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中的爱情悲剧及社会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 (4)1.1.唐朝封建门第制度 (4)1.2文人士子狎妓之风 (5)1.3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 (5)二.悲剧性格的形成 (6)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 (7)四.结语 (7)五.参考文献 (8)六. 致谢 (9)摘要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它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残酷迫害,并对妓女的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偿,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以致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同时也揭示了等级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扭曲和摧残,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AbstractHuoXiaoYu love legend in tang dynasty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men in the novel, it accused the feudal society’s brutal persecution , prostitutes and a deep sympathy and female encounter . In front of the love tragedy burst, HuoXiaoYu unwilling abandoned the cruelty of reality, rebelled against fate , at their pay, get soul baptism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 though she is unknown, narrow-minded and so innocent, but she is a dare to love dare hate woman, a sad tragic extremely tragic images of women. Reveals the hierarchy team the distor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with deeper tragedy implication.Key word:HuoXiaoYu ,Social stage,The tragic character,Tragedy spirit .前言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峰,它从魏晋南北朝内容琐杂、篇幅短小的志人和志怪小说中脱颖而出。
从唐朝社会因素分析唐传奇爱情婚姻题材中悲剧的成因摘要:唐传奇中有不少关于婚姻题材的篇章,它用生动的故事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然后这些爱情故事却多以悲剧结尾。
本文主要以《霍小玉传》、《莺莺传》分析唐传奇爱情婚姻题材中悲剧的成因,主要从社会因素方面包括门第观念,唐朝开明的社会风尚以及女性意识觉醒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传奇爱情婚姻悲剧女性开明风尚门第观念在唐传奇有关爱情婚姻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悲剧收尾的,而且多以女子的悲剧结束,或遭抛弃或以死亡告终。
以《霍小玉传》为例,它讲述了歌妓霍小玉和书生李益的爱情悲剧。
李益在长安与霍小玉相恋,后来李益以书判拔萃,授郑县主簿,临行向小玉发誓偕老,归家后即变心易志,另娶贵姓女卢氏。
小玉相思成疾,沉眠不起。
本文将从讨论悲剧的成因。
一开明风尚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较为开明的朝代,无论是政治抑或是思想上,而唐传奇也反映了这一点,相对于一直流传下来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唐传奇婚姻爱情题材中多是以男女双方私定终身为主。
然而,即使,唐朝在思想等都比其他封建王朝要开明,它终究还是受传统封建礼教束缚,故而,在婚姻爱情方面依旧无法做到今天这般自由。
所以,唐朝这种看似开明的社会风尚其实是导致这些悲剧产生的一重大原因。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们在积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狂热地追求着尘世的种种快乐功名利禄、娇妻美妾、声色歌舞、长生富贵都成为唐人生活的追求目标。
而唐代文人纵情享乐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风流韵事上,体现在他们对爱情的热衷上,而正由于唐朝这种开明的社会风尚导致妓女数量的大增,而,唐代文人追求爱情的对象就大多数落在妓女身上,如《霍小玉传》中的小玉,《李娃传》中的李娃。
本来由于唐朝这般开明风尚应该是不会产生这么对悲剧的,不是应该更多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吗?然后虽然相对比于其他王朝,唐朝是开放的,但其本质仍然是中国封建王朝,唐人即便再风流再热衷于爱情,仍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论唐传奇爱情题材小说摘要:唐传奇爱情小说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可以说,唐传奇中是最具有代表性以及取得较高成就的便是对爱情婚姻题材进行描写的作品。
