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3
琴音入五脏,有助改善体质作者:流水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06期古琴五音入五脏,可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明白自己的体质后,有针对性地多听相应的调理琴曲,对改善体质很有帮助。
调理体质的曲目要因人而异。
平和体质的人暂不需要调理。
气虚体质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建议这类体质的人多听宫音、商音、徵音。
因为宫音入脾、商音入肺、徵音入心。
可多收听古琴曲中的《流水》《阳春》《长清》等。
气郁体质气是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
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还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
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
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
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建议这类体质的人多听角音和徵音。
角音入肝,能疏肝理气;徵音入心,振奋心阳。
这类古琴曲有《渔歌》《高山》等。
阳虚体质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
阳虚体质特征与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睡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尤其夜尿多,性欲衰退等。
建议这类体质的人多听角音、徵音,振奋阳气,增加人体活力。
这类古琴曲有《流水》《酒狂》《欸乃》等。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症候,常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干枯、皮肤干燥,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多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徵、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徵音养心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象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
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渔歌》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11~13时气血流至心经,19~21时流至心包经。
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从心经、心包经所归属的时间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听较好,音量不宜过大,可起到较好的催眠作用。
也可以在晚饭后收听,帮助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收听时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适合人群: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可见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虚无力等;如果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心悸、面色口唇苍白;心血瘀阻可见胸闷胸痛。
所以伴有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的人群都可收听。
中医五⾳疗法:常听这5⾸古典⾳乐,能调五脏情志⼀念⼼清净巫娜 - ⼀花⼀世界喜欢⾳乐的⼈,不管在哪、在⼲什么,都希望有点⾳乐作伴。
中医很早就有“五⾳⼊五脏”的理论阐述。
⽽古代⾳乐的五⾳调系统,也是在五⾏学说的指导下,通过⽤不同⾳阶⾳⾊来影响情志,从⽽作⽤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疗法”。
五⾳⼊五脏听古典⾳乐,调五脏情志养肝:⾓⾳属于肝的⾳阶:⾓⾳,五线谱中为“mi”。
⾓调式乐曲曲调爽朗动听,旋律⽣机盎然。
汉族名曲《胡笳⼗⼋拍》中,就有较重的属⾦的商⾳,对体内过多的⽊⽓有抑制作⽤,同时此曲⼜有属于⽔的⽻⾳,⽔可以很好地滋养⽊⽓,使滞郁的肝⽓柔软、顺畅,从⽽达到解郁养肝的功效。
胡笳⼗⼋拍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最佳赏乐时间:19:00-23:00。
这是⼀天中阴⽓最重的时段,欣赏该曲⼀⽅⾯可以克制肝⽓旺盛,另⼀⽅⾯可⽤阴⽓滋养肝脏,从⽽达到体内肝⽓平衡。
舒⼼:徵⾳属于⼼的⾳阶:徵⾳,五线谱中为“so”。
徵调式乐曲曲调轻松欢快,曲式构成层次分明。
笛⼦名曲《紫⽵调》含有,⽕的徵⾳和属于⽔的⽻⾳,独特的配合既可以减少⼼⽕过旺的现象,⼜可以通过补⽕使⼼脏不会过凉,有利于⼼脏功能的正常运转。
紫⽵调纯⾳乐 - 纯古筝第四辑最佳赏乐时间:21:00-23:00。
在睡前听上该曲,可以使⼼境平和,缓解⽣活和⼯作中的压⼒,对补益⼼脏有较好效果。
健脾:宫⾳属于脾的⾳阶:宫⾳,五线谱中为“do”。
宫调式乐曲风格沉静悠扬,犹如“⼟”般宽厚结实。
《⼗⾯埋伏》这⾸曲⼦运⽤了较为频繁的宫⾳,能够刺激脾胃,有节奏地对⾷物进⾏消化与吸收。
⼗⾯埋伏⽅锦龙 - 琵琶⾦版纯⾳乐欣赏系列最佳赏乐时间:在进餐期间或餐后⼀⼩时内。
欣赏该类型乐曲,可减轻因快节奏⽣活中的暴饮暴⾷,导致过重的脾胃负担。
润肺:商⾳属于肺的⾳阶:商⾳,五线谱中为“re”。
商调式乐曲曲调⾼亢、雄伟,具有“⾦”的特性。
曲调⾼昂、悲壮铿锵如⾦的《阳春⽩雪》,属商调式乐曲,能恰到好处地平衡肺⽓、助长肺⽓。
古琴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中国的音乐疗法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是真正系统地发展为一门学科,则是缘自《黄帝内经》的“五音对五脏”的观念。
根据中国音乐发源自上古“河图洛书”的数学模式,从而推衍出人体的生理节奏,导引出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理论系统。
五音为角、徴、宫、商、羽”;对应的五脏为“肝、心、脾、肺、肾”。
中医历来认为,人与大自然形成阴阳太极的整体性。
而人之所以有病,就是由于阴阳失调。
音乐疗法的作用于人体,就是调节人体“内易”的旋转,以便适应自然界的“外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界旋转的平衡与和谐,借以达到康复身心的目的。
这不仅是生命科学的一个新的途径,也是研究健康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脏生成篇第十》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
