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患儿突发惊厥的护理措施
1、气道护理
惊厥发作时将患儿平卧,就地抢救,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呕吐物,防止舌后坠,导致窒息。
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备好吸引器等急救用物。
遵医嘱给予止痉药物,在使用镇静止痉药物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和心率,防治出现呼吸抑制和暂停现象。
2、预防受伤
专人守护,拉好床栏,防止坠床。
勿移动患儿或者按压患儿的肢体,可使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面色、惊厥发作的类型及持续时间;注意观察惊厥发作前有无先兆,比如高热、易惊、尖叫等。
患儿发热期间,新陈代谢功能较快,要观察出汗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口渴及眼泪、血压、小便的颜色和量,有无脱水现象,及时补液,防治电解质紊乱。
4、心理护理
指导家长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处理(如体位、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等)。
讲解惊厥的病因、治疗、预后等知识,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发生惊厥护理措施引言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抽搐和意识状态改变。
惊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部感染、脑外伤、癫痫等。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和减轻惊厥症状的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发生惊厥时的护理工作。
护理措施1. 快速评估患者情况在患者发生惊厥时,护士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抽搐的特征。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变和呼吸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处理和护理非常重要。
2. 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护士应该将患者放在稳固的床上,并清除附近的物品,以防止意外伤害。
如果可能,可以采取侧卧位,以减轻误吸的风险。
3. 给予紧急药物治疗对于患者发生惊厥的急性期,护士需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紧急药物治疗。
常用的应急治疗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盐等。
在给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记录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4. 观察和记录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观察的内容包括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紧张程度以及恢复的过程。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5. 给予心理支持发生惊厥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非常恐怖和困惑的经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到安全和放心。
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
6.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惊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护士可以向他们介绍有关惊厥的常识,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惊厥的建议,如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等。
7. 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的惊厥症状无法控制或频繁发作,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引言。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一种癫痫样抽搐,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情况。
一、观察和监测。
1. 观察抽搐的特点,新生儿惊厥通常表现为肢体抽搐、面部抽搐、眼球上翻等,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抽搐的特点,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监测呼吸和心率,新生儿惊厥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心率异常,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保持环境安静。
1. 避免刺激,新生儿惊厥时应避免刺激,如声音、光线等,以免加重抽搐。
2. 维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和过多人员进出,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
三、保持通畅呼吸道。
1. 保持头部侧向,新生儿惊厥时,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的头部侧向,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清除口腔分泌物,如有口腔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及时就医。
1. 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就医。
2. 寻求专业治疗,新生儿惊厥需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送往医院,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五、家庭护理。
1. 定期复诊,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接受医生的指导。
2. 注意饮食和生活,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刺激。
结语。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情况,保持环境安静,保持通畅呼吸道,及时就医,以及在家庭护理中注意饮食和生活。
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新生儿惊厥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简述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小儿惊厥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1.安全保障:惊厥发作时,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将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将周围的物品移开,防止孩子碰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孩子的呼吸道可能会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将孩子的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3.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惊厥情况,记录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以便及时告诉医生。
4.协助医生诊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体温、血压、血糖等监测,以及进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5.心理安抚:惊厥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较大,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安抚,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6.饮食调理:惊厥后,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佳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
以上是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家长也应该了解小儿惊厥的预防措施,减少孩子的惊厥发作。
