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18
公路运输枢纽的布局研究摘要:要对公路运输枢纽的布局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首先需要对枢纽与公路运输枢纽进行界定,然后对公路运输的系统特征与层次划分进行分析,最后在布局思想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布局。
关键词:公路运输枢纽;层次划分;合理布局一,公路运输枢纽的相关概念枢纽枢纽意为关键的或起重要作用的部分,也指事物间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枢纽理论源自图论和网络几何学,标准枢纽网络拓扑结构由大量的点和少量的枢纽组成,大量的点与少量的枢纽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直接相连,而枢纽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纯中枢网络结构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枢纽之间相互连接;(2)点只与枢纽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相连;(3)没有非枢纽点之间的直接连接。
纯中枢网络结构只是一种假设模式。
在道路运输系统中大量的需求点虽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运输中心(站场),但对运输中心的选择是建立在运费和运行时间最少的基础上,所以需求点也是和最优的中心连接,即对枢纽理论结构放松限制,可较好运用于道路运输枢纽规划中。
枢纽理论认为道路运输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2,公路运输枢纽的界定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网络中多条线路的汇合处,是区域公路运输网络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重要衔接点,集有多条公路运输线路、多种交通方式、具有必要的服务功能和控制设备,为区域的内外交通转换提供场所的,集交通、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区域运输网络的内外交通不仅需要公路交通,对于各种运输方式枢纽都应有很好的适应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不断变化,促使对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枢纽的理解产生各自的意义特征,如随着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枢纽的内涵从以单一站场为枢纽的概念扩展到多站场枢纽系统的范畴。
因此,对公路运输枢纽的认识也必须随着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各运输方式间的地位作用不断变化而有所深入,成为衔接各运输方式的润滑剂。
二,公路运输枢纽的系统特征和特性分析公路运输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对于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服务的功能方面,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1)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相对独立性;(2)结构负责与弱结构化特征;(3)过程性结构特征;(4)演化轨迹的多样性;(5)组织管理的特殊重要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
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8.12.21
•【文号】发改经贸〔2018〕1886号
•【施行日期】2018.1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运行,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改经贸〔2018〕18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2018年12月21日附件: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交通枢纽综合规划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是指在城市层面对交通枢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
本文将从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划目标交通枢纽综合规划的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该规划旨在实现交通枢纽的高效连接,以达到顺畅的交通流动,减少道路拥堵和时间浪费的情况。
二、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合不同交通方式,包括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以适应不同出行需求。
2. 效能原则: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能,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绿色出行,倡导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环境负荷。
4. 政策导向原则: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将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进行。
5. 社会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市民出行需求,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规划城市整体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高速公路、立交桥、主干道等,使不同交通方式能够便捷、快速地相互连接。
2. 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确定合适的交通枢纽布局,包括火车站、汽车站、航空站、港口等,以提供高效的换乘和中转服务。
3.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绿色出行。
4. 出行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出行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出租车等,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支持。
5. 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包括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交通导航等,实现交通拥堵监测和交通流优化调度。
四、规划实施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后,需要有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
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 资金保障:确定规划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等渠道,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摘要: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综合功能;运输能力一、引言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二、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由系统科学理论可知,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整体。
从系统及交通运输枢纽的基本定义角度来看,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性。
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
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
