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5
- 格式:pdf
- 大小:943.05 KB
- 文档页数:10
2019年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教案、导学案8 蒲柳人家(节选)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 - 1997),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北京人。
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鹏鸽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创作背景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哺育过他、让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着垂柳的河岸,这河滩旁的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字词解释腌腰:脏;不干净。
荣膺: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4):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
第二部分(15-35 ):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的典型性格及其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侠肝义胆、好说大话、爱讲排场的形象。
五、问题归纳.”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天气炎热,为何满子被爷爷拴在立柱上的情节渲染氛围。
1.“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
《蒲柳人家》课文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1936年。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
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
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
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蒲柳人家(节选)》全解《蒲柳人家》是九年级语文下的一篇课文,通过对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下面是《蒲柳人家(节选)》的全解,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人物形象《蒲柳人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主要人物包括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等。
1.何大学问何大学问是一个豪爽坦荡、仗义疏财的人物形象。
他爱打抱不平,为了帮助朋友,不惜冒险。
同时,他也非常热爱家乡,尽管在外闯荡多年,但始终心系家乡。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是一个典型的侠义英雄形象。
2.一丈青大娘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刚毅坚强、勤劳淳朴的人物形象。
她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
对待家人和邻居都非常热情和关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女中豪杰。
她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何满子何满子是何大学问的孙子,是一个聪明伶俐、好动顽皮的孩子。
他天真可爱,善于观察,有时会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整个故事中,他是何大学问的得力助手,也是故事的重要线索之一。
二、故事情节《蒲柳人家》的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
主要情节包括何大学问与一丈青大娘的传奇经历、何满子的机智表现等。
这些情节都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得益彰,使得整篇小说更加丰富多彩。
三、语言特色《蒲柳人家》的语言特色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京东北运河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得整篇小说具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
同时,小说中还运用了许多当地的方言和俚语,使得整篇小说更加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
此外,小说的叙述方式也非常独特,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将几户普通人家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使得整篇小说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总之,《蒲柳人家(节选)》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节选,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京东北运河一带的乡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优秀7篇)。
蒲柳人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八课《蒲柳人家》课堂笔记本篇笔记为九年级下册第八课《蒲柳人家》的课堂笔记,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文学思想、文学特点、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
作者生平背景作者艾青,原名桂煌,191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祖籍江苏省昆山。
父亲是平民,母亲从小教他识字。
五岁时,父母都去世了。
他先后在村里私塾和余姚县立小学读书。
10岁时,他被村人选去上义务教育,学习地理、历史、算术等。
他从小就爱好文学,志愿成为一名诗人。
文学思想艾青主张以审美为人生的中心,能够使人的精神获得最本质的满足。
他认为,诗意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和感悟,唤醒良知和感性,从而最好地表达了文学艺术的真谛。
文学特点艾青的作品富有感性,包含着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倡导爱与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人类社会进步。
他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影响也很深远,成为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先锋。
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后三个部分为情景描写,从而抒发感受。
第一部分为开篇,通过记叙一个秋娃们去采集蒲柳根时发生的事情,渲染出丰收的喜悦和浓浓的乡情味。
第二部分为描写农村田园风光。
作者用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辞来描绘出美丽的田野。
第三部分为叙述祭祖活动,细节描写给人以生动的感受。
第四部分描写丰收季节的忙碌场景,语言直白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最后一部分则突出强调生命、自由和希望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所说的:“寻找希望,寻找绝处逢生的火苗。
”主题思想艾青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生动刻画了中国广大农民的乐观、刚毅、勤劳和善良的品质。
