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选修四: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6
训练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基础达标』1.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2.1945年,李四光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这是他对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他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在()A.大胆假设的基础上B.深入的科学研究基础上C.继承传统的基础上D.吸收国外成果的基础上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以下属于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方面的成就有()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②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④发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学的里程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A.为成昆铁路选线B.为攀枝花钢厂选址C.寻找铀矿资源D.发表《地质力学概论》5.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
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1.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解题关键:李四光认为自己应当为祖国服务,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也迫切需要专门人才。
思路引领:李四光决意回国工作是由当时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决定的。
答案提示:李四光在少年时代就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2.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来了?解题关键:李四光的“科学救国”之梦,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屡屡受挫,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科学发展、国家复兴的希望,因此他又一次回来了。
思路引领:李四光决定回国为新中国服务,是因为他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厚望。
答案提示:李四光学成归国后曾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
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长期战乱,他的科学救国理想无法实现,所以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
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杰出成就?解题关键: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有:创建地质力学;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创立科化石鉴定标准。
思路引领:理解“科学研究”这一关键词;李四光把一生都献给了地球科学研究事业。
答案提示:李四光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毕生研究地球科学。
他勤奋好学,注重实践,学识渊博,取得了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地质力学。
运用这一理论,李四光对现代地壳运动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的探寻、地震预报,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李四光的这一理论是()A.冰川生成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C.化石鉴定理论 D.地震预测理论2、下列李四光的科学成就中,能为寻找煤炭提供直接依据的是()A.地质力学理论 B.冰川学研究C.虫筳科化石研究 D.地震预报成就3、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①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②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③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④使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它是由中国的李四光创立的。
“地质力学”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其哪篇论著()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5、李四光一生三次出国学习,又三次归国工作。
支配李四光归国的精神是()A.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B.吾爱吾师,更爱真理C.挑战权威,破除迷信 D.探求真知,应用科学6、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理论,我国勘探部门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油田。
这些油田的建成适应了我国()A.改善国际形象的需要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D.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7、中国“贫油论”这一错误结论被驳倒,主要是根据李四光的哪一理论()A.根据古生物学研究理论 B.虫筳科化石鉴定的标准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理论 D.地质力学理论8、中国科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A.通过实践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B.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C.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的发生 D.客观上增加了祖国的地下宝藏9、周恩来评价李四光是“一面旗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李四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石油勘查 B.第四纪冰川C.微体生物学D.铁路建设10、从詹天佑、李四光的一生经历及贡献看,他们间的主要相似之处有()①都曾经到西方留学学习自然科学②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绩③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④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③11、通过网络、短信等投票方式,近期评选出10位杰出蒙古族科学家,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成功当选。
中国地质力的奠基人李四光过关习题(一)一、选择:1、下列历史人物都有过留经历,与其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B、蔡元培较早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教育的思想、唐绍仪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D、李四光建立了独创性的地质力论2、李四光在社会和自然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贡献是()A、地质力论B、古代冰川说、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地之一D、地震预报3、为我国地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家是()A、华罗庚B、李四光、陈景润D、詹天佑4、李四光在自然领域最重大的贡献是()A、地质力论B、古代冰川说、为中国找到了石油D、地震预报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
这一事实说明()A、地质力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只要实践有论指导,就能成功、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D、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认识过程要经历两次飞跃的反复和提高,才能形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
下列属于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A、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B、根据李四光的论,我国相继开发大庆油田的过程、牛顿提示出万有引力规律的过程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探索的过程7、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论,我国从开始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A、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B、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D、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70年代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教授布莱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
多少年参国际上“权威”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是有意义的。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练】1.“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
“地质力学”名词正式提出是在李四光的哪部著作中(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解析】选B。