关键词:唐传奇小说爱情唐传奇爱情小说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可以说,唐传奇中是最具有代表性以及取得较高成就的便是对爱情婚姻题材进行描写的作品。
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作品便是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
一、唐传奇爱情题材分类唐传奇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比如元稹的《莺莺传》、陈玄佑的《离魂记》、陈鸿的《长恨歌传》便是才子佳人爱情的代表作,这一类题材,肯定了主人公对爱情自由追求的精神,虽然结局不一定皆大欢喜,但是反抗封建桎梏的情节却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含义。
另一个是士人与妓女间的爱,如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娃和霍小玉都是妓女,两人都对男主人公寄予了感情,所不同的是最后李娃的感情得到了肯定,而霍小玉则被心上人所负,妓女当时只是社会的下层人民,但两部作品都没有轻视的意思,相反的则是对李娃与霍小玉两人对爱情的执着给与了肯定。
还有的便是人与神怪之间的恋情,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便是这一类代表作,讲述了人与狐仙,人与龙女的爱情,作者为狐仙、龙女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她们虽为神怪,但是充满人性,故事情节在离奇中饱含深情,感动人心、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成功。
这三类题材组成了唐传奇爱情题材的主体结构。
且在这中间,女性被当成了歌颂的对象,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她们对爱情的追求也被作者给予肯定,使唐传奇具有独特的魅力。
试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社会现实意义摘要:小说至唐代而一变,它已由以前的丛残小语发展成为作意幻设的有意识的创作,“可称一代之奇”的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已趋于成熟。
它在创作意识、题材内容、艺术技巧上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爱情婚恋故事,堪称中国古典小说花丛中的奇葩。
这些爱情故事,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它反映出唐代的门阀及等级制度对婚姻的约束;还表现出世人对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反抗;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唐代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
关键词:唐传奇的婚恋故事社会现实意义封建制度的制约社会生活画卷“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都在是时则始意为小说。
”虽然唐传奇是“幻设”和“作意”的有意识创作,但是,它的纪实性还是很突出的,它直接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
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封建礼教及各种法律制度对男女自由婚恋的摧残的种种丑恶行径。
一、门阀及等级制度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唐传奇的婚恋故事真实的反映了唐代婚姻受到门阀制度及等级制度的制约这一社会现实。
婚姻是一定社会制度所承认的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它必然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的制约。
门阀制度就是婚姻的制约因素之一。
魏晋六朝时期,门阀观念就很深重,士族与庶族互不通婚。
至唐代,门阀观念依然存在。
《隋唐嘉话》卷中:“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等为七姓,恃其望族,耻于他姓为婚,乃禁其自娶。
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
”《唐语林·企羡门》也有记载:“薛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这些足以看出当时世人崇重门阀的婚姻心理。
此外,等级制度也是制约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律疏议·户婚》(总191条)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
论唐传奇中阻碍爱情发展的门第观念论唐代传奇中阻碍爱情发展的门第观念摘要:唐代是一个讲究出身、郡望、注重门第的朝代,这在传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本文结合社会地位、文化传统、婚姻关系、家法门风四个因素来全面阐释唐代的门第观念。
关键词:唐传奇、阻碍、门第观念唐代是一个讲究出身、郡望、注重门第的朝代,这在传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他们的婚姻往往是要讲究门当户对,即使这往往也失去了爱情,美好的爱情总是会受到阻碍,但归根究底阻碍美好爱情的无一不是世俗的眼光、封建的礼教及森严的门第制度。