他还借助绿树、红花、飞鸟、睡莲等自然景观,让人们感受到自由、生命的本质。
他通过对生命的感悟,倡导爱与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
这些都是本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在本文中,艾青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如蜜蜂采蜜、青苔覆盖的古井、池塘边的莲花等。
这些自然景观愈发凸显了农村的静谧、淳朴与生命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这两节浓笔重彩地描写了全书的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一幅幅风俗画,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学法引导《蒲柳人家》是我国当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阅读它,有助于我们对乡土小说——包括作品题材、语言风格等有大概的认识。
由于课文是节选,因此,课后阅读全文,将使你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小说的主题等有更深刻的了解。
小说采用一个六岁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因此,阅读时,应尽可能的从我们青少年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任务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这部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准确传神,诵读时应注意揣摩和体会。
(三)审美鉴赏贴切传神的称谓美《蒲柳人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除对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具有准确的把握和生动的描写外,给人物定的称谓尤其是绰号,对于展示人物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作品中的何满子奶奶,她个高脚大,身体强壮,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作者给她一个与《水浒》中的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扈三娘同样的外号——“一丈青大娘”,可谓神似、贴切至极。
(四)重点难点突破1、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这样的外号表现了这两个人物怎样的性格?[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外号出发,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8.《蒲柳人家》原文及赏析介绍作者及背景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问题一:本文是什么文体?问题二: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问题三: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问题四:概括原文两节的内容。
问题五:分析何满子的形象。
“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意在表现什么?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哪些句子体现何满子的性格特征,请试着描述一下?问题六:分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形象。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你觉得关于一丈青大娘的哪些文字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问题七:分析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的形象。
何大学问的相貌——何大学问的性格——何大学问的经历——问题八: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问题九:理解文章主题。
(答案附后)一1.七月天,中伏大晌shǎng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jì的是拴贼扣儿。
2.那一年是1936年。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cōng(烟筒)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3.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人配衣裳马配鞍ān,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
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4.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
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sào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5.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形容极端愤恨或仇视)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刘绍棠,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 《春草》 《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㈡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和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河防局的巡长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起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其中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叉,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㈢解题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
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题目用借代手法,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79个)1.晌.午(sh ǎng );2.兜肚;3.人配衣裳马配鞍;4.出人头地;5.臊.得(s ào );6.擀.面杖(g ǎn );7.勾魂索命;8.招架;9.雨打芭蕉;10.一气呵.成(h ē);11.打尖;12.镯.子(zhu ó);13.纤.夫(qi àn );14.戳.(chu ō);15.腌臢..(ā za );16.不知好歹;17.乍.篷(zh à);18.唿哨..(h ū sh ào );19.咯吧..(g ē b ɑ);20.驾驭.(y ù);21.妙手回春;22.呱.呱坠地(g ū);23.眉开眼笑;24.拗.不过(ni ù);25.熏陶;26.言谈举止;27.斯文;28.鸡吵鹅斗;29.筵.席(y án );30.提心吊胆;31.隐.匿(n ì);32.烙.(l ào );33.嘟哝..(d ū nong );34.憋闷;35.官讳.(hu ì);36.两肋插刀;37.驿道;38.温驯.(x ùn );39.保镖;40.贩子;41.三顾茅庐;42.礼贤下士;43.腰缠万贯;44.荣膺.(y īng );45.咿.咿哦.哦(y ī)(é);46.不耻下问;47.咬文嚼.字(ji áo );48.崇山峻岭;49.威风凛.凛(l ǐn );50.滑稽.可笑(j ī);51.坍塌..破败(t ān t ā);52.断壁残垣.(yu án );53.蓬蒿..荆棘(h āo );54.鸟兽栖.聚(q ī);55.作揖..(zu ò y ī);56.望影而逃;57.房无一间,地无一垄.(l ǒng );58.花甲;59.掂.量(di ān );60.聪慧灵秀;61.礼聘.(p ìn );62.枯燥乏味;63.闷闷不乐;64.如坐针毡.(zh ān );65.芒刺在背;66.莺啼燕啭.(zhu àn );67.嘬.(zu ō);68.锥.子(zhu ī);69.剜.肉(w ān );70.不打不成材;71.森严;72.忿.忿而去(f èn );73.形影不离;74.天伦之乐;75.胡茬.(ch á);76.磨蹭..(m ó ceng );77.疙瘩..(g ē da );78.噘.(ju ē);79.望眼欲穿. ㈡词语释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蒲柳人家》必背知识点一、作者及作品背景作者: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等作品。
