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2604例临床分析_匡桂芳
- 格式:pdf
- 大小:97.55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接触和处理这些案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一:小明,8 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反映他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在家做作业时非常拖拉,容易分心。
经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小明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这让小明感到不安和焦虑。
此外,小明的日常生活缺乏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
针对小明的情况,首先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家庭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他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还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案例二:小红,10 岁,社交恐惧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每当有集体活动时,她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
通过与小红的沟通,了解到她在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和嘲笑,这让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小红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少给予她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她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重新认识过去的经历。
同时,鼓励她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
例如,让她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等。
还为小红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让他们学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儿童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186例分析
李亚飞;沈萱;彭树英;叶宏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8
【摘要】@@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约有60多年历史.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各种应激因素增多,引起心理方面的疾病不断增加,尤其在心理门诊方面较为突出.而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需要.为了解除病人的疾苦,我们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病人及家属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解除躯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我们统计了贵州省安宁医院和黔南州精神病院1998年6月~2002年6月开展心理咨询门诊186例儿童的情况,现总结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900-901)
【作者】李亚飞;沈萱;彭树英;叶宏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宁医院,550004;贵州省安宁医院,550004;贵州省安宁医院,550004;黔南州精神病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关于心理咨询者的调查分析 [J], 宋震
2.兵团团场医院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临床分析 [J], 王春梅
3.精神科与心理咨询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就诊情况分析 [J], 宋乐鸥;季建林
4.心理咨询门诊与精神科门诊不同年限初诊病例分析 [J], 李德敏;季建林;叶敏捷
5.精神科1573例儿童心理咨询门诊首诊问题调查 [J], 潘顺英;朱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儿保门诊365例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让儿保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方法: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心理门诊开设以来的365名儿童就诊原因进行调查。
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4∶1,就诊年龄集中在6~12岁。
就诊儿童以家住城镇及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占多。
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诊原因不同,小于6岁组的儿童主要就诊原因为行为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健康咨询等;6~12岁组的儿童则以精神发育迟滞、多动、健康咨询、学习困难为主。
就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学龄期就诊的患儿较多。
结论:要想全面了解儿童心理问题,必须提高儿童家长的认识能力。
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大力宣传和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和推广儿童心理障碍的防治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保门诊;心理卫生;儿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近几年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日益提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分布情况,现将本院儿童规范化门诊开设以来到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999年6月至2006年3月到本院儿保科心理门诊首次就诊的儿童365人为对象,采用自制表格对其给予详细调查登记,如就诊日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联系方式、母孕期情况、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等。
分析总结登记表中的项目,参照CCMD-Ⅲ标准进行疾病学诊断和分类,按儿童性别和年龄段、疾病种类分布等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主要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分布。
2 结果2.1 就诊儿童一般情况分布首诊儿童365人,其中男童258人、女童107人,男女比例为 2.4∶1。
6岁以下就诊儿童96人,6~12岁就诊儿童226人,13岁及以上就诊儿童43人;小于6岁组、6~12岁组、13岁及以上组就诊儿童分别占全部就诊儿童的26.3%、61.9%、11.8%。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发布时间:2021-08-03T11:51:01.3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作者:彭双迎[导读] 求助者是一个11岁的男孩彭双迎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530001摘要:求助者是一个11岁的男孩,因转学遇到人际交往困难而导致的不良行为,本文应用鼓励的方法,帮助求助者纠正好动手打人的坏习惯。
经过三周3次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月后随访,求助者情绪状态明显缓解、不良行为完全消失,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鼓励法模仿法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男,11岁,汉族,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诉和个人自述:(一)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情绪烦躁、焦虑,食欲下降,睡眠不好。
(二)个人自述:我是本学期刚从深圳某学校转来的新同学,因同学叫我花名“土豪”、“大姨妈”等,而动手打人。
前两次我打的是男同学,后来发展到打女同学。
其实我也不想打他们,我觉得这里的同学不欢迎我,我不想再呆下去了,想转回原来的学校。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一)观察到的情况:孩子面部表情稍显凝重,眼睛扫描咨询师一眼后大部分时间盯着地板。
孩子长得健壮,比同龄孩子略显高大。
皮肤白皙,穿着打扮较有港味,裤子是一条卡通图案、颜色艳丽的花裤子。
说话时经常双手互相搓搓,或者在大腿上上下搓动,神情表露紧张。
咨询过程合作,语速适中,能叙述自己的苦恼。
自制力存在,有求助愿望,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了解到的情况: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
2.个人史:独生子女,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好,6岁上学,一直学习成绩较好,之前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不良行为。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性格稍内向,父亲对其要求严格,希望儿子的学习、生活都能遗传他的优良基因,希望儿子要有坚毅的品格。
