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
- 格式:ppt
- 大小:769.50 KB
- 文档页数:24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也被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见于猪。
以下是关于猪丹毒的症状、防治和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
症状:1. 食欲丧失:受感染的猪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完全丧失的情况。
2. 体温升高:感染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3. 皮肤发炎:受感染的猪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炎、甚至溃烂的症状。
4. 呼吸困难:由于丹毒菌感染引起的脱水,猪常常会呼吸急促或出现呼吸困难。
5. 活动性下降:感染的猪会感到虚弱,行动迟缓,甚至不愿意行动。
防治方法:1. 抗生素治疗:猪丹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进行治疗,以控制细菌感染和减轻疾病症状。
2. 注射药物:疫苗注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猪体内产生抗体,并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变发生的机会。
3. 外用药物:在皮肤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漂白粉、紫草水等进行消毒和清洁。
还可以使用抗菌药膏进行局部治疗。
4. 饲养管理:保持养猪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栏,加强猪群的营养和饮水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猪丹毒的发生。
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对于具有猪丹毒感染史的养猪场,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来增加猪的免疫力并预防疾病发生。
2.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猪栏和饮水设施,消毒病区,控制病原体传播,减少感染机会。
3. 饲料管理:合理饲喂猪只,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抗病能力。
避免使用变质饲料和水源,防止细菌污染。
4. 隔离感染猪只: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丹毒症状的猪只,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疫情发生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饲养和环境控制,以及疫苗接种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猪丹毒的发生率,并保证猪的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益。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感染。
猪丹毒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业发展。
以下是猪丹毒的症状、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症状1.急性病例:猪丹毒病初次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抗虫蚁、对颜色的耐受性降低,肠道产生黄色粪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血尿增多。
2.慢性病例:病情发展到后期,猪丹毒病会逐渐恶化。
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乳糜泻增加,腹泻变为黄色或绿色,毛发变得暗淡无光。
二、防治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加强消毒措施。
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猪丹毒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般在猪只出生后的第三周至第五周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和管理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营养均衡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时的疾病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减少猪丹毒的发生。
4.消毒措施:定期对猪圈、饲料槽、水槽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残留。
特别是在发病期间,要加强消毒工作,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5.隔离措施:一旦发现有猪丹毒病例,应及时将患病猪只隔离开来,防止疫情传播。
在猪只群体中对关键时期的猪只进行单独饲养,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预防方法1.猪丹毒菌感染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传播,饲养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要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清洁。
2.及时发现和治疗疫情。
一旦发现疑似猪丹毒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并请求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规模和疫情形势,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力。
猪丹毒是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病,给猪只的生长和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接种疫苗、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测,可以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
猪农应加强对猪丹毒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减少经济损失。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猪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一、猪丹毒的鉴定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猪丹毒的患病猪通常表现出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消瘦、皮肤出现出血点等症状。
2. 病理学观察:猪丹毒的病变表现为全身性血管内凝血和组织淤血,脾脏肿大,肝脏和肾脏出现出血病变。
3. 实验室检验:可以通过猪血清的鉴定和病毒分离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猪丹毒病毒。
二、猪丹毒的防治措施:
1. 强化养殖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场的消毒管理,严禁外来猪只的进出,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2. 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猪场应根据养殖类型和区域性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3. 健康检疫:引进猪只前必须进行健康检疫,排除携带猪丹毒病毒的猪只,防止病毒传播。
4. 彻底消毒:猪丹毒病毒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在猪舍清洁消毒时,应选择有效杀灭病毒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5. 合理饲喂:猪场要保证猪只的营养充足,特别是饲喂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饲料,有助于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6.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猪只出现了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和病毒传播。
猪丹毒的早期鉴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养殖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检疫、彻底消毒、合理饲喂以及及时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在全球范围内猪丹毒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猪丹毒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2到5天。
主要症状如下:1.发烧:受感染的猪往往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40摄氏度。
2.食欲减退:猪丹毒病猪的食欲明显减退,甚至拒绝食物。
3.呼吸困难:由于丹毒杆菌影响了猪的呼吸系统,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4.皮肤改变:患病的猪通常会出现皮肤瘀斑、水肿和溃疡等症状。
5.神经症状:丹毒病也会影响猪的神经系统,导致猪出现抽搐、肌肉僵硬等症状。
猪丹毒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感染率极高。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如下为猪丹毒的防治方法:1.疫苗注射:猪丹毒疫苗可在幼猪出生后的2周龄开始接种。
首次接种后,每3至4周接种一次,直到猪达到6个月龄。
之后,成年猪可以每6个月接种一次。
2.清洁和消毒:保持猪圈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猪栏,清除污垢和粪便,并使用消毒剂对猪圈进行彻底消毒。
3.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降低猪丹毒的发病率。
确保猪圈通风良好,避免猪群过度拥挤,定期检查猪的健康情况。
4.隔离:将新进猪隔离至少14天,以确保其不是携带丹毒杆菌的猪。
5.营养平衡:给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以减少感染病菌的风险。
6.早期发现和治疗:如果发现猪出现疑似丹毒的症状,应立即与兽医联系,进行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猪的生存率。