- 1 -。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个月至5岁儿童中,通常由突发的高热引发,也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小儿惊厥可能是一种单独的发作,也可能是一连串的多次发作。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安全护理: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
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障碍物,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同时避免过度干扰和刺激,保持儿童的平静。
2.观察监测:进行全面的观察监测,包括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类型、频率等信息。
同时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将相关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3.保持通畅呼吸道:抽搐时,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
采用侧躺位,将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松开儿童的衣领、腰带等,确保衣物不会阻碍呼吸。
4.控制发热:惊厥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温水浴;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镇静和安抚:惊厥过程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给予安抚和支持,采取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安慰儿童,将环境保持安静。
6.父母教育:在儿童出现一次惊厥之后,护理人员要向父母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量体温、如何应对发热等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7.定期随访: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
了解发作情况的变化,观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的出现。
随访时还要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
8.密切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商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惊厥病因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小儿惊厥需要注意安全、观察监测、保持通畅呼吸道、控制发热、镇静和安抚、父母教育、定期随访和密切合作等方面。
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张艳茹,解放军306医院,护理部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发病原因惊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并可按病变累及的部位进一步分为颅内病变与颅外病变。
1.感染性(1)颅内感染: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为多。
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可致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霉菌感染可致新型隐球菌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
小婴儿宫内感染(TORCH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现惊厥。
(2)颅外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严重感染,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可导致惊厥。
在小儿大脑发育的特殊时期可因发热出现其特殊的惊厥---热性惊厥,是颅外感染中最常见的惊厥类型,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初期。
2.非感染性(1)颅内疾病:常见于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颅脑缺氧(如新生儿窒息、溺水)、颅内出血(如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脑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
另外还有如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脑病、脑黄斑变性)和其他如各种脑病(如胆红素脑病)、脑白质变性等。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高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导致的一种抽搐型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幼儿期。
由于高热惊厥突发并且症状严重,所以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减轻病情并确保幼儿的安全。
本文将就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进行总结,以帮助了解并应对这一状况的人们。
1.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a.保持冷静:在幼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保持对幼儿的安全。
b.确保通风:将患者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并确保通风良好,以减少幼儿体温上升的速度。
c.降低体温:使用冰垫或湿毛巾冷敷幼儿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区域,以降低体温。
切勿使用冷水擦洗,以免引起恶寒和寒战,加重惊厥。
d.解开衣物:松开患者的衣物,以帮助降低体温。
e.不用勒紧物品:不要用带子勒紧患者的肢体,避免造成幼儿伤害。
2.惊厥后的护理:a.进行观察:惊厥发作后,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保持对幼儿的观察,包括呼吸、体温、颜色等。
如果幼儿在发作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恢复正常,应该立即就医。
b.保持休息:让幼儿保持安静休息,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c.保持液体补充:高热、发作及躁动可能导致幼儿脱水,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
d.测量体温:定期测量幼儿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热时间过长,应该就医。
e.给予药物:遵循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但不要使用扑热息痛,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
3.平时预防措施:a.控制体温:在幼儿出现发热前或发热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退热,如温水擦洗、适度的降温药物等。
b.保持环境舒适:室温不宜过高,衣着应适宜,避免过于厚重。
c.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做好婴儿用品的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导致的发热暴增。
d.定期体检: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高热的病症。
总之,高热惊厥在幼儿期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所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来救助幼儿。
而护理方面,需要保持幼儿的安全和舒适,及时观察幼儿的状况,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惊厥处理方法惊厥,是指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昏倒、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惊厥发作时,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会感到十分恐慌,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惊厥处理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保持患者安全。
当患者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将患者移至空旷的地方,避免碰到尖锐物体或者坚硬的物体,以免造成伤害。