心理案例:批评一句儿童就寻死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
心理专家认为,“问题儿童”人数的增多,外部因素是主导。
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
死亡,只因一句批评!——儿童心理:需经风雨考验的花朵中考日益临近,青岛的秦先生夫妇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女儿走进考场了。
3月9日晚,一女士突然冲进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呼“快来救救我的女儿!”医护人员立刻全力抢救一个多小时,最终未能将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位正在读初三,本应该有着幸福未来的女孩,却因为父亲一句批评,赌气喝下半瓶农药。
这个女孩小丽(化名)的父亲正是秦先生,据他回忆,小丽平时学习很认真,也许是要考试的缘故,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9日,小丽偶尔打开电脑玩游戏,出于对学习的考虑,秦先生严厉地批评了她浪费时间,但万万没有想到她会选择死亡回击父亲。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造成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一是家长的批评过火,对孩子过于苛刻,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确面对批评,自身遇到心理障碍,而不知如何排解。
在家长教导方式应受责备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遭受着已被发现或还隐藏的心理问题的折磨,而当矛盾被激化时,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
据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统计,10年前,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一个月儿童的咨询量为70人左右,只是现在两天的工作量;原来全年咨询总人数为1000多人,2004年已达到以前的5倍,医院心理咨询常年没有淡季。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主任匡桂芳说,目前国内公认儿童年龄段为1岁到12岁,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儿童心理问题的增多,多数心理咨询将儿童的年龄段延伸到18岁以下,研究表明从12岁到18岁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与1岁到12岁有直接的关系。
试谈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男孩生出息程中的四大危机中国青少年研讨中心研讨员、副主任孙云晓编写了一本书«挽救男孩»,下面提醒男孩生出息程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思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
男孩真的有这么差吗?2月1日,医院提供的门诊数据和学校三好先生的男女比例同时显示,看病多的是男孩,学习效果差的也是男孩。
以你的判别,赞同〝男孩危机〞一说吗?女孩说:不赞同,我觉得应该是男生故意让着我们。
男孩说:这是对我们严重的歧视。
教员说:并不是特别清楚。
医生说:处置男孩危机要先挽救家长。
家长说:要让社会更多关注男生。
男孩有哪四大危机1、体质危机1985年末尾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任务说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向,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气以及视力目的上连连下降。
«2005年中国先生体质与安康调研报告»显示,1985-2005年,7~22岁城市男生瘦削的比例由0.19%飙升到11.39%。
2005年,6~22岁城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乡村男生为44.88%。
与其他国度相比来看,中国男孩变〝矮〞了。
资料显示,与日本同期(1991年)资料相比,我国7~17岁男生平均身高比日本男生矮2.54厘米。
2、心思危机许多男孩身陷心思危机,在各种生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求协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来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数听说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思学研讨说明,在多动症、学习阻碍、智力阻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罕见的心思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外,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比如说网络成瘾,男生更容易出现心情效果;心思疾病发作率更高,如学习阻碍、自闭症等等。
3、社会危机男孩的社会顺应才干不容失望。
无须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立功的群体。
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束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
285例心理门诊咨询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郭明;喻芳;黄国明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5(006)007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门诊咨询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 429名心理咨询者进行评定,随机抽取其中285例,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5例咨询者SCL-90各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女两组比较发现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SCL-90绝大多数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咨询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咨询者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无明显的性别、年龄段的差别,必须迅速普及心理学知识.
【总页数】3页(P40-41,43)
【作者】郭明;喻芳;黄国明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精神病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1
【相关文献】
1.某精神专科医院心理门诊1903例咨询者情况分析 [J], 马晓佳;王立钢
2.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关于心理咨询者的调查分析 [J], 宋震
3.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者心理健康测查量表的结果分析 [J], 朱姝;方永;陈霞
4.458例心理门诊咨询者情况分析 [J], 岳筱雯
5.分析心理门诊咨询者心理健康状况 [J], 孙萨日娜;喻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第三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之十四(上):儿童孤独症早期诊断与干预匡桂芳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有报道其发病率由十几年以前的2~4/万到现在美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的1%,可见孤独症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其预后不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对于孤独症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为康复的关键。
由于国内医务界对孤独症的认识较晚,基层医生缺乏本专业知识,往往造成对本病的漏诊、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影响患儿的预后。
本项目运用专家授课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基层医生掌握孤独症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干预原则,掌握筛查量表的使用方法,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孤独症,及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最早由Kanner医生1943年描述。
患病率逐渐提高,男女比例约为4~5∶1。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起病于3岁以前,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的行为方式,常可导致终身残疾。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孤独症的病因尚未明白,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易患本症的素质。
单卵双生儿孤独症的一致性为90%以上,双卵一致性为24%。
本症患儿的同胞患孤独症较正常人高3~4倍,提示本症与遗传因素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尚不明了。
(二)脑器质性因素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以及癫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CT头颅扫描提示脑室扩大;磁共振影像检查见部分患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故认为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
(三)神经生化因素儿童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79-83.