”这好比现代声学中认识到不同的频率声波,传播到神经的边缘系统,透过此系统再作用于人体的不同内脏一样。
在古代医学论述中说:人体小宇宙中的五脏,正好对应于外界大宇宙中的五行,五脏各有对应的属音,正如五行一样。
木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主疏泄;火性湿热,其性炎上。
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主血脉。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脚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主气血。
金性清肃、收敛。
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肺属金,主气。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
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音与五脏看来似乎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实都是可以经由“五行”的共通属性而彼此相互作用的。
当五音进入人体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组织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进而便能够调整人们的生理机能。
因为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协调振动的系统所组成的,诸如大脑的电波运动、心脏的搏动、肺部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的神经活动等等,都是有着一定的节奏、节拍和频率的。
当有着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的内部器官的振动节奏相吻合一致时,就能够产生同步共振作用,对脏器产生按摩作用,从而可以缓解或改变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五音养生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相当于西乐的Do(宫)、Re(商)、Mi (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Xi),亦称为五音。
五音又是音韵学的术语,是古人依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和表记方式。
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其顺序是:宫—喉音、商—舌音、角—齿音、徵—牙音、羽—唇音。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灵枢·邪客》中把宫ɡōnɡ、商shānɡ、角jué、徵zhǐ、羽yǔ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
在中医中,五音分属五行,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对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中国古音乐〝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乐曲大全,收藏五音疗疾法〝药〞字是就由〝乐〞字变化而来。
传说黄帝与蚩尤作战,用八十面特殊战鼓的巨大震声将蚩尤的兵将震倒,自己的士兵也被震昏。
为了治愈震伤的士兵,黄帝命人做了一个金属乐器,中间是铜鼎,两边是丝弦,架在木架上演奏。
仓颉就根据这种乐器创造了〝乐〞字。
古篆字的〝乐〞中间是白,白代表金属,两边是丝弦,底下是木。
又因为草药也可治病,因此在〝乐〞字之上加上〝草〞,便成为〝药〞字。
〝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音乐治病和养生常被用于古代医学中。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到〝五音疗疾〞的理论,将〝五音〞对应到五行和人的五脏。
音乐中的五音是〝宫、商、角、征、羽〞,分别对应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个脏器。
疲劳、病痛时,不妨打开音乐,用身心感受古典音乐的疗愈与谐和。
下面这些音乐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做相应的调理。
(有部分音乐没有找到,大家可以在网上自行查找)01急躁易怒,肝气郁结,病在肝者,可听角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肝),代表曲目包括:1. 《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音乐:中国广东民族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2. 《行街》行街音乐:上海民族管弦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6)3. 《江南好》江南好音乐:上海民族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3)4. 《霓裳曲》霓裳曲音乐:上海乐团民族乐队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79)5. 《红河的春天》红河的春天音乐:群星 - 中国民乐300首-3-春诗6.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音乐:杨秀明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12)7. 《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音乐:中国交响乐团8. 《庄周梦蝶》9. 《列子御风》列子御风音乐:群星 -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02心悸不宁,躁动不安,病在心者,可听徵调曲目(对应五脏属心),代表曲目包括:1. 《步步高》步步高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中国礼仪庆典大全之春节喜庆篇2. 《紫竹调》紫竹调音乐:李晨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笛子3. 《浏阳河》浏阳河音乐:于秋旋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古筝4. 《喜相逢》喜相逢音乐:白天鹅乐团 - 中国民族器乐大全笛子现代名曲集5.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6. 《茉莉花》茉莉花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7. 《金蛇狂舞》金蛇狂舞音乐:女子十二乐坊 - 中国民族十大金曲8. 《花好月圆》花好月圆音乐:中国宫廷乐社 - 二泉映月9. 《春节序曲》春节序曲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金色铜管1 中国经典名曲03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病在脾胃者,可听宫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脾),代表曲目包括:1. 