猪丹毒是对于猪养殖业来说非常严重的传染病。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减少猪丹毒的发病率,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作猪传染性红斑病,是一种由传染性红斑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患病猪出现严重的瘙痒和皮肤红斑,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1.潜伏期:约为3-10天,但有时可长达数周。
2.发病期:发病猪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42℃,伴有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状。
3.皮肤症状:患病猪出现强烈的瘙痒感,经常性的摩擦,导致皮肤擦伤、掉毛、皮肤糜烂。
皮肤表面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严重者可形成溃疡。
4.其他症状:患病猪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共济失调等。
二、传播途径1.直接传播:患病猪体表的病毒可通过瘙痒、摩擦等方式传染给健康猪。
3.蚊虫叮咬传播:某些蚊虫可带有猪丹毒病毒,它们叮咬患病猪后再叮咬健康猪,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猪。
三、防治方法1.疫苗预防: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
一般建议猪只在3个月大时接种猪传染性红斑病疫苗,增强其免疫力。
2.加强管理:定期消毒养殖环境,保持场所清洁卫生。
杜绝瘙痒病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止病毒侵入猪群。
3.隔离治疗:对于出现丹毒症状的猪只,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其与健康猪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4.对症治疗: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保湿药物治疗皮肤糜烂等。
5.加强蚊虫控制:杜绝蚊虫进入养殖场,采取蚊虫灭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传播丹毒病毒。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传染病,对于猪农来说,加强疫苗预防、加强环境管理、定期隔离治疗等都是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减少猪丹毒的发生,保证猪只的健康生长发育。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兔热病、布氏菌病、家畜麻疹、癫痫病、痱子病等多种名称,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猪类疾病。
该病初期症状与猪流感、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等类似,难以辨别。
但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猪丹毒会迅速蔓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和养殖业。
一、症状分析:猪丹毒病原体为布鲁氏菌,主要感染方式为直接接触和通过口鼻吸入病原体。
病猪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消瘦、厌食、发热:这是猪丹毒的常见症状,由于猪丹毒会引起猪的食欲下降,猪的体重会逐渐下降并且不愿进食,最终导致瘦弱不堪。
2. 咳嗽、哮鸣:由于猪丹毒可影响猪的呼吸系统,猪患病后会出现咳嗽、哮鸣等症状。
3. 关节炎:猪患上猪丹毒后,可引发关节炎,使得猪的运动能力和康复力大为下降。
4. 流鼻涕、结膜炎:由于猪丹毒病菌可引起猪的结膜炎和鼻涕满面,使猪的视力和呼吸系统受到明显的影响。
5. 黄病发作:除了上述病症以外,猪丹毒病还常伴随着黄病发生,表现为皮肤、眼球、关节等部位出现“黄水样”液体渗出。
二、防治措施:1. 科学用药:目前,猪丹毒疾病并无特效药物,但经过科学的选择,目前可以使用效果较好的不同种类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2. 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为了防止猪丹毒病菌的繁殖和扩散,必须保持猪舍通风干燥,有效降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
3. 强化猪只的营养调理:营养不良是猪易感染猪丹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营养调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病猪的感染率。
4. 防止交叉感染:在养猪过程中,防止病猪和健康猪的交叉感染,这是减少猪丹毒病例数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总之,对于猪丹毒这种常见的疾病,为了降低病猪的数量和保障猪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学会仔细观察猪的症状并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防治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管理养猪场,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感染症,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引起猪只的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猪丹毒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治疗猪丹毒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猪户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猪丹毒的传染途径猪丹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感染猪只的食物、饮水传播。
感染的猪只会排放大量的细菌,当其他猪只接触到这些细菌时就会感染上猪丹毒。
猪场的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影响猪丹毒传染的重要因素,环境脏乱、空气不流通会增加猪丹毒的传播风险。
二、猪丹毒的预防措施1. 提高猪场的环境卫生水平:保持猪场的清洁整洁,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2. 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定期为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猪丹毒的感染风险。
3. 控制猪只的运输和交易:注意选择健康的猪只,避免引入猪丹毒病原体,减少猪丹毒的传播途径。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发现猪只出现猪丹毒症状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阻断猪丹毒的传播链。
5.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饲养环境、饲料卫生,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猪只。
三、猪丹毒的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猪丹毒潜伏期较短,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即可出现临床症状。
患病的猪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2. 中期表现:猪丹毒进展后,患猪会出现高烧,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
3. 晚期表现:严重的猪丹毒会导致猪只出现发绀、出血、无力、厌食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四、猪丹毒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猪丹毒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使用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抗生素,并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对症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还应该对症治疗,比如给予退烧药、止咳药等药物,缓解患猪的症状。
同时要保证患猪的饮食和休息,帮助其尽快康复。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具有传染性、致死性和病毒性,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1.高热:猪丹毒的初期表现为突然起病,体温升高至40-42℃以上。
2.食欲减退:病猪食欲明显下降,不喜欢吃食物。
3.呼吸困难: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4.皮肤病变:猪丹毒的特征性症状是皮肤瘀斑,病猪出现皮肤出血、瘀斑、灼烧痕迹等症状。
5.消化系统症状:病猪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6.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沉静、厌水、发抖、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防治1.注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干净卫生。
2.强化管理措施:加强对猪舍的管理,实行场门、车辆和人员的严格消毒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3.严格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病毒检测。
4.加强饲料消毒:对饲料进行高温杀菌或化学消毒处理,防止病毒在饲料中传播。
5.禁止私自采购猪:减少猪只流动,禁止私自从外地购买猪只,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6.组织疫苗预防: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7.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对出现疑似病例的猪只及时隔离处理,阻断病毒的传播。
三、治疗目前,猪丹毒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
一旦发生猪丹毒,通常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1.隔离治疗: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2.对症处理:针对猪丹毒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对发热的病猪可给予降温药物;对呼吸困难的病猪可给予氧气补充等。
