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佛山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概要
- 格式:pdf
- 大小:666.16 KB
- 文档页数:12
公路运输枢纽的布局研究摘要:要对公路运输枢纽的布局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首先需要对枢纽与公路运输枢纽进行界定,然后对公路运输的系统特征与层次划分进行分析,最后在布局思想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布局。
关键词:公路运输枢纽;层次划分;合理布局一,公路运输枢纽的相关概念枢纽枢纽意为关键的或起重要作用的部分,也指事物间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枢纽理论源自图论和网络几何学,标准枢纽网络拓扑结构由大量的点和少量的枢纽组成,大量的点与少量的枢纽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直接相连,而枢纽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纯中枢网络结构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枢纽之间相互连接;(2)点只与枢纽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相连;(3)没有非枢纽点之间的直接连接。
纯中枢网络结构只是一种假设模式。
在道路运输系统中大量的需求点虽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运输中心(站场),但对运输中心的选择是建立在运费和运行时间最少的基础上,所以需求点也是和最优的中心连接,即对枢纽理论结构放松限制,可较好运用于道路运输枢纽规划中。
枢纽理论认为道路运输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2,公路运输枢纽的界定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网络中多条线路的汇合处,是区域公路运输网络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重要衔接点,集有多条公路运输线路、多种交通方式、具有必要的服务功能和控制设备,为区域的内外交通转换提供场所的,集交通、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区域运输网络的内外交通不仅需要公路交通,对于各种运输方式枢纽都应有很好的适应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不断变化,促使对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枢纽的理解产生各自的意义特征,如随着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枢纽的内涵从以单一站场为枢纽的概念扩展到多站场枢纽系统的范畴。
因此,对公路运输枢纽的认识也必须随着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各运输方式间的地位作用不断变化而有所深入,成为衔接各运输方式的润滑剂。
二,公路运输枢纽的系统特征和特性分析公路运输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对于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服务的功能方面,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1)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相对独立性;(2)结构负责与弱结构化特征;(3)过程性结构特征;(4)演化轨迹的多样性;(5)组织管理的特殊重要性。
大型综合体交通分析设计摘要:通过对某客运站、地铁沿线、大型商住广场的一个大型综合体各种人流车流路线的分析,合理安排各种流线,使基地内部基本实现了机动车和非机动力分离。
关键词:交通组织,客运站,地铁沿线,商业广场Abstract: based on the bus, a large commercial plaza along the metro lines, a large complex traffic analysis of various flow lin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various streamline, make base inner basic realized the motor vehicles and move the separation.Keywo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passenger stations, subway along the route, commercial plaza项目概况项目地块位于佛山市城南出口,魁奇一路北侧和汾江南路西侧。
项目处于魁奇路和汾江南路的交界处,位于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换乘站的优越位置,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
项目的地理位置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
项目拥有卓越的外观,能成为佛山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地块位置及外围环境地块位处佛山市禅城区繁华的魁奇路地段,是集写字楼、商业酒店及住宅的综合性建筑群。
项目建成后将会是该地区集公交设施包括客运枢纽、市内公交枢纽以及轨道交通魁奇路站的一个重要的轨道交通的换乘枢纽站。
地块的北面是东西向的景苑南路,属于小区内支路,南面为魁奇路,是佛山市东西走向的城市主要干道。
地块东侧是南北走向的汾江南路,也是城市主要干道。
进出口位置项目出入口分为住宅出入口、商业/货车出入口、客运公交枢纽站进出口以及自行车进出口。
整个地块共设置4个进出口,分别位于地块北面〈即景苑南路的进出口〉,主要服务住宅群的交通;地块的东面〈即汾江南路的进出口〉,主要服务商业/货物装卸进出停车库的交通需求;及地块的南面位于魁奇路的进出口,主要为服务地块的上落客交通;最后是位于地块西南角的进出口,主要为客运公交枢纽站及进出地下停车库之用。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第⼆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概述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作为交通运输的⽣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种交通⽅式的枢纽,例如单⼀的铁路枢纽、⽔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
(图)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式的交通运输⽹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络的⾼效运转具有重要作⽤。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的带动作⽤,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1.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络体系的联系。
4.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体化和综合化。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地利⽤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
1)关键问题: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式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紧凑、各站点布局分⼯协作是否恰当,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等。