《赛龙夺锦》赛龙夺锦音乐:梅花乐团 - 华夏百年民乐经典(一)2. 《空山鸟语》空山鸟语音乐:白天鹅民乐团 - 二泉映月中国民乐精选3. 《彩云追月》彩云追月音乐: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4.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5. 《霸王卸甲》霸王卸甲音乐:上海交响乐团 - 中国琵琶经典名曲荟萃6. 《满庭芳》7.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音乐:华语群星 - 经典民乐珍藏版系列中国古典民乐(1)阳春白雪8. 《光明行》光明行音乐:张列;南京民族乐团 - 光明行 (民族管弦乐Live)9. 《月儿高》月儿高音乐:俞良模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24)04气短乏力,悲伤欲哭,病在肺者,可听商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肺),代表曲目包括:1.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音乐:雨果唱片 - 中国民族管弦乐及小品系列-江河水2. 《将军令》将军令音乐:项斯华 - 项斯华-中国民族音乐大师-古筝演奏家3. 《鹤鸣九皋》4. 《长清》5. 《广陵散》广陵散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6. 《潇湘水云》潇湘水云音乐:吴景略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01)7. 《慨古吟》8.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音乐:中国宫廷乐社 - 十面埋伏05腰酸恐惧,畏寒肢冷,病在肾者,可听羽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肾),代表曲目包括:1. 《飞花点翠》飞花点翠音乐:杨瑾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琵琶2. 《小河淌水》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4. 《乌夜啼》乌夜啼音乐:群星 - 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5. 《昭君怨》昭君怨音乐:刘光伟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6. 《寒鸦戏水》寒鸦戏水音乐:纯音乐 - 中国十大经典发烧天碟第二辑渔舟唱晚7. 《寒江残月》8. 《嘎达梅林》嘎达梅林音乐: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 嗄达梅林优秀交响诗作品选9. 《汉宫秋月》汉宫秋月音乐:群星 - 中国民族器乐典藏。
五音治疗音乐之羽调音乐(肾)五音养生篇特性】:达到安神助眠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肾脏、膀胱功能,并抑制心火。
柔婉的琴音传达出如水般的清凉,带来通体的舒畅自在。
【羽乐(正调)】的功能和适应范围羽为冬音,属水主藏。
正羽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兼有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
用于养生保健肾气较虚者,冬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储能练精和丹田建设,静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镇定安神,对于大脑疲劳、气血上冲、头胀脑热、难以入眠者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抑制兴奋,对于赛后休整,减少能耗,恢复体能时宜听用。
用于治疗适用于诸般气逆、虚火上炎、心烦失眠、夜寐多梦、腰酸腿软、性欲低下、或阳萎早泄、肾不藏精、小便不利等病症。
【乐曲介绍】羽属水,琴音传神的表现了山泉涓滴渐渐汇流成小溪,流过峡谷、流过平原....。
柔和温婉的音乐流泉,熄去了烦忧的心灵之火,给您一份悠游在山边水流的快乐心境。
羽调式音乐: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有如高山流水,富于清澈与光彩。
五行属水,通肾,五志属恐。
水:在五行中,有润泽、向下运行等作用。
羽调式音乐,是鼓、水声等音乐,入肾经与膀胱经,主理肾脏与膀胱的健康,利于防治气的上逆或过分上炎。
其旋律模拟地下泉水,溶洞水,山涧小溪、江河、湖泊、海洋的之水声音,风雨雷电交加水,天雷为火,天雨为水,水火相激、济,交响轰鸣,震荡寰宇,天地能量迸发。
听羽乐,使人讲究整洁规矩,且爱好礼节。
水是万物着母,主肾,生命之根,肾气蒸发,天地合,生命诞生。
羽(即6-La)调式乐曲:《船歌》《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平沙落雁》、《月光奏明曲》。
羽调,为冬音,以羽音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五脏中的作强之官—肾。
正羽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增强肾的功能,兼有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有利水滋阴,宁心降火的功能。
古琴五音疗法可行性分析简介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质。
除了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工具,古琴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
古琴五音疗法是一种利用古琴音乐来进行身心疗愈的方法。
古琴五音疗法的基本原理古琴五音疗法基于中医的音乐疗法理念,认为通过古琴发出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能够调整人体的能量场,达到平衡和治愈的效果。
这五音与五脏相对应,宫音调和心脏,商音调和肺,角音调和肝,徵音调和肾,羽音调和脾。
古琴五音疗法的适用范围古琴五音疗法适用于各种身心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精神压力等。
古琴五音疗法与音乐疗法的其他形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1. 历史悠久: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其音乐具有独特的韵韵和谐之美。
传统古琴音乐被认为具有一种古典的美感,这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进而促进身心的放松和平衡。
2. 节奏慢缓:古琴音乐的节奏相对较慢,不像现代流行音乐那样充满节奏感和冲击力。
慢缓的节奏有助于降低人的心理紧张和压力,让人更容易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
3. 音色丰富:古琴具有独特的音色,能够发出细腻、柔和的声音。
这些音色能够刺激人的听觉感知,产生舒适和愉悦的感觉,从而促进身心的平衡和自愈能力。
4. 融入中医理念:古琴五音疗法融入了中医的理念,认为身心问题多与五脏失调有关。