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矛盾冲突大多数发生在男女双方本身。
但唐代社会的门第观念,以及知识分子在仕途前程上的实际考虑,常常成为酿成爱情悲剧的之间原因。
可以说,门第是研究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甚至因受胡文化影响,而有了自由开放和平等重人的思想,可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唐代传奇小说作者为何在作品中仍旧会在作品中强调男女主人公因家庭反对最终不能走到一起。
在结合唐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对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得出:唐代的门第观念主要由社会地位、文化传统、婚姻关系、家法门风等四种因素影响下而形成。
下面将对此进行分别阐述。
一、社会地位当然,这里所说的社会地位,乃是包括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权势、官爵是门第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会要》卷八三《嫁娶》篇云:“氏族之盛,实繁于冠冕。
”这条资料说明:政治地位对门第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唐太宗也曾在派遣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编写《氏族志》时就明确指出:“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也就是说在太宗时期就以官爵尤其是当时的官爵来决定门户的高低、姓氏的等第。
入唐以后,一些传统高门,如崔、卢、李、郑、王等大姓“世代衰微,全无冠盖”,但是在当时仍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解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色彩姓名:高小峰学号:1205014113陕西理工学院院系: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204班12/5/2013[摘要]:唐朝时中国古代鼎盛一时的朝代,其中文学得到了很大发展。
而唐代小说也成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唐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了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
另一点,小说中多数婚姻恋爱都充满着悲剧,展现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色彩。
[关键字]:唐传奇女性悲剧色彩唐代时中国古代发展鼎盛的朝代之一,在此背景下文学艺术文化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全面发展,于是唐代传奇小说也得到了繁荣兴盛。
同时,唐传奇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女性角色;像《莺莺传》中德崔莺莺,《霍小玉传》的霍小玉,《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女等等。
这些女性角色描写的栩栩如生,却始终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而这与当时的一系列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女性地位的影响唐传奇中大多数女性都属于妓女,婢女贱民的阶层;在中国最鼎盛时代的唐代女性地位较低,法律中就有“七出”和“义绝”的条文。
《唐律疏议》卷十四“诸妻无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
”[1]所谓“七出”,是指丈夫修弃妻子的七项理由“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2]在这种不公正的社会中,女性始终属于从属地位,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弃妇,她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还时刻面临着被抛弃的威胁。
唐传奇《柳毅传》中龙女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遭受抛弃的平民女性的真实写照,同时以妓女为例,她们的地位更加地下,身体上,心理上都受到了老鸨,客人等人多层剥削与凌辱,一些官吏与文士贪恋她们的青春美色,很少能与她们平等相待更不会与之谈婚论嫁,《霍小玉传》中德霍小玉与李益的交往就很能明显体现出来,霍小玉明知与出身高门的李益结为夫妇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提出八年欢爱的短愿,但李益一去不复返,最终连这个最简单的愿望都未能实现,而这一系列的女性悲剧色彩都受到女性所处地位的影响,而在唐代更是如此。
唐传奇中的爱情与悲剧引言《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是在唐朝时期流行的一种短篇小说形式。
它以骈俪文的方式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情节,其中包括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和令人伤感的悲剧情节。
本文将探讨《唐传奇》中所呈现的爱情与悲剧元素,并且分析其背后所传达的深刻意义。
爱情在《唐传奇》中的表现1.浪漫与唯美:在《唐传奇》中,爱情往往被描绘得极其浪漫而唯美。
