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课时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桥之美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媒.介()和谐.()苍茫.()点缀.()摧.毁()纤.细()销.魂()孕.育()险峻.()驻.足()2.选词填空,每个词只能选一次。
必然忽然固然(1)“小桥流水人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3)小径尽头()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
3.判断下面的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2)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风筝中的科学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
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
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
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
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
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
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
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
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 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二【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谐( ) 点缀( ) 煞风景( ) 孕育(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则摧毁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⑵艺术形式的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桥普遍具有的作用。
⑴⑵⑶⑷4.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项是( )A、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此句说除了造桥工程人员外,画家肯定是见的桥最多的人。
B、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此句说美术工作者没有不喜欢桥的。
C、“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一条成语,也叫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意思是如果相差不大,造成的误差或错误也就不大。
D、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此句从具体的桥扩展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的形象”,起到这种作用的形象就具备了桥之美!5.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⑵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⑵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⑶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 )二、同步解读。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
20XX 年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测试一试题及答案作为学生的你,在马上到来的语文考试从前,我们应当要去做好怎么样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做一份试卷怎么样?下边小编一同来看看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测试一试题,希望对你实用。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测试一试题一、基础累积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纤细 ()立足 ()陡峭 ()孕育 ()颐和园()煞它风景()2.解说词语,并解说加黑的字。
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晨风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煞它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的职业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答:。
4.在作者看来,“桥”美在哪处 ?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获得什么启迪 ?答:。
5、指出以下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纯真光亮的背景前忽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2)苏州的宝带桥53 孔之多。
()(3)小“桥流水人家”,诚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家——房子,那是块面 ;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构成了对照美()(4)初春季气,江南乡下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二、阅读理解(一 )课内阅读6.选段详细写到了哪几座桥?答:。
7.领会以下句子的情味,写出含义。
(1)茅盾故土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漏风,每当此间展现一座石桥时,忧如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愉快的气。
答:。
(2)初春季气,江南乡下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便碰不见晨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答:。
12.桥之美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重.叠重.逢重.创 B.相处.处.所处.理C.着.眼着.重着.陆 D.角.色角.落角.逐三、形似字组词1.销()俏()峭()削()2.峻()竣()俊()骏()3.孤()弧()狐()瓢()4.魅()魄()魏()魁()四、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1.驻足:2.极目:3.煞它风景: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五、阅读(一)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
桥之美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二、形似字组词1.销()俏()峭()削()2.峻()竣()俊()骏()3.孤()弧()狐()瓢()4.魅()魄()魏()魁()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1.驻足:2.极目:3.煞它风景: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四、阅读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
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新人教版【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谐( ) 点缀( ) 煞风景( ) 孕育(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则摧毁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⑵艺术形式的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桥普遍具有的作用。
⑴⑵⑶⑷4.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项是( )A、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此句说除了造桥工程人员外,画家肯定是见的桥最多的人。
B、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此句说美术工作者没有不喜欢桥的。
C、“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一条成语,也叫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意思是如果相差不大,造成的误差或错误也就不大。
D、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此句从具体的桥扩展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的形象”,起到这种作用的形象就具备了桥之美!5.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⑵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⑵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⑶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 )二、同步解读。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第12课《桥之美》同步训练Ⅰ. 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划线字字音全对的一组是()A媒介(méi)和谐(xié)苍茫(máng)点缀(zhuì)B摧毁(cuī)纤细(qiān)销魂(xi āo)画卷(juǎn)C摄影(niè)孕育(yùn)险峻(jūn)笼统(lǒng)D脂粉(zhī)陡坡(dǒu)浮萍(pīng)驻足(zhǔ)2、解释下列词语煞它风景:-————————————。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给下列一段话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4、将语句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不过我之爱桥,并非————,也并非——————,而是——————。
⑴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
⑵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
