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病图片大全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1
猪丹毒在《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如欲参阅该书,可使用百度搜索)一书第2章,猪丹毒原本已经被归类于“对当前养猪生产不构成现实威胁”的一种猪病。
但奇异的是,该病在销声匿迹近20多年后,近几年却在我国局部地区及部分规模化猪场死灰复燃,并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图3.1~图3.3)。
个别发病严重的猪场,甚至出现猪传人的情况(如图3.4)。
图3.1 急性猪丹毒造成大批死亡图3.2 病猪出现典型丹毒症状图3.3 大红肾图3.4 接触过猪丹毒病猪被感染 表面上,近几年的猪丹毒疫情,来势确实比较凶猛!发病急,死亡率高,且死亡的多是大猪,损失巨大!一些发病猪场采用敏感抗生素(主要如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预防或治疗,收效甚微。
有的病猪经肌肉注射敏感抗生素后,虽可快速压制急性症状,但过后仍因心力衰竭死亡。
疫苗免疫预防虽可见一定成效,但很难根绝。
有的猪场流行期长达1年甚至超过1年。
但从珠海市安富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安富来)协助处理过的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临床表现来看,猪丹毒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只要是硬件配置和生产管理稍微过得去的猪场,出现该病流行的机率非常小。
一些硬件配置和生产管理特别差的猪场不幸暴发该病,也非常容易快速被控制。
珠海安富来接触过的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基本都可以归类于行业内卫生防疫条件最差猪场之列。
污水横流,苍蝇满天飞。
病死猪不做深埋或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挖个坑浅浅掩埋了事。
雨水一冲刷,死猪尸体外露,周围大头苍蝇扎堆,整个猪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尸溴味。
应该免疫的疫苗(主要是蓝耳苗,圆环苗)不免疫,或虽有免疫但疫苗选用不当或执行不到位。
这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的猪群,都同时存在严重的蓝耳病毒和2型圆环病毒感染。
这其中,有一个猪场疫情自2014年6月初持续到2015年4月底,但其间出售到其他猪场饲养的种猪和猪苗,无一出现猪丹毒流行情况。
2015年5月初,广东粤西地区某猪场一栋育成大猪舍(存栏约600头)出现猪丹毒流行。
猪丹毒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概念猪丹毒症状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 ,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猪丹毒-病猪的颈部背部皮肤大面积瘀血。
致病原因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
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
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
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
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
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