如果患者正在行走,可以用身体轻轻地护住患者,避免摔倒。
2. 松开患者的衣物。
在患者发生惊厥时,要尽量松开患者的领口、腰带和衣扣,以便于患者呼吸畅通,避免因为衣物束缚而导致呼吸困难。
3. 保护患者头部。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要尽量保护患者的头部,避免头部受伤。
可以在头部下垫软物,以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
4. 侧卧护理。
当患者发生抽搐时,应将患者转为侧卧位,以免患者吞咽舌头或者呕吐物而导致窒息。
同时,侧卧位也有利于患者排出口腔中的分泌物。
5. 不要强行阻止抽搐。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不要强行阻止患者的抽搐,也不要试图用物品咬住患者的舌头。
这样做不仅无益于患者,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口腔和牙齿受伤。
6. 观察抽搐时间。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要尽量观察抽搐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抽搐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
如果患者的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7. 安抚患者情绪。
在患者抽搐停止后,要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感到恐慌和不安。
可以轻声细语地和患者交谈,让患者感到家人的关怀和呵护。
总之,在处理惊厥时,家人和旁人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热惊厥抢救护理要点
一、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幼儿
高热惊厥的幼儿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震动等。
应将幼儿安置在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中,远离刺激源。
二、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惊厥的幼儿会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等症状,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解开幼儿衣物,使其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
三、防止受伤,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高热惊厥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抽搐、咬伤舌头等情况,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应将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幼儿咬伤舌头。
四、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高热惊厥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呕吐、口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要将幼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同时应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配合物理降温,用温水或30%酒精擦拭腹股沟、腋窝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高热惊厥的幼儿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可以加快散热速度,降低体温。
应使用温水或30%酒精擦拭腹股沟、腋窝两侧颈动脉搏动处等部位,注意擦拭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刺激幼儿皮肤。
擦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擦拭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高热惊厥抢救护理的要点,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熟悉掌握并正确应用。
在幼儿出现高热惊厥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按照以上要点进行抢救护理。
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呼吸急促等。
对小儿发生惊厥的患者,护理和护理常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1.护理目标:a)及时控制患儿的抽搐,防止进一步损害;b)确保患儿的安全;c)维持呼吸道通畅;d)保护患儿的头部免受撞击伤害;e)安抚患儿及家长,减轻焦虑和恐惧。
2.护理过程:a)监测和记录: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监测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类型。
b)给予适当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温暖,避免刺激,保持空气流通,检查床位的安全性。
c)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转到侧卧位,头部稍微侧向,以防止舌头后坠。
使用护士护理所学的抬头扩张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d)防止患儿受伤:移除患儿周围可能导致伤害的物品。
在抽搐过程中使用垫子或软枕头作为支撑,以保护患儿头部不受撞击。
e)护理期间的观察:观察是否有改变意识、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不良症状。
观察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是否有反应。
3.护理常规:a)安抚和舒缓患儿及家长情绪:护士需要与患儿的家属互动,详细解释发生的过程及预后,以减轻家长的恐惧和焦虑。
b)促进患儿的休息:护士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以帮助患儿更快地恢复。
c)提供合理的营养: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促进患儿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恢复。
d)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将药物正确准确地给予患儿,并记录用药情况和效果。
e)教育患儿家长: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教育,包括患儿的病情、护理知识、药物使用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等,并指导家长加强患儿的预防措施。
小儿惊厥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护理常规,以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和防止患儿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高烧惊厥的护理措施与建议高烧惊厥是常见的儿童急症之一,指在高热状态下发生的惊厥。
惊厥是一种急性癫痫发作,通常在发病时伴有热度较高的体温。
对于急症高烧惊厥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给予安抚和支持:在高烧发生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孩子适当的安抚和情绪支持,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2. 降低体温:高烧是引起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洗体表、敷冷毛巾或冰袋于前额等以帮助降低体温。
还可以给予退热药物,但在给予药物之前,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
3. 保持通风和空气流通:保持房间的通风良好,确保新鲜空气能流通到病房内。
这有助于减轻高温对孩子的影响,预防发病。
4. 备足用品和药物:在照顾高烧惊厥患儿时,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用品和药物。
如备足退热药、温水、毛巾、冰袋等,以备一旦需要使用。
5. 观察和记录症状:护理人员应不断观察和记录孩子的症状和体温变化。
记录每次护理的详细情况,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高烧惊厥发作时,病儿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7. 寻求医疗帮助:在高烧惊厥发作时,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将根据孩子的症状和体温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和医疗建议。
