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自有品牌理论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8.44 KB
- 文档页数:3
自有品牌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自有品牌逐渐成为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自有品牌产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价格竞争力、差异化定位以及对供应链的更好控制,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为了深入了解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市场表现以及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自有品牌的定义与分类(一)定义自有品牌,又称商店品牌或零售商品牌,是指零售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自行开发设计并委托制造商生产,最终使用零售商自己的商标在自己的销售渠道内进行销售的产品。
(二)分类1、完全自有品牌: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全部由零售商自主完成。
2、联合自有品牌:零售商与制造商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品牌。
3、许可自有品牌:零售商获得其他品牌的授权,使用其品牌名称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
三、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自有品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早期的自有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些低价值、低技术含量的商品上,如食品、日用品等。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自有品牌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品类,包括服装、电器、化妆品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有品牌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至 80 年代,自有品牌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设计,以提高与品牌商品的竞争力。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自有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价格优势。
近年来,自有品牌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消费者体验,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四、自有品牌的市场现状(一)市场规模目前,自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一些发达国家,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例如,在欧洲,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 30%;在美国,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上升。
(二)市场分布自有品牌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中市场份额存在差异。
在食品、日用品等行业,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而在高端消费品、奢侈品等行业,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连锁企业自有品牌策略连锁企业自有品牌是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连锁企业为了突出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无形资产而采取的一种竞争策略。
现代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连锁企业从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中,逐步认识到实施自有品牌策略对企业赢得市场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开始关注商业自有品牌,并尝试开发本企业的自有商品品牌。
一、自有品牌概述自有品牌(简称PB),又称之为私人品牌或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相对应),是指连锁企业开发与加工生产的品牌销售产品。
即连锁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特征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进一步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开发生产或自行设厂生产,最终由连锁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内销售的策略。
二、连锁企业自有品牌现状(一)国外连锁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状况。
商业自有品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发达国家,很多大中型零售企业大多经营自有品牌商品。
在美国,1995年商业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已占全美超级市场销售额的20%,其中西尔斯公司所销售的商品中有90%以上使用自有品牌,其经营的“工匠”工具、“顽强”电池、“肯摩尔”器具等,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丝毫不逊于制造商的同类知名品牌。
在诸多世界知名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中,自有品牌实施成功的典范是英国的马狮百货集团。
在该公司,所有的商品都使用公司自己的品牌——“圣米高”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
由于自有品牌能够给零售商带来更多的利润,赢得顾客的忠诚,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零售商的青睐。
为此,开发、销售自有品牌商品已成为世界名店广泛采用的营销策略。
(表1)(二)我国连锁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已有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苏果超市、苏宁电器等不少连锁企业进行自有品牌战略的尝试,如“苏果”牌矿泉水,苏宁电器“贴牌”直供的尝试等。
浅析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及问题[摘要]随着国际巨头零售商进驻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武器。
零售商通过销售自有品牌能够提高收入,获得利润增长。
本文通过对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零售商在发展自有品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零售商自有品牌零售商自有品牌从19世纪80年代出现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有品牌的出现,是零售业态的一项重大创新和发展。
这种经营方式被称之为商业经营的一大变革,已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热点。
自有品牌:又称中间商品牌,指零售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开发出新产品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自设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制造商进行加工生产,最终使用零售商自己的商标并在本企业销售的商品品牌。
自有品牌不仅成为各大零售商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也开辟了全球零售业竞争的第三战场。
自有品牌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使用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传统制造商的品牌,利用零售商所具有的优势,取得超过平均水平的销售利润甚至部分的生产利润。
一、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与零售商自有品牌相对应的是制造商品牌。
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是对制造商的一个极大打击,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制造商才意识到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威胁,特别是在有包装的日用消费品市场领域,这一势头很快向其他市场扩散,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产品市场都出现了自有品牌商品。