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特别提醒】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震地质、地热地质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
2.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 )A.地质力学理论B.古生物学理论C.冰川学理论D.地震预报理论【解析】选C。
李四光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C符合题意。
3.(2015·丽水高二检测)下面不能体现李四光“学以致用”特点的是( )A.勘探油井,发现油田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C.研究勘探地震D.修建京张铁路【解析】选D。
修建京张铁路是詹天佑的成就,不能体现李四光“学以致用”特点。
4.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李四光:“李四光是一面旗帜……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就会看到结果的。
”他念念不忘的事业是( )A.地质力学研究B.古生物学研究C.地震预测研究D.第四纪冰川研究【解析】选C。
李四光晚年曾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还没来得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就病逝了。
【能力提升练】1.1948年李四光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后留在英国讲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十分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一、选择题1.李四光曾说:“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B.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C.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D.1950年春,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2.1926年,李四光回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提出了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标志着地质力学的萌芽,其萌芽时期的代表作是(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C.《地质力学概论》D.《新华夏海的起源》3.(2013·宁波高二检测)李四光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的论著是(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4.关于李四光的一生,周恩来是这样评价的:“李四光同志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列符合这一评价的有( )①立志为祖国建设强大海军②寻找铀矿资源③研究地震预测④普查和勘探石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有人说:提起新中国的核工业,很多人能说出一串科学家的名字,但里面如果没有李四光,这份名单至少是不完整的。
这主要是因为( )A.寻找冰川痕迹B.勘探石油资源C.寻找铀矿资源D.地震预测预报6.如右图所示,李四光推翻了洋人的哪些断言( )①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②中国贫油论③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④中国贫铀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其中一枚。
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因为他( )A.有留学海外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B.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创立新兴学科,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8.(2013·义乌高二检测)武昌起义后,李四光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他辞官前往英国求学;新中国成立时,正在欧洲讲学考察的李四光辗转回到祖国,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四光抵日后,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结识宋教仁、马君武等人。
1905年8月,三人一起参加了孙中山倡导的革命活动,成立中国同盟会时为创建会员,李四光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材料二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
李四光立即赶回武昌,任都督府理财部参事,随后被选为实业部部长。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湖北实业部改为实业司,李四光仍任司长,为调整恢复工商业支援革命战争做了大量工作。
次年3月,李四光辞去了一切职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李四光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李四光早期的革命活动与其以后取得大量科学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
(1)问时,对材料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即可。
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李四光爱国热情与救国道路的选择的角度进行思考。
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参加辛亥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做出突出贡献。
(2)早期革命活动培养了其高尚的爱国情操,辛亥革命的失败也使其认识到政治救国的道路走不通。
此后,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同时爱国心也为其科学研究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所负责的地质研究所不断迁址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从1937年至1945年李四光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1)问时,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是受战争的影响。
回答第(2)问时,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学科构建、论文发表等角度进行说明。
对于原因,一方面要说明李四光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要说明团队的作用。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成就: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为地质力学的学科创建奠定了基础。
原因:李四光在艰难的环境中具有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地质研究所工作人员的集体努力等。
课下提升演练[达标检测]1.下表关于科学家李四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成就D.评价答案 B解析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李四光于1971年去世,而改革开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李四光领导的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为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曾经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所依据的理论是()A.板块构造理论B.地质力学理论C.地壳运动理论D.大陆漂移理论答案 B解析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运用这一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他的研究成果饮誉海内外。
故选B项。
3.“”这一汉字为李四光所创,并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至今。
李四光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十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是他在地质力学之外的其他科研成就,其中还包括()A.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B.寻找铀矿资源C.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D.大规模的石油勘探答案 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地质力学之外的其他科研成就”,B、C、D 三项都属于地质力学成就,冰川学研究不属于地质力学,故选A项。
4.1992年7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列馆。
假如某班同学参观该陈列馆的介绍和陈列品,他们可以了解()①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分布情况②第四纪冰川的成因③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④第四纪冰川对工农业生产的科学价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作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陈列馆,①②④是必须介绍和涉及的。
李四光是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开创者,陈列馆一定会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寻找、研究第四纪冰川所作的贡献和体现的科学精神。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选择题1.“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假如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A.日本留学B.英国留学C.国内任教D.英国讲学解析: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四光一开头学习采矿,后来为了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矿业落后的局面,他改学地质,期望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答案:B2.1945年,李四光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这是他对科学的创新和进展。
