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反应速率与限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28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及答案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 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 -1·s -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C [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是正值,是反应的平均速率,其中固体、纯液体反应物、生成物浓度都视为1,所以A 、B 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无法通过现象体现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D 不正确。
]2、对于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用HCl 和CaCl 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 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C.用H 2O 和CO 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可以用CaCl 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3、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 .2.5μmol·L -1·min -1和2.0μmol·L -1B .2.5μmol·L -1·min -1和2.5μmol·L -1C .3.0μmol·L -1·min -1和3.0μmol·L -1D .5.0μmol·L -1·min -1和3.0μmol·L -1B [据图可知,4min 时化合物Bilirubin 的浓度为20μmol·L -1,8min 时其浓度为10μmol·L-1,因此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μmol·L -1-10μmol·L -14min=2.5μmol·L -1·min -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基础巩固1.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
A. 1.6 molB. 2.8 molC. 2.4 molD. 1.2 mol2.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υ(N2)= 0.5 mol/(L·min) B.υ(H2)= 1.5 mol/(L·min)C.υ(NH3)= 2 mol/(L·min) D.υ(N2)=1mol/(L·min)3.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C.0.45mol/L D.0.55mol/L5.将0.5molPCl5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 PCl3+Cl2,一段时间后测得PCl5的浓度为0.3mol/L,且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PCl5)= 0.4 mol/(L·min),则这段时间为()。
A.B.C.D.6.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7.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H2SO4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 H2SO4=Na2SO4+SO2+S↓+H2O 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3B(g) ===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3 mol·L -1,B的浓度是5 mol·L-1,2 min后,B的浓度减少1.2 mol·L-1,则(1)v(C) = 。
(2)在2min末,B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
【答案】(1)v (C) =" 0.4" mol · L -1 ·min-l (2)c (B) =" 3." 8 mol · L -1【解析】(1)由于∆c(B)= 1.2 mol/L,由于物质改变的浓度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c(C)= 0.8mol/L,V(C)=∆c(C)÷∆t=0.8mol/L÷2 min=0.4mol/(L·min) ;(2) c(B)(开始)= 5mol/L,∆c(B)= 1.2 mol/L,所以在2min末,B的浓度是c(B)(末)= 5 mol/L,-1.2 mol/L=3.8mol/L。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的关系的知识。
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c1<0.14 mol/L【答案】C【解析】A、达到平衡时,X、Y浓度比是1:3,消耗的浓度比也是1:3,所以起始浓度比也是1:3,错误;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系数之比,应是3:2,错误;C、因为X、Y的起始浓度比等于系数之比,消耗的浓度比也符合系数比,所以X、Y的转化率相等,正确;D、若反应从正反应开始,则c1的最大浓度是当Z完全由反应生成转化,所以c1的最大值是0.1+0.08/2=0.14mol/L,但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均不为0,所以c1<0.14 mol/L;若反应从逆反应开始,则c1的浓度最小,只需c1>0即可,所以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c1<0.14 mol/L,错误,答案选C。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答案1.反应4A(g)+5B(g)4C(g)+6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4 mol·L -1·min -1 ②v (B)=0.5 mol·L -1·s -1③v (C)=0.4 mol·L -1·s -1④v (D)=0.5 mol·L -1·s -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D .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保持单位一致。
①v (A)=0.4 mol·L -1·min -1=0.0067 mol·L -1·s -1,则v (A)4=0.0067 mol·L -1·s -14=0.0017 mol·L-1·s -1;②v (B)5=0.5mol·L -1·s -15=0.1 mol·L -1·s -1;③v (C)4=0.4 mol·L -1·s -14=0.1 mol·L -1·s -1;④v (D)6=0.5 mol·L -1·s -16=0.083 mol·L -1·s -1,故反应速率③=②>④>①,故选A 项。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BCD探究H 2SO 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比较Cu 2+、Fe 3+对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定量测量化学反应速率探究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解析】A 项,两个试管中Na 2S 2O 3的浓度相等,H 2SO 4浓度不同,可以探究H 2SO 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B 项,滴加CuSO 4溶液和FeCl 3溶液都是两滴,但是没有说明CuSO 4溶液和FeCl 3溶液的浓度是否相等,不能比较CuSO 4和FeCl 3对H 2O 2分解速率的的影响,错误;C 项,通过单位时间注射器中气体增加的多少,可以定量测量化学反应速率,正确;D 项,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探究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正确。
【高一】高一化学下册反应速率与限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⒈ 化学反应速率:用于测量化学反应的程度。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表示。
其单位通常用或表示。
⒉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ν(x)=δc(x)δtν(x):平均反应速率,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δc:反应物浓度的降低或产物浓度的增加,单位为mol?l-1,δc>0δt:反应经历的时间间隔,单位为s或min或h注:对于给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有不同的值,但含义相同,每种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比。
二、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反应的速率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
在不同条件下,由于某些条件的影响,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影响定律为(其他条件不变):⒈浓度:对于有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增大物质的浓度(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反之。
