PMS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知识,已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得反应。
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
合理的饮食调节,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刺激,有助于减轻症状。
饮食宜清淡,可减少体内水钠潴留,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可改善抑郁、疲乏等症状,适当吃些带有苦味的食物如苦菜,绿茶等,可有清心除烦醒脑提神等作用。
少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因能加重焦虑,紧张易怒等症状,因此,PMS患者应注意食物的选择。
重度的PMS患者除休息,饮食清淡外,应进行内分泌及对症治疗,如补充少量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经前期肌肉注射黄体酮均可取得一些效果。
适当用些镇静药,抗抑郁药,以解除忧虑缓解精神紧张。
若体重增加多,可给予利尿药如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日4次,于周期第18-26天服用,钾排出量少,不需补钾,且不易发生依赖性,除减轻肿胀感,降低体重外,还可缓解精神症状。
另外,服用维生素B6,调节植物神经,促进过多的雌激素在肝脏内廓清代谢。
有文献报道[2],有用克罗米芬治疗PMS的,于月经第5-9天口服克罗米芬50mg/d,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显效病例遗留症状以经前期乳房轻微胀痛为主,治愈病例停经1年后再次出现轻度失眠,心烦等症状,复发率为6.9%,再次用药后好转。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选择中医,中药食疗药膳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服用百合冰糖银耳粥,吃后清淡舒畅,气味淡薄,脏腑滋润,有助于达到治病目的。
另外,可运用逍遥散及其加减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满意,其基本方为: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8g,薄荷7g,生姜7g。
加减法:乳房胀痛加夏枯草、露蜂房、生姜、香附;乳房有硬结加夏枯草、露蜂房、郁金,菊核、丹参;经行头痛去生姜,加丹皮、栀子、郁金、丹参、白蒺藜、地龙、珍珠母、菊花;经行头痛去生姜,加浮小麦、酸枣仁、柏子仁、龙骨、五味子、远志等;经行口糜去生姜,薄荷,加丹皮、栀子、生石膏、大黄;经行发热去生姜、薄荷,加麦冬、丹皮、青蒿、生地;经行吐衄去生姜、薄荷,加丹皮、栀子、牛膝、黄芩、白茅根、生地等。
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停止,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混匀分三次口服,忌辛辣、生冷。
3个月一疗程。
逍遥散及其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通过疏通调和,健运温养,清化痰热,可调节气机升降,和畅冲任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PMS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月经前,出现情绪和心态变化时,应尽力克制自己,适当的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散步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分散大脑紧张情绪,家属与身边的人应尽量给予更多关爱,谅解与包容。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81-382.
[2]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