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5.84 KB
- 文档页数:2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资源和环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循环经济是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和消费的方式,促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武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等。
因此,深入研究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武汉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研究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深入了解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分析武汉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结构和缺陷,评估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3.探讨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找到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4.提出推动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加快推动武汉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题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全面了解武汉市当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武汉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结构和缺陷分析。
对武汉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制定发展对策。
3.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到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机制及构建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峻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其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构建方案。
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特点包括资源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促进绿色发展等。
2.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的优势作为中国中部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循环经济发展。
其次,武汉的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资源的流通和回收利用。
此外,武汉城市圈内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3.1 政策驱动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
3.2 技术驱动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武汉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优势。
这些机构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推广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再利用效率。
3.3 市场驱动市场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武汉城市圈内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基础,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供应链的形成,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4.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的构建方案基于以上的驱动机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构建方案来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循环经济发展。
4.1 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当今社会,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行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武汉市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进行探讨。
1. 武汉市的资源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城市,武汉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其地理位置使得武汉市能够连接中部地区以及与其他省市之间的交通网络。
此外,武汉市在科教文化、交通物流、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这些资源优势为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武汉市存在的挑战尽管武汉市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武汉市的工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在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其次,武汉市的人口数量庞大,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在资源供需平衡方面存在压力。
另外,武汉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武汉市应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思路,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3.1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武汉市应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引导资源向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
3.2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武汉市应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体系,推动资源的再生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关键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3.3 建立循环经济评估体系为了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监测和评估,武汉市应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
中国•武汉(青山)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2008年4月12日,中国•武汉(青山)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家有关部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代表,围绕循环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主题,就如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如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武汉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举办。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讲话中指出,青山区是我国重工业最集中的城区之一,抓好青山区循环经济试点,不仅对武汉市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产生全局性影响,而且也是武汉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老工业基地改造也有借鉴意义。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青山区为循环经济试点区,必将为武汉市改革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武汉将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好美好家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立法取得显著进展,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
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离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将从立法、规划、试点、政策机制、技术创新、宣传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他强调,武汉市青山区是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
如何在增加税收和产值的同时,实现废物排放的减量化,最终实现“零”排放,需做好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将青山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验区和示范区,率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化工集聚城区改造升级(续完)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委
【期刊名称】《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年(卷),期】2010(003)009
【摘要】@@ (接上期)rn2 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分析rn2.1 循环经济主要指标情况rn近几年,青山区通过创新区域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三赢为目标,全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区经济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资源、能源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委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委,湖北,武汉,43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F049
【相关文献】
1.拉高标杆强势集聚提升发展打造高地——柯桥区强势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情况综述 [J], 李传海
2.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商洛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J], 姚慧峰;喻芬霞
3.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化工集聚城区改造升级 [J],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委
4.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J], 张力
5.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J], 张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促进武汉市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高亚军
【期刊名称】《财政监督》
【年(卷),期】2009(000)017
【摘要】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一)德国模式1、财政补贴。
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投资大、获利少的环保产业,有的可以盈利.有的可能亏损,德国对兴建环保设施按照投资支出给予一定百分点的财政补贴,以降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并根据产业发展状况,还给予经常性的财政补贴。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高亚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
【相关文献】
1.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J], 再协
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J], 谭韵
3.如何构建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J], 陈树生;黄金凤
4.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J], 乔彩霞
5.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J], 马礼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武汉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一)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青山区“两型”社会论文摘要]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青山区循环经济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层面,并提出在“两型”社会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武汉市青山区作为武汉的中心城区之一,是武汉市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重化工业集聚区,并于2007年获批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在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之际,青山区循环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以往的传统经济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特征,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遵循“3R”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发展模式有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三个层次,具体包括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循环社会等方面。
循环经济旨在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因而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层面立足于武汉市重化工聚集区的现实,青山区在三个层面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企、三园、三区”。
1.企业层面企业层面是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青山区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工业中占据绝对优势,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企业小循环上,要抓住以武钢为代表的总部级特大型驻区企业、以武石化为代表的国内重要分公司级大型驻区企业和以青山电厂为代表的本地大型国有企业,分别打造循环型钢铁、石化和电力企业。
2.园区层面区域层面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等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生态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