男女主角之间常常有着甜蜜动人、令人陶醉的对白和场景设置,使读者沉浸于纯真而美好的爱情之中。
2.虚幻与遥远:很多爱情故事在《唐传奇》中都带有一种虚幻、超越现实世界的色彩。
这些故事中常常涉及到神仙、妖精等超自然力量,使爱情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神秘而遥远。
悲剧在《唐传奇》中的表现1.命运的捉弄:悲剧在《唐传奇》中常常与命运紧密相关。
主人公往往因为一些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如宿命或者道德规范的束缚,而陷入悲惨的结局。
2.错综复杂的矛盾:《唐传奇》中的悲剧故事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矛盾冲突。
例如伦理道德与个人欲望之间、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等,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的发生。
爱情与悲剧背后的深刻意义1.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描写爱情和悲剧,在《唐传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本身所进行的深入思考。
他们通过让读者亲身体验爱情和悲剧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引发读者对于善恶、自由意志以及命运难题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2.对社会的批判:《唐传奇》中的爱情和悲剧元素常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限和不公。
它们揭示了封建礼教、权力斗争等问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结论《唐传奇》中描绘的爱情与悲剧元素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感性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在其中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可以重新审视自身与他人、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唐传奇婚恋类小说中悲剧的主要造因■何 斓/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唐传奇题材丰富,是唐代士人举子有意为小说,其中婚恋小说中多以悲剧为主,本文从唐代婚姻模式以门阀为限制、强烈的官宦观念、塑造女性身份低微、作者士人举子身份导致复杂创作动机心理等四个方面剖析唐传奇的婚恋悲剧的主要造因。
关键词:唐传奇婚恋悲剧造因唐代由于商业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因此城市中妓院、酒家林立,娼妓事业发达,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皆好狎妓、追求声色,在這种浮华的社会风气感染之下,唐代士人以风流自许、以“狎妓”为风尚。
《霍小玉传》中的陇西进士李益便“每自矜风調,思得佳偶,博求名妓”,《莺莺传》裡的张生也說“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我心”,表明“余真好色者”,更在与莺莺相恋后“发其书于所知”,向友人炫耀自己风流的行径。
由于士人这种普遍的观念,使他們整日纵情声色,与妓女交流频繁,为娼妓的美色所倾倒,而妓女亦仰慕进士的风流。
如此开明的政治环境、宽松的时代氛围为爱情小说的兴盛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唐传奇全盛期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是描写进士和妓女或身份卑微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多以悲剧情节为主。
如《霍小玉传》、《莺莺传》、《任氏传》、《李章武传》《柳氏传》等婚恋类小说。
究其唐传奇婚恋类小说中悲剧的主要造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宗法门第对当时婚姻模式的限制(一)门阀观念深重,世族与庶族互不通婚魏晋六朝门阀观念深重,世族与庶族互不通婚。
至唐朝门阀观念依然存在。
唐朝皇帝几次修订《氏族志》,并非反对门阀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皇室的社会地位,但所有这些却更张扬了门阀观念。
唐代的贱民阶层包括部曲、杂户、官户、奴婢等。
部曲指家仆;杂户,户口的一种,位于平民和奴婢之间;官户,即罪役户,前代以来配隶相生、或者今朝配没,没有户口,隶属诸司。
也就是说,只有同一等级的人才能结婚,对良贱之间的婚姻是禁止的。
律有明文规定,则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必须严格遵守。
这样一来,从客观上也强化了人们对门第的崇尚。
婚恋网站的发展史第一波:2003年/2004年,受Friendster掀起美国SNS浪潮第一波影响特征:SNS先烈,“第二代交友”模式,在线约会交友(Date)服务,即“寻找朋友的朋友”的方式建立完善社交圈,对搜索引擎开放,日志。
第二波:2005/2006/2007年,MySpace Facebook模式特征:校园,网吧,城市流动人口,边缘人口,三线城市,同城约会和一夜情,视频认证,对搜索引擎开放(MySpace模式)和不开放(Facebook模式),某些网站开始剑走偏锋。
