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仪器校正量器类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
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4、内容:4.1校准项目4.1.1分度吸量管表 24.1.2量筒/量杯/具塞量筒表34.1.3容量瓶表44.1.4单标线移液管表54.2校准条件与设备:4.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4.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4.2.3所用设备:4.3校准过程:4.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准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4.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 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4.3.3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1.目的:建立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 以使检验操作规范化。
2.范围:适用于玻璃仪器校正的操作。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内容4.1玻璃器皿4.1.1玻璃器皿上通常注有两种符号,一种是“E”,它表示该器皿是“量入”容器,即当溶液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时,倒入量器内的溶液体积等于量器上标明的体积。
4.1.2.还有一种是“A”,它表示该器皿是“量出”容器,即将满刻度的溶液全部倒出的体积正好与量器上标明的体积相等。
4.1.3.不注明符号的一般是指“量入”容器。
4.2.校正原因进行比较精密的测定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就有必要对容量器皿进行校正。
4.3.校正方法4.3.1.容量器皿的校正常用称量法和相对校正法。
4.3.2.称量法是称量容量器皿某一刻度内放出或容纳的纯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在该温度时水的密度将水的质量换算成容量器皿此时的真实容积。
4.3.2.1称量法一般用于精度容量器皿的校正。
4.3.2.2.精度容量器皿包括: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滴定管、注射器。
4.3.3.容量瓶和移液管是经常合用的,一般都是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出几分之几的溶液,所以并不一定要知道它们的绝对容积,而只要求它们的相对容积成比例关系就可以了。
利用这种关系来校正容量器皿的方法,称为相对校正法。
4.4.称量法的校正步骤 4.4.1.校正前的检查检查玻璃器皿的洗净度:加水于器皿中,倾去水后器壁上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为洗净。
4.4.2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称量瓶、温度计、100ml 烧杯、吸耳球、擦试纸 4.4.3校正过程4.4.3.1.将所需校正的玻璃器皿编上号;4.4.3.2.用温度计测量纯化水的温度,记录并转化为校正系数ρt ; 4.4.3.3.用分析天平称取空称量瓶的重量,并记录为W1; 4.4.3.4.用吸耳球吸取准确纯化水到标示容积;4.4.3.5.将量取的纯化水放至称量瓶中,称量,并记录为W2。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玻璃量器计量检定操作规程玻璃量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常见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院、工厂等场所。
为了保证玻璃量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期的计量检定是必要的。
下面是玻璃量器计量检定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设备准备1.检定仪器:玻璃量器、测量仪器(如密度计、电子天平等)、温度计、光源等。
2.校准物资:标准液体、标准温度计、标准电阻、标准光源等。
二、检定环境要求1.检定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温度和湿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2.检定仪器和校准物资应放置在干燥、常温环境中,以免影响检定结果。
三、检定前的准备工作1.清洁玻璃量器:使用清水和清洁剂,轻轻擦拭玻璃量器的内外表面,并用纯净水洗净。
3.检查玻璃量器:检查玻璃量器是否完好无损、刻度是否清晰可辨认。
四、检定操作步骤1.玻璃量器的外观检查:仔细检查玻璃量器的外观,确认没有破损或变形。
2.测量容量:使用标准液体,根据玻璃量器的刻度进行测量。
分别使用不同液位进行测量,记录并计算偏差。
3.测量温度:使用标准温度计测量玻璃量器内液体的温度。
记录并计算偏差。
4.测量密度:使用密度计测量标准液体的密度,并计算出玻璃量器内液体的密度。
5.其他测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其他测量方法对玻璃量器进行进一步的计量检定。
6.计算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
如果偏差超出规定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五、检定记录和报告1.记录测量结果:将每次检定的测量结果记录在检定记录表中,包括测量日期、测量值、标准值、偏差等。
2.编写检定报告:根据检定记录和测量结果,编写检定报告,包括测量结果总结、偏差分析和建议等。
3.存档和备份:对检定记录和检定报告进行存档和备份,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六、定期验证和跟踪1.定期验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玻璃量器进行定期的计量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跟踪记录:对每次检定的结果进行跟踪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玻璃量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变化。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玻璃容量器具。
三、责任人:容量器具校正人员,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1、总则1.1校正用水为纯化水,须在室内放置至水温达到20℃,若水温偏差过大至少放置两小时以上。
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量筒必须干燥。
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每个仪器(每段)校正两次,两次校正值的误差小于0.02g。
1.5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200g以下达到0.0001g;200g以上达到0.01g。
2、容量瓶校正操作程序2.1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2.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一同存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取空容量瓶带塞称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2.5从表中查得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程序3.1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3.4从表中查出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程序4.1取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4.2将被校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3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4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5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
4.6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
4.7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5、量筒校正操作程序5.1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干燥。
5.2称取量筒的重量,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吸干,再称定重量。
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使公司玻璃量器校准操作更精密准确。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需内部校准的玻璃量器的校准操作。
3 职责质量部负责内部玻璃量器的周期校准。
4 内容4.1玻璃量器周期校准4.1.1校准前准备4.1.1.1准备好待校准的玻璃仪器(洗净、干燥),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容量瓶不需要),一根温度计(范围至少是0~30℃,分度值为0.1℃)),新制备的纯化水(纯化水至少在校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以达到室温)4.1.1.2校准时室温要求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4.1.2玻璃容量仪器的校准4.1.2.1容量瓶校准将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带塞容量瓶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取下量瓶,加水至标线以上几毫米,等待2min。