通过使用古琴五音进行疗愈,能够调和五脏,促进能量的流通,达到身心的平衡。
古琴五音疗法的可行性分析古琴五音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身心疗愈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潜力。
以下是对其可行性的分析:1. 非侵入性:古琴五音疗法无需使用任何药物或工具,仅需通过古琴音乐的演奏来达到身心疗愈的目的。
由于其非侵入性的特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相对安全和易接受的。
2. 自主性:古琴五音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无需专业人员的指导。
只要拥有一把古琴和一定的基本知识,个人就可以进行练习和疗愈。
这种自主性使得古琴五音疗法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五音对五脏弹琴听琴可治病边江红说,琴全身与人身对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边江红琴室里的乐器。
(上接09版)【人琴合一】每把琴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和边江红第一次见面是在半年多前,由于她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宣传负责人,平时与记者有工作上的往来。
印象中的她,个子不是很高,自然亲切且很是善谈,特别讲到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总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后来才得知,边江红出生在素有“八百里秦川腹地”之城的陕西咸阳,自小成长在传统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地区,大学就读于陕西中医学院,钻研传统医学。
也正是有这样的学习背景,才让将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联系在一起。
“中医的健康观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崇尚天人合一;而古琴自古以来是作为君子道德修养的乐器。
”边江红介绍,中医养形、古琴养性,这和现代医学提出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相通之处。
在位于海珠区东晓南的琴室内,边江红拿出一把古琴,名字虽说是古琴,其实是一把制作了两三年的新古琴。
她手指着向记者介绍,古琴整体长三尺六寸五,象征这一年有365天,宽四寸,象征这一年四季,琴上的十三个徽点则象征这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琴全身与人身对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在抚琴之人看来,每把琴如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古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成为“凤沼”,两者象征天地万象。
边江红结合人体结构,认为“龙池”相当于人的胸腔,“凤沼”则相当于人的腹腔,右手弹奏时,龙池震动发出的声音相当于人的胸式呼吸,声音浅而清亮。
左手按音时,凤沼震动发出的声音相当于腹式呼吸,声音深而悠远。
左右手配合弹奏琴曲,则如同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同时震动琴弦发音,深浅结合,明快缠绵,形成古琴独特的音色。
【五音对五脏】身体会选择合适的乐曲疗养单单从琴的造型上,就断定这乐器与人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在有完整医学教育体系的边江红看来是不科学的。
其实古琴修身养性本身便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古琴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其中集中体现在“五音对五脏”和“五音对七情”的关系。
中国古典音乐中五音对人体五脏的作用一、木音(角声)木音为古箫、竹笛等乐──入肝胆之经,主理肝臓、胆囊的健康。
古箫竹笛的原始之声,抒展、深远、悠扬,飘逸若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连绵不断,显示古木带来春天。
木音代表东方苍龙的音意,被称为祛灾避凶的吉祥物。
它象征着强大健康向上。
在古箫的原始旋律阴阳起伏之声乐中,似乎在召唤东方巨龙从大地上而缓缓的腾空而起,它应着角声朝着太阳,奔向天空……。
以木所制做的乐器,如:木鱼、古箫、竹笛的声波能量可以进入肝、胆之经,疏肝沥胆,保肝养目。
根据《黄帝内经》医典理论:木音为角,对应人体的肝、胆,清凉祛火。
所以木音可以疏理肝火胆热的淤疾,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憩时有助于安魂入神,对于容易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等,也相当有益。
多听木音,可以移转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心身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二、火音(徵声)火音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乐,入心经与小肠经,主理小肠和心脏的健康。
丝弦类的古琴之声属于火音。
古琴奏鸣了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
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感,悠扬舒缓,并逐步加快节奏。
接着,出现打击乐清脆的叮咚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
一阵过雁的翎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风生水起,云蒸霞蔚,表现出中国远古文化长河中优美的回音和片断,令人发幽古之情。
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拨动人的心弦。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讲:火音通心经,疏导小肠经,心藏神—心主神明,丝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除毒伤。
聆听,火音可以调节心、小肠,处在沈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三、土音(宫声)土音为古埙、笙竽、葫芦笙等乐,入脾经与胃经,主理脾胃的健康。
中国《东巴经》记载人类在远古形成,提及:先有佳音,后有佳气。
《土音》的古埙从遥远的夜空中而来,丝音小提琴声,丝为火,火为灵,火生土,方位在南,随丝音进入宁静混沌的宇宙空间。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音疗疾”,《灵枢·五音五味》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相应的脏器(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相连。