/LoveQA/Index.aspx第三波:2007年底/2008,爱尚网,开心,Facebook模式,SNS开源建站程序,UCenter Home,游戏的力量,/Story/Index.aspx特征:邀请注册模式(邀请注册,邮件、msn、qq等形式发送邀请信,新注册用户必须接受过邀请才可以注册)SNS社区游戏化(webgame,flsh 运用,交互功能,API,“朋友买卖”、“争车位”“扎绵羊”“养狗狗”“宠物抱抱”“美女集中营”等游戏娱乐式APP(SNS应用程序),封闭搜索引擎,“开心”,娱乐为主。
代表网站两颗心婚恋网,爱尚网,开心网。
兰!璺坐翌丛型匿墨固然后进十及第,科场扬名:再然后结嫒贵族。
一生荣华富贵。
这是大多数文人的梦想和追求。
而整个社会.对于风流韵事有一种特别的追求欣赏趣味和自觉的传播欲望。
杜牧看中一个湖州少女.约定十年后来迎娶。
因事耽搁.十四年后赴约。
少女已嫁做他人妇。
杜牧惆怅之余赋诗自伤,“白是寻春去较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就这样一首诗,“翌日遍闻于好事者”。
可见整个社会对风流的贪恋,简直接近病态的兴趣和宽容。
与整个社会风流和责任感的缺失相伴随.必然是相当一部分女子的爱情婚姻梦想的破灭。
所以才有莺莺的悲剧,她将爱情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薄情寡信的风流浪子身上。
而这个张生却并没有珍惜。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洪迈的一句话来概括:“唐人小说不可不熟,事言凄婉欲绝,间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上承六朝志怪,下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次由文人有意识的独立创作的小说。
明人胡应麟评价道:“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是很中肯的,比洪迈“而不自知者”的见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佳人或才子妓女间的爱情故事;二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三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
这些传奇作品虽然还未完全脱离六朝习气,但已逐渐“从鬼神灵异、奇闻轶事走向现实生活”(李悔吾,58)。
这其中又以爱情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传神,情节最为曲折动人。
除此之外,它们对唐代社会的忠实反映和自身的艺术魅力及发展演变也值得读者们仔细品位。
以下试来分析此类传奇作品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方面及三篇代表作。
一、爱情类唐传奇的影响由于此类作品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主人公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当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尤其是宋代之后的话本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直接取材于唐传奇,如四代杂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缜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
在艺术形式上唐传奇为后世文言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以简洁明快的写作手法或言鬼神或言人事,在轻描淡写间讲述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即受此影响。
所以更深入的分析唐传奇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文学作品。
二、爱情类唐传奇产生的社会背景此类作品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读书人考过科举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两大派别之间产生的严重冲突。
唐传奇中的婚姻问题探究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唐代士子的婚宦习俗,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因为仕宦之途是唐代士子平生的主要追求,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婚姻,主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
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流传至广。
一具体说来,唐传奇中有关爱情婚姻的人物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士子与神(妖)唐传奇中描写士子与神(妖)的爱情,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一切美好的生活细节假借在神(妖)的身上,传神于天外,游仙于身边,分明是士子不甘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说《柳毅传》中的传书人柳毅,是个落第返乡的举子,他为在泾川牧羊的龙女传书,纯出义愤。
当钱塘君将龙女救归洞庭,以威临之,欲将龙女嫁他时,他不屈于威武,严词婉拒,表现出坚毅的品格。
洞庭龙女初随父母之命远嫁泾河小龙,受到厌弃虐待,通过亲身经历,她转而追求爱情,抗拒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之命,“心誓难移”,终于获得了幸福。
《任氏传》写贫穷落拓、托身于妻族韦�的郑六,邂逅自称“伶伦”而实为狐精的任氏,娶为外室。