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使液面最低点与标线上边缘相切,再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量得到纯化水的质量(m)。
然后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4.1.2.2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校准取一个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将流液口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
对于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
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人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同时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4.1.2.3量筒校准取一个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将清洗干净的量筒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量筒外面的水,用胶头滴管吸出量筒中的水,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将倒液嘴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
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校准规程一、目的:建立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的校准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进行校正,以保证其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器具误差影响产品内外在质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的校正。
三、职责:品管部相关负责人。
四、正文:1.玻璃仪器总则:1.1 所有玻璃量器到厂验收时均需按本规程校正,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一年。
1.2 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将水温控制在20-24℃之间固定不变。
1.3 校正用水须在实验室内放置半小时左右。
1.4 待校正器具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1.5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6 每个器具(每段)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1.7 称量水重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
2. 玻璃仪器概述:2.1玻璃仪器校正2.1.1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1.2 项下的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1.2 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1.2项下的水到标示容量处,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端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1.3 滴定管的校正:先以1.2项下的水填充至刻度(注意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再将滴定管内的水分段放入一预先称重的干燥锥形瓶中,分别记录重量,再换算成体积,并和滴定管标示体积做对比。
2.2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2.2.1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2.2.1.1将需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称取空瓶重。
2.2.1.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约30分钟,再加水至刻度,如瓶颈上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紧瓶塞,记下水温,再称总重量。
2.2.1.3计算容量瓶中水重,从附表中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一、目的:明确玻璃容量仪器检验的方法和程序,确保其校验的可靠性。
二、范围:适用于玻璃容量仪器的检验操作三、职责:检验人员负责执行。
四、内容1. 玻璃容量仪器是指那些在容量分析中需要很准确容积的玻璃仪器,它们在使用前需要校验,并做好《玻璃容量仪器校验记录》。
常用的玻璃容量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和量杯。
2. 滴定管的校正:2.1 本规程适用于具塞1ml、2ml、5ml、10ml、25ml、50ml滴定管的检定。
2.2 本规程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制订。
2.3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2.4.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4.1 滴定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4.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持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4.3 滴定管应具有下例标记:2.4.3.1 厂名和商标。
2.4.3.2 标准温度(20℃)。
2.4.3.3 等待时间t xx S。
2.4.3.4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
2.4.3.5准确度等级:A、B。
有准确度等级而未标注的玻璃量器,按B级处理。
用硼硅玻璃制成的玻璃量器,应注“B SI”。
2.5 滴定管玻璃活塞密合性。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不涂油脂)停留20min,漏水量应不超过最小分度值。
2.6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度线宽度等均应符合下表规定。
滴定管(表一)2.7 检定条件:2.7.1 环境条件:2.7.1.1室温(20±5) ℃,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2.7.1.2 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2.7.1.3 检定介质为纯水。
4.7.2检定设备:4.7.2.1万分之一天平。
4.7.2.2 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7.2.3有盖的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4.7.2.4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2.8 检定方法:2.8.1 水的流出时间:将洗净的滴定管垂直而稳定地夹在检定架上,在活塞芯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凡士林,使其不漏水,加蒸馏水至滴定管使液面达到最高标线以上5mm处,用活塞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零位,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嘴流出,直至液面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一中的规定。
标题:计量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1、0目的:保证计量玻璃量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
2、0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3、1 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0职责:4、1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4、2实验室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5、0校准方法:5、1校准项目5、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5、2、3所用设备:5、3校准过程:5、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与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与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与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5、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与吸量管的流液口,应就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量筒、量杯与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与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5、3、3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