其中,《蒲柳人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80年,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品背景:《蒲柳人家》以“九一八”事变后、卢沟桥事变前的冀东北农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事迹和独特风貌。
二、字词与成语重要字词:需掌握如“擀(gǎn)”、“剜(wān)”、“腌臢(ā zā)”、“到气(dáo)”、“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等词的读音和用法。
成语:需掌握成语的读音和意义,如“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影影绰绰”等,这些成语在文中都有生动的运用。
三、人物形象分析何满子:机灵顽皮、充满稚气,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体强壮,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对孙子则非常溺爱。
爷爷何大学问: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爱打抱不平,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
四、主题思想小说以何满子为线索,通过其视角再现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生动形象,同时热情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五、语言特色民间口语与俗语: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说唱艺术特点:继承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六、情节概括小说节选部分主要讲述了何满子在爷爷拴在葡萄架下时,通过他的视角观察到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生活片段,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望日莲与周檎挫败麻、杜阴谋,顺利完婚的故事。
七、重要语句及段落文中许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如描写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时的动作、何大学问的侠义行为等,都值得学生反复诵读和摘抄。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优秀范文。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目标:1、把握具有英雄本色的人物形象。
2、学习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3、品味富有乡土气息的精彩语言。
重点:理解品析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论英雄蒲柳人家侠肝义胆一师: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英雄情结,他们崇拜英雄并渴望成为英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英雄的传奇,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文学作品中“英雄”更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其中三部都是英雄传奇:师:有同学会说,英雄的产生必然有其壮阔的背景,平凡生活中哪有这么多英雄?其实不然,著名作家刘绍堂就将他的视线投注到了他的家乡——京东北运河两岸的蒲柳人家即穷苦农民身上。
《蒲柳人家》说的是有一个叫望日莲的女孩子是花鞋杜四的童养媳,从小受尽了折磨,后来与一个叫周檎的青年相爱了,杜四不甘心,勾结巡警、恶霸要将望日莲卖掉,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矛盾激化了,谁来解救这一对青年?危难时刻显英雄,这英雄不是别人,就是村里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为首的父老乡亲,他们一齐出面,淹死狗巡警,挫败杜老四,一丈青大娘更是救出望日莲认为干女儿,当起了保护神,演绎了一出侠肝义胆的英雄传奇。
全篇共12节,主要情节却只占两节,其余10节分别记述了十来个与故事相关的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这篇课文选的是前两节,浓墨重彩描绘的正是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
小说在结构上与《水浒》一脉相承,人物刻画上也多用外号和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正是我们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常见手法。
品英雄乡间人物可敬可爱二1、说英雄人物共同特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蒲柳人家》(节选)一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小孩咂奶里的时侯,秃顶老头、花白胡子的老秀才,立刻这个蹶一拐地挤过来,问:“你爸爸是谁?”“一丈青大娘。
”“你爷爷叫什么?”“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是谁?”“我爷爷呀!”“噢,”这位老秀才拧拧胡子,“何大学问原来就是关东口的大侠铁扁担何大学问,那就是你爷爷了。
”“就是。
”“那就不用更说了。
家传武学,杠子功夫淄博川。
到了齐善家门口,夺了他的扁担,也就是撸了两筐粪的工夫吧,就一篓油,够炒十盘菜了吧。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土改以后,就给生产队喂牲口。
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前头,东一眼西一眼,就能看到北京城。
他又好讲古谈今,论起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那些三教九流、狐仙鬼怪的传说来,就如数家珍一般滔滔不绝。
他讲得是那么生动热烈,有时自己也进入角色,做出猪八戒踢妖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模仿动作来,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小孩子们围着他叫:“何大学问讲古啦!”他就捋胡子一抹脸说:“起风了!”下雨了他又讲:“及时雨嘛!”他讲得兴浓了,还找个秧歌步,一扭一扭的做个丑表功。
自从这个何大学问来了,一丈青大娘就对他好起来了。
何大学问真是个热肠子人,经常帮忙这家干点儿那家干点儿。
他家祖上几代务农出身,家谱上连个名字也没有。
一年到头儿,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儿有农活他就奔哪儿去。
辛苦一年一个子儿也不挣别人的。
到了年底是一句话:“不够本!”到了春天又照样去干。
这个何大学问人高马大的北方大汉,在一丈青大娘的眼里就是一个好兄弟、好朋友。
白天一个去干活儿,晚上回来还是好朋友、好兄弟。
有时老哥哥犯了脾气,她就把他当兄弟那般嘲讽着数落一顿:“你这个老哥哥呀!当年在关东口你的好朋友音锣大侠杨二官送了你两条烟荷包,你怎么就忘了?”这个何大学问可就一点脸红了:“呀!是呀!”两个人就乐到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