韦�闻知任氏绝色,依仗富贵权势调戏她,甚至施以暴力,而任氏终不屈服。
韦�为之感动,从此二人结为不拘形迹的朋友。
后郑六携任氏往外县就任武官之职,途中任氏被猎犬咬死。
郑六涕泣葬之,“追思前事,唯衣不自制,与人颇异焉”。
不论是柳毅与龙女,还是郑六与任氏,他们都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美好的爱情与婚姻的最好,这些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爱情故事,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二)士子与缘女从《莺莺传》中,可以略微感受到爱情婚姻观的转变,这是第一篇完全不涉及神怪情节,纯粹写人世间男女之情的作品,在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张生才华所动的莺莺,明知自己会有始乱终弃的结局,仍以身相许。
一,爱情传奇繁盛的社会背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它们透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及感人情节,让人们对此类印象最深刻,也传诵最广。
有关唐人男女情爱的传奇,千奇百怪,篇章众多,根据各家研究,有人狐恋的《任氏传》;人与龙女恋的《柳毅传》;人与生魂恋的《离魂记》;迷恋娼妓的《霍小玉传》、《杨娼传》;迷恋妃子的《长恨歌传》;始乱终弃的《莺莺传》;失而复得、破镜重圆的《柳氏传》;历经千辛万苦而终成眷属的《无双传》;单思成疾,但有好结局的《崔护.》;叙说私通的《步飞烟》;述说私奔的《崑仑奴》;三角恋爱的《华州参军》;与仙女相恋的《裴航》,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
除此之外,这些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和它自身的反展演变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动人。
而这些爱情题材的传奇中以悲剧色彩为主的又占了多数,如《莺莺传》、《霍小玉传》、《长恨歌传》、《李章武传》、《飞烟传》等。
清人章学诚曾经评论唐传奇的特征,他说‚唐人乃有单篇,别为传奇一类,大抵情钟男女,不外离合悲欢,红拂辞杨,绣襦报郑,韩李缘通落叶,崔张情导琴心,以及明珠生还,小玉死报,凡如此类,或附会疑似,或竟托子虚虽情态万殊,而大致略似‛。
这些爱情篇章不再只是简单的陈述,而是有了完整的情节,生离死别,情致深深,宋代学者洪迈曾经说过:‚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唐代传奇中的爱情故事体现着一种生命的流动,才情的迸发和欲望的激荡,同时也载寓了唐代文人对爱情,生命,社会及至整个宇宙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唐朝,成就了封建社会的一座高峰,广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文化,文人墨客,将军铁骑,初唐时代,社会刚刚从大分裂的时代安定,百废待兴,社会经济文化都还需要一定的积淀,经过数代唐人的努力,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化的发展,以及科举制度的发展变革,都成为促使唐代小说繁荣的因素。
悲剧性的抗争—唐传奇的女性主义解读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是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唐传奇作品中各个阶层妇女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以及她们悲剧性的无望的抗争,去探究唐代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斗争轨迹,并对“女权主义伸张”的论调提出批评。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章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婚恋悲剧。
重点探讨的是唐代两性关系中难以逾越的封建门第观和在此基础之上的婚姻观,以及因此而酿成的各种悲剧,受害者不仅仅是被始乱终弃的情人,还有合法婚姻下的妻子。
第二章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抗争,这种抗争是体制内的抗争,是在不违反男性统治权之下的抗争,比如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力,以及争取这种权利而不得之后产生的婚外恋情、甚至变为泼妇等,因此这种抗争注定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第三章继续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抗争——追求生命自由,在得不到自由恋爱的权力,以及婚外恋被扼杀之后,她们采取了别的方式斗争,或者变为侠客,或者走上出家的道路,这种看似喜剧的结局,还是难掩悲剧的实质。
第四章分析女性阵营内部的斗争,其中既有千百年来难以解决的婆媳矛盾问题,也有妻妾之间的斗争倾轧,是本文最具现实意义的章节。
第五章分对本文做了一个总结。
除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之外,本文驳斥了很多人所持有的唐代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权张扬的论调,持女权张扬论的研究者并没有将唐传奇的女性做一个群体性关照,而是进行个体分析,只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却将其总体的悲剧性色彩一笔带过。
因此,从总体上看,这是一条注定失败的反抗之路。