与制造商品牌相比,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具有诸多优势,如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信誉优势、信息领先优势、渠道控制优势、促销优势等。
1.成本优势零售商通过自行建厂生产或委托其他加工厂生产出的产品到自己卖场销售,降低交易费用及流通成本,使自有品牌的商品具有非常大的成本优势。
众所周知,关于通道费、促销费、店庆费等问题使零供关系非常紧张。
所以自有品牌商品只在开发商品的零售商卖场中销售,省去打通流通渠道的费用。
国外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特点1·引言在国外零售行业,自有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外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自有品牌的定义与意义2·1 自有品牌的定义自有品牌,也称为私人品牌或店牌,是由零售企业自主研发和经营的品牌,代表着企业的特色和价值观。
2·2 自有品牌的意义自有品牌带给企业以下几点优势:●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提供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力3·自有品牌发展的历程3·1 历史背景自有品牌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的零售业变革有关。
当时,零售商开始尝试推出自己的品牌,以降低生产和采购成本,并增加品牌选择。
3·2 初级阶段初始阶段,零售商会通过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合作来生产商品,并将其打上自己的品牌。
3·3 中级阶段在中级阶段,零售商开始逐步独立开发和设计产品,并与供应商进行直接合作,减少OEM合作。
3·4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零售商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可以独立生产和设计自有品牌产品,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推广。
4·自有品牌的特点4·1 品牌定位自有品牌的定位与企业的定位息息相关,零售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受众和理念来决定自有品牌的风格和价位。
4·2 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自有品牌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品牌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零售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确保产品设计独特性和品质可靠性。
4·3 供应链管理自有品牌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保持产品稳定供应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零售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进行供应链优化和管理。
4·4 品牌推广与营销活动零售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有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活动,包括广告、促销、社交媒体等,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意愿。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战略分析――The Home Depot自有品牌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学生徐芳茵目前就职于The Home Depot 亚太采购中心,担任的是高级采购经理的职务,负责的是五金产品的采购。
The Home Depot是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是美国仅次于Walmart的第二大零售商。
该论文是以The Home Depot 为例分析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战略。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战略是指零售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进一步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开发生产,最终由零售商使用自己的商标对新产品注册并在企业内销售的战略。
零售业自有品牌是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零售企业为了突出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充分利用无形资产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它的核心是商品以企业名称或企业自己确定的名称作为品牌,在本企业销售,而不是使用制造商品牌在全国销售。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业,零售业的自有品牌战略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战略武器。
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改变了传统零售企业只充当生产与消费的“传导”媒介和“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而代之“以需定产”的全新方式,使零售企业引导生产、创造生产的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自有品牌战略被业界称为商业零售经营的一大变革,并日益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热点。
自有品牌战略是谋取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自有品牌具有价格优势、信誉优势和减少消费者选择成本的优势,因而零售企业可以从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改善商品组合、满足消费者需要。
首先,实施自有品牌可以使零售业实现错位竞争,以经营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减轻巨大的竞争压力,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其次,零售企业准确快捷的消费者需求信息及消费趋向的把握,能够迅速提高生产与需求的衔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第三,实施自有品牌战略能够使零企业在与制造商的市场博弈中掌握更多主动权;第四,自有品牌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有利零售企业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第五,自有品牌战略有利于零售企业的多角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第六,自有品牌战略能够培养品牌偏好,赢得稳固的消费群,加强市场控制,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零售自有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制定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通过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这就要求零售企业要在自有品牌战略中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制定自有品牌战略时,产品定位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特点,为自有品牌产品制定合适的定位。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定位,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我们还需要在自有品牌战略中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渠道拓展等方面。
通过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我们可以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在自有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是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店铺布局和货架陈列也是自有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店铺布局和货架陈列,我们可以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曝光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1. 保持与消费者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对自有品牌战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自有品牌战略的认识和执行力。