⑶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A⑴⑵⑶B⑶⑵⑴C⑵⑴⑶5、改正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⑴我们中学生如果只做温室里的花朵,也不能适应竞争时代的要求。
————————————————。
⑵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南京市区和郊区的重要交通部门。
——————————。
6、玲玲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但却不幸患上了重病,她对前途感到迷茫,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去看她,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
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
Ⅱ. 课文精段赏读茅盾故乡吴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的大弧线,或方桥的()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第12课《桥之美》同步训练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A.媒介méi 和谐xié 苍茫máng 点缀zhuìB.摧毁cuī 纤细qiān 销魂xiāo 画卷juǎnC.摄影niè孕育yùn险峻jūn笼统lǒngD.脂粉zhī陡坡dǒu浮萍pīng驻足zhǔ答案:A解析:分析:B.“纤”应读“xiān”卷应读“juàn”;C.“摄”应读“shè ”“峻”应读“jùn”;D.“萍”应读“ping”“驻”应读“zhù”。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给加粗的字注音。
纤()细飞瀑()孕()育相处()答案:xiān| pù| yùn |chǔ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处”是多音字读“chǔ”。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 tong()hé xié()shī jìng()答案:协同|和谐 |诗境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4.下面词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和谐(xié)煞风景(shā)点缀(zhuì)B.笼统(lǒnɡ)强劲(jìn)C.着重(zhuó)前瞻后顾(zhān)D.孕育(yùn)脂粉(zhī)答案:B解析:分析:B项“强劲(jìn)”应为“jìng”。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桥之美》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桥之美》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版第12单元第5卷第1卷第8课“桥梁之美”同步测试一积累整合1.发下列粗体字的音。
纤()细飞瀑()孕()育相处()2.解释加粗的词。
停止:向前看:3现在很遗憾,很少有人用这种语气来教育幼儿。
b、完全破坏了艺术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下列带点的单词之一使用不正确()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当你穿过环形山谷环顾四周时,许多桥梁的直线不时切断陡坡。
c、人们总是停在这里欣赏瀑布和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一座长桥突然出现在一个简单明亮的背景前,像一座卧龙。
(2)苏州宝黛大桥有53个洞。
(3)“小桥流水人”当然有诗意之美,但实际上更倾向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房子,那是一张脸;流水,它是一条长长的线和曲线,线条和块体表面形成了一种比较美。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6.“茅盾故里乌镇两岸芦苇茂密,真是气密,一座石桥出现,就好像闷芦苇深吸一口气,舒舒服服”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扩展应用程序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
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12桥之美知识与技能学习阐述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读佳句,掌握说明文描写性文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重点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搜集各地有关桥的图片。
1课时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来到了温馨恬静的画面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让人油然生起怅然绻缱的情愫。
这些桥通过诗人的笔,仿佛都有了灵性,有了情感。
桥,在诗人的眼中是人性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另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吴冠中(1919—201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擅长画车马、市街、桥梁、城郭等等。
他除了画《清明上河图》,还画过《西湖争标图》,两图都是描写世俗生活的。
《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北宋人物画长期发展的结果,《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从构图上,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紧张有松弛。
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很有层次:村郊是引子,比较简略,进到河边时,便着力描写船舶货运,直到拱桥,形成了第一个高潮。
桥上桥下,船上船边,人们手忙脚乱,喧呼嘈杂,十分紧张,过后渐渐转远,结束了中心最重要的一段。
从酒楼和桥起,大街直通城内,各种车辆、店铺、各色人等,一步挤一步,一处紧一处,形成第二个高潮。
从进城到第二条街,画卷终止。
12《桥之美》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
1.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3分)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2分)
(1)驻.足:
(2)极.目:
(3)煞.它风景: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4小节所举的四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每一幅画设计一个题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
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
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
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
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
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
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5.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3分)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6..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4分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
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
史册。
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
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
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
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
楼亭呈方形,多
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
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
建桥时不用一颗
..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
..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
(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
构极为精密。
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
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7.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本文举程阳风雨桥为例说明
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
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分)
【参考答案】
一、1.(1)协同(2)和谐(3)诗境
2.(1)停止脚步。
驻,停留。
(2)用尽目力(远望)。
极,尽,达到顶点。
(3)破坏人的兴
致的意思。
煞,削弱,损坏。
(4)意思是相差虽小,但造成的误差或错误很大。
厘,计量的小单位。
3.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因为桥的存在,而使得芦苇丛呈现出密中有疏的特点,并将人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之中。
4.所拟题目要能高度概括作者所描述的画面内容,并力求形象、生动。
答案略。
二、
(一)5.C 6.(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
(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
(二)8.因为侗家风雨桥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
9.程阳风雨桥最能说明侗家风雨桥造
型艺术的特点,举例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认识得更明确、更具体。
10.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
族风格。
不用铁钉,以榫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