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蒲柳人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4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开头的两节。
小说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
《蒲柳人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致,富有传奇色彩,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小说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第一节:小说一开场便以白描手法勾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乡野顽童六岁的何满子,并由一条大红兜肚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疼爱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这一节便是围绕着这位“能镇八方”的女中豪杰展开故事情节的。
既生动刻画了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的“好奶奶”形象,又刻画了她行侠仗义、泼辣勇猛、乐于助人的“女侠”形象。
在紧凑的叙述中既展现了家庭亲情,也揭露了家庭矛盾。
这样的开场引人入胜,也为故事的深入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第一节里何满子被拴在立柱上的情节首尾呼应,这教训孙子的手法出自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第二节便围绕着这位卖力气走江湖的人物展开。
既像说书一般神气刻画了何大学问人高马大、本领高强、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英雄形象,又像嘘寒问暖一样贴心叙述了何大学问大半辈子的悲凉与希望,以及时局动荡,糊口艰难,险些送命的窝火。
所以在疼爱孙子的方式上体现了“为之计深远”的思想——希望何满子读书识字改变命运。
他亦文亦武,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倒是给人几分可敬可爱又可笑的滋味儿。
这一节不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何大学问这一形象,也通过他在关外的遭遇将社会背景打开了一角,为冀东北农村抗日救亡斗争埋下伏笔。
何满子望眼欲穿的救星又是谁?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课内、课外阅读了不少小说,门类五花八门,体验参差不齐。
中学教材专门把小说阅读纳入教学,有教读课文7篇,其中鲁迅作品3篇,古典小说节选2篇,外国短篇小说2篇;有课内自读课文6篇;有综合性学习1次;有名著导读(课外阅读)11部。
辽宁省法库县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教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法库县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教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法库县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教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蒲柳人家》教学目标1。
记忆、理解“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3、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认物形象,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诵读,体验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即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整体感知1、刘绍棠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如《青枝绿叶》、《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等长篇小说,《我的乡土文学》等散文短论集12卷。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精彩8篇)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篇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重点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增强直观性。
2.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感受诗歌语言之精美;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通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在课前查阅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唐诗宋词,经典“咏”流传;现代诗,风格独特别样红。
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1.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2.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4月,出版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
《蒲柳人家》课文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1936年。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
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
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
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8 蒲柳人家(节选)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示例:《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1.诵读法、探究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感悟小说语言的魅力。
2.研讨探究法用于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教学过程一、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勾画圈点文中独具特色的语句,讨论明确其特点。
(把文中富有乡土气息、口语化、通俗易懂的语句画出来,并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动词运用得非常生动传神,“轮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拧了三圈”“栽倒”“捯气”“呻吟”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出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中的地位,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换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变体式阅读,概括内容,赏读人物。
2.通过选读美点,体悟作者超群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品尝小说语言。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好。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刘绍棠的小说节选《蒲柳人家》。
所谓“蒲柳人家”,就是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文中是指一般的贫苦农家。
二、紧扣文眼,资料助推《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头,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准备。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冲突激化,以何高校问。
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当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输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
本文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原小说共12节。
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课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儿童视角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画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输河边的农夫的性格和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高校问则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头,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准备。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冲突激化,以何高校问。
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当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输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
本文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原小说共12节。
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课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儿童视角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画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输河边的农夫的性格和命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8课,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琐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文章语言朴实,情节感人,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深层次寓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难点:分析文章深层次寓意,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亲情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寓意;4.实例分析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关系等;2.背景资料:收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寓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习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和背景,了解小说《蒲柳人家》的写作背景、主题和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描写、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能。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蒲柳人家》的写作背景、主题和情节。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描写、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能。
2.理解和分析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阅读策略教学法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蒲柳人家》的写作背景和情节,画面地描述湘西山区的恶劣环境和穷苦的农民生活,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阅读小说(30分钟)让学生阅读小说,并记录下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难度,引导他们运用阅读策略,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3.课堂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描写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交流彼此的分析和理解。
4.讲解重点和难点(20分钟)结合短篇小说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重点讲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性格描写和描写手法,难点讲解小说中的复杂情节。
5.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对带领学生分析复杂情节的有些问题进行再次强调,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
六、课堂作业1.阅读小说后,回答本节课中提出的问题。
2.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和“阅读策略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小说《蒲柳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讲解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多次互动,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8《蒲柳人家》(第2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2.品读语言,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掌握倒叙和插叙的写法。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走进蒲柳人家,欣赏着北运河两岸恬美秀丽风光,呼吸着瓜棚豆地泥土气息,在运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初步认识了聪明淘气的何满子,好打抱不平的“一丈青大娘”等一群运河人物。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在运河之畔,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夯实双基。
(听写)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2.品读语言,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掌握倒叙和插叙的写法。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部分,看到了一个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的“一丈青大娘”。
1.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浏览课文,看看“一丈青大娘”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展示)
(1)勤劳能干、善良热情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
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2)口苦心甜、溺爱孙子
“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儿的疼爱。
2.“何大学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用何大学问是一个________的人,你看他“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1)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
①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②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2)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
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3)对孙儿满怀期望
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
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3.作品中塑造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两个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令人喜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身上有没有共同点呢?
(学生探究讨论)
(1)都有农民的淳朴、重情义和爽朗豪放的优点,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善良、率真。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
(2)都很要面子。
比如: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媳妇分家;何大学问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却要装的好像腰缠万贯,还要借钱大摆筵席……
(3)都热情善良、乐于助人。
比如:一丈青大娘经常给村里人接生治病;何大学问更是仗义疏财,“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四、品味语言,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过渡: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
就像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探究:
1.小说语言极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交流明确)
一是大量使用口语,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
二是大量采用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三是借鉴了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
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这样的语言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明确)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典传统的继承。
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比如,小说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五、小说的写作顺序
倒叙和插叙
倒叙:先交代何满子被栓,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有关何满子父母的事;何大学问的来历、不寻常的经历、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等性格特点。
不寻常的长相,不寻常的经历,不寻常的性格,插叙内容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结语:
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
刘绍棠曾经说过“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
透过《蒲柳人家》这篇小说的解读,我们感受到了刘绍棠“满怀一颗感恩之心,为粗手大脚的爹娘——哺育、爱护、救助他的父老乡亲画像”的炽热情怀,体会到运河之畔淳朴的劳动人民的人情美。
更能欣慰地看到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
希望同学们也能保持住这份热情,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真诚与纯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探究》“触类旁通”和“学以致用”部分。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泼辣大胆侠肝义胆民族特色
勤劳善良仗义疏财
乐于助人慷慨豁达民族气派
疼爱孙儿死要面子
歌颂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
人情美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