4. 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自有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战略目标、制定有效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细节。
通过不断优化自有品牌战略,我们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有品牌战略的制定需要从市场调研开始。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购买习惯以及偏好。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把握市场趋势,从而指导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和定位。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明确自有品牌战略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增强消费者忠诚度等。
超市自有品牌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超市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自有品牌作为超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其发展状况及市场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市自有品牌的市场现状、消费者认知与购买行为,以期为超市企业提供策略建议,提升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超市自有品牌发展迅速,其具有成本低、利润高、差异化竞争等优势,成为超市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有品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品质认可、品牌定位、消费者接受度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超市自有品牌的发展状况及市场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超市自有品牌的市场现状如何?2)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与购买行为有何特点?3)超市企业应如何制定自有品牌策略以提升市场份额?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超市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高;3)通过合理策略,超市自有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超市,以食品、日用品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本报告未涉及三线以下城市及小型超市自有品牌的研究。
本报告将从市场现状、消费者认知与购买行为、策略建议等方面对超市自有品牌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超市企业制定自有品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超市自有品牌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自有品牌的研究主要涉及品牌定位、消费者行为、市场竞争等多个维度。
Kotler (1984)提出品牌定位理论,认为自有品牌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Sen & Lai(2007)构建了自有品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态度与购买意愿。
在主要发现方面,研究表明自有品牌具有成本优势、利润空间大等特点(Walmart,1990)。
同时,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尤其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中具有较高市场份额(Shankar & Balachandran,2009)。
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简介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自有品牌的发展。
自有品牌是指由零售企业自主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品牌。
本文将探讨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的重要性1. 提升企业竞争力:自有品牌可以匡助企业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标识,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建立独特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忠实客户。
2. 提高利润率: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企业不需要支付其他品牌的授权费用。
通过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3. 控制供应链和产品质量:通过自有品牌,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供应链和质量。
企业可以选择合作的供应商,并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符合企业的要求。
建立自有品牌的步骤第一步:市场调研在建立自有品牌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调研,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特点,为后续的品牌设计和推广提供依据。
第二步:品牌设计品牌设计是自有品牌建设的关键步骤。
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牌名称、标识和标语,以及产品包装设计。
品牌设计应该与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喜好相符,同时能够传达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性。
第三步:产品开辟和生产在品牌设计确定后,企业可以开始进行产品开辟和生产。
在产品开辟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等方面。
通过与合作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要求。
第四步:市场推广一旦产品生产完成,企业需要进行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包括广告、宣传活动、促销和社交媒体等。
企业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将产品和品牌推广给目标消费者。
示例:成功的自有品牌案例以下是几个成功建立自有品牌的案例:1. 苹果公司:苹果是一个知名的零售企业,其自有品牌产品包括iPhone、iPad和Mac。
苹果公司通过独特的设计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战略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转向自有品牌的开发。
自有品牌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还能够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这篇文章将详细分析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优势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战略建议。
一、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优势1.提高企业品牌形象自有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可以反映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开发自有品牌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并通过口碑和传统方式进行品牌营销和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2.更高的利润率自有品牌的产品价格通常比其他品牌更低,因为企业不需要为品牌权利或特许经营支付费用。
自有品牌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如果一家零售企业能够在自有品牌上取得成功,那么利润率就会大幅提升。
3.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更好地掌控成本。