从个案分析,唐传奇不乏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和女权主义崛起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只能说那个时代造就了一群这样的女性,她们美丽、大胆、勇敢,也懂得反抗,懂得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这种反抗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之上,她们反抗的悲剧性是与生俱来的。
唐传奇的作者只是怀着对女性命运的悲悯,以及对封建制度的愤懑而作传奇,研究者既不能一味夸大其在女性解放道路上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用用悲观主义的论调强调她们是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封建社会牺牲品。
唐传奇中的爱情悲剧及社会原因
说到唐传奇大概首先会让人想到的便是《莺莺传》,而这部作品正是以爱情为主线的唐传奇故事。
爱情,人类最普遍的感情,是贯穿每部作品的主线。
它的产生、展开紧紧的与中国传统审美取向联系着。
那种东方特色的感情表现方式就是距离,东方诗礼文化熏陶出来的感情总是委婉、曲折,含蓄而不直露、温和而有节制的。
“距离”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得到很好的诠释。
距离在作品中分两步。
第一步是“邂逅”的距离。
第二步是“幻灭”的距离。
当我们在看完元稹的《莺莺传》之后,总会感到一种失落,一份感叹,有一种心绪无法释怀。
为什么呢?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张生与崔莺莺之间那么纯真那么美好的爱情故事最终没能实现。
其实《莺莺传》所表现出的悲剧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悲剧性结局,更多的是来自文中的悲剧艺术。
在《莺莺传》中,悲剧表现出深层的矛盾冲突。
有人把矛盾的矛头直指“始乱之,终弃之”的张生,却是远远不够的。
确实,如文中所述,张生的确表达了“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思想,是他“是用忍情”,没有坚守爱情,才最终导致爱情的破灭。
但张生具有这样的思想并不是天生的,恰恰是一定社会思想的反映。
是唐朝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的体现。
恩格斯把悲剧说成“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恩格斯这一著名的论断,深刻地指出了悲剧的社会性质及造成悲剧的历史原因。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主人公为之奋斗的事业或理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而具有真理性、正义性和历史进步性。
所谓“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是指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现实尚未具备实现主人公理想的条件,使主人公的事业或理想遭到挫折和失败。
而在《莺莺传》中的“历史必然要求”则是指莺莺与张生之间所产生的美好的爱情。
“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又是指人物内心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阻力。
正因为有这样的阻力的存在,才导致了爱情的破灭,也才产生出来悲剧。
《莺莺传》中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生活的描写恰恰反映了唐代自由爱情意识的觉醒。
这种自由的爱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代自由、开明的风气,但并不能掩盖封建王朝的封建腐朽的本质。
继《莺莺传》之后的另外一个唐传奇爱情悲剧的高峰,便是蒋防的《霍小玉传》。
它是描写妓女和进士之间的爱情悲剧的传奇,女主人公霍小玉父死随母流入娼门,适遇李益“思得佳偶,博求名妓”由于双双相爱遂同居。
但后来李益登科是他们之间爱情发生重大转折得关口,李益上任后,霍小玉预感到他们得结合遇到了麻烦,愁苦万状,但李益发誓不变心。
可后来李益负约不归,与卢氏成亲,“其年腊月,又请假入城就亲”。
后来霍小玉因长久抱病怀恨,与李益相见就“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这里同样有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造成霍李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通观全篇,李益对霍小玉是有感情的,但这基础却在倾倒于霍小玉的天生美色:“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他们同居后,情笃意密,但霍小玉毕竟是个有头脑的女子,她为未来的前途担忧,所以“中霄之夜”霍小玉忽然流涕对李益说:“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潜,使女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这就预示出他们的爱情将来要发生波折,以致酿成悲剧,李益上任后与卢氏成亲,这从全文来看李益也有
其难处,至于成亲后不敢见小玉,一方面有他高攀名门大族,以利前途的利己邪念,另一方面,则是因屈从了太夫人,事已如此,愧对小玉。
及至小玉死,“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致小玉的灵魂都被感动了:“愧君相送,尚有余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
