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5.3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word教案 (3)

  • 格式:doc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公式的应用;

3、知道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公式应用;

学习重点: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学习难点: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公式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学答疑

1、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为:Q=,电流通过导体做功,若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W====。串联电路中I一定,R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并联电路中,U一定,R越小,I越大(I是平方倍增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

2、什么是纯电阻电路?什么是非纯电阻电路?

3、纯电阻电路的电学公式有哪些?非纯电阻电路的电学公式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例题1】小明同学在家里用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给暖水瓶中1.5Kg的水加热10min,水温从20℃恰好升高到100℃。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小明家的电能表标着3000r/KWh,在这10min内能表的转盘转多少转?

【例题2】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Ω,线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

(1)在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

(2)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转化的机械能是多少?

【例题3】小明同学的玩具电动车上,有一微型直流电动机,小明将它接在图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1)当电压示数为0.3V时,电动机不转动,此时电流示数为0.3A。求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多大?(2)当电压示数为3V时,电动机正常转动,此时电流示数为0.4A。求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及对外做功的机械功率。

三、交流展示,讨论总结

1、小李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电热驱蚊器”,它的发热元件是一个阻值为1.0×104Ω的电阻。将这个电热驱蚊器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电源两端电压为220V时,100s内产生的热量为J。

2、近年来,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供电线路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电线换成更粗的,使他的电阻,电流在导线上产生的热量。在线路改造时,还把电能表换成额定电流更大的,改造后家庭中可以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将。

3、两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2:1,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4、一台电烘箱,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阻丝的电流是4A,电阻丝的电阻是55Ω,通电1min可以产生 J的热量,消耗 J的电能。

5、假设所有导体都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热杯仍然能加热

B、电风扇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烧饭

D、电熨斗仍然能烫衣服

6、电烙铁通电后热得发烫,而跟电烙铁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A、电烙铁通电后会发热,而铜导线通电后不会产生热量

B、通过电烙铁的电流大,而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

C、电烙铁内电热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要大得多

D、电烙铁内电热丝的通电时间比铜导线长

7、要使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发出的热量减少一半,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其电阻减少一半,其两端电压不变

B、使加在两端的电压和其电阻减少一半

C、使通过它的电流减少一半,其电阻不变

D、使加在两端的电压减少一半,其电阻不变

8、(选做)CFXB型“220V 1100W”电饭煲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它有高温烧煮和焖饭、保温两挡,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进行调节,R0为电热丝。当开关S接高温烧煮挡时,电路的功率为1100W,当开关S接焖饭、保温挡时,电路的总功率为22W。

(1)电饭煲在高温烧煮挡时,开关S应与哪个触点连接?

(2)电热丝R0的阻值多大?

(3)当电饭煲在正常焖饭、保温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焖饭、保温10min,电热丝R0产生

的热量为多少?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图1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