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作者弗洛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43
《爱的艺术》弗洛姆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
一旦人类脱离了动物状态,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那种原本的蒙昧了。
人一旦被驱逐出了伊甸园——指那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原始状态,就再也无法返回。
想要生存下去,人类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寻找一种新的和谐,一种闪烁人性光辉的和谐,绝不是那种无法找回原始状态的和谐。
具有理性的人,可以意识到自身的生命;他意识到自己,意识到同伴,意识到过去,也意识到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他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知道他的生命是短暂的,知道他出生并不出于他自己的意愿,他注定的死亡也不是出于他的意愿;他还能意识到,他或许是将先于他所爱的人离开尘世,或许是他为所爱的人送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威力,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孤独。
所有的这一切使每一个个体的人寂寞而孤独的生活处境就像牢狱一样让人无法忍受。
如果他不摆脱这种处境,坦然地走向他的同伴、与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的精神世界也许将会彻底崩溃。
孤独的感受会引起人们的恐惧感,从根本上说它就是所有恐惧感的根源。
孤独意味着自己与被迫与通关班分离,与外界没有联系,意味着一筹莫展。
孤独意味着外部世界可以侵犯我们,而我只能听之任之。
这样,孤独就造成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恐惧感。
孤独还会引起人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男人和女人在意识到自己和对方之后,也就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差别和距离,知道他们分数与不同的性别。
他们意识到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别,他们那就变得相互陌生起来。
此时,他们还没有学会去爱对方。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组合,这就是羞耻感的根源,也是恐惧感和罪恶感的根源。
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与自然界越疏远,也就越需要找到摆脱孤独的途径。
人们总想通过莫忠方式实现同他人结合,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那就只能采取全体人群保持同一性的方式了。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个体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与他人结为一体。
弗洛姆《爱的艺术》大致介绍1人生而在矛盾之中。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不同的只是追求的结果。
2个体生命的成熟是以独立的存在为标志的,独立的同时也意味着孤独的开始,正如超越自然始成为人类,同时也不得不站在自然之外。
3独立的孤独所带来的恐惧贮藏在每个成熟个体的内心,不同的只是他能否认识、认识多少。
生命最原始的冲动就是摆脱这种恐惧的要求,渴望被他人认识、理解和支持,即被爱。
4被爱(loved)的法门,其实在爱(loving)。
真正的爱不是索取(receiving),而是给予(giving)。
因为真诚的给予,却有所取;因为专心的索取,却无所得。
5真正的给予,需要关心、责任、尊重和知识。
关心,才会在关系中审视自我,才可能摆脱自我中心;责任,才会建立同外在的联系,摆脱个体的孤独和失落;尊重,关心和责任才不会异化为一种意志的强加和干涉;知识,是帮我们具备理解和施展以上行为的能力基础。
6爱,绝对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练习,一旦掌握,便获得了人生最美最好的存在。
《爱的艺术》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
全书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第二章爱的理论1 爱,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2 父母和儿女的爱3 爱的对象(同胞的爱,母亲的爱,情人的爱,自身的爱,上帝的爱)第三章当代西方社会的爱与爱的溃散第四章爱的实践正如巴拉塞尔士所说:“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是的,所有的水果都有其特殊的成熟过程,草莓有草莓的,葡萄有葡萄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唯一存在,因此我们对爱情的体验也会各有不同。
我们需要做就是不断地去了解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段《爱的艺术》之旅吧。
一,爱是一门艺术:在第一章中,作者弗洛姆在首句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想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爱情理论理论篇之弗洛姆爱的艺术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唯一健全和令人满意的回答。