8. 家庭护理与预防:在急症高烧惊厥过后,需要加强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以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如保持室内清洁、提高家庭卫生意识、避免孩子过度疲劳等。
总结:对于高烧惊厥的护理措施与建议,需要给予孩子情绪支持、降低体温、保持通风、备足必要的用品和药物、观察和记录症状、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寻求医疗帮助以及加强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不适症状,提高康复的效果,并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对于高烧惊厥的护理,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冷静和镇定,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小儿惊厥护理措施引言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紧急事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热、感染、代谢紊乱等。
在面对小儿惊厥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儿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护理、急救护理和后续护理等方面内容。
早期护理早期护理是指在小儿发生惊厥前或早期阶段采取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早期护理的建议:1.定期监测患儿体温:小儿高热是引起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在发热期间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体温过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
2.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经验表明,室内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小儿惊厥的发生概率。
在照料患儿时,应尽量降低周围的噪音和刺激物,保持室内的安静和舒适。
3.观察患儿行为和表现:早期发现小儿惊厥的前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行为和表现,并及时报告给医生或护士。
常见的前兆包括异常嗜睡、呕吐、眼球转动、瞳孔异常等。
4.避免刺激儿童:刺激是诱发小儿惊厥的常见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应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物品或活动,以免引发患儿的兴奋或惊厥。
急救护理在小儿出现惊厥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减少可能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急救护理措施:1.保持患儿头部安全:惊厥期间,患儿可能会出现头部活动剧烈的情况,为了防止头部受伤,应将患儿头部放置在柔软的垫子上,并且避免将任何物体放在患儿嘴中。
同时,确保患儿周围没有尖锐的物体或危险的物品。
2.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发作期间,小儿呼吸可能会不规则或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取侧卧位朝向的体位,轻轻拭去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但不要插入任何物体。
3.观察发作时间并报告给医生: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记录惊厥的持续时间,并尽快报告给医生或护士,以便他们能够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注意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和血压等。
小儿高烧惊厥的护理要点高烧惊厥是一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常见疾病,常常给家长带来很大的惊恐和焦虑。
正确的护理对于缓解症状、保护儿童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儿高烧惊厥的护理要点,帮助家长应对这一疾病。
1. 紧急应对当孩子出现高烧惊厥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紧急应对。
将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摔倒。
保持孩子头部处于侧卧位,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同时,解开孩子的衣物,保持通风。
不要试图控制抽搐,也不要灌水或者药物,以免引起误吞。
2. 观察抽搐时间在孩子抽搐过程中,家长应该观察抽搐时间,以便日后向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记录抽搐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抽搐的性质。
同时,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脸色变化等其他症状。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放松环境抽搐结束后,家长要尽力创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
关闭过亮的灯光,减少刺激。
如果孩子醒来,给予温暖的拥抱和安慰,提供安全感。
避免剧烈活动和紧张情绪,以免引起再次抽搐。
4. 降温措施高烧是导致高烧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温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使用温水给孩子擦身体,但不要使用冰块或冷水,以免引起寒冷刺激。
同时,可以给孩子喝少量的温水,但不要强行灌水。
若情况严重或温度继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5. 儿童安全在高烧惊厥期间,儿童智力和行动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照顾。
家中的家具和物品要注意放置,避免尖锐物品、玻璃器皿等伤及儿童。
也要确保儿童不会走到危险的地方,比如厨房、楼梯等。
6. 就医确认即使高烧惊厥是常见的疾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家长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确诊原因和确保孩子的安全。
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验血、心电图等,以确定高烧惊厥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建议。
7. 预防措施除了抽搐期间的护理,家长也需要注意预防措施,减少孩子发生高烧惊厥的可能性。
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一旦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采取降温措施。
同时,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避免孩子受到过冷或过热的刺激。
高热惊厥急救观察护理
一、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
物及呕吐物,以防窒息。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喂药(包括水),抽搐停止后喂药。
2.防止受伤:加用床挡,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
伤及舌后坠。
牙关紧闭者不要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3.保持安静: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安置在安静的房间,尽量减少刺激,避免
光、声的刺激。
4.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
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可给予热的饮料,但一次
饮水量不超过200ml,一天的饮水量不超过500~600ml。
5.控制惊厥: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反复发作的可遵
医嘱用镇静剂。
6.立即就医:在急救的同时通知医生。
二、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体温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降低室温、擦浴、多饮水等
物理降温措施,或口服退热药降温。
2.观察意识状态:如发现患儿嗜睡、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可能再度发生惊
厥,应立即报告医生。
3.观察呼吸:患儿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或苍白,提示可能出现惊厥持续