注:在一定温度下参与反应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是恒定的,因此改变其剂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固体表面积的大小将决定参与化学反应时的反应速率。
固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高。
⒉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般每升高100c,增大到原来的2~4倍),反之。
3.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度增加1000万倍。
⒋反应物溶液化会使反应速率大为提高。
三、化学反应极限⒈可逆反应:在条件下,同时向正反应和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常用“”表示。
其特征是:在一般情况下,。
2.化学平衡态⑴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将一定量的反应物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反应开始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产物的浓度从零开始逐渐降低。
所以,在反应开始时,大部分是正的,大部分是负的。
随着反应的进行,γ(正)逐渐,γ(反)逐渐。
当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状态时,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
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反应进行到与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2和2.0mol 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t/s050150250350n(NH3)00.240.360.400.40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
(3)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
N N≡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 NH3过程中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反应达到(2)中的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变化的数值为____kJ。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恒容时充入He气d.恒压时充入He气e.及时分离NH3【答案】3X+Y⇌2Z 1.2×10−3mol/(L·s) 放出 46kJ 18.4 b【解析】【分析】(1)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2)根据=ct∆∆计算;(3)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断裂化合价吸收能量;(4)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1mol:0.3mol:0.2mol=1:3: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2)0~50s内,NH3物质的量变化为0.2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N2物质的量变化为0.12mol,(Z)=ct∆∆=0.12mol=2L50s⨯1.2×10−3mol/(L·s);(3)断裂1mol N N≡吸收946kJ的能量,断裂1mol H-H键吸能量436kJ,形成1mo N-H 键放出能量391kJ,根据方程式3H2+N2⇌2NH3,生成2mol氨气,断键吸收的能量是946kJ+ 436kJ×3=2254 kJ,成键放出的能量是391kJ×6=2346 kJ,则生成1mol NH3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2346 kJ-2254 kJ2=46kJ;反应达到(2)中的平衡状态时生成0.4mol氨气,所以放出的能量是46kJ×0.4=18.4kJ;(4) 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a;b.增大压强,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b;c.恒容时充入He气,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c;d.恒压时充入He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d;e.及时分离NH3,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e。
3-1 判断题(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是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答:错误,对基元反应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对于复杂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并不是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
答:错误,反应级数等于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对复杂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并不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
(3)降低CO2的分压,可使反应Ca CO3(s)Ca O(s)+ CO2(g)的正反应速率增加。
答:错误,降低CO2的分压只能导致正反应转化率的增加,而无法改变反应的速率。
(4)升高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加较快,对放热反应的速率增加较慢。
答:错误,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初始温度,与吸热还是放热无关。
(5)催化剂能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且增加的倍数相同。
答:正确。
(6)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答:错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7)浓度、压力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商Q值;温度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引起Kθ值发生了变化。
答:正确。
(8)活化能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低,且达到平衡时其Kθ值也一定很小。
答:错误,平衡常数与活化能无关。
(9)由于△r G =-RTInKθ,所以一个反应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时,也是平衡状态。
答:错误,平衡状态取决于反应自身,而不是反应物的状态。
(10)对反应aA(g)+bB(g)====dD(g)+eE(g),反应总级数为a+b ,则此反应一定是简单反应。
答:错误,比如:由于多步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各部反应级数的乘积,对于包含一个一级基元反应和一个反应级数为a+b 的反应而言,总反应级数仍然是a+b 。
3-2 选择题(1)对反应2SO 2(g)+ O 2(g)2SO 3(g),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④ )。
高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D.减小反应物浓度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3.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DA.4/5 v(NH3)=v(O2)B.5/6 v(O2)=v(H2O)C.2/3 v(NH3)=v(H2O)D.4/5 v(O2)=v(NO)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反应物的浓度5.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D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全部6.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A.3υ正(N2)=υ正(H2)B.υ正(N2)=υ逆(NH3)C.2υ正(H2)=3υ逆(NH3)D.υ正(N2)=3υ逆(H2)7、反应2SO2+O2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CA.0.1sB.2.5sC.5sD.10s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下列在四项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D9.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代表同一反应中的是D①V(N2)=0.3mol/L·min ②V(NH3)=0.9mol/L·min③V(H2)=0.6mol/L·min ④V(H2)=0.0225mol/L·s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0.