企业在开发自有品牌时,可以与供应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统一进货渠道,减少配送环节,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谈判能力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货源保障。
4.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发自有品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自有品牌,企业可以巩固自身在特定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形成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品牌分销渠道,更好地拓展市场份额。
二、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挑战1.资金和时间成本高昂开发自有品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除了研发和设计成本之外,企业还需要承担市场研究、品牌营销、推广和促销等费用。
与此同时,自有品牌需要时间来建立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
2.风险与不确定性开发自有品牌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非常高。
首先,未知的市场反应和消费者需求可能会导致研发的产品无法受到市场的欢迎。
其次,品牌建立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无法立即取得效果,风险是必不可少的。
家乐福自有品牌【摘要】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是零售企业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刚刚起步,零售商和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识层次不深。
本文通过对家乐福自有品牌策略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发展策略。
【关键词】家乐福;自有品牌;零售企业;策略对于很多零售企业而言,在其品牌资产的发展过程中,自有品牌产品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04年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全面放开以来,外资零售企业迅速进入我国零售市场,我国的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探索国内外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及其竞争力形成与发展过程,找出适合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途径,已成为当前我国广大零售企业参与竞争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家乐福的概述家乐福是法国第一大超市连锁集团,它于1963年创办第一家平价超市。
之后,其连锁店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1995年时就已在13个国家开设了253家分店,拥有10万余名员工,销售额达330亿美元。
在亚洲,家乐福发展十分迅速,1990年开始进人台湾,成为台湾最大的零售商,1994年在马来西亚,1996年在泰国、韩国、香港都陆续开办了分店。
在中国,家乐福已成功地进入了25个城市,北至哈尔滨、南至海口、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截至2011年12月31日家乐福中国内地门店总计203家,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家乐福自有品牌策略分析成功的自有品牌策略成为家乐福成功抢占中国市场的关键。
但我认为家乐福自有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家乐福的成功本土化。
2.1有效的市场定位自有品牌产品的特点是在拥有与同类产品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使消费者可以同时得到优质、安全和低价的好处。
家乐福推出的自有品牌低于同类商品价格20%-40%。
而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大概有50%以上会注重商品的质量。
作为大卖场自有品牌概念的创造者之一,质量一向是家乐福挑选自有品牌商品供应商的首要标准。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7一、导言相对制造商品牌(nationalbrand,NB),零售商自有品牌(privatebrand, PB)通常是指那些在某个零售商店的名义下销售的产品,即这些产品仅仅通过零售商店售货点销售。
由于很多零售商已经不单是在自己店内销售自有品牌商品,所以也有学者认为,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拥有的品牌,并通过独家控制的渠道进行分销。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PB已发展成为零售商与制造商争夺营销渠道与顾客忠诚的一个关键武器(Patti and Fisk(1982))。
对消费者来说,购买自有品牌产品的价格更低;对零售商而言,销售自有品牌的利润常常达到25% ̄30%,比销售制造商品牌几乎高出两倍。
自有品牌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自有品牌的理论研究成为理论界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自有品牌的起源及发展现状英国是近现代自有品牌的发源地,但第一个自有品牌的商品是出现在一个世纪前美国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后改名为A&P)的货架上,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与蒙哥马利、沃德公司也堪称这方面的先驱。
1882年,英国的玛尔科零售公司开始经销自己的品牌商品,到1995年该公司自有品牌的食品销售额已占到公司全部食品销售的99%。
在我国,零售商品牌的开发古已有之,如北京同仁堂的中成药、吴裕泰的花茶、内联升的鞋、盛锡福的帽子、上海老城隍庙的五香豆、正章洗染、朵朵轩文房四宝、万里手杖,以及杭州张小泉的剪刀、王星记的扇子等,尽管这些品牌商品的名气越来越大,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当初创立这些品牌的“老字号”店却日渐衰落。
1、国外自有品牌的发展自有品牌产品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全球尤其是欧洲、北美地区已经变得越来越畅销。
成立于1979年的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以下简称PLMA),是自有品牌市场唯一的非盈利性组织,拥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会员单位3200多家。
每年针对自有品牌市场举办展会,新闻发布会,研讨会,论坛等活动。
每年协会都与“ACNielsen”联合发布国际自有品牌市场年报,包含来自18个国家的3700多种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统计。
按照ACNielsen于2003年9月30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对2000年5月到2003年4月北美、西欧、亚太地区等36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欧洲地区的PB市场份额最高,达22%,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额达450亿欧元,全球销售额达1000亿欧元。
北美排名第二,其市场份额为16%。
即使排除Wal—Mart’s的自有品牌的销售额,美国的PB销售额绝对额最大,而瑞士的PB市场份额最高,达38%。
目前,95%以上的PB销售额发生在欧洲与北美。
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出现自有品牌。
目前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荣连锁集团约40%商品使用的是自有品牌,1994年自有品牌商品销售额达2837亿日元,占产品总销售额的13.1%,佳士客也达到1370亿日元和12%。
目前,日本PB销售额达到US¥11.3亿元,占全部销售额的4%。
2、国内自有品牌的发展虽然,零售业的PB商品在国外市场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是,在我国,自有品牌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连锁经营机制后才引起广泛关注的。
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发布2006年度中国连锁企业百强榜单显示,自有品牌仅占整个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0.5%,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连锁企业自有品牌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单品销售额很低。
ACNielsen的研究显示:自有品牌在中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中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而在过去一个月有购买过自有品牌的消费者只有15%。
