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塔煤矿综采面漏顶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1.56 KB
- 文档页数:3
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寸草塔二矿“7·12”较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1年7月12日14时12分,神东煤炭集团有限公司寸草塔二矿在22113进风顺槽2650m处密闭里侧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伤亡人员名单见附件1),事故直接经济损失814万元。
事故发生后,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和鄂尔多斯市政府高度重视。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领导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多次作出指示,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
同时,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进行了督导。
鄂尔多斯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赶赴事故现场,对事故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及事故调查处理作出明确要求。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和寸草塔二矿对事故抢险救援极为重视,组织得当,工作有序,抢救有效。
2011年7月12日16时45分,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鄂尔多斯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接到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事故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于2011年7月13日上午,会同鄂尔多斯市煤炭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人员名单见附件2),并邀请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展开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先后调查询问有关人员31人次,制作调查取证笔录34份,收集各种材料36份,勘察事故现场2次。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认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确定了事故性质、类别,并对事故原因、责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并对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了防范整改措施。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概况(一)寸草塔二矿隶属情况寸草塔二矿是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生产矿井。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5月在神东矿区原神东公司、万利公司等四家公司的基础上整合成立,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煤炭生产企业。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2-11-11T03:34:53.38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1期作者:宋均福[导读] 煤炭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煤炭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现代社会经济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山东滕州 277517摘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安全生产的问题,特别是煤矿开采这个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煤矿开采技术和管理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系数。
但是目前在煤矿开采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冒顶事故,就会极大的影响掘进施工进度,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给煤矿开采企业带来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煤矿开采工作安全稳定的进行。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煤炭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煤炭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现代社会经济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煤炭的挖掘工作有极大的危险性,且时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比如水、瓦斯、火、粉尘、冒顶事故等,其中冒顶事故的频率最高,且危害性、死亡率都比较大。
为了降低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1.1缺乏健全的施工制度在实际的煤矿掘进工作中,相关的操作人员没有根据相应的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标准规范的操作,也没有及时对围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存在空顶作业等大量违反工作制度的行为和操作,掘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施工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危岩下坠的风险就会大大的提高,严重的威胁了煤矿掘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例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12·25”顶板事故,在进行维护巷道时,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维修巷道时未加固巷道,先补后拆,没有对顶板上的危岩进行及时处理就开始架棚支护,在施工过程中,挡头面煤体突然垮落,一名煤矿掘进工人当场被砸身亡。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作者:梁伟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3期[摘要]在我国顶板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处理方法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299-01在现场采煤工作中,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40%,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1.1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架拱形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2 地质的变化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控制爆破作业,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
如某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遇到斜断距为3.5m的正断层时,煤层变薄,煤质松软,工作面开始抽冒后采取撞楔棚子施工。