在反应:C+CO 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C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1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s末的υ(H2)=0.3mol/(L·s),则3s末NH3的浓度为BA.0.45mol/L B.0.6mol/L C.0.9mol/L D.1.2mol/L 1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该用浓硫酸C.在K2S0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二、多项选题1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毒气体,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A.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14.一定条件下,X(g)+3Y(g)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BA.Z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B.X、Y、Z的浓度不再变化C.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15.在一定温度下,均能形成单键的A2、B2、AB三种分子有如下反应发生:A2(g) + B2(g) 2AB(g),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BCA.A2的生成速率与AB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2 n mol AB, 同时生成n mol A2C.单位时间内1mol A-A键断裂,同时断裂2 mol A-BD. A2、B2、AB的浓度不再变化,且A2、B2、AB的分子数之比为1:1:216.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MnO2,能产生气体的是AA.3%的H2O2溶液B.1mol/LNaOH溶液C.1mol/LKClO3溶液D.1mol/LHCl溶液17.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C.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D.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三.填空题18、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 mol·L-1·s-1;②v(B)=0.6mol·L-1·s-1;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试题1.在m A + n B 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
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A.2:3:2B.2:3:3C.1:3:2D.3:1:2【答案】C【解析】由于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可知,m︰n︰p=1︰3︰2,答案选C。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应用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试题基础性强,学生只要记住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然后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2.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答案】C【解析】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不正确;降低压强,反应速率降低,B、D都不正确;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试题基础性强,学生只需要记住即可,难度不大。
3.一定的固体硝酸银置于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NO3(固)2Ag(固)+2NO2(气)+O2(气),2NO2(气) N2O4(气),2min末,测得固体减重6.2g,且C(NO2)=0.04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in后容器内C(N2O4)=0.04mol/L B.2min内V(O2)= 0.0125mol/(L·min)C.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3.1g/L D.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11%【答案】BC【解析】,测得固体减重,则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AgNO3(固)2Ag(固)+2NO2(气)+O2(气) △m↓2mol 1mol 124g0.1mol 0.05mol 6.2g因此参与分解反应的NO2是0.1mol-0.04mol/L×2L=0.02mol所以生成的N2O4的物质的量是0.02mol÷2=0.01molN2O4的浓度是0.01mol÷2L=0.005mol/L,A不正确氧气的浓度是0.05mol÷2L=0.025mol/L所以氧气的反应速率是0.025mol/L÷2min=0.0125 mol/(L·min),B正确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C正确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D不正确答案选BC。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1.(6分,每空2分)下图表示的是在800℃时,含有A、B、C三种气体的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为2min,则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答案】(1)A (2)2A⇌B+3C (3)0.4mol/(L•min)【解析】(1)由图可知,随反应进行A的浓度降低,A为反应物,B、C的浓度增大,故B、C为生成物。
(2)由图可知,△c(A)=)=2.0mol/L-1.2mol/L=0.8mol/L,△c(B)=0.4mol/L,△c(C)=1.2mol/L,A、B、C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为0.8mol/L:0.4mol/L:1.2mol/L=2:1:3,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2A⇌B+3C。
(3)由图可知△c(A)=2.0mol/L-1.2mol/L=0.8mol/L,所v(A)=0.8mol/L÷2min=0.4mol/(L•min)。
【考点】本题考查图像的分析、反应速率的计算。
2.(8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求:(1)此时A的浓度c(A)=________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________mol;(2)B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mol/(L·min);(3)x的值为________。
【答案】(8分,每空2分)(1)0.75 3 (2)0.05 (3)2【解析】(1)5min后D的浓度为0.5 mol/L,所以D的物质的量是1mol,说明消耗B的物质的量是0.5mol,消耗A是1.5mol,设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是xmol,则此时A的物质的量x-1.5mol,B的物质的量是x-0.5mol,所以(x-1.5)/( x-0.5)=3:5,解得x=3,所以此时A的浓度c(A)=(3-1.5)mol/2L=0.75mol/L,n(A)=n(B)=3mol;(2)B的浓度减少0.5mol/2L=0.25mol/L,所以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25mol/L/5min=0.05 mol/(L·min);(3) 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C的浓度为0.1 mol/(L·min)×5min=0.5mol/L,根据物质的浓度的改变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得x:2=0.5mol/L: 0.5 mol/L,所以x=2.【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的计算3.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2为0.6mol/L,用Y2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Y2)= 0.1mol/(L⋅min),生成的c(Z) =" 0.4" mol/L,则该反应方程式为A.3X2+Y22X3Y B.2X2+Y22X2YC.X2+2 Y22XY2D.X2+3Y22XY3【答案】A【解析】△C(Y2)=v(Y2)×△t=0.1mol/(L•min)×2min=0.2mol/L,则X2、Y2、Z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6:0.2:0.4=3:1:2,则化学方程式为:3X2+Y22Z,再根据质量守恒,可得3X2+Y22X3Y,故C项正确。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
⒈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其单位常用或表示。
⒉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
ν(X)= Δc(X) Δt
ν(X):平均反应速率,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Δc: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单位为mol•L-1,Δc>0
Δt:反应经历的时间间隔,单位为s或min或h