3.支持治疗: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液、维持营养等,提高病猪的抵抗力。
4.减少疫情扩散:严格控制病区的人员和物品出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防治和治疗措施还需要根据猪丹毒疫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决定。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非常严重。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猪群的感染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减少养猪业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养猪户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疾病病因猪丹毒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传播。
受感染的猪可以通过鼻、口分泌物、尿液和粪便等途径排泄病原体,污染圈舍环境,导致猪群感染。
感染后的猪体内也会排放大量的细菌,成为猪群内传播的重要源头。
触摸受感染猪的皮肤、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二、预防措施1. 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定期清理猪舍、更换饲料槽和饮水器的饲料和水源,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预防病原体在猪舍内传播。
定期消毒猪舍、工具和设备,杀灭环境内的病原体,对预防猪丹毒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2. 合理饲养管理养猪户应该根据猪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猪群内部密切接触,加大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要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充足,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群感染猪丹毒的可能。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猪丹毒的有效措施。
养猪户可根据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定期进行疫苗预防,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丹毒的感染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4. 早期诊断和隔离一旦发现猪出现咳嗽、发热、厌食、粪便异常等症状,可能是猪丹毒的早期症状,养猪户应立即将患病猪隔离,避免病原体在猪群内传播。
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认疾病的类型和传播范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阻止猪丹毒的扩散。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猪丹毒感染的病例,养猪户应立即联系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兽医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可以有效杀灭感染的病原体,减轻猪的症状,提高猪的抵抗力,缩短疾病的病程。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为猪链球菌性败血症、猪链球菌性肺炎等,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过鼻腔、口腔和消化道传播。
猪丹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猪丹毒的症状1. 发热:患病的猪会出现高烧,体温升至40℃以上。
2. 食欲不振:患病的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甚至不愿进食。
3. 呼吸困难: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4. 咳嗽:患病的猪会出现干咳或咳嗽的现象。
5. 体重下降:患病的猪会出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的情况。
6. 皮肤发绀:患病的猪会出现皮肤发绀的情况。
7. 粘膜出血:患病的猪会出现鼻孔、口腔、肛门等处的粘膜出血的现象。
猪丹毒的防治方法1. 加强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保持养猪场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合理饲养:给猪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保证猪的营养充足,增强猪的抵抗力。
3. 疫苗接种:定期给猪接种防猪丹毒的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丹毒的发生。
4. 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猪出现猪丹毒的症状,立即将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猪。
5. 用药防治:如果发生猪丹毒的疫情,可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猪丹毒的传播。
6.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对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猪丹毒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疫情扩大。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猪丹毒的发生,养猪户需要加强管理、合理饲养、定期接种疫苗、隔离患病猪、用药防治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
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猪丹毒的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为猪链球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下面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猪丹毒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热:猪丹毒患猪体温常常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
2. 呼吸困难:患猪常表现出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
3. 丧失食欲:患猪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拒食的情况。
4. 体重下降:患猪的体重会出现明显下降,且日渐消瘦。
5. 瘀斑出血:患猪的皮肤、黏膜等部位会出现瘀斑出血,甚至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
6. 关节炎:患猪会出现关节红、肿、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7. 呕血:患猪在临近死亡时可能有呕吐血液的现象。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场的卫生环境,加强猪圈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
合理调整饲喂制度,保证猪的饲养条件良好。
2. 抗菌治疗:一旦发现有猪出现猪丹毒的症状,应当立即进行抗菌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正确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用药,及时阻止细菌进一步繁殖。
3. 疫苗预防:采用疫苗进行预防是有效防治猪丹毒的措施之一。
可以根据猪场情况,选择适当的猪丹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对猪链球菌的抵抗能力。
4. 饲料添加剂: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抗菌剂和益生菌等物质,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预防猪丹毒的发生。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类健康的传染病,对于养殖户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清洁猪圈;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状况,一经发现猪丹毒的症状,应立即进行抗菌治疗,并在平时做好猪的饲养管理以及疫苗预防工作,以降低猪丹毒的发生风险。
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猪丹毒-病猪的颈部背部皮肤大面积瘀血。
猪丹毒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
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
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内心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
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
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
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猪丹毒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告。
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
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
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
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
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猪丹毒临床症状一般将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
急性败血型:此型最为常见,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的病死率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