五音-五志-五脏的紧密联系,是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中国的五行音乐。
角音
角调阴(肝属木)
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对应五脏之“肝”,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用以治疗肝气郁结、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
徵音徵调阴(心属火)徵音旋律热烈明快、轻松活泼,具有“火”之热情奔放,主入“心”,可用于治疗过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心神涣散病症。
宫音宫调阴(脾属土)宫音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如“土”般宽厚包容,入“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商音商调阳(肺属金)商音高亢悲壮、铿锵有力,如“金”般肃杀,萧瑟,对应“肺”脏,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所致病症。
羽音羽调阳(肾属水)
羽音风格清幽柔润、凄切哀恋,如水般婉转流淌,对应五脏之“肾”,可引阳入阴治疗极度恐惧引起肾气虚弱,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中医学院的心理老师说,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脾肺心肝肾,而且听一些音乐可以调节五脏,比如《良宵》,悲伤时听《春江花映月》,压惊时听《紫竹调》等等,因为行云流水的音乐能调肾等等缘由。
引文: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
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阴阳五行体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肺、肝、肾、心、脾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窍:鼻、目、耳、舌、口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心——五脏中的君主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
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
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
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过早过晚听都不太合适。
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肝——五脏中的将军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
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
龙源期刊网 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一)/您可能进入了“微瞌睡”状态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07期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一)肺主金让五脏听音乐?是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不是现代的新生事物,而是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
古代的音乐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
从中医五行理论来看,这五音分别对应土(宫)、金(商)、木(角)、火(徵)、水(羽),而五行与五脏相对应:脾主土、肺主金、肝主木、心主火、肾主水。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情志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可以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基本原理。
另外,在繁体字中,樂(乐)、藥(药)、療(疗)三字同源,由此也可看出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作用。
音乐还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等功能,符合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演奏音乐需要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
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让情绪低落的人听欢快轻松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这属于反治。
正治就是让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等。
1.心气要平和,就听《紫竹调》心脏是我们身体里的“君主之官”,掌控着精神和血液循环,它需要一刻不停地搏动,这完全符合心属火的特性。
然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不断减少的睡眠……这些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脏,很容易造成心脏系统的不适,导致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疾病。
在五音中,徵音属心,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微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的特性,可入心。
用古代五音及音乐疗法防治疾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还发现了音乐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奇妙联系。
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不仅仅是简单的音符,更蕴含着深邃的养生智慧。
当我们深入探究古代五音及音乐疗法,会发现其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独特而显著的效果。
五音与人体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五音相互对应。
宫音对应脾,商音对应肺,角音对应肝,徵音对应心,羽音对应肾。
这种对应关系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古人对人体生理和音乐特性的长期观察与总结。
比如,宫音悠扬和谐,具有敦厚、庄重的特质,能够调节脾胃功能。