注意:对于给定条件下的某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且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
二、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反应的速率由该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快慢。
相同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因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其速率也有所不相同,其影响规律为(其他条件不变):
⒈浓度:对于有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增大物质的浓度(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反之。
注意:参加反应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浓度是个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用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参与化学反应时固体表面积的大小将决定反应速率的快慢。
固体颗粒越小,则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⒉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般每升高10 0C,增大到原来的2~4倍),反之。
⒊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成千万倍地增大。
⒋反应物溶液化会使反应速率大为提高。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⒈可逆反应:在条件下,同时向正反应和逆反应方向进行的
反应。
常用“”表示。
其特征是:在一般情况
下,。
⒉化学平衡状态
⑴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个可逆反应,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应物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反应开始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生成物的浓度则由零开始逐渐。
因此,反应开始时,υ(正)最,υ(逆)为。
随着反应的进行,υ(正)逐渐,υ(逆)逐渐。
反应进行到某一时
刻,,此时,该可逆反应达到
了状态。
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反应进行
到与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而改变。
⒊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等:(是指体系中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
⑵动: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是平衡,此时ν正=ν逆 0。
⑶定:条件一定时,达到平衡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
的均保持一定(不可理解相等),同时,转化率最。
⑷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移动,从而建立新的平衡。
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等、定
⑴υ正= υ逆(本质特征)
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⑵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均保持不变。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⒈人们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就是希望有利的化学反
应,有害的化学反应。
⒉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
⑴尽可能使燃料,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在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
⑵尽可能充分利用燃料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
练习:
⒈反应4NH3 + 5O2 ⇌ 4NO + 6H2O(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5 min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ν(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A.ν(O2)= 0.01 mol•L-1•s-1
B. ν(NO)= 0.008 mol•L-1•s1
C. ν(H2O)= 0.003 mol•L-1•s-1
D. ν(NH3)=
0.002 mol•L-1•s-1
⒉反应2 NO + O2 ⇌ 2NO2经一段时间后,NO2的浓度增加了
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
⒊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 / L 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后c(X2)为0.4 mol / L,c (Y2)为0.8 mol / L,生成的Z为0.4 mol / L,则反应式是
A. X2 + 2Y2 ⇌ 2XY2
B.2X2 + Y2 ⇌ 2X2Y
C. 3X2 + Y2 ⇌ 2X3Y
D. X2 + 3Y2 ⇌ 2XY3
⒋在下列反应中,需要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A. 钢铁腐蚀
B. 食物腐败
C. 塑料老化
D. 工业合成氨
⒌100 mL 6 mol•L-1H2SO4 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硫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⒍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 盐酸的浓度
B. 铝条的表面积
C. 溶液的温度
D. 加少量Na2SO4
⒎ 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6 mol•L-1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⒏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块投入到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最快的是
A. 500 mL 、2 mol•L-1盐酸
B. 200 mL 、2 mol•L-1H2SO4
C. 300 mL 、3 mol•L-1盐酸
D. 500 mL 、18 mol•L-1的浓H2SO4
⒐下列方法能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的是
A. 用电冰箱储存食物
B. 作锌粒与0.1 mol•L-1的盐酸制取氢气,反应一段时间后添加适量0.2 mol•L-1的盐酸
C.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 ,将Al片改成Al粉
D. 过氧化氢分解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⒑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达到平衡态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 A、B、C的分子数目不再发生变化
D. 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⒒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⒓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18O存在于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⒔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g)+ O2 (g)⇌2SO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⒕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 > 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⒖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
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 反应从第2 min到第4 min间生成的CO2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C.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 反应4 min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高一期末复习资料(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参考答案
高一期末复习资料(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参考答案
练习:
⒈ D ⒉ A ⒊ C ⒋ D ⒌ B ⒍ B ⒎ C ⒏A ⒐ A ⒑
C
⒒ A ⒓ B ⒔ BD 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