他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在()A.大胆假设的基础上B.深化的科学争辩基础上C.继承传统的基础上D.吸取国外成果的基础上解析:提出科学的概念,必需经过大量的科学争辩。
李四光回国后,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致力于中国地质的争辩与勘探,即使在抗战时期,他也从未中断过相关的争辩。
答案:B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多次表示要李四光出任训练部长、高校校长或驻英大使,但都被李四光严词拒绝,主要是由于他()A.提倡科技兴国B.没有从政愿望C.认真致力科研D.不满政府腐败解析:虽然国民党用高官厚禄拉拢李四光,但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及其在抗日战斗中的表现格外绝望,因而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答案:D4.李四光在科学的很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的成昆铁路A.地质力学理论B.古生物学理论C.冰川学理论D.地震预报理论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C5.下图是矗立在中华世纪坛上的李四光铜像。
李四光被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永久受世人仰慕。
这是由于他()①敢于挑战权威②留意实践,勇于创新③是地质力学的奠基人④“努力学习,蔚为国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李四光的理论贡献、实践活动及精神品质,故选D项。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不属于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寻找铀矿资源, 为发展国家核能事业做出贡献B.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C.相继找到大庆油田等大油田, 震惊世界, 使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D.对地震的生成与预测作大量研究, 有效地加强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2、人们形容李四光所创立的新兴学科是“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 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向”。
该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主要体现在: ( )①寻找勘探油田; ②寻找铀矿资源; ③预测地质灾害; ④进行冰川研究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3、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不属于地质力学应用的是( ) A.勘探石油, 发现油田 B.寻找铀矿, 发展核能C.研究与预测地震 D.为成昆铁路选线等重要工程服务4、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选择了造船专业,其主要的目的是( )A.发展中国的海外贸易 B.建立民族的造船工业C.建设强大的海军 D.为甲午中日战争雪耻5、根据李四光的建议,我国在哪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探测( )①松辽平原②华北平原③三江平原④四川盆地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6、“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
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是在纪念()A.李时珍 B.李四光 C.袁隆平 D.邓小平7、下列李四光的科技文献中堪称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的是( )A.1926年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1945年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C.1948年的《新华夏海的起源》 D.20世纪60年代初的《地质力学概论》8、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相继找到大庆、大港、胜利、华北四大油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有力地证明了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 B.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C.使我国彻底实现了石油自给 D.为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9、我国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药物的作用与一些药书上的记载不符,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对前人的药书加以修改,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李四光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时,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到全国各地去考察,证实了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第6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人教版选修4)1.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解析:选D。
“游学毕业考试”是清政府组织的。
2.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该理论是( )A.古生物学理论B.地质力学理论C.冰川学理论 D.大陆漂移理论解析:选B。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某某油田、大港油田等大油田,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3.孙某某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B.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C.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D.1950年春毅然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解析:选D。
“努力学习,蔚为国用”即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
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某某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A.虫筳科化石鉴定 B.冰川学C.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D.古生物学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判断“独创地质理论”是地质力学,A、B、D三项都不属于这一学科,而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就是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的。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
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
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
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某某某某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材料一〕1904年7月,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选派到日本留学。
这批官费留日学生,一共九十名。
要远涉重洋出国求学了,李四光回到黄冈①向父母辞行后,随即赶到上海同大家会合,乘轮船去日本。
当轮船驶出吴淞口②,进入东海时,李四光凭舷远望,波涛无际,水天相接,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海洋是如此的辽阔,比起他所熟悉的滚滚长江,又是一层境界。
就在这第一次海上旅行中,使他产生了喜爱海洋的感情,在以后的多次旅行中,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滔天,只要登上海船,他总是心情旷达,妙想联翩,成为他思筹精粹的科学论文的好场所。
……按照留学生监督的指定,他进入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这个学院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一所普通中学。
按照清政府学部规定,李四光在此期间虽然每月可以领到日金33元的官费,但是每月的学费和膳宿费要缴去25元,其他一切费用,都靠剩下的八元来开支,生活是比较清苦的。
──陈群等《李四光传》〔材料二〕1907年9月初,李四光回到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这时全校有学生400余人。
舶用机关科一年级新生19人,李四光是班上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这里所学的课程,比弘文要繁重得多。
第一学年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力学及材料强弱论、舶用机关③、制图、实修④、英语等;第二学年增加了冶金学和造船学等;第三学年又增加了电气工学、水力学、工业经济、工厂建筑法等。
每周学时30小时至42小时。
由于李四光在国内只不过读了一年半的新学,到日本后的前三年,也是着重补习日文,理科学得比较少,现在来到这样正规的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这对他来说,是很不轻松的。
但是,李四光采取了把精力集中到几门主课上去的办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例如,第一学年的物理,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三学年的实修,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二,英语成绩是全班第四。
──陈群等《李四光传》【解读】《李四光传》是由陈群、张祥光、周国钧、段万倜、黄孝葵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和书报杂志编写的一本关于李四光的个人专著,详述了李四光一生的光荣历程。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1.近代世界史上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但属于中国的科技成果为数不多。