——艾瑞克·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出生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精神分析学会1925年1900年1918年1923年1919年1930年☆爱的五要素☆成熟的爱弗洛姆爱的艺术弗洛姆爱的艺术爱的五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一个核心要素:给予四个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
真爱的核心要素,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其动机是付出和分享的欲望,而非满足自我需求或者弥补自我不足的欲望。
“给予”并不是说为对方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
在爱情中,我们可以给予对方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
什么是给予?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爱的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爱情的积极性除了“给予”的核心要素外,还包含这些共同要素是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爱的要素关心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
如果缺乏关心,这就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
责任心个体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回复。
有责任心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认识爱的要素尊重不是剥削对方,而是要努力的使对方能够成长和发展自己。
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
尊重了解人们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够认识对方,尊重对方。
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是盲目的。
人要深入事物的内部,深刻的了解他人,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第一篇: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
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
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
《爱的艺术》——第⼆章爱情理论(3)(弗洛姆)(⼀)爱情是对⼈类⽣存问题的回答(3)达到这⼀⽬的的⼀种途径是不同形式的纵欲。
例如⾃我引起——或借助于毒品——的恍惚状态就是⼀种形式的纵欲。
原始部落的许多仪式提供了这⽅⾯活⽣⽣的例⼦。
在短暂的极度兴奋中,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如果是集体纵欲,那么参加者是和这种纵欲紧密联系在⼀起的。
性纵欲可以达到同恍惚状态和吸毒⼀样的效果。
集体性纵欲的仪式流传很⼴,其效果是参加者在此后⼀段时间内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但渐渐地恐惧感⼜会上升,因此就必须重复这⼀仪式。
只要纵欲是⼀个部落的集体活动,就不可能引起恐惧和羞愧的感觉。
这样的⼀种⾏为是“正确的”,甚⾄是⼀种美德,因为这是⼀种集体活动,不仅得到医⽣和僧侣的同意,甚⾄得到他们的⽀持,因此参加者也没有必要感到羞愧或有负罪的感觉。
但是⽣活在已经失去这种仪式的⽂化中的⼈如果选择同⼀种⽅式去克服⾃⼰的孤独感,就另当别论了。
酒和毒品是⽣活在⼀个⾮集体纵欲的时代的⼀些⼈所选择的⽅式。
同⽣活在集体纵欲⽂化时代的⼈相反,这些⼈受到良⼼谴责的痛苦。
他们⼀⽅⾯想通过酗酒和吸毒去克服孤独感,但在纵欲后他们的孤独感却加剧了,所以不得不经常地,更强烈地去重复纵欲⾏为。
在某种程度上性纵欲是克服孤独感的⼀种⾃然和正常的⽅式,并有部分效果。
许多不能⽤其他的⽅式减轻孤独感的⼈很重视纵欲的要求,实际上这和酗酒和吸毒并⽆多⼤区别。
有些⼈拼命地想借性纵欲使⾃⼰克服由于孤独⽽产⽣的恐惧感,但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孤独,因为没有爱情的性交只能在⼀刹那间填补两个⼈之间的沟壑。
通过纵欲达到⼈与⼈之间的结合的所有⽅式都有三个特征:⾸先这些⽅式都是强烈的,甚⾄会很激烈;其次它们需要整个⼈——包括⾝⼼都投⼊进去;第三就是需要不断重复——因为纵欲的效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
但是⽆论是过去的⼈,还是现代⼈,克服孤独感最常见⽤的⽅法却与此截然相反。
这⼀⽅法就是通过同⼀组⼈保持⼀致,通过同⼀组⼈的习惯、风格和看法保持⼀致来达到同其他⼈的结合。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为了使这一问题不再复杂化,我努力在这本书里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同时也尽量不援引别的资料。
但是在另一个问题上,我却没有找到圆满的解决办法。
我这里尤指的是我在这本书里重复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
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伦理学》这两本书的读者会在这本书里看到我在上两本书里已经提到过的思想。
但是《爱的艺术》绝不是这两本书的总结,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当然就是旧一点的思想在这本书里也会获得一层新的意义,因为这些思想现在都围绕着一个题目:那就是爱的艺术。
(艾弗罗姆)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巴拉塞尔士)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
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