以上海为例,尽管起点较低,自有品牌的发展速度相当可观,在头七个月的增长已达到32%。
上海华联超市创建的“勤俭”牌PB商品,其产品群领域覆盖了粮油制品、日用百货、洗涤用品、调味品等15大类、1000多种品项,并且曾经取得了年销售额2亿元的不俗业绩。
当然,也有因为自有品牌而导致失败的案例存在,天津家世界集团就由于PB商品和资金链的双重压力而导致最后被华润万家全线收购。
但是,不可否认PB市场业务和发展战略在中国零售市场是大势所趋,伴随着中国零售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市场进入,PB业务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得到了高效的推进。
3、自有品牌发展状况的评述可以看出,自有品牌能够为零售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赢得顾客的忠诚,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零售商青睐,在国外,特别是欧洲与北美,自有品牌在零售企业经营的产品中已经占到了绝对比重,销售总额和市场份额都在逐年增长,开发自有品牌已成为世界零售商广泛采用的营销策略。
在国内,自有品牌在中国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正如ACNielsen所指出的,中国零售业要考虑回归市场营销的根本——发展自有品牌,以提高门店形象。
但是,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自有品牌产品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自有品牌商品品种少、所开发的自有品牌商品都是一些低价值的商品,如日用品、食品及部分廉价服装等。
三、自有品牌的理论研究1、国外自有品牌的理论研究西方有关自有品牌的学术研究早在1916年就开始(Michael,2005),但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根据PLMA的定义,零售商自有品牌是指零售企业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后,自设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最终由零售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该新产品注册并在企业各销售网点销售的商品品牌。
在不同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PB购买者特征的研究。
尽管零售商在推广PB的过程中,占据着柜台资源的优势以及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但从总体上来看,PB在市场的竞争优势仍不如制造业品牌(National Brand,简零售商自有品牌理论综述【文章摘要】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自有品牌已发展成为零售商与制造商争夺营销渠道与顾客忠诚的一个关键武器。
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自有品牌的起源及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自有品牌的研究进行理论综述,并指出未来理论研究趋势。
【关键词】零售商;自有品牌;理论研究潘 璐 华南师范大学 510631徐永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00736称为NB),不仅在同等条件下,顾客宁可选择NB而不是PB,即使在PB的价格更为低廉,实际产品质量也不差的情况下,顾客仍会选择NB。
正如Shapiro(1993)所指出:即使在顾客忠诚度日益暗淡的今天,只要价格合适,顾客仍会选择大品牌的产品。
针对上述情况,早期一些学者曾对PB顾客购买特征进行了研究。
如Frank与Boyd(1965) 发现PB购买者的教育层次较高,年龄较大,但收入相对较低。
Burger与Schott(1972),Cunningham、Hardy与Imperia(1982)也同样发现PB购买者的教育层次较高,但Frank、Boyd与Coe(1971)则发现PB的购买者属于高收入阶层。
Myers(1966)发现PB购买者比NB购买者更具有热情、敏感、顺从的特点。
但Becherer与Richard(1978)则发现,PB购买者更具有独立性的特征。
]这些研究表明,对PB购买者特征的研究尽管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但也为PB的经营者提供了有用的市场细分的信息。
(2)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的比较研究。
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者从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的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让顾客分别对制造商品牌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罐装玉米作评价,消费者都认为制造商品牌的玉米质量更为优越。
制造商品牌的食品在产品的外观、标签、味道和可供选择范围等方面都强于自有品牌产品。
(Cunningham等人(1982))。
这些研究表明,与制造商品牌相比,自有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通常被定位为一种低品质的产品。
事实上,PB的实际质量并不差,因为PB大体上为普通日用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零售企业往往具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来开发与生产,而且,许多零售企业干脆委托专业的生产企业来生产制造PB产品,保证PB的实际产品的质量不亚于NB的产品质量。
正如PLMA指出的,PB在内部质量上与NB类似。
但是若PB被包装成NB,并呈现为制造商品牌的价格时,顾客对该产品的质量评价就高,而当制造商品牌被呈现为自有品牌时,消费者对其评价就大大降低(Richardson、Dick与Jain(1996))。
(3)对自有品牌购买影响因素的研究。
Fugate(1979)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自有品牌感知质量偏低的原因,他将自有品牌产品的包装作为控制因素,即在有的产品(蛋糕和果酱)包装上显示制造商品牌,结果表明,当自有品牌包装上没有显示制造商的名称时,顾客的评价就偏低。
而制造商品牌名称的显示对消费者的评价有正面影响,尤其是当制造商品牌为顾客所熟知,并且有很高知名度的时候,顾客的正面评价更加明显。
[16]Fugate(1986)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了PB食品的包装与标签上制造商的辨别情况对顾客食品的购买选择、最终的食品成本与可获得性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验证了制造商名称显示前后顾客对PB的感知情况。
进入90年代,随着PB产品销售范围逐步扩大,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评价也有所提高。
Oscar Medina,Jose Luis Mendezand Natalia Rubio(2004)指出越来越多的顾客认为,相比于NB来说,PB是最佳选择,因为顾客明白PB的质量与NB的质量不相上下,但价格显得更为低廉。
他们通过调查分析了几大类消费品PB与NB的价格差异,确定了价格差异与NB市场份额的关系以及消费品价格与实际质量的关系。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PB的品牌感知价值、购买倾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Richardson P.S., Jain A. J., andDick A. S. (199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验证了影响顾客购买PB倾向的结构模型。
他们认为对PB的负面感知主要是由PB产品的低质量所决定的,为此还给PB营销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国内自有品牌的理论研究在我国,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的研究起步很晚,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学者涉及此领域的研究。
笔者通过对从1998年至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零售企业自有品牌问题的112篇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后发现,国内对自有品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部分:中国自有品牌的历史、环境、现状,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现实性分析,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的决策与实施和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等。
如江明华与郭磊(2003)通过对北京十所大型连锁超市顾客的拦截访问,研究了超市商店形象与超市自有品牌感知质量关系,证实了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正相关,即消费者对超市商店形象的评价越高,则认为该超市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