当脾胃虚弱时,聆听宫音为主的音乐,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商音则清脆高亢,有收敛之性,与肺的肃降功能相呼应,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角音舒展流畅,恰似春天万物生发之态,与肝的疏泄功能相契合,可缓解肝郁气滞,舒缓情绪。
徵音热情欢快,如同夏日的骄阳,与心的阳气旺盛相应,能振奋心气,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羽音则清幽柔和,宛如冬日的静谧,与肾的封藏特性相符,有利于滋养肾阴,调节生殖泌尿系统的机能。
音乐疗法防治疾病的原理,主要在于音乐对人体身心的多重影响。
首先,音乐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
当我们聆听欢快的旋律时,心情会不自觉地变得愉悦;而悲伤的音乐则可能引发内心的忧伤。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身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容易引发疾病。
其次,音乐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舒缓的音乐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人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从而减轻压力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音乐还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具有镇痛、愉悦身心的效果。
再者,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影响人体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指标。
节奏明快的音乐可能会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而节奏缓慢的音乐则能使人的呼吸和心跳变得平稳,血压也随之趋于稳定。
古琴养生法:五音调五脏,五音顺五行(附五音琴曲)琴,习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乐器。
据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近三千年之久,但是纵观历代文献和上古传说,古琴的历史足以推溯至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
2003 年 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古琴”列入“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它是继“昆曲”之后第二批被批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疗愈和养生。
【黄帝内经】里最神秘的内容就是那些音律和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大学者们太懂音乐了,把乐音当命,知道每个声音都事关重大的关系到阴阳的磁场。
每个调,每根弦,都关系到五行,风水和节气,生怕乐律错了就会要了命。
比如羽调过忧了,生湿寒;徵调太厉了,生燥上火。
每个音都有魔鬼的一面,尤其是那些升降音,很有乱情的危险。
升降音象征着不确定的声音,而不确定的因素就是歧途。
因此翻烂了能找到的琴谱,有变音的乐曲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曲子都遵守着五音之正。
几千年来,古琴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性情,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下面,带着大家详细了解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能。
一、五音与五行我们都知道,五行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相生相克。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五音又称五声。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和五行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e、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公益课回顾五音对五脏的调节
据《黄帝内经》记载,五脏与五音相通,音乐疗法在中国古代就已有之。
所谓“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下面粗略介绍一下,五音对五脏的调理之道。
春主肝,属木。
肝在五音为角,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养肝的音乐主要有《大胡笳》,最佳的聆听时间是晚上八点到十点,《大胡笳》以角音为主,听之能调养体内的木气,使得木气顺畅,从而达到养肝的效果。
夏主心,属火。
心在五音为徵,在味为苦,在志为喜,过度的悲伤以及过度的高兴,其实对心脏都不好。
养心最适合的音乐是《紫竹调》。
《紫竹调》以徵音与羽音为主,徵音属火,羽音属水,水火相调和,能调节心火。
加之节奏与心跳节奏相类,在晚上九点至十一点聆听为最佳。
脾主中央,在音为宫。
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故而思虑太过,必定伤脾。
调节脾的乐曲是琵琶传统曲目《十面埋伏》。
这首曲子表现了楚汉之争里西楚霸王从四面楚歌到最后乌江自刎的历史场景,将那种紧张的战争场面,以及霸王的纠结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秋主肺,在味为辛,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故而忧伤过度,会引起肺的不适。
养肺最适宜听琵琶曲《阳春白雪》,这首曲子以商音为主,曲风清脆,多听可以梳理肺气。
冬主肾,在音为羽,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养肾最适宜的乐曲是古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为古琴名曲,洞箫版亦有如天籁,以羽调为主,所谓“以最轻之音,写最清之物”。
最佳聆听时间为早上七点至十一点,此时大地阳气回升,体内肾气亦受外界感召开始活动。
传统音乐养生:听古曲调五脏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天五行”。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便是《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音乐是最好的疗养师,翩翩而来的乐符,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01养心音乐心脏出问题,常出现失眠、心慌、心胸闷等情况,从而导致胸痛、烦躁等表征。
最养心曲目:养心气最需要的是平和,所以推荐的最佳曲目为《紫竹调》。
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最佳聆听时间:21:00-23:00。