”由此可知,李益既然对霍小玉情深意浓,那是什么力量拆散了这桩美好的姻缘呢?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封建门阀制度是酿成这出悲剧的根源。
正如霍小玉枕席间一片衷言:“妾本娼家,自知非匹”,霍小玉是贱民,而李益则是官人,这中间的阶级壕沟在当时门阀制度禁严的社会,是不可逾越的。
于是悲剧酿成了,矛盾爆发了,他们中间无论有怎样似海的爱情,也阻挡不了这悲剧的出现,而越写出他们中间的深爱,就越产生控诉和抨击门阀制度的大力,就越发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唐代社会的这种严酷的门阀观念导演了这一幕悲惨的爱情悲剧故事。
但是这种门阀制度随着唐代社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科举制的实行,为最终摧垮门阀制度培养了掘墓人。
从现存唐传奇作品中来看,有关女性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来,社会就是由男女组成,女性理当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在漫长的封建长夜中,女子由于被剥夺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不能自养”,所以总是作为男性的附庸,总是被逼到文学殿堂的一角,在唐人小说作品中描绘了许多女性形象,但从整体上看,女子依然被视为玩物,生活舞台的主宰依然是男性。
这种境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父权制因其“合理”的因素,正逐渐走向“现实”。
这种“现实”的男权传统,在唐代爱情悲剧题材的传奇中虽有所松动,但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精神心态方面,男子是男权社会的主体。
唐传奇中,男子掌握了爱情婚姻的主动权。
如在传奇《李章武传》人鬼恋爱,情节动人,王氏缱绻情深,以致殒命。
后来,李章武忘了她,偶然忆起,而访之。
《莺莺传》中张生始乱终弃,科举不中,抱着追求功名的心态,留在京城“攀龙附凤”,抛弃了崔莺莺。
《霍小玉传》中的李益曾“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可后来却抛弃了霍小玉,抱着高攀名门大族,以利前途的利己邪念,与卢氏结婚。
与之相应,唐传奇中女子,如莺莺愁怨悱恻,霍小玉怨愤而亡。
她们虽然有其刚烈的一面,但她们却始终摆脱不了封建女性的道德观念的束缚,在这场和男子争夺爱情主动权的“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精神心态方面看,这种男权传统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随着男权的松动,女子必将逐渐掌握精神心态的主动权。
另外从对女子容貌的要求方面考察。
“女为悦己者容”,封建时代的女子达到如此境界,已经颇有一点“主体精神”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女子的容貌已经完全不属于自身,而是奉献给男性的必备贡品。
无貌,被认为是女子的一种罪过。
在这些爱情悲剧体裁的唐传奇中女性一般说来都具有美好的容貌,这也从一侧面体现了男权传统的影响深远,女子容貌必须符合男子的审美要求。
如《长恨歌传》中的杨贵妃:“鬓发腻理,纤侬中度,举止闲冶……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霍小玉传》中的小玉“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莺莺传》中的莺莺“常服碎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
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李娃传》中的李娃“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触类妍媚,目所未睹”,《任氏传》中的任氏“容色姝丽”,“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指皆艳,殆非人世所有”。
如果把这些女子的美貌比喻为“花”的话,那么这些“花”是开给谁看的呢?当然是给使她们获得悲痛的负心男子看的。
这表明了男子不仅精神上控制了女子,而且还在容貌上控制了她们。
从男女角色的身份地位看这其中的男权传统影响。
“人不等同于身份地位,身份地位只是特定场合下的符号性存在,而不是真正人的存在。
以身份地位为基础的社会对话是不平等的,在等级制的社会形态下没有平等可言。
封建系统下的男人是读书人,儒生,而女人是这一身份地位的附属品甚至是玩物。
于是男人,身份地位的物质存在,在玩物面前是玩主;女人,附属品的物质存在,永远不是女人”在这些爱情悲剧题材的唐传奇中,人遭遇身份地位的异化而变形,男子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感,女子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如《霍小玉传》中李益乃“生门族清华”“以进士擢第”,而霍小玉则只是个妓女而已。
《李娃传》中的荥阳公子为“时望甚崇”“家传甚微”的“常州刺史荥阳公”公子,而李娃则仅是位“长安之倡女也”。
《长恨歌传》中的男主人公是高高在上,万乘之尊的唐玄宗,而杨玉环只不过是寿王府的“弘农杨玄琰女”,身份地位悬殊。
《任氏传》中的韦公子是“韦使君者……信安王炜之外孙”,郑生是“授槐里府里毅尉”,而任氏则是“女妖也”。
这样的男性身份地位高于女性之上的写法均出自男性作家笔下,是男性文化思维一手捏造出来的。
总之唐代传奇在唐王朝大一统,社会风气开放,大度、中外,各族文化,经济交流频繁,融汇南北,贯通中外的兼容并包文化产生的。
它含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人自主创作的最新求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