2)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程实施序列计划和资⾦筹措等⼯作。
一、公路运输枢纽:是指具有一定的旅客流量,货物流量,车辆流量及可获信息流量,办理旅客和货物的发送、中转、到达、从初、配送等业务,具有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的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处于两条以上的干线公路交汇处,由多个公路运输站场及其衔接与配套设施,设备构成。
公路运输站场定义:是以设施、场地及配套设备为依托,提供公路运输服务、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储运、信息服务、综合物流、辅助服务的场所。
二者关系:1.公路运输站场是组成公路运输枢纽的基本要素:是公路运输枢纽提供基本服务的依托。
2.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站场发展的高级形式:公路运输枢纽将多个站场有机联系起来,使其覆盖的范围扩展到城市或经济区域的整个“面”上。
二、公路运输枢纽的类别:按枢纽等级分为国际性枢纽、国家级枢纽、区域性枢纽和地域性枢纽4种。
按运输对象分为公路旅客运输枢纽、公路货物运输枢纽、混合公路运输枢纽3类。
三、公路运输枢纽的功能:1.公路运输枢纽结构优化功能:在公路运输系统内部,各公路运输站场不再是单独运作的个体,它作为组成要素同其他站场共同构成公路运输战场系统。
2.公路运输网络道德衔接功能:根据公路运输活动需要,通过公路运输枢纽把不同线路、不同组织方式的旅客及货物运输活动链接起来,保障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畅通。
3.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功能:一方面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市区,另一方面改变公路客货流在城市中的传统集散方式,从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公路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公路运输枢纽吸引多种运输生产要素聚集,有利于推进运输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和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四、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根据车站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地理位置和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流量等因素,车站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一级车站,10000人次以上,5000人次以上,3000人次以上。
二级车站,5000,3000,2000。
三级,2000。
四级,300。
交通枢纽重点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载运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
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
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
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运输枢纽概念:在两条或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若干种运输(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枢纽可达性表示网络流到达枢纽的便捷程度;枢纽中心性指枢纽是空间经济和几何联系的中心;枢纽中间性指通过枢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地方、地区、国家甚至国际。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必须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规划地域的总体规划和生产力布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运输需求。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2019〕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佛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7月1日佛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号)、《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交运发〔2018〕14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8号),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构建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的相关要求,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通过促进基础设施畅通衔接、提升铁路水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快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等工作,尽快提升跨运输方式快速转运能力,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推动更多公路货物运输尤其是中长距离运输向铁路和水运转移,形成运输结构调整长效工作机制和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的良性格局。
二、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集中攻坚,实现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至2020年,全市铁路货物发送量达182万吨,较2017年增长9%;水路货物运输量达到5448万吨,较2017年增长20%。
中长期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交通运输发展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逐步突显,有力支撑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有效促进了国际一省际一省内经济社会交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综合交通实体线网总里程50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500公里,公路总里程40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1个,邮政普遍服务局(所)150个,快递网点450个。
城市全部通高等级公路,,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
2、智慧安全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数字交通建设深入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普及,初步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等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旅游〃加速融合,〃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3、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顺利完成综合交通运输机构改革,率先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大交通〃管理体制。