道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
02养肝音乐肝不好常常出现抑郁、易怒等情绪,而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则是外在表征。
最养肝曲目:肝顺需要木气练达,适合欣赏的曲目为《胡笳十八拍》。
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最佳聆听时间:19:00-23:00。
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徵、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徵音养心
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象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
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渔歌》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11~13时气血流至心经,19~21时流至心包经。
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从心经、心包经所归属的时间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听较好,音量不宜过大,可起到较好的催眠作用。
也可以在晚饭后收听,帮助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收听时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适合人群: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可见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虚无力等;如果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心悸、面色口唇苍白;心血瘀阻可见胸闷胸痛。
所以伴有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的人群都可收听。
配合穴位:按摩极泉穴、少海穴、少府穴,可清心除烦、改善睡眠、增强心脏活力。
角音疏肝
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之感,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常听角音,有助于气血调达。
人体以气血为用,气血流畅,
全身气机调达,营养得以输送全身,身体代谢的废物也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人体内部脏器运动和谐,体现于外则神清气爽、容光焕发。
代表曲目:《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23~1时气血流至胆经,1~3时气血流至肝经。
23点前睡眠有利于肝脏、胆脏的机能恢复。
所以收听时间可以安排在睡眠前1小时左右,并配合相应的穴位按摩,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适合人群: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症。
肝对应怒,属木。
木性喜舒展调达,所以情志爽朗、豁达有利于保护肝脏。
如果长期情绪抑郁,会影响肝气的正常流动,日久就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而产生相关疾病。
配合穴位:期门穴,左向右揉之;少海穴,从深向浅揉之。
宫音健脾
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
宫调式乐曲的风格主要是悠扬沉静、温厚庄重,给人以浓重厚实的感觉。
宫音入脾,能促进消化系统,滋补气血,旺盛食欲,安定情绪,稳定神经系统,使阴阳调和。
代表曲目:《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9~11时是脾经时段。
脾是五脏五行气的中和力量,也是人体后天之本,饮食水谷营养生化之源。
脾胃受纳水谷,气机流畅脾胃才能正常消化。
古琴曲可以调畅气机,促使脾胃功能正常发挥。
收听时间1~2次每天,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适合人群:适宜脾气虚的人群,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等症。
配合穴位:足三里,用手指或指关节点压、按揉,以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度,每次3分钟左右,每日上午9时为宜;三阴交,左右腿各按1分钟,配合足三里可消除腹胀,治疗腹痛、腹泻。
商音清肺
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
商调式的风格铿锵有力,高亢悲壮,肃劲嘹亮。
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听商调音乐,可以增强肌体抗御疾病的能力。
商音入肺,可增强呼吸系统机能,改善卫气不足的状况。
代表曲目:《长清》、《鹤鸣九皋》、《白雪》等。
收听时间:最佳欣赏时间为15~19时。
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
事半功倍。
适合人群:商调匹配金型人,又称少阳之人。
金型人意志坚定,性格开朗,独立意识强,判断是非能力及组织能力、自制能力颇强,有自以为是的倾向。
金型人阳气较盛,音乐养生应该以调和阴阳为主,发散阳气,适合听柔和的羽、角调式的音乐。
配合穴位:膻中穴。
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正身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胸部膻中穴数十下,可请家人用手掌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拍约10分钟。
可以畅快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效。
羽音补肾
羽音,相当于简谱中的“6”。
羽调式清幽柔和,哀婉,有如水之微澜。
羽声入肾,能滋补肾精,有益于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
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故羽调式的乐曲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代表曲目:《乌夜啼》、《稚朝飞》等。
收听时间:17~19时为肾经的流注时间,在此时间段收听效果最佳,收听时间为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适合人群:羽调匹配水型人,为太阴之人。
性格内向,喜怒不露于表,不喜欢引人注目,心思慎密,谨慎精明,认识事物细致深刻。
学问颇好,但含而不露。
水型人阴气太重,医家主张,应该用水乐泄其阴气,再以火乐振奋其阳气,从而获得阴阳平衡。
配合穴位:经常按摩太溪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养肾气。
文章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