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指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其建成对于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整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将探讨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以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为核心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它实现了运输由单一的一种交通方式向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转换。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不仅具有较大的运力和运距,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了交通上的耗能、碳排放等诸多问题。
结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服务设施层和信息层。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物质基础。
包括交通设施、绿化设施、园区、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仓库、产业配套设施等。
•交通设施:包括运输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航空等。
•绿化设施:包括假山、草坪、花卉、水池等。
•园区:交通园区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选择发展的地方,是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停车场:为了解决旅客通行的停车问题,呼吁各地政府扶持停车场建设、规范管理和扶持运营。
•加油站和加气站:配备丰富的燃油和清洁能源汽车加油设施,同时还提供维修服务。
•仓库:仓库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配套设施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服务设施层服务设施层是为旅客和货物提供的便捷的服务设施。
主要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换乘站、旅游服务中心、贸易服务中心、配送服务中心等。
•客运站:为了更好的服务乘坐旅客,客运站除了配备基本的起点、终点信息之外,还新增了班次查询、票务购买、行李寄存等多项服务。
•货运站:为了更好地解决货运问题,货运站提供了一站式的货物接收、装卸和储存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
•换乘站:换乘站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一种形式化的站点,例如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车站,允许人们遍访不同的交通工具,以便到达更远的目的地。
1公路运输枢纽是指具有一定旅客流量、货物流量、车辆流量以及客货信息流量办理旅客和货物的发送、中专、到达、仓储、配送等业务,具有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的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处于两条以上的干线道路的交汇处,有多个运输站场及其衔接和配套设施。
2(交通)运输枢纽:在两条或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3按照等级将公路运输枢纽分为国际性枢纽、国家级枢纽、区域性枢纽、地域性枢纽。
4公路运输枢纽按运输对象分为公路旅客运输枢纽、公路货物运输枢纽、混合公路运输枢纽。
5交通运输枢纽的主要功能:(1)公路运输枢纽结构优化功能;(2)公路运输网络的衔接功能;(3)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功能;(4)公路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功能。
6根据业务功能将公路运输枢纽的站场布局模式分:(1)业务综合式的布局模式;(2)专业分工式的布局模式。
7公路运输站场是以设施,场地及配套设备为依托,提供公路运输服务,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储运,综合物流,辅助服务的场所。
8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心地的层次研究规模等极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特性,表现为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k个中级中心地好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9公路运输枢纽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城市结构形态、交通运输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0公路运输站场的区位环:随着公路运输站场的旅客、货物增长、公路运输站场的规模不断增加,而此时城市中心区的负外部性最强,则公路运输站场的极化和扩张状态在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1/2处形成了运输战场的区位环,即在环内区域建设公路运输站场的可能性大。
11公路运输枢纽发展的动力:需求派生性、聚集效应、扩散效应。
12公路运输枢纽等级扩散原理:公路运输站场的扩散过程也称渗漏过程,即公路运输站场向外围地区规模转移而形成多个站场的过程。
13公路运输枢纽的理论发展形态:单站极化形态、多站扩张形态、运输枢纽形态、枢纽群落形态。
【物流】权威:中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与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根据国家交通部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资料,小编汇编了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国家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中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等资料。
这是物流人的宝贵资料,推荐收藏。
一、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一)纵向综合运输通道1.沿海运输通道:起自同江,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湛江、海口,至防城港、至三亚。
2.北京至上海运输通道:起自北京,经天津、济南、蚌埠、南京,至上海、至杭州。
3.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起自北京,经衡水、菏泽、商丘、九江、南昌、赣州、深圳,至香港(澳门);支线经合肥、黄山、福州,至台北。
4.黑河至港澳运输通道:起自黑河,经齐齐哈尔、通辽、沈阳、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香港(澳门)。
5.二连浩特至湛江运输通道:起自二连浩特,经集宁、大同、太原、洛阳、襄阳、宜昌、怀化,至湛江。
6.包头至防城港运输通道:起自包头(满都拉),经延安、西安、重庆、贵阳、南宁,至防城港。
7.临河至磨憨运输通道:起自临河(甘其毛都),经银川、平凉、宝鸡、重庆、昆明,至磨憨、至河口。
8.北京至昆明运输通道:起自北京,经太原、西安、成都(重庆),至昆明。
9.额济纳至广州运输通道:起自额济纳(策克),经酒泉(嘉峪关)、西宁(兰州)、成都、泸州(宜宾)、贵阳、桂林,至广州。
10.烟台至重庆运输通道:起自烟台,经潍坊、济南、郑州、南阳、襄阳,至重庆。
(二)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1.绥芬河至满洲里运输通道:起自绥芬河,经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至满洲里。
2.珲春至二连浩特运输通道:起自珲春,经长春、通辽、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
3.西北北部运输通道:起自天津(唐山、秦皇岛),经北京、呼和浩特、临河、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喀什,至吐尔尕特、至伊尔克什坦、至红其拉甫;西端支线自哈密,经将军庙,至阿勒泰(吉木乃)。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综合货运枢纽场站作为各类货物进出口的重要
中转站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的优化规划设计是确
保货物流通畅通的关键,因此该研究至关重要。
1.场站规模与位置选址
2.基础设施建设
3.内部设施布局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内部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货物的流转效率。