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持续精简,实现一网通办。
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和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第一部分前景与目标1、项目概况 (1)2、上轮规划评估及实施情况 (2)3、目标与策略 (3)第二部分广佛一体打造湾区西部枢纽城市4、航空:与广州共建航空设施,形成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8)5、铁路:依托广佛铁路枢纽,形成服务于全国的铁路枢纽城市 (8)6、城际:形成服务于区域一体及广佛同城的城际轨道交通枢纽 (10)7、高速公路: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强化广佛一体融入湾区发展 (10)8、港口及货运:完善综合货运体系,强化与粤西及西江流域产业协作 (12)第三部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塑城9、轨道:优化网络布局,支撑“强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13)10、中运量:引入“1+2+5”的中心区,增强公交覆盖、提升品质 (15)11、TOD:围绕轨道站点推进用地建设,引导交通出行方式改变 (15)12、路网:优化网络、提升功能,适应区域融合及城市调整 (16)第四部分运营导向的公交行人优先13、体制:打破行业和行政壁垒的大TC,促进公交整合 (20)14、场站:采用“配建+挖潜”手段,加密核心片区场站设施 (21)15、廊道:加强公交路权优先保障,实现公交提速目标 (22)16、慢行:强化区域、廊道慢行设施建设,鼓励绿色出行 (23)第五部分侧重调节使用的交通管理17、需求管理:利用多元化、市场化手段,调节小汽车使用 (25)18、停车配建:基于轨道公交发达程度,差异供应配建泊位 (26)19、智慧交通:紧抓“互联网+”机遇,变革运输服务模式 (27)20、交通管理:通过公共政策调节空间关系,引导资源使用 (27)第六部分近期行动与保障21、近期行动 (29)22、保障措施 (30)第一部分前景与目标1、项目概况1.1规划背景珠三角向南沙、前海和横琴等湾区集聚发展,佛山成为珠三角湾区向粤西沿海辐射的门户枢纽;新城市总规明确“强中心、多组团”战略,中心城区“一老三新”快速崛起,顺德新城、西站枢纽新城、三水新城和西江新城等副中心及组团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外围城镇发展明确特色和重点镇街,打造示范街镇带动周边发展。
1公路运输枢纽是指具有一定旅客流量、货物流量、车辆流量以及客货信息流量办理旅客和货物的发送、中专、到达、仓储、配送等业务,具有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的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处于两条以上的干线道路的交汇处,有多个运输站场及其衔接和配套设施。
2(交通)运输枢纽:在两条或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3按照等级将公路运输枢纽分为国际性枢纽、国家级枢纽、区域性枢纽、地域性枢纽。
4公路运输枢纽按运输对象分为公路旅客运输枢纽、公路货物运输枢纽、混合公路运输枢纽。
5交通运输枢纽的主要功能:(1)公路运输枢纽结构优化功能;(2)公路运输网络的衔接功能;(3)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功能;(4)公路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功能。
6根据业务功能将公路运输枢纽的站场布局模式分:(1)业务综合式的布局模式;(2)专业分工式的布局模式。
7公路运输站场是以设施,场地及配套设备为依托,提供公路运输服务,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储运,综合物流,辅助服务的场所。
8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心地的层次研究规模等极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特性,表现为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k个中级中心地好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9公路运输枢纽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城市结构形态、交通运输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0公路运输站场的区位环:随着公路运输站场的旅客、货物增长、公路运输站场的规模不断增加,而此时城市中心区的负外部性最强,则公路运输站场的极化和扩张状态在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1/2处形成了运输战场的区位环,即在环内区域建设公路运输站场的可能性大。
11公路运输枢纽发展的动力:需求派生性、聚集效应、扩散效应。
12公路运输枢纽等级扩散原理:公路运输站场的扩散过程也称渗漏过程,即公路运输站场向外围地区规模转移而形成多个站场的过程。
13公路运输枢纽的理论发展形态:单站极化形态、多站扩张形态、运输枢纽形态、枢纽群落形态。
(交通运输)佛山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概要(交通运输)佛山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概要佛山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概要(2007―2020)佛山市交通局2007年4月壹、佛山市公路运输枢纽发展现状㈠、客运站:发展现状:佛山市目前共有30个公路客运站,年平均日发送旅客8.6万人次,其中,每个区都建有壹个二级之上的中心客运站,包括佛山汽车客运站、南海汽车客运站、顺德汽车客运总站、三水汽车客运站和高明客运站,这5个汽车站目前主要承担本区跨省市的长途旅客运输,其余25个客运站主要承担市内、区内短途旅客运输及广州等中短途旅客运输,兼顾长途配客功能。
佛山市公路客运站场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客运站名称地址站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停车场面积(┫)候车厅面积(┫)设计发送能力(人次/日)05年实际发送量(万人次/年)1佛山汽车客运站禅城区汾江中路5号壹级25000735916141105016000506.26 2祖庙汽车客运站禅城区城门头路2号三级395390001845574600031.773石湾汽车客运站禅城区江湾二路9号三级1665075008000600500081.764粤运汽车客运站禅城区佛山火车站西侧三级17295419863621073500057.67 5佛山市城巴总站禅城区丝织路3-5号三级48261886200050010000178.12 6澜石汽车客运站禅城区澜石大马路28号简易200041315005010001.247南庄镇汽车站禅城区南庄大道侧简易3100871190015290013.878南海区汽车站南海区桂城佛平新路二级2533057629275132310000306.69南海区小塘汽车站南海区小塘三环西路四级1066522986100500300069.35 10南海区西樵汽车站南海区西樵官山圩官山桥脚三级246003643880046010000441.6511南海区官窑汽车站南海区官窑镇禅炭路三级1066714905236516300091.25 12南海区和顺汽车站南海区和顺里和路白岗路段临时四级14665571130661001500054.7513南海区平洲客运站南海区平洲佛平五路南侧四级10336.71238450032058009.0014广佛路口汽车客运站南海区黄岐罗村大街8号三级150002600650011001200075.815顺德汽车客运总站顺德区大良镇南国中路和105国道交汇处壹级71371.615868.752371433602000028816容奇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容桂凤祥南路25号三级20773816750350250075 