[4] 周胜利,姚凯南.2~3岁儿童气质、环境因素与行为的相互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2):100-102.
[5] 洪琦,张风,周胜利,等.儿童气质量表的修订和标准化[J].中华
儿科杂志,1999,37(3):135-138.
[6] 林崇德,主编.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289.
[7] Care y WB,McDevitt SC.R evision of the infant tcmpcrament ques tion-
naire[J].Pediatrics,1978,61(5):735-739.
[8] 刘明,王顺六.中国儿童青少年气质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
卓越出版公司,1990.387.
(收稿日期:2001-01-06)
文章编号:1008-6579(2001)03-0153-01【论著摘要】儿童心理咨询2604例临床分析
匡桂芳,辛晓昱,沈宜元 (青岛市儿童医院,山东青岛 266011)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关键词: 儿童;心理咨询;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儿科疾病谱的变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咨询成为儿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为进一步搞好这一工作,现将本院心理科近4年来接诊的初诊儿童2604例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就诊年龄及性别分布 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心理科共接诊患儿5 512人次,其中初诊儿童2604例,男1885例(占7
2.4%),女719例(占27.6%),男女之比约为2.6∶1。
年龄1~16岁,其中7~12岁儿童最多,共1536例(占59.0%),其次为3~6岁659例(占25.3%),<3岁156例(6.0%),>13岁253例(占9.7%)。
1.2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类型和比比例 诊断名称及标准参照“现代儿童精神医学”及ICD-10[1,2]。
见表1。
表1 2604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例数构成比(%)精神发育迟滞60723.3
学习困难 58322.4
抽动障碍 45617.5
多动障碍 2509.6
语言障碍 1254.8
情绪障碍 913.5
睡眠障碍 622.4
孤独症 552.1
品行障碍 341.3
性心理障碍 180.7
排泄障碍 100.4
恋物癖 80.3
拔毛癖 50.2
儿童精神病 50.2其他心理行为问题*29511.3
注:*包括过分依恋、退缩、适应不良、紧张性行为、感觉统合失调等。
2 分 析
2.1 学龄儿童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主
要群体 本文资料显示,2604例儿童中7
~12岁学龄儿童占59%,远远超出其他年
龄段。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家长较重视儿
童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评价,故入学后较
易发现其心理行为问题,而对学龄前儿童
则常认为其年幼,长大自然会好而不予就
诊。
2.2 精神发育迟滞及学习困难是儿童心
理咨询门诊最常见的病种 两者就诊比
例位居榜首,分别为23.3%及22.4%,提
示两种障碍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家长及
老师比较重视儿童的学习成绩。
2.3 抽动障碍为儿童期不容忽视的神经
精神疾病 目前对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
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抽动障碍与多巴胺
功能异常有关,同时受5-羟色胺和去甲肾
上腺素的影响,但多巴胺能基因引起抽动
障碍发病的机制和途径沿有待深入研
究[3]。
分析3年来就诊情况,该病由1996
年的85例,上升到1999年的154例,增长
了81%,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抽动障碍
尤其是慢性抽动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
常伴有明显的学习、情感、行为和社交障
碍[4],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发育,
应引起广大家长和医务人员的重视。
2.4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是减少儿童心理
行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咨询过程
中发现,许多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于
不恰当地家庭教育环境所致。
比如过分
地溺爱、保护致儿童过分依赖,独立性差,
适应不良;期望过高,压力过重致儿童紧
张、压抑、厌学;过分苛刻致儿童焦虑、退
缩、情绪不良等。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
堂,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家庭的生活方
式、家长的榜样力量、消费观念、待人接物
等均迁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
家长素质
不一,观念不一,因此要加强对家长科学
育儿的教育,加强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培
训,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以减少儿童心理
行为问题的产生。
2.5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治应医生、
家长、学校共同参与 儿童与成人一样也
是处于社会之中,其心理行为障碍的产生
除与生物因素有关外,尚与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及环境因素有关。
因此对有心理
行为问题的儿童除应重视对家长的指导
外,还应尽量与学校老师联系,只有医生、
家长、学校共同参与,儿童的心理行为问
题才有可能得到更快、更彻底地矫治。
参考文献
[1] 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世界卫生组织.刘平,许又新译.ICD-
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5.
[3] 文霞综述.Tourtte综合征神经递质研究
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
学分册,1997,24(3):142-144.
[4] 文霞,吕冰清,杨志苏,等.抽动障碍临
床24小时脑电检测和SPECT的研究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
95.
(收稿日期:2000-02-12)
作者简介:匡桂芳(1967-),女,学士学位,主治医
师,心理科主任,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行为专
业。
153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6月第9卷第3期 CJ CHC Jun.2001,Vol9,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