状态,应立即吸氧。
4.观察循环:若患儿出现脉搏细弱或加快、血压下降时,提示病情严重,应
立即报告医生。
5.观察神志:若患儿出现神志不清或神志模糊,可能是惊厥持续状态的前驱
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6.观察瞳孔:若患儿出现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可能出现脑水肿或
脑疝,应立即报告医生。
7.观察体温下降情况:若患儿体温下降过快或体温不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
理。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的、多种原因引起的、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规,以及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监护。
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生惊厥时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前的预兆、发作时表现的症状、发作后的表现等。
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患者发作的规律和变化,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制定护理和治疗方案。
2.防止伤害:惊厥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抽搐、意识丧失等情况,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和伤害。
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移除患者身上的锐利物品,保护其头部、四肢等易受伤的部位。
3.提供心理支持:惊厥发作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自卑等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娱乐活动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其康复。
4.确保安全:惊厥发作后,患者常常处于意识不清、疲劳等状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环境安全,定期巡视患者的情况,迅速处理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如饮食、卫生、排泄等,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防止感染和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
5.合理用药:惊厥发作的治疗离不开适当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按时、规律地口服或注射药物,避免漏服或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6.教育指导:惊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作的风险。
先进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更续,我已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七年,历经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做人做好医生的这种信念,栉风沐雨,却历久弥坚;治病救人这种情愫,世事变迁,却纯朴依然……
良好的医学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一名医生必备的首要条件。
在多年的工作中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精神,学习十七大的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
爱岗敬业,发扬白求恩式的救死扶伤精神,以一个普通医生的的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工作中,我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活动,不断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儿科知识,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我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儿科各种急症、重症的抢救工作。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我每年接诊门急诊患儿1200余人次,诊治住院患儿200-300余人次。
撰写论文十余篇,并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肯定。
众所周知儿科工作难,儿科工作累。
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孩”,往往十个病儿的费用不抵一个大人的费用,在工作中儿科医师比其他医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小儿科是“哑”科,这就考验医生多问多观察,通过对家属的有关询问,搜集一点一点的病情信息;对病儿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一点一滴的病情变化。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强硬的医学素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去年12月份的一天正赶上下大雪,我出完门诊来到病房刚接班,急诊科送来一名8岁患儿,家长诉患儿抽搐3-4次,没有发呕吐症状,我首先想到这是一名“癫痫”患儿,可通过查体发现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我又想该患儿是不是颅内出血,可看神志变化不像,通过仔细查体发现该患儿心率很慢,数一分钟34次,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名心率失常患儿,赶快告诉护士予患儿检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请心内科会诊,最后考虑为“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止”,患儿因心源性引起脑缺血引起惊厥。
立即予激素、大剂量维生素 C 等治疗,患儿仍反复惊厥,病情危急,经请示张主任再次与心内科联系,最后在心内科顾主任协助下予患儿安装临时起搏器,使患儿转危为安。
儿科工作不仅累,而且更难。
如今大多是独生之女,家长的掌上明珠。
每一位患儿就诊至少有4-5人随同。
每一位家长认为只要来到医院,就能立马去病,所以对我们医务人员要求更高。
我上夜班遇到一位3岁发热患儿,体温达39.0度,入院后我们马上予患儿静脉输液,并予口服退热药,但一小时后患儿体温仍38.5度,家长很着急,就问我为什么一小时我孩子体温还不降,我耐心解释说用药后有个过程,孩子体问正在下降,现在在医院,有情况我们会及时处理的。
可家长根本听不进去,只要求立马降温,而且大嚷“孩子出事你们负责”。
每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只能更加镇定,于是就对家长说“那我就在跟前看着吧,”。
在患儿身边一呆就是2小时,患儿体温下降了,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同时又向我道歉。
此类事在我们儿科实在是太多了。
在日常工作中从不叫苦、叫累,没人上的班我上,没人管的病人我管。
医院科室安排的工作积极完成。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灵丘县医院医疗服务半年。
在春节期间科
里没人又抽回来让我值班。
在今年10月甲型流感高峰期间,正好赶上科室人员紧张,我也是每天门诊下班病房上班,一天下来嗓子哑了,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从没过一个休息天。
在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方面,我又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中再次提出的加强医风医德建设,以病人的疾苦为自身的痛苦,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用在病人身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早日使病人康复,为了节省他们的住院费用,解除他们的病痛,总是想尽办法给患者不该用的药不用、不该做的检查不做,做到临床合理用药,药品比例从没有超标。
让病人早日回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树立了一个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
在工作中从没有“吃、拿、卡、要”,从不收受病人“红包”,经常为困难病人帮忙。
多次将无法拒绝病人的钱交到病人住院帐上,在临床上得到病人家属的认可和称赞。
并积极参加反商业贿赂活动,严格执行“十五项核心制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科室赢得了很高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