17桂洲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容桂文桂路三级40603000140725550002718伦教汽车客运站顺德区伦教广珠路镇兴路口四级69401300254127050007 19北窖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北窖镇广窖路简易5137130020412705000620乐从汽车客运站顺德区乐从罗卜围三级618287613050256500021勒流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勒流银城路三级3588130021112405000022龙江汽车客运站顺德区龙洲路段龙江镇府大楼对面四级157503453263732050001223杏坛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兴坛建设路三级6000400025645035000624均安汽车客运站顺德区均安镇百安路简易5709130025002705000625三水汽车客运站三水区西南街广海大道西18号二级1488841320020330155020000344.9326三水长途汽车客运站三水区西南广三高速公路和三茂铁路交汇处简易1054818018668550400035.8727佛山市迳口汽车客运站佛山市迳口华侨经济区简易42801192308011430007.1728高明客运站高明区荷城街道沧江路115号二级151886052741343008400163 29合水客运站高明区更合镇合水西昌路1号简易10099304945002800452658 30明城客运站高明区明城镇四级6834250016501050182437备注:客运站站级为2005年底前经交通部门评定的等级。
广佛同城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三年工作规划(2009-2011年)(印发稿)广佛同城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专责小组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范围与年限 (2)三、规划目标 (2)四、规划方案 (3)(一)构建“5+6+5”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3)(二)完善高快速路、区域干线和联络支线三层道路网络 (5)(三)推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共享,扩大枢纽辐射范围 (7)(四)构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枢纽、实现多模式无缝换乘 (9)(五)构建分层分级的城际道路客运体系 (10)(六)设置两地出租车回程载客点,实现出租车无缝衔接 (11)(七)推动港口功能互补与航运协调发展 (11)(八)扩大年票互通范围、优化次票收费站布局 (12)(九)强化物流电子口岸通关功能,实现物流电子口岸功能共享 (13)(十)广佛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构建 (14)五、近三年工作内容 (15)(一)各版块主要工作 (15)(二)近期重点工作 (17)六、保障措施及工作建议 (19)(一)保障措施 (19)(二)工作建议 (20)一、规划背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要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
要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
随着《纲要》的发布,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突破口的广佛同城化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广州、佛山两市同属珠江下游的珠三角河网区,自然地域连为一体,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
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上传时间:2005-10-28第 1 章概况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江门,北通清远,地理位置优越。
市域内有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改革开放后,佛山地区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城镇密集地区之一。
佛山现为地级市,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5 区,总面积为3848.49 平方公里。
200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3.70 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058.96 亿元(当年价),全市总人口578.86 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为350.89 万人。
1.1 规划目的为适应2002 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 )》。
1.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为3848.49 平方公里。
规划城区为“ 2 + 5 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913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 。
“ 2 + 5 组团”中的“ 2 ”是指: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 5 ”是指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1.3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 -2010 年,远期为2011 -2020 年。
第2章城市的性质、规模与职能分工2.1 城市性质佛山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2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都市区地位。
交通枢纽重点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载运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
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
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
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运输枢纽概念:在两条或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若干种运输(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枢纽可达性表示网络流到达枢纽的便捷程度;枢纽中心性指枢纽是空间经济和几何联系的中心;枢纽中间性指通过枢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地方、地区、国家甚至国际。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必须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规划地域的总体规划和生产力布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运输需求。