下列著作中属于中国近代科技成果的是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C.《论物体的电动力学》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2.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李四光:“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很大贡献。
”直至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就会看到结果的。
”他念念不忘的事业是A.地质力学研究B.古生物学研究C.地震预测研究D.第四纪冰川研究3.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屮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小国人,近代是先进的,现代也是先进的。
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提出了地质力学C.创立了釀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4.“他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反映地壳运动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此人是A.李四光B.钱学森C.牛顿D.爱因斯坦5.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新中成立初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他的A.地质力学理论B.古生物学理论C.冰川学理论D.地震预报理论6.“峻”这一汉字为李四光所创,并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至今。
李四光创立了蜒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是他在地质力学之外的其他科研成就,其中还包括A.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B.寻找铀矿资源C.对对质灾害的预测、预防D.大规模的石油勘探7.“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吋,他正在A.日本留学B.英国留学C.国内任教D.英国讲学& “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
若无妙手录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七绝古诗赞颂的是A.李时珍B.詹天佑C.李四光D.邓稼先9.李四光在《中国第四纪冰川》中写道:“根据我们自己的观察,仔细的研究,如果事实说明中国没有冰川,无论世界怎么髙明的学者,多大的理论去怎样说,还是没有。
材料题: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1.(2015·安徽淮南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4年7月,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清政府选派到日本留学。
李四光在东京弘文学院上学的时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诞生的前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派所宣传的革命主张,在当时的留日学生中,影响一天一天扩大。
……急于寻求新知识的李四光,对祖国的革命也非常关注。
1904年12月,宋教仁来到弘文学院学习,李四光受到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陈群等《李四光传》材料二我们急于要我们的科学工作以及工业制造都能独立自主……若专靠由外方输入制成品,仅可救济一时,绝非根本的方法。
我们承认现在的基本工具,异常地缺乏,若干原料,也异常地缺乏,但是我们不能承认工具和原料缺乏我们便束手无策,天下事都是人为的,不管有效无效,去干,去苦干,总是科学人和工程师的职责。
数千年中国士大夫的毛病,在于好高谈阔论,今天时代不同了,你要仅靠高谈阔论,世界上就没有你立足的地方,也没有你说话的机会。
说而不行,行而不力,用力而不准确,都不是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李四光全集》(1)20世纪初,清政府选派李四光等人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回答,李四光是否真如清政府所愿?李四光为什么会作出这一选择?(2)据材料二概括李四光认为当时中国存在的弊端。
材料二表明李四光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时间信息。
1904年。
及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二小问根据。
对祖国的革命也非常关注。
受到了更多的成立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并联系李四光早期的活动进行回。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
现在的基本上具,异常地缺乏,若干原料,也异常地缺乏。
高谈阔论等归纳出弊端。
并林中体会李四光具有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1)目的:摆脱内外困境,挽救统治危机,为清政府统治服务没有原因西方新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李四光本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清政府日益腐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
( )。
A.地质力学理论
B.古代冰川学说
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
D.地震预报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B、D两项是自然科学,而C项是社会科学。
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
2.下列关于李四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②在1945年的《地质力学的基
础和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③发表了《地质力学概论》④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和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重要成就,概括出各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及标志性成就,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26年,他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1945年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
根据其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使中国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
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都有突出成就。
答案 D
3.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
这一事实说明
( )。
A.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大庆油田的开采是社会实践,该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给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以有力回击的是
( )。
A.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新理论
B.李四光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作的报告
C.国际承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D.中国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等一系列大油田
答案 D
5.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 )。
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
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
答案 D
6.地质力学的名字正式提出是在
( )。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7.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正式载入史册。
他报告的题目是( )。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地质力学概论》
D.《新华夏海的起源》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答案 D
8.下列科技领域李四光未涉足的是
( )。
A.量子力学 B.地质力学 C.古生物学D.冰川学
答案 A
9.右图为中国发行的纪念李四光的邮票,李
四光之所以受到纪念,这主要是因为
( )。
A.发现了第四纪冰川
B.修筑了京张铁路李四光纪念邮票
C.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D.是清政府最优等的“工科进士”
解析紧扣李四光在地质事业的贡献及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作答。
答案 C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指出了“中国贫油论”。
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解析比较式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基本知识判断分析,组织答案的能力。
解答和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全面。
此类材料题,有些答案可以从材料中直接获得,较为容易,例如本题中的第(1)问;有些答案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例如本题中的第(2)问,这些主要也是考查基础知识,难度并不大;而有些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本题中的第(3)问,要求在平时学习中就要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及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
际作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