在布局规划时,需要将货物的进出口流线与存储设施合理结合,建立起高
效的物流流程。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人员流动和货物搬运的便利性,设
置合理的人员通道和货物承载设施。
4.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
5.合理的空间利用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的场地是有限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利
用规划。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最大限度地提
高存储密度和效率。
同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求,为发展预
留足够的空间。
在进行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时,还需要进行详尽的市场分
析和技术经济评估,确保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同时,要充
分考虑到政策和法规的要求,确保布局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的实施,能够建立起高效、安全、可
持续的货物流通系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对于综合
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的研究和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保障规划设计的效果。
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的完善,将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支撑。
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规划摘要:交通枢纽是指多条交通运输线路交接而成,具有周转换乘、装卸存储、枢纽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显著影响着人物流的在途时间。
其中,服务于两种以上的交通枢纽称为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对所在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不宁唯是,而且还是城市对外交通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
场站又是综合交通枢纽运输作业的必不可少的周转地点。
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主要是指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场站设施的合理配置。
而场站内部布局的合理与否,关系着交通枢纽乃至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转效率。
因此基于这一考虑,本文试从场站布局原则和场站布局规划方法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场站;布局;效率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发展,国家一直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和长期不懈的工程兴建,我国交通运输业逐渐进入了综合发展时期,而素有著称的多种交通网络结合系统的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对交通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交通阻塞防患未然,搞好交通网络建设。
二、场站布局原则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是立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物流需求结果,根据长短期交通规划,采取最新的网络优化手段,全面考虑交通现有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而对枢纽场站作出布局,以便充分提高综合交通枢纽运输效率。
介此,场站布局原则为:一是根据交通运输网规划,恰如其分地利用各种运输能力,使之交通枢纽合理布置,不因设备不足或设备重复影响交通运输。
二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做到桴鼓相应,保证整个交通枢纽的畅通无阻。
三是立足便民便利,缩短行程时间,减少环境污染。
四是布局空间既要合理利用运输能力又要留有余地,以便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三、场站布局规划方法目前,我国综合运输交通枢纽场站规划方法有:运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的解析重心法和运输效益成本分析法等;运用最优化法进行的线性规划等。
关于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分析综合交通枢纽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实现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原则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应该考虑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状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尽量选择沿着主干道或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或旁边、有足够场地保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大型城市道路场地。
选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使用效率和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2. 规划功能布局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应该根据用户需求和城市规划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尽可能地将各种运输方式有效结合,集中管理,通航服务、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服务于一体,让旅客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换乘、转移各种交通方式。
此外,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应该合理分级布局,具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设备,包括航格、售票大厅、咨询服务站、行李寄存室、安检口、售用电子票卡自助服务受理机、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等。
这些设施建设的灵活性也应该考虑到所在的位置和具体用户需求。
对于公路客运、城市公交车流调度等管理,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要素的优化管理也需要有充分考虑,有意识地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3. 空间布局在选址和规划设计完成后,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的占用空间和运转顺序,在保证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创新布局结构,探索无障碍和信息智能技术等新颖技术应用,以增强用户体验和管理运营效率。
此外,在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及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例如将太阳能光伏设施、雨水净化系统、绿色景观等绿色生态元素纳入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减缓城市污染及环境质量劣化的问题。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并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各种问题,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和构思,以满足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提升交通枢纽的完善性,保证城市交通更便捷、流畅、高效和可持续的运行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