由于放炮将迎头第一架棚腿崩歪后未及时扶正,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推垮迎头崩歪失稳的支架,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无论是综采工作面还是顺槽发生冒顶,都会给正常生产带来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停产、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因此对于工作面或顺槽的冒顶事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
一旦工作面或顺槽发生冒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冒顶区范围扩大,二是针对冒顶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三是对高冒区空间进行处理措施;四是通过冒顶区。
1、综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1)、采取强行通过的方式强行通过时,采高与冒高的总高度要在支架最大高度之内,而且冒顶宽度在2米以内,煤壁片帮深度在1米以内。
在采取强行推过冒顶区域措施前,应首先将采煤机开到冒顶相对严重的机头(机尾)侧,同时采取放炮等措施清空运输机内的煤矸,保证采煤机的运行畅通。
采煤机割煤时应保证割平顶板,割一架拉一架,不断缩小冒顶区域面积。
在采取强行通过的方式时应采取机头加刀等方式进行割煤以减小冒顶面积。
2)、停产对冒顶区进行支护、填充处理如果冒顶高度或宽度均超出了控制范围,则必须采取停产处理的办法,先对冒顶两侧和煤帮进行粘结加固。
对高冒区用高份子材料进行填充,确保支架前移时接顶严密,支护有效。
对于顶板整体性相对较好的,可以采取锚杆或锚索等补强措施对冒顶区域顶板进行固定。
2、综采顺槽冒顶处理措施1)、首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冒顶区范围扩大。
在冒顶区可能扩展的地方,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顶板完整性好可以用锚索进行锁口;顶板破碎段可以用架金属棚等。
2)、严密注意冒顶区附近帮部情况,如果帮部有片帮迹象,则要对帮部进行补强支护。
3)、根据冒顶程度的大小,对冒顶区顶板进临时支护进行处理。
如果冒顶区冒高较小,且顶板较稳定,在采取了临时支护后,可以采用在锚吊梁或架棚上搭木垛的方式,填充高冒区;如果顶板不稳定或冒高较高,临时支护时困难较大,可以在顶板高度上棚架,并进行密封,然后向高冒区注高分子填充材料。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煤炭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提供能源和促进工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冒顶事故,这是最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
冒顶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降低冒顶事故发生率,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和优化安全工作。
在煤矿的采掘过程中,煤层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层的勘探和采掘规划,确保采掘过程中不会破坏煤层的稳定性。
此外,煤矿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原因;防治措施1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形式和特征分析采煤是矿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
在采煤过程中,顶板事故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情况。
顶板事故指的是在采煤作业中,由于顶板的破坏或者失稳,导致煤岩片帮和顶板冒落的情况。
首先,煤岩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顶板压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煤壁片帮和顶板冒落。
这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采煤作业中,煤层的厚度、倾角、地质构造等因素都会对顶板的支撑和稳定产生影响,一旦煤岩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就有可能引发顶板事故。
其次,顶板事故的关键诱因包括地质构造影响和支架选型不合理,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地质构造是导致顶板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下,煤层的厚度、倾角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外,支架选型不合理也是顶板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
如果支架不够牢固、不够稳定,就有可能在采煤作业中发生失稳的情况。
采煤工作面实际顶板事故可划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冒顶两种类型。
局部冒顶事故多发生于单体支护工作面,范围和冒顶高度较小,易被忽视。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采取更加细致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另外,大冒顶事故主要由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运动引发,发生时间、地点存在规律性。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寸草塔二矿31204回风绕道顶板伤人事故(一)一、工程概况(一)(一)工作面开采条件(一)31204回风绕道工作面位于31煤一盘区,31煤辅运大巷延伸段南西侧。
煤厚3.2~4.1m,煤层倾角1~3°,赋存稳定。
直接顶为泥岩,平均厚度10.6m;老顶为砂质砂岩,平均厚度12.3m;直接底为细砂岩,平均厚度8m。
(一)31204回风绕道布置在31204工作面大巷煤柱中,为31203、31204两个工作面回风巷。
31204回风绕道设计长度183m,断面5.4×3.8m,掘锚机掘进。
事故发生在31204回风绕道掘进至85m附近。
(三)巷道支护情况(二)支护顺序先顶后帮,由上而下。
顶板采用掘锚机支护锚杆、锚索,帮部最下两排锚杆人工支护。
(二)顶板支护:采用螺纹钢锚杆+钢筋网片+锚索+π型钢带支护,锚杆规格为φ18×2100mm螺纹钢锚杆,钢筋网片规格为φ6.5×2700×1100mm,锚索规格为φ22×8000mm,π钢带规格为8×140×4600mm;锚杆间排距为1200/900×1000mm,每排6套,锚索间排距为1400×2000mm,每排4套,上π型钢带。
(二)两帮支护:采用螺纹钢锚杆+铅丝网片支护,锚杆规格为φ18×2100mm,间排距800×1000mm,每排5套,矩形布置;铅丝网片45×45mm\10#镀锌铁线,全断面支护。
(二)二、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二)(一)事故经过(二)2016年5月12日15:00,值班技术员李某组织召开班前会,班前会上安排按照地测站给定的腰线施工31204回风绕道,值班队干及跟班队长在班前会上强调了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生产管理部编制二零一七年九月十日编审委员会主任杨俊哲副主任罗文主编姚海编写李瑞群李金刚杨永亮杨晓超高峰蔚保宁曹建云王秀元翁海龙陈佩东任志国冯晓栋苏杰审稿高登云杨建彬韩龙杨晓强华玉鑫目录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 (4)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 (5)案例二: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事故 (9)案例三: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 (13)案例四:上湾煤矿22煤辅运巷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15)案例五:哈拉沟煤矿12上101掘进面“11.4”顶板事故 (19)案例六:哈拉沟煤矿中央主运大巷54L顶板冒顶事故 (24)案例七:石圪台煤矿72301切眼掘进冒顶事故 (27)案例八:石圪台煤矿71304辅运顺槽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32)案例九:乌兰木伦煤矿2204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 (35)案例十:寸草塔二矿22116辅运顺槽顶板伤人事故 (39)案例十一:寸草塔二矿31204回风绕道顶板伤人事故 (42)第二部分综采面回采篇 (46)案例一:大柳塔煤矿22404综采面“4.12”飓风事故 (47)案例二:大柳塔煤矿52304综采面末采冒顶事故 (52)案例三:大柳塔煤矿52307综采面老顶垮落推出支架挤坏煤机摇臂事故 (61)案例四:补连塔煤矿12401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67)案例五:补连塔煤矿12404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77)案例六:补连塔煤矿12511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81)案例七:榆家梁煤矿42213综采面末采漏顶事故 (86)案例八:榆家梁煤矿43308综采面初采压架事故 (90)案例九:布尔台煤矿42105综放面动压事故 (94)案例十:布尔台煤矿42106综放面动压事故 (100)案例十一:锦界煤矿31107综采面顶板伤人事故 (108)案例十二:上湾煤矿12211综采面过空巷冒顶事故 (110)案例十三:哈拉沟煤矿22203综采面“3.11”顶板事故 (115)案例十四:哈拉沟煤矿22529综采面机尾超前冒顶事故 (119)案例十五:哈拉沟煤矿22408-1综采面缩面冒顶事故 (127)案例十六:石圪台煤矿71206综采面过空巷冒顶事故 (132)案例十七:石圪台煤矿31201综采面压架事故 (138)案例十八:石圪台煤矿31204综采面末采贯通压架事故 (151)案例十九:保德煤矿81304综放面压死支架的事故 (158)案例二十:乌兰木伦煤矿2204综采面顶板事故 (167)案例二十一:柳塔煤矿12104综采面过空巷压架事故 (171)案例二十二:寸草塔煤矿22103综采面漏顶事故 (179)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一、工程概况大井22煤六盘区22607综采面东侧与F8断层之间的三角块段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回采,回采区域如下图所示。
应急事故汇报处理流程第一章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
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电气焊措施执行不到位,特别是焊渣溅落到浮煤、胶带机上等,极易引发火灾。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主斜井及主运机头段发生火灾,将会影响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
1。
3 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主斜井及主运机头段发生火灾后,造成主运皮带系统皮带司机中毒,由于没有人员及时发现造成火势越来越大,烟雾随着风流进入采掘作业地点,威胁各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1。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主斜井及主运机头段某处电气焊作业,施焊完毕后没有按照要求留人观察,致使焊渣没有彻底进行处理,发生火灾,在进风流中发现烟雾,闻到火灾气味.2。
应急组织与职责组长:区队跟班队干部成员:工程技术人员、各班组长2。
1职责2.1。
1组长职责:2.1.1。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性质、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与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并听从指挥部的指挥。
2。
1.1.2按照指挥部启动的救援程序,组织、安排现场作业人员组织进行应急自救行动。
2。
1.1.3随时掌握现场自救实施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2。
1.2现场上岗干部职责:2。
1。
2。
1事故发生后负责报警.2.1.2。
2及时实施指挥部的命令.2.1.2。
3组织实施现场救援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2。
1。
3现场作业人员职责:2。
1.3。
1负责作业范围内灾害的监测,并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或生产指挥中心或单位值班室报警。
2.1。
3.2听从当班上岗干部的统一指挥,积极采取避灾自救措施。
3。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
1现场第一发现者必须及时汇报生产指挥中心,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撤离与被困情况及人员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3。
1.2积极抢救,根据生产指挥的命令立即切断火灾区域的非本质安全电源,佩戴自救器打开火灾就近区域下风侧进回风风门短路风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水、灭火器).3.1.3安全撤离,当火灾无法控制时,按照避灾路线立即安全撤离,找最近的路线撤到无有害气体污染的新鲜风流中,并随时与生产指挥中心联系告知人员撤离情况。
寸草塔煤矿22103综采面漏顶事故一、工程概况
工作面概况
22103综采面推进长度1638.5m,倾向布置长度为325m。
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189~263m,松散层厚度0~10m。
煤厚2.5~3.0m,工作面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小。
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
采煤机选用EKF-SL750型采煤机1台,生产能力约3850t/h。
液压支架选用DBT8638/17/35型液压支架,架宽1.75m,支护高度1.7~3.5m,工作阻力8638kN。
刮板送输机选用JOY3×700m,中双链,运输能力2700t/h,配套JOY375型转载机、JOY375型破碎机各1台。
二、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
事故经过
22103综采工作面受f167断层影响,106~137#支架间顶部平均割岩1.6米,为减少割岩量保证煤质,综采队采取卧底推进,卧底段为90~130#支架。
105~109#支架间受断层影响,岩石破碎,2016年11月6日早班支架工在漏顶处未及时拉超前架控制顶板,导致该范围内顶板漏矸严重,6号中班割煤2刀后检修,因105~109#支架推拉油缸卸液,造成支架推力不足,未能对漏矸段进行有效控制,工作面发生漏顶。
事故造成的损失
此次事故漏顶范围约9米长,造成工作面支架不能接顶,在过断层期间,增加了大范围冒顶风险。
二、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过断层期间支架工拉超前架不及时,不能对破碎处顶板进行及时支护;
2、支架检修工检修支架不到位,造成工作面105~109#支架不能推出到位,导致漏顶区域得不到有效支护。
间接原因
1、由于煤质影响,根据公司生产安排,作业时间短,工作面停机时间长。
导致工作面不能满负荷生产,不能快速地过断层。
2、跟班队长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日常检修、生产期间重点工作安排不到位,未严格执行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三、采取的防治措施
过断层期间,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不低于252bar,尤其是过断层期间,顶板破碎时,要追机拉架、带压拉架、拉超前架进行顶板管控。
否则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跟班队长必须增强责任心,要时刻观察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对特殊区域顶板要进行有效控制,杜绝漏顶。
要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处理事故能力,遇到过断层漏顶时,及时拉架到位。
四、事故经验教训
管理方面
区队跟班人员对顶板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过断层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将隐患控制再可控范围内。
对支架检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断层期间不能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
技术方面
对过断层期间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技术人员对于断层对工作